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被史家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中心逐渐从周王室转移到了诸侯各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之后,中央政权的权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不再有控制诸侯的力量。侯国互相兼并,大国陆续出现,从而打破了诸侯并列、王室独尊的局面。在兼并过程中,西周原有的旧制度逐渐遭到破坏,特别是宗子世袭不得买卖的宗族土地所有制,开始向个人私有可以买卖的家族土地所有制转化,这种转化成为东周社会各种变动中最基本的一个变动。一般来说,西周社会比较安静,东周则进入动荡时期,频繁的兼并战争,加重了人民的痛苦,与此同时也推动了社会向前进步。这一时期,既是诸侯、大夫兼并盛行的时期,也是华族和南方蛮国争霸的时期。战争破坏了旧秩序,产生了新制度,其主要标志是:旧的领主阶级逐渐被新的地主阶级所代替,旧的农奴阶级逐渐被新的农民阶级所代替。
战争的频繁发生和军费的巨大支出是春秋时出现的一个新矛盾。为了缓解这种矛盾,以鲁国“初税亩”为首,开始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另外铁器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在诸侯国间的广泛发展。
东周文化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纷纷著书立说,逐渐演化出中国历史中著名的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