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折

  (第五伦领祗从上,云)小官第五伦。自从范巨卿与张元伯奔丧去了,我随着人打听,果有此事。他如今观在坟院中栽松种柏,筑垒坟墙,早已百日有余也。老夫在圣人前奏过,言巨卿至仁至德,古今无比,就着老夫将头踏伞盖,皇宣丹诏,直至汝阳元伯坟内,征聘此人临朝,加官赐赏。又着老夫顺带玄纁丹诏,随路有高才大德,即便举入朝中重用。老夫既奉朝命,不敢久停久住,直至汝阳征聘巨卿,走一遭去来。(下)(正末上,云)目从元伯亡过,小生在这坟院中栽松种柏,垒墓修坟,却早过了百日光景。(诗云)元伯萧然一命亡,有才无寿两堪伤。妻夫镜里鸾孤影,朋友丛中雁失行。三尺素丝书姓字,一堆黄土盖文章。晚来不敢高声哭,只恐猿闻也断肠。(唱)

  “中吕”“粉碟儿”直哭的山月苍苍,野猿啼老松枝上,满郊祠风卷白杨。吊英魂,歌楚些,不胜悲怆。若不是筑室居丧,枉惹的黄泉下故人失望。

  “醉春风”我只待垒高冢卧麒麟,栽长松引凤凰。(云)人都道自古及今,那得兄弟庐墓礼来?(唱)这死生交金石友至减心,怎道的谎,慌。今日个浮丘,有朝得志,我将你恁时改葬。

  “红绣鞋”我若是为宰为卿为相,(带云)元伯也,(唱)我与你立石人石虎石羊。撇下个九岁子四旬妻八十娘,另巍巍分一宅小院,高耸耸盖一座萱堂。我情愿奉晨昏亲侍养。

  (第五伦躧马儿引祗从孔仲山上。云)老夫第五伦是也。奉圣人的命,与范巨卿加官赐赏。说话中间,可早来到也。令人,接了马者。(正末云)只见远远的一簇人马来到这坟前,不知为何?(唱)

  “石榴花”我则见荡晨光一道驿尘黄,闹吵吵人马扣坟墙。(做见五伦科,唱)我这里曲躬躬叉手问端详,(第五伦云)奉圣人的命,采访贤士来。(正末唱)道当今圣上访问贤良。(第五伦云)贤士接了宣诏者。(正末唱)听的道接皇宣唬的我魂飘荡。(第五伦云)快脱了丧服。(正末唱)脱丧服手脚张狂。(第五伦云)昔日文王访太公于磻溪,立周朝之政。贤士比太公何别?(正末唱)我又不曾映斜阳垂约磻溪上,怎生坟院里遇着文王。

  (第五伦云)贤士,今日加官赐赏,便好道峥嵘有日,奋发有时。(正末唱)

  “斗鹌鹑”人都道我暮景桑榆,合有些峥嵘气象,可正是乐极悲生,今日个泰来否往。(第五伦云)为你在此筑垒坟墙,栽松种柏,百日有余,小官奏知圣人,特来宣命。(正末唱)垒筑了这五六板坟墙,奏与帝王,又不曾学傅说作辑为霖,误陛下眠思梦想。

  (第五伦云)贤士不可迟延怠慢,便索临朝,同见圣人去来。(正末唱)

  “上小楼”过举他门下侍郎。落保了也朝中宰相。(第五伦云)因贤士高才大德,举荐为官。(正未唱)有甚么孝廉方正,德行才能,政事文章?(第五伦云)若得贤士为官,黎民有望也。(正末唱)怎消的一方之地,百万生灵,将咱倚仗?(第五伦云)贤士,您有尹铎之才,当以重用。(正末唱)我又无尹铎才怎生保障?

  (第五伦云)请贤士上马。(正末云)念吾弟威灵可表。范式丹诚,本来庐墓。但朝廷有诏,礼不容违。苟得志于朝,必不使吾弟湮灭九泉之下。(做辞墓科)(第五伦云)祗从人摆开头踏,慢慢的行。(孔仲山喝云)避路。(正末唱)

  “幺篇”列旌旗一望中,摆头踏半里长。我则见马前虞候,志气昂昂,状貌堂堂。问姓名,是故人,别来无恙?(云)那喝道的敢是孔仲山么?(孔仲山云)然也。(正末惊问,云)呀,兄弟,你怎做马前一卒?(孔仲山云)因为王韬赖了我万言长策,所以不能为官。您兄弟该当马前虞候的身役。哥哥,您请稳便。(正末唱)我怎敢恰为官贵人多忘。

  (第五伦云)贤士,他是何人?(正末云)相公不知,此人是孔宣圣一十七代贤孙孔仲山是也。这秀才文章胜在下十倍,被判院门下女婿王韬赖了他万言长策,以此不能为官。(第五伦云)便着人拿王韬来,我奏知圣人,依律重责。贤士,想王韬这厮,则待闭塞贤门,情理可恶。(正末云)相公,据孔仲山之才,当以重用。(第五伦云)既然贤士说孔仲山才德过人,小官顺带有玄纁丹诏在此,就着孔仲山受了宣诏,俺三人一同上马,见圣人去来。(正末云)既如此,贤弟你可脱了衣服,换了朝章者。(孔仲山做换衣服科)(正末唱)

  “十二月”忙换了麻衣布裳,便穿上束带朝章。拜受了玄纁一箱,跪听了丹诏十行。(第五伦云)孔仲山,您望阙谢了圣人的恩者。(正末唱)面朝着东都洛阳,三舞蹈顿首减惶。

  “尧民歌”多谢你荆州太守汉循良,举荐我布衣芒屧到朝堂。死生交端不比孙庞,清廉吏须当效龚黄。行藏,行藏,暗酌量,也不足咱虚谦让。

  (第五伦云)范巨卿,为你高才大德,信义双全,老夫奉圣人的命,与贤士加官赐赏。(正末唱)

  “耍孩儿”愧微臣敕赐加官赏,(带云)只是张劭呵,(唱)他未沾恩我岂敢承当。念生平籍贯在山阳,幼年间父母双亡,三公若是无伊吕,四海谁知有范张?(第五伦云)那张劭的才能德行,比你如何?(正末唱)臣比张劭无名望,张劭德重如曾、颜、闵、冉,才高似贾、马、班、杨。

  (第五伦云)张劭有多大年纪了?(正末唱)

  “二煞”犬马年虽是长,论学问他更强,私心愿奉为宗匠。想汉朝岂无良史书名姓,众文武自有傍人话短长,臣举孔仲山可作头厅相。(第五伦云)那孔嵩比你如何?(正末唱)似臣呵常人有数,论此人国士无双。

  (第五伦云)虽然无了张元伯,可得了孔仲山,却正是得一贤,失一贤。(正末唱)

  “一煞”虽然是得一贤失一贤,(孔仲山云)可惜无了元伯哥哥。(正末唱)您也何须的涕两行泪两行,得蜀望陇休多想。(带云)死了元伯呵(唱)恰便似扢折了千寻白玉擎天柱,(带云)用了孔仲山呵(唱)赔与你个万丈黄金架海梁。岂不闻晏平仲为齐相,乘车人忧心悄悄,倒是御车吏壮志扬扬。

  (第五伦云)令人,与我拿的王韬安在?(祗候拿王仲略上,云)禀爷,拿的王韬到了也。当面!(王仲略不肯跪科,祗从云)你怎么不跪?(王仲略云)寿不压职。也罢也罢,我跪着。(第五伦云)兀那王韬!你怎敢混赖了孔仲山万言长策?(王仲略云)您这个老大人差了,我若不赖他的文章,我可怎么能勾做官,便总甲我也不得做。(第五伦云)您等俱望阙跪者,听圣人的命。(断云)圣天子思求良辅,下弓旌广开贤路。何止是聘及山林,但闻名不遗丘墓。汝阳郡张劭虽亡,有范式亟称其素,可遥封翰院编修,赐母妻并沾荣禄。遗弱息君章、子徵,可即授陈留主簿。范式拜御史中丞,其孔嵩尚书吏部。王仲略诈冒为官,杖一百终身废锢。见天恩浩荡无私,与群臣相安举错。(正末等谢恩科,唱)

  “煞尾”我为甚觑功名不在心,也则念穷交不忍忘,因此乞天恩先到泉台上,才留的这鸡黍深盟与那后人讲。

  题目 义烈传子母褒扬

  正名 死生交范张鸡黍

  §§郑光祖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在今山西省临汾市西)人。其生卒年不可考,元人周德清在作于一三二四年的《中原音韵自序》中,已经提到了他的去世;同时,从《录鬼簿》看,他享年亦较高,故人称“郑老先生”,以七十岁计,他的生年约在1255年前后,卒年在1324年以前。他的生平史料留传下来的极少,我们只知道他长期生活在杭州,以儒补杭州路吏。由于元朝前期未实行科举制,所以习儒是没有什么出路的;而元人重吏,以吏入官是当时最重要的仕途。但郑德辉虽补杭州路吏,似乎一直屈沉下僚,未能得到升迁,难以施展抱负。最后他病卒在杭州,火葬于西湖之灵芝寺。《录鬼簿》说他“为人方直,不妄与人交,故诸公多鄙之,久则见其情厚,而他人莫之及也”。

  郑德辉几乎把他全部的理想与才华都倾注在杂剧的创作当中。据今所知,他一生总共写作了18个剧本,现存的有《亻刍梅香骗翰林风月》、《迷青琐倩女离魂》(一说为赵公辅作)、《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战吕布》(一说为武汉臣作)、《钟离春智勇定齐》(一说为无名氏作)、《立成汤伊尹耕莘》(一说为无名氏作)、《程咬金斧劈老君堂》(一说为无名氏作)等8种,仅存残曲的有《崔怀宝月夜闻筝》1种,已佚的有《采莲舟》、《秦楼月》、《细柳营》、《哭孺子》、《指鹿道马》、《哭晏婴》、《后庭花》、《梨园乐府》、《紫云娘》9种。

  这些剧作,大都取材于历史故事或历史传说,但作者的主旨,却重在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即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象《王粲登楼》、《周公摄政》、《三战吕布》等,或者通过文人的落魄而表现出怀才不遇的极度悲愤;或者通过对正面人物浩然正气的歌颂,来表达对建功立业、一层宏图的无比渴望。《翰林风月》和《倩女离魂》属于另一类生活风情剧,在对曲折的爱情故事描绘的同时,作者同样表达出了对儒生酸甜苦辣的种种感慨。与关汉卿等早期的北方剧作家相比,郑德辉的剧作更注重于个人对生活的主观感受,而不是现实本身的客观的社会问题。

  郑光祖的剧作,又比较典型的代表着南方文人杂剧创作的风格:刻意追求艺术形式上的完美。在结构方面,精心结撰,巧妙安排冲突,剧情往往起伏跌宕而错落有致。语言风格方面,以清雅流丽见长,并多以古书之语入曲,才情学问,结合得恰到好处。这一点与北方作家的质朴豪辣。有着显著的不同。明代的曲论家于此十分赞赏;剧作家也往往摹仿,甚至走入极端。

  郑光祖还留存着为数不多的一些散曲作品。这些作品以描述归隐生活和闺怨离情者为多,风格上与他的杂剧作品大体相似。但总的来说成就并不太高。

  郑光祖的创作,在当时就得到了广泛的高度评价。钟嗣成《录鬼簿》说“公之所作,不待备述,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伦辈称‘郑老先生’,皆如其为德辉也。”不过钟氏又说:“惜乎所作贪于俳谐,未免多于斧凿。”实际上,“斧凿”较为允当,而“俳谐”则未必尽然。

  早在1324年,曲论家就把郑光祖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并提,指为对元曲有重大贡献的前辈。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更称赞说:“郑德辉之词,如九天珠玉。其词出语不凡,若咳唾落乎九天,临风而生珠玉,诚杰作也。”此后曲家论元曲四大家,必举郑氏为其一。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甚至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马之词老健而乏滋媚,关之词激历而少蕴藉,白颇简淡,所欠者俊语,当以郑为第一。”当然,这种评价不免包涵着明人形式主义审美趣味的偏见。但无论如何,经过了数百年时间的考验,郑光祖的成就和地位,一直是举世公认的。

  亻刍梅香骗翰林风月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卷(二)

    作者:关汉卿等  

    经典名著 【已完结】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1.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 ,聚焦 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2.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

  •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卷(五)

    作者:关汉卿等  

    经典名著 【已完结】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1.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 ,聚焦 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2.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

  •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卷(四)

    作者:关汉卿等  

    经典名著 【已完结】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1.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 ,聚焦 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2.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

  • 贞观政要

    作者:(唐)吴兢撰  

    经典名著 【已完结】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