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上海《玲珑》到上海《繁花》

(2024-01-29 17:55:05) 下一个

古诗菁

 

      最近大热由王家卫导演执导的电视剧繁花获得了众人各执己见的关注这样的影响力和话题度算是注意力经济中的顶流了首先作家金宇澄的原著获得过茅盾文学奖是难得一见反映上海时代变迁的优秀作品将上海的“腔调”拿捏的非常准确而王家卫的镜头语言本身就是故事的一部分,越是流光溢彩,越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就越是能衬托最后面繁花落尽、筵席散去、时不再来的唏嘘感,各位大咖主演配角又将“繁花”演绎的“相遇就是上上签”

 

      不由得想起解放前上海的一本时尚杂志玲珑》,《繁花里的女性与玲珑里的女性这些的女子群像都是立体丰满的隔着近一个世纪的起伏跌宕她们的自主觉醒意识似乎永远不会缺位永远在线永远在女性的妩媚玲珑里成就他人更要成就自己美的有的放矢美的层次分明美的有腔有调上海的腔调随着时间的演绎好像变了又好像永远残留着一丝“老钱风”old money),让你怀念某个特定的时刻某个特定的人某个特别的伤害它让你伴随着伤痛一路成长。虚实结合,命运的无常、偶然,又暗含一些必然,就像博尔赫斯说的,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未来

 

      央视评是这样说的“腔调”说不清道不明是不卑不亢的气度是不声不响的尊严或许是不远不近的情谊是有理有情的态度更是一种卓尔不群傲而不娇的气质”更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理想主义契约精神这才是文明的基础。看到了意气风发的阿宝拜师爷叔,在夕阳的余晖下,闯入满是岁月痕迹的和平饭店;看到李李点起香烟摇曳生姿,走过霓虹闪烁的黄河路。

 

 

      上海是一个处处能折射人性考验人性的地方从艺术经济文化每一个层面每个活在期间的佼佼者有时都要历经几重折叠不断获得人生的繁华或苍凉从而为自己的事业加持。《玲珑》作为双封面的杂志,基本封面是以民国的名媛及知名女性为主,封底则以国内外女名星为主,这也反应了这本杂志本身的态度和办刊的方针,据说当时的女名星胡蝶是它的最爱,《玲珑》的诞生让新女性们渐渐学会了强调自己,于是女性一边改变着自己的外表,一边学习着先进的文明,不断追求着美貌与智慧并存的蜕变。张爱玲在24岁时,曾写了一篇《谈女人》,文中有一段文字谈及自己青春期的生活:“一九三零年间女学生们人手一册的《玲珑》杂志就是一面传授影星美容秘诀,一面导‘美’了‘容’的女子怎样严密防范男子的进攻,因为男子都是‘心存不良’的,谈恋爱固然危险便结婚也危险,因为结婚是恋爱的坟墓。”1936年第259期《玲珑》刊登了《这时代需要哪一种女性》一文,重新建立了《玲珑》新女性的标准:有能力、有思想、能够劳动,在这样的标准下的新女性拥有强健的体魄、新颖的思想、不作的依赖、劳动的生活、注意集体生活、结婚不要妨碍前程这种理念在当时在今天都极具启发意义。那美轮美奂的女子群像,以及通过镜头氤氲出的情绪,每一帧都在引领时代的风向标

 

      《玲珑》杂志是中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时尚杂志。这本老杂志在1931318日于上海创刊,1937年抗战爆发后停刊,总共发行了298期,创刊人是中国摄影先驱林泽苍先生。这本杂志为64开本,内容图文并茂,稿件多为在校或已经毕业的学生创作,以“提倡社会高尚娱乐,增进妇女优美生活”为办刊宗旨,和今天的时尚杂志极其类似,但版式设计更加优美,刊名“玲珑”二字的字体优雅、时尚,有一种古典的时尚感。而当时每册仅需大洋七分钱(19261936年,上海每斤大米为6分多钱)。此时风起云涌、十里洋场的上海出现了一百多种的消遣生活时尚杂志,而《玲珑》作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流行时尚杂志的代表,是中国第一本时尚杂志。出版发行之日起深受读者的喜爱,市场刚一‘出炉’就立即售罄。1937年因抗战爆发,落下了帷幕,结束刊印共出版298期。如今这些记载当时的上海生活的《玲珑》却是由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几乎完整收藏让我们得以窥见到当时上海传媒业娱乐界的盛况和一个与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相媲美的‘十里洋场’的旧上海。

 

      《繁花这部电视剧亦有这种盛况,快与慢的对流,烟云与霓虹的碰撞,亦有类似时尚杂志的质感表面是饮食男女实质是山河岁月除了几位耳熟能详的几位主角外每一位配角都可圈可点都是一幅幅精美绝伦可反复欣赏的主题大片连性感领班敏敏的饰演者曾美慧孜都是金像奖影后还有众多本色出演的陈逸鸣、钟镇涛,林熙蕾、孔祥东温兆伦范志毅等大咖剧中各类怀旧金曲也是令人交口称赞几个音符就将人拉回那个时代,在浦西明珠汪小姐奋斗时《光辉岁月》和迷惘时《执迷不悔》;宝总和玲子在东京相遇,《东京爱情故事》的音乐娓娓道来,马伊琍就是进贤路赤名莉香。这种拍摄手法很王家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大师出手皆巅峰在浩如烟海的演职人员名单里王家卫捍卫了每位为此剧付出过的人员他是懂得尊重知识产权的所有引用的素材都显示了名单

 

 

      无论从技巧、审美、还是立意,王家卫都无可替代就如玲珑》,会永远留下它先锋气质的时尚性和历史底蕴下的时代感王家卫只把镜头对准人物,通过精神面貌折射出整个时代让历史在镜头中沉淀,在情绪蔓延捕捉时光的流逝。也许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繁花”与“玲珑”就如结尾的台词“赤子之心常在人不响天晓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