s 阅读页

第八节 坦然面对老师的鼓励与批评——要孩子懂得老师的角色是什么

  亮亮3岁半了,幼儿园开学一个月后,亮亮突然提出不愿再去幼儿园了,妈妈问亮亮是不是遇到了不开心的事。亮亮向妈妈诉苦:那天,他看到同桌乐乐有块漂亮的小手表,很羡慕,就趁乐乐不注意,偷偷拿来戴到了手上。老师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狠狠批评了他,说他不该偷人家的东西,并且要他立刻将手表还给乐乐。之后,班上的小朋友都叫他小偷。听完儿子的讲述,妈妈心里很不好受,决定和老师好好谈谈。

“我家亮亮拿了别人的东西,作为老师,你应当批评,”妈妈情绪有些激动,“可是,也不能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批评啊,而且还用了一个‘偷’字,太过分了!你必须向亮亮道歉!”

“亮亮偷拿了同桌的手表,本来是件很小的事,”老师平和地说,“可他竟然说手表是妈妈替他买的。这样下去绝对不是好兆头,我是因此才当着全班小朋友批评他的。”

最后,在园长的建议下,妈妈与老师达成协议:老师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向亮亮道歉,并调和亮亮与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在家里,妈妈也进一步教育亮亮,让他了解到拿别人的东西是不正确的,如果需要,妈妈可以买给他,并让亮亮向同桌乐乐道歉,同时写一份检讨书交给老师,认识自己的错误,以后改正。

很快,亮亮又恢复了以往的灿烂笑容,与全班小朋友玩成了一团,看着他那快乐的样子,妈妈内心无比欣慰。

和许多成年人一样,孩子们往住也喜欢听表扬而反感批评。法国心理学家高顿教授通过一项专题研究证实:孩子从来没挨过批评,到处都是赞扬声,那些在儿童时代难以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后,也大多会对批评持“敬而远之”或干脆“拒之门外”的消极态度,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是非不分,他会无法面临挫折,更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对促成事业成功是不起任何积极作用的,这对他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毫无益处的。由此看来,早在孩提时代就学会接受批评,无论对一个人完整人格的塑造,还是对促成其事业的成功,都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德国着名的早期教育典范卡尔·威特对于儿子的善行,会加以表扬。尽管如此,老威特仍然提醒其他父母:不要对孩子过多表扬,也不要表扬过头。原因之一是随便表扬,表扬也就失去了作用。原因之二则是不让他自满。父母总是炫耀孩子在这方面或那方面的“与众不同”,这很容易使孩子感到自满。孩子一旦自满起来以后就难以纠正了。因为一些潜质很好的孩子不能成为栋梁,源于孩子的骄傲自满,狂妄自大,正是骄傲自大毁掉了他的潜质,毁掉了他成为天才的机会。

那么,家长和教师该如何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呢?

教育孩子不必对他人的批评大惊小怪

教育孩子,当然应该以表扬为主,但在表扬之后,让孩子有意识地听到一些“反面”的批评,指出其“美中不足”,语气一定要温和,分析一定要中肯,以理服人。有意识地让孩子既听到“正面”的肯定,也听到“反面”的批评。这种把批评蕴藏于表扬之中的做法,会帮助孩子早早意识到批评和表扬是同样常见的,培养他正确面对批评的心态。此时,须注意对幼儿的批评一定要语气温和,分析中肯,且以更多的表扬为“前提”。这可以帮助尚未踏上社会的孩子下意识地体会到:批评和表扬同样常见!事实上,在幼儿时期就能适应批评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也较能适应社会,其中也包括拥有正确对待来自他人的批评乃至非议的“平和”的心态,以及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要求孩子认真倾听批评

不论批评有多尖锐,多不中听,你都应该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因为只有认真倾听,才会发现其中也许确实有几分道理,最后才能虚心接受。该让孩子渐渐明白:对他人的批评认真倾听,不仅是一种文明的表现,而且也是完善自我之必需。应要求孩子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掌握“冷处理”技巧,包括:不要对批评者反唇相讥,不要“自卫还击”,不要夸张引申等等。相反,冷静地分析出尽可能多的合理成分。冷静处理并不意味着对批评默默无语。家长应教育孩子对批评的合理成分虚心予以接受,甚至列出改进的办法或措施。当然,对批评者作一番衷心感谢更能体现出接受批评的诚意。

允许孩子对批评作出解释

如果教师批评不符合事实,那么也应允许孩子作出解释,因为孩子虚假地表示接受批评但心里大感委屈实际上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可能引发种种弊端。不过与此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解释的目的并不是推卸本来应负的责任,还应要求孩子解释时保持心平气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对批评者一视同仁老师也不例外

不少孩子往往对来自老师的批评看得格外的重,有时会将老师不当的批评和否定内化成为评价自己的标准。这时应教育孩子:只要批评有道理,那么即便这批评来自小伙伴,也理应虚心接受;批评错了或者批评得没道理,即使这批评来自老师,也可以看淡。让孩子理解老师也是人也会犯错,不必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在家校合作中,家长只要把握教师的批评没有特别针对个人,没有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的尺度,其余都可以争取和老师对批评教育的具体方式和尺度进行沟通和协商。如果出现教师针对孩子个人进行人格侮辱贬低的情况,家长应该果断阻止,要避免老师的“错”进一步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最好的途径就是和老师的“错”直接进行对话,在对待老师的“错”的问题上,家长和老师直接进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在和老师进行交流时,家长应当尽量采取让老师能够接受的方式,避免不必要冲突的发生,以期能够达到老师、家长、孩子三方面的相互理解,从而能够让老师纠正,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可以与校方交涉,考虑给孩子转学或转班。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