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章 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诸国

  普加乔夫起义

  1762年6月28日,身为皇后的叶卡特琳娜指使她的情夫、禁军兵团的将军奥尔洛夫发动宫廷政变,将彼得三世囚禁在洛普莎别墅。8天后,奥尔洛夫的弟弟阿列克谢奉叶卡特琳娜密令,将彼得三世暗杀。之后,叶卡特琳娜通告天下,说他的丈夫因病而亡,接着便举行了彼得三世的葬礼。彼德三世莫名其妙地死了,民间传出有关他的种种猜测。1793年9月,在顿河和乌拉尔河一带,人们议论纷纷,都传说彼德三世未死,就隐藏在哥萨克中间。叶卡特琳娜忽然接到警报,说是在乌拉尔河畔雅依克镇附近,有一个人自称她的丈夫彼得三世的人号召远近的人民拿起武器来推翻她的统治。

  叶卡特琳娜接到警报后十分吃惊,马上召来当年处死彼得三世的阿列克谢,问他当时彼得三世是否真的死了。阿列克谢发誓说:“我有胆量欺瞒上帝,也没胆量欺瞒女皇陛下!”叶卡特琳娜冷冷一笑说:“知道了,又是一个冒牌货!”原来,自打彼得三世不清不白地突然死去,国内便谣言四起,有不少人声称彼得三世逃出了深宫。

  1772年11月,在雅依克冒充彼得三世准备起义的人名叫叶梅连·伊凡诺维奇·普加乔夫。他出生于1742年,他的家庭是顿河岸边齐莫维斯克镇的哥萨克农家。18岁时应征入伍,参加了第一次瓜分波兰的“七年战争”和对土耳其的战争。由于他作战勇敢,被提升为少尉。后来因为生病而退伍归乡。

  1772年11月,普加乔夫声称自己便是当年的彼得三世,因躲避叶卡特琳娜的毒害逃出了皇宫,从此来联络贫苦的农民准备起义。谁知消息泄露,两个月后被捕入狱。1773年5月,普加乔夫在朋友的帮助下逃出监狱,8月,他便以彼得三世的身份号召人民起义。当时虽然只有80人参加了队伍,但这些人后来都成了起义军的骨干。9月17日,普加乔夫率领这80人的队伍一举攻克了雅依克城,然后就发布檄文,号召人民参加他们的队伍,推翻叶卡特琳娜,帮助“彼得三世”恢复皇位。不久,便又有一些人参加了起义军。10月7日,普加乔夫率领起义军攻打军事重镇奥伦堡,因奥伦堡城墙坚固,没有攻打下来。于是,普加乔夫采取了长期围困的办法。

  普加乔夫在围困奥伦堡期间,普加乔夫向全国发布宣言,声称“彼得三世”复位之后,即刻废除农奴制度,处死作恶多端的地主,把土地分给农民,取消人头税等等。顿时,伏尔加河和乌拉尔地区的各族劳动人民纷纷响应,杀死了作恶的贵族和地主,起义队伍不断扩大。乌拉尔地区工厂的工人们还给起义军送来了大炮和其他武器。

  原来,叶卡特琳娜自实行新法以来,有许多地主拥有了放逐所谓“无礼”农民的权力。他们可以随意放逐农民去工场作苦工,不少农民因没有土地耕种而沦为奴隶。因此,买卖农奴成为当时的普遍现象。可笑的是,当时不光是出卖农奴的广告,就连当时官方的报纸上,出卖农奴和牲畜、杂品的声明都登在一起。在这种残酷的政治下,农奴的生命没有任何保障。有一个叫萨尔蒂柯娃的女地主,10年之间就虐待致死农奴140多人。

  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普加乔夫的起义才得到了广大农奴的拥护,不到一年,起义军就发展到了3万多人。

  得知起义军迅速壮大,叶卡特琳娜吓得惊惶失措,急忙组织了三路大军增援奥伦堡。起义军在普加乔夫的指挥下,又分别打败了这三路大军。1774年3月,起义军发展到5万人。7月12日攻入喀山城,但未能守住。双方激战3天,起义军损失12000多人,最后被迫退出喀山。

  之后,普加乔夫率领少数人马逃往伏尔加河畔继续活动,于1774年7月31日发布了《全民告谕》,宣布给予农奴人身自由,免除了人头税、货币税和兵役,无偿给农民以土地、森林和草场,号召农民起来打倒地主。于是,起义队伍又发展到1万多人。普加乔夫率领重新组织起来的起义军又席卷了诺夫哥罗德省和沃龙涅什省,接下来就要逼近察里津。

  察里津是伏尔加河和顿河的交汇处,是莫斯科通往黑海和里海的水路要道。叶卡特琳娜怕察里津有失,急急忙忙把在土耳其前线的军队调了回来。这年的8月24日,起义军在察里津附近与政府军展开了激战。此役十分惨烈,起义军有2000人战死,6000多人被俘。普加乔夫仅率200名残部冲出重围,东渡伏尔加河,逃往草原。后来,剩下的队伍不足50人。

  1774年9月4日,起义军中的一个哥萨克头目叛变,将普加乔夫捆绑起来,解送到政府军中。11月4日,普加乔夫被押送莫斯科。

  1775年1月9日,沙俄当局判处普加乔夫死刑。第二天,普加乔夫被砍头肢解。

  普加乔夫起义虽然只有3年时间,但它转战数千里,参加者近10万人,沉重地打击了俄国农奴制和沙皇统治,是俄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普加乔夫永远受到俄罗斯人民的尊敬。

  12月党人起义

  1825年11月,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地死了。他没有子女,按照惯例,应当由沙皇的二弟康斯坦丁来继承皇位。俄国的贵族和大臣集体宣誓,表示愿意效忠康斯坦丁。

  但事与愿违,康斯坦丁对继承皇位毫无兴趣。他住在华沙不想回国,只写了一封信来,声明放弃继承权。

  偌大的沙俄帝国怎能没有沙皇管制?大臣和贵族们担忧他们的前途,他们急于盼望新王子的出现。

  正在混乱的时刻,沙皇的三弟尼古拉却跃跃欲试起来。他马上写信给华沙的二哥,表示自己想即皇位。康斯坦丁当然同意。于是,俄国政府通告全国,在12月14日再举行一次宣誓仪式,向新沙皇尼古拉表示效忠。一心想登基为皇的尼古拉,特意定做了皇帝的新衣,专等这一天的到来。

  12月14日终于来到了。一清早,3000多陆海军士兵整队开进彼得堡的大街。他们全副武装,刀剑出鞘,一直走到元老院广场,围绕着彼得一世的铜像,排列成一个战斗的方阵。接着,他们高呼口号:

  “拒绝宣誓!”“反对宣誓!”

  “要求宪法!”“要求民主!”

  愤怒的声音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正要登基的尼古拉。

  他们是谁?他们是由一些具有民主思想的军官和知识分子领导的起义队伍。起义的目的,是反对沙皇的专制统治,反对俄国的封建制度,要求解放农奴,实行民主。

  尼古拉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人反对他,马上命令骑兵去冲散起义队伍。可是,骑兵一到广场,只听见“砰!”“砰!”一阵枪声,马匹都被枪弹射中倒下,骑兵们一个个跌得半死。起义士兵的密集射击,打退了骑兵的多次冲锋。沙皇军的伤亡人数在不断增加,起义的队伍巍然不动。

  尼古拉看到硬的一手不行,就想用软的一手:劝降。

  彼得堡的总主教战战兢兢地走进广场,他披着长长的黑袍,右手不停地在胸前划着十字,左手拿着《圣经》,嘴里发出颤抖的声音:“孩子们,上帝是仁慈与和平的,你们把枪放下吧!”

  “去你的,沙皇的帮凶!”起义的士兵不理睬他。

  “孩子们,上帝是……”总主教厚着脸皮想再作一次说教。

  “走吧!走吧!免得挨揍!”起义士兵愤怒地把他赶了出来。

  过了一会,彼得堡的总督大摇大摆地走进广场,他还像往常一样,摆出了一副贵族的架势,当着起义的士兵演说起来:

  “士兵们!你们的行动就是叛乱!叛乱是要杀头的!沙皇尼古拉陛下是仁慈的,他饶恕了你们,你们解散吧!快解散吧……”

  话还没有说完,只见一个起义者奔了过去。“啪!”一记耳光打得这个总督晕头转向,接着,拳头像雨点般地朝他胸前打去。总督痛得“哇哇”大叫,转身就逃。

  “民主万岁!”起义的士兵看到总督的丑态,兴奋地高呼口号。士兵的起义吸引了广大的人民。到了中午,彼得堡的工匠、农奴、城市贫民,纷纷涌向广场。修筑大教堂的工人拿起了木块砖瓦,愤怒地向沙皇的军警掷去。起义队伍扩大了。

  尼古拉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马上把炮兵调了过来,下令向起义者轰击。“轰隆!”霰弹炮的炮弹爆炸了,起义士兵血肉横飞,他们死的死,伤的伤,被迫退出广场。尼古拉命令在冰封的涅瓦河上打一个大洞,不管是死的还是伤的,凡是躺在广场上的起义士兵,统统被扔进了冰窟窿。接着,就在全城进行大搜捕,逮捕了好多个起义领袖。

  半个月以后,即在12月29日,俄国南部的乌克兰又有士兵发动起义,结果也被镇压下去,许多起义领袖被捕。

  因为彼得堡和乌克兰的起义正好是在俄历12月,他们又是相同组织发起的,所以历史书上把领导这次起义的成员称为“12月党人”。起义失败后,12月党人的五位领袖雷列耶夫、恰达耶夫等人被绞死,100多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600多人受到牵连被判刑。

  尼古拉在镇压12月党人以后,登基为皇,称尼古拉一世。他继承亚历山大的衣钵,用武力征服了高加索和中亚细亚,派远征军战败了伊朗和土耳其,从而大大扩张了俄国的领土。同时,由于他先后出兵镇压波兰和匈牙利的人民革命,所以,人们称他为“欧洲的宪兵”。

  “12月党人”的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俄国人民渴望民主渴望自由的愿望,并未因失败而减弱,一批又一批的民主战士同沙俄反动派作着斗争。“12月党人”的行动鼓舞着劳苦大众,他们不愧是俄国革命的先驱。

  “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

  普希金普希金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既继承了俄罗斯文学的优良传统,又把俄罗斯文学引上了真正民族文学的发展道路,并赢得了世界声誉。普希金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之一,又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于1799年6月6日出生在莫斯科一个破落贵族的家庭,父亲曾是禁卫军军官,爱好法国文学。他的叔父瓦希里·普希金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家里常有不少文学家聚会,普希金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普希金8岁时就能作诗,12岁时进入彼得堡的一所贵族学校皇村中学,在这里,他接触到俄国思想界许多进步人士,受到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形成了追求自由的性格。当时俄国出现了一个由青年贵族组成的,主张实现立宪政治的十二月党人组织,普希金十分同情它。

  1817年,普希金从学校毕业,到外交部工作,他热衷文学创作。普希金写了不少追求光明与自由、反对黑暗和专制的作品,如《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等等。这些诗一问世,就引起强烈的反响。人们争相传抄、诵读,无不为诗中的革命激情所鼓舞。当然,这也引起当时以沙皇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害怕和恐慌,差点儿把他流放到西伯利亚去。普希金并没有被这些所吓倒,他用他那支饱含激情的笔继续奋斗不息,先后又写出《叶甫盖尼·奥涅金》、《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优秀作品。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发表于1830年。这部花了8年时间才完成的诗体小说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彼得堡贵族青年奥涅金年轻时是个纨绔子弟,后来厌倦了上流社会的享乐生活,来到乡间,邂逅了地主小姐达吉雅娜。他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绝了达吉雅娜的爱情,又在决斗中杀死了朋友连斯基,此后开始了漫无目的的游荡。当他厌倦地返回彼得堡时,达吉雅娜已经成为公爵夫人,奥涅金疯狂地追求她,结果遭到达吉雅娜的拒绝。

  奥涅金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的人”的形象。作品中这样描写他:“没有目的,无所事事地活着/已经活了二十六个春秋/太多的闲暇也使他苦恼/没有官职,没有太太,没有事情/他发现:要做什么他都不行。”奥涅金读过进步书籍,不满于贵族上流社会,对那种浮华空虚的生活持一种冷漠与批判的态度。然而,他远离人民,看不到俄国社会的力量和道路,结果只能在苦闷之中“成为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因为他从来不做什么事,他在他所处的范围内是一个多余的人”。而这种“多余的人”又正是当时那个庸俗、腐朽的贵族社会所造成的。

  作品中另一个重要人物是达吉雅娜,她有一个“俄罗斯的灵魂”。她爱乡村的清静,爱俄国冬天冰雪的灿烂,爱民间的故事和歌曲,爱自己的老奶妈……她敢于冲破封建道德的约束,写信给奥涅金,大胆地表白自己的爱情,体现了要求个性解放的民主思想。后来,她成了彼得堡的贵妇人,可是她却说:“我宁愿抛弃这一切荣华、喧嚣和烟尘/为了那一架书,那郊野的花园/和我们那乡间小小的住所/我宁愿仍旧是那个地方……”腐败的社会生活并没有使她变成虚伪、庸俗和道德堕落的人。她是俄国文学史第一个描写得有血有肉的贵族妇女形象。

  作品通过奥涅金性格的形式,以及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控诉了沙皇专制制度下那个贵族社会的腐败和丑恶。因此俄国杰出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对这部作品评价极高,说它“表达了首次苏醒的社会自觉,这是无法衡量的功绩”;说它是“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就其产生的巨大影响而言,“几乎是俄国社会觉醒的第一个行动,然而对这个社会来说,是向前跨越的多么巨大的一步啊!”

  普希金还有一些享誉文坛的作品,如描写彼得一世一生的长诗《青铜骑士》,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上尉的女儿》,社会生活小说《杜勃罗夫斯基》,揭露社会黑暗现象的小说《黑桃皇后》,还有那首脍炙人口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普希金,这位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的杰出诗人,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俄国文学之始祖”、“俄罗斯文学语言之父”。他以他出色的创作,创造了俄罗斯文学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同时也奠定了19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后来的莱蒙托夫、果戈理,一直到托尔斯泰、契诃夫,都是沿着普希金所开辟的道路前进的。

  1831年,普希金与被人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塔丽亚结了婚。这件事给那些对他恨之入骨并千方百计欲置他于死地的政敌们以可乘之机。在上流社会的指使和授意下,一个名叫丹特士的流亡法国贵族开始对普希金夫人大献殷勤,并四处制造谣言对普希金夫妇加以诽谤,企图以此让普希金身败名裂。按照俄罗斯当时流行的习俗,在这种处境下恢复名誉、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公开与对手决斗。因此普希金便决定向丹特士挑战,和他进行决斗。上流社会中的那些无耻政客闻讯后,更是推波助澜,有意把事态扩大。

  1837年1月27日,俄罗斯帝国首都彼得堡的郊外,普希金在同丹特士的决斗中,不幸受重伤。两天后,这位伟大的天才诗人离开了人间。苍天为之流泪,大地为之呜咽。

  普希金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他以杰出的作品赢得了“俄罗斯文学之父”的称誉。

  果戈理反对农奴制

  果戈理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伟大作家。1809年4月1日,他出生在乌克兰波尔塔瓦省的一个小地主家庭。在这个家庭里,全家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那就是喜爱戏剧。父亲曾用乌克兰语写出几出喜剧,并亲自登台演出;母亲也是个戏迷;祖母更是满肚子都装满了乌克兰的民间传说和故事。每到月朗星稀的夜晚,小果戈理便乖顺地依偎在祖母温暖的怀抱里,听老人讲述那些美丽动人的传说和故事。在这种环境条件下,果戈理从小就对戏剧和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中学时代,他就写过剧本,还登台扮演过许多角色。同学们都对他钦佩不已,称赞他有“伟大的演戏才能”。果不其然,后来果戈理真的成了伟大的小说家和戏剧家。

  中学毕业后,果戈理满怀希望地来到彼得堡,决定在那里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

  现在终于可以为祖国、为人民做事了。“我要为人类谋福利。”果戈理激动地想着。可眼下最要紧的是找一份满意的工作。果戈理最想当一名法官了,他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和希望。然而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他的心也渐渐地凉了。孤身一人呆在繁闹的彼得堡,果戈理没有权势,没有金钱,因此法院的大门总是对他紧紧地关闭着。一年过去了,他还没有迈进法院的大门,只是在国有财产和公共房产局勉强谋到一份小差事,后来又转到封地局工作。在单位里,他的地位十分卑微,收入也很低,甚至在寒冷的严冬连一件厚外套都买不起。整日地辛勤工作,竟然连温饱都达不到,果戈理不得不四处借钱。在这段贫困尴尬的日子里,他深深地体验到最下层“小人物”生活的艰辛。奔波的生活,使果戈理认识到了社会黑暗和贫富不均的不合理现象。

  1829年是果戈理不幸的一年,因为他辛辛苦苦创作出来的长诗《汉斯·古谢加顿》受到了评论界的严厉批评。果戈理一气之下把书店的存书全部买回,一把火烧个精光。但他并没有灰心。相反,熊熊的大火更燃起他努力进行文学创作的决心。他干脆破釜沉舟,辞去赖以生存的封地局的职位,全力以赴地进行文学创作。

  两年后,果戈理完成了《狄康卡近乡夜话》的第一部和第二部。两部集子共收入8篇短篇小说。小说以幽默的笔调嘲讽了乡村中的黑暗势力,讴歌了普通劳动者的诚实、智慧和勇敢精神,充满着浓烈的诗意和传奇成分。小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普希金盛赞果戈理这两部小说集的出版是俄国文学中的“极不平凡的现象”。

  接着中篇小说集《密尔格拉得》和《彼得堡故事》又为果戈理带来了“文坛盟主”的声誉。这两部小说集不再描写浪漫主义的理想形象或是民间传说中的虚幻故事,而是把矛头指向现实生活。他的创作风格也从此转为现实主义。在《密尔格拉得》中,他描写了当代地主那种动物性丑恶生活的全部庸俗和卑污。在《彼得堡故事》中,继普希金之后,果戈理通过对小官吏、小职员不幸遭遇的刻画,发展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描写“小人物”悲惨命运的主题。如《狂人日记》中小公务员的最后疯狂、《外套》中巴什马奇金的含恨死去,都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幅豺狼当道、弱肉强食、一切以金钱和官级为追求目的的社会图画。而这时为“小人物”悲剧命运摇旗呐喊的果戈理在俄国文坛上已是响当当的大人物了。

  盛名之下的果戈理继续辛勤地耕耘着,他要写一部更具影响的作品。他暗暗地下着决心:“我要把一切俄国的坏东西都收集起来,一下子把它嘲笑个够。”在普希金的引导下,剧本《钦差大臣》便应运而生了。《钦差大臣》讲述的是,在俄国某市以市长为首的一群官吏听说钦差大臣要来视察的消息,惊慌失措。市长是个贪污犯;法院院长玩忽职守;慈善医院院长心狠手辣;邮政局长偷拆信件。就是这样一群愚蠢无知的官僚政客,一听说钦差大臣要来视察的消息,顿时吓得胆战心惊。忙乱之中,他们竟将一个偶然路过的彼得堡小官员误认为是钦差大臣。于是,在市长的带领下,这群人拼命地巴结他,市长甚至还要把自己的女儿送给这个无赖。正闹得沸沸扬扬、不可开交之时,真的钦差大臣即将来到。市长等人马上变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据说这个剧本的素材是普希金无私提供的。

  《钦差大臣》是俄国现实主义戏剧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果戈理的现实主义讽刺艺术已经完全臻于成熟。这出戏剧上演后,马上遭到了反对派的攻击和诽谤。果戈理一怒之下,离开俄国侨居意大利。在那里,他又拿起战斗的笔,一气写下了《死魂灵》的第一部。这部书再一次震动了整个俄罗斯。

  1842年完成的长篇小说《死魂灵》,写的是骗子乞乞科夫来到某市后,廉价向各地庄园收买“死魂灵(即死农奴)”,然后到民事法庭去办理买卖契约和注册登记,企图把死人当作活人拿到救济局去抵押以骗取钱财。结果,乞乞科夫一下子变成了名义上拥有400个农奴的大地主。最后,一个卖主揭发了他的秘密。官吏们却不相信,反而疑神疑鬼,胡乱猜测,闹得满城风雨,人人自危。乞乞科夫见势不妙,只好偷偷地溜掉。

  《死魂灵》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第一部具有高度思想艺术水平的长篇小说。果戈理在小说中塑造了一批地主形象:有成天幻想而又躺着不动的玛尼罗夫;有守旧、迟钝、贪财的柯罗博奇卡;有守着百万家财却过着乞丐不如生活的守财奴泼留希金……正是这些愚蠢、浑浑噩噩的大小地主在支撑着整个俄罗斯。这部小说使人们确信,俄国的农奴制已经到了奄奄一息的垂死阶段,必须要寻找出一条复兴俄国的道路。

  晚年的果戈理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人道主义和博爱思想占了上风。因此,在他续写《死魂灵》第二部时,把笔下的一个个地主都变成了改恶从善的人物。写完后,他发现这些人物并不真实,形象苍白无力,因此把写完的书稿扔到火炉里烧掉了。以后,果戈理又曾几次重写《死魂灵》第二部,但都不满意,于是便一再否定和重写。

  在此期间,他的老朋友、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家别林斯基曾公开发表《给果戈理的一封信》,严肃而痛心地对他这种宣扬从道德、宗教入手来改善社会、维护沙皇制度的错误思想倾向进行了批评。原来,果戈理虽然反对农奴制,他并不反对沙皇。他到了西欧发现,发现资本主义也有重重矛盾,所以想把俄国退回到中世纪的宗教法制社会中去,企图以道德和宗教来改造这个罪恶的社会。

  1852年2月,身染重病的果戈理再一次把《死魂灵》第二部手稿付之一炬,让《死魂灵》永远没有第二部。同年3月4日,他带着满腔的忧愁和对未竟事业的遗憾与世长辞了,享年43岁。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