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后期,朝廷镇压了黄巾大起义(公元184年)之后,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农民起义的再度发生,接受了太常刘焉的建议,于中平五年(188年)将州刺史改为州牧。州牧官阶在郡守之上,拥有政权、财权和军权。由此,地方政府就为州、郡、县三级。然而,州牧的设置不仅未如朝廷所愿,提高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力,相反使得地方武装不断发展,豪强势力迅速扩大。他们依仗自己的武装力量拥兵自重,割据称雄,给中央政权以直接的威胁,为东汉末年地主豪强的连年混战埋下了隐患。
董卓入洛阳,废帝更立,自封相国,独揽大权激起诸豪列强的嫉恨。他们认为中央无力,汉室已空,董卓凶残不得人心,窃取皇权,称雄天下的时机已到,于是借讨伐董卓纷纷起兵。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各豪强地主集团汇集了十二支军队(史称“关东军”),推举袁绍为盟主,分路逼攻洛阳。河北军有屯兵酸枣(今河南延泽北)的衮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还有驻军河内的勃海太守袁绍,河内太守王匡。冀州牧韩馥在邺城(今河南安阳北)供给军资。河南军有屯兵颍川的豫州刺史孔伷和驻军南阳的后将军袁术。除此之外,奋武将军曹操与骑都尉鲍信也带募兵到酸枣汇聚。
然而关东军虽声势浩大,却名为国除患,重振汉室,实则拥兵自重,借机发展个人势力。他们为保存实力,日置酒高会,歌舞于前,按兵不动,都不想先与董军刀剑相刃。各军之间相互观望,不去前战。曹操对此非常气愤,呼吁关东军将帅齐心协力,团结奋战以讨国贼。但诸军将领各怀心机,对曹操所言根本不予理睬。曹操愤然率军单独行动,曹军从酸枣出发向西进军。董卓派大将徐荣率兵迎击,双方大战于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曹军因多为新兵,缺乏训练,数量又少,敌不过训练有素、勇猛善战的凉州兵,大败而归。曹操本人被流矢射中,险些丧命。曹操败北回师,再次建议合力共击董卓,仍未奏效。初平二年(191年)长沙太守孙坚进军洛阳,董卓亲自率兵迎战,被孙坚击败而退出洛阳西入长安。
董卓两迁,中原无主,各路豪强都欲称雄。当时豪强中势力最大的袁绍、袁术兄弟二人都想借机称帝,遭到列强一致反对。关东联军就此解体,诸豪列强公开地进行割据和兼并的混战。当时割据的势力范围为:袁术占南阳(今淮河下游),刘表占荆州(今湖北、湖南),公孙度占辽东(今辽宁一带),袁绍占冀州(今河北东南部),公孙瓒占幽州(今河北北部),刘焉占益州(今四川、贵州和云南北部),曹操占衮州(今山东东南部、河南东部)。关东军借讨董卓觊觎皇权,继而转成疯狂兼并的一场混战。刘岱杀了桥瑁,以王肱任东郡太守。袁绍胁迫韩馥夺取冀州后,又扩展势力先后占据了青州(山东东北部)、并州(山西)和幽州。袁术兼并扬州后,自称皇帝,建都寿春(今长江中下游以北)。
由关东军讨伐董卓转为大规模的豪强混战,使关中及中原一带连年战乱,海内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黑暗的东汉后期进入社会空前大混乱的纷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