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章 欧洲早期的封建制度

  没几天,假巴尔迪亚的消息便在京城传开。高墨达知道真相败露之后,惊慌失措,马上逃到米底的一个地方,最后被欧塔涅斯和大流士等人杀死。

  假皇帝死了,由谁来当新皇帝,几个大臣争执不下。最后统一意见,由6个贵族大臣竞争。他们商定,这6个人于第二天早上乘马到郊外集合,看谁骑的马先嘶叫,就叫谁当皇帝。这6个人当中,有一个叫大流士的,事先让他的马夫想出一个办法,于是,在出城集合的时候,他的马先嘶叫起来。结果,大流士当上了波斯国的国王。

  大流士当皇帝的时候,新占领的埃及和巴比伦各地又发生了武装叛乱。于是大流士骑上战马,带领军队进攻埃及,并很快地重占孟斐斯。这样,他仅用一年时间,历经18次战役,终于平定了各地叛乱,使濒于崩溃的波斯帝国又强大起来。

  使波斯帝国真正强大起来的是大流士卓有成效的改革。

  大流士首先整顿了朝纲。他认为居鲁士和冈比西斯时代宫廷里缺少规矩,于是他让人制定了一套森严的宫廷制度。大流士临朝时,要高坐在皇座之上,众大臣必须跪地朝见。此外,君臣之间还要用帷幕隔开。以防臣子的呼吸亵渎皇上。在宫内,常设有奴仆、乐师、书吏、猎手、厨师等,总数为15000人,并备有12000人的近卫军。这些近卫军身着铠甲,头戴盔胄,备有弓剑,随缺随补,被称为“不死的步兵”。

  大流士称帝,号称大流士一世。凭着他的文治武功,平定了被征服国家的反抗,建立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撒哈拉大沙漠,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为了防止各征服国的反叛,他把各国改为“行省”,直接派总督去统治。他把被征服国的金银财宝,统统运到波斯。为了统一货币,大流士一世下令废除所有占领地的货币,而使用波斯国统一铸成的金币。金币的正面,是大流士像,背面是一个弓箭手的人像。人们把这种金币称为“大流克”。现在,这种钱币成为古币收藏家眼中的珍品。为了享受,大流士还调集埃及、巴比伦、腓尼基等地的能工巧匠,为他建造宏伟的王宫。

  大流士特别喜欢吃爱琴海的鲜鱼,为了及时把鲜鱼运到流斯王宫,大流士下令修了一条2000多公里长的大道,称为“皇道”。这条皇道设有100多个驿站,驿站快马传递,爱琴海的鲜鱼,3天就可送到王宫。这条皇道也使波斯国的交通大大改善,我国西汉张骞通使西域后,它便与丝绸之路相接,成为一条便利的东西通道。

  由于波斯的交通发达,沿途又有士兵保护商旅行人免遭抢劫,波斯和印度以及地中海各国的贸易很快发展起来。据说,水稻和孔雀就是在那个时候从印度传入波斯的。

  另外,为了水运的方便,大流士还下令修了一条由尼罗河到红海的运河,这条运河便是现代苏伊士运河的前身。

  后世的历史学家把大流士的这些做法称为“大流士”改革。

  波斯帝国横跨亚非欧,成为当时最大的帝国。于是大流士一世踌躇满志,公元前520年9月,他让人在贝希斯敦村的一堵石壁上刻上铭文,希望自己的名字能流传千古。这就是著名的“贝希斯敦铭文”。

  贝希斯敦铭文分上下两部。上部是浮雕,刻着大流士一世全身披挂铠甲,两眼炯炯有神直视前方。他的左脚,踏着曾假冒王子而篡权的高墨塔,右手指向波斯人最崇拜的光明与幸福之神。下方还有被他征服的8名叛首,都被绳索捆绑着,与高大的大流士一世形成鲜明对照。铭文的下半部是用古波斯文、埃兰文和阿卡德文三种楔形文字写成的:

  “我,大流士,伟大的王,万邦之王,波斯之王……”

  大流士在位的后期走上了穷兵黩武的道路。公元前500年,他又发动了一场对希腊的战争。10年后,在雅典附近的马拉松战役中,波斯兵被希腊人打得大败。又10年,大流士的儿子薛西斯再次远征希腊,结果又遭到惨败。从那以后,称雄三四十年的波斯帝国渐渐失去它往日的光辉。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最终被马其顿灭亡。

  爱琴文明

  在古代世界文化成就中,只有希腊文明最能鲜明地反映出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古代希腊不是指一个国家,而是对希腊人所生活的地区的通称。古代希腊的文明史,是以爱琴文明为开端的。“爱琴文明”(公元前3500~前1100年)是指爱琴海区域的青铜文明。由于这一区域文化的中心先后在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因此又把它称为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爱琴文明是在19世纪才为人们所知晓的,在此之前的历史学界普遍认为,《荷马史诗》中所描绘的特洛伊战争及其英雄们的事迹只不过是虚构的传说,并非真实的历史。1871年—1876年,自幼喜爱《荷马史诗》的德国富商亨利·谢里曼,根据史诗中提到的城市及其描述,先后对爱琴海区域的小亚细亚西部的特洛伊、希腊半岛南部的迈锡尼等地进行了考古发掘,结果发现了这些城市建筑的遗址,并出土了大量文物。他的发现震动了当时的考古界。1900~1905年,英国考古学家阿瑟伊文斯在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发现了米诺斯王宫。这样,《荷马史诗》中的一些有关记载得到证实,埋没了数千年的爱琴文明终于得以重现人间。

  克里特岛位于爱琴海南端,是爱琴海地区最大的岛屿,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人居住,但他们并非说希腊语的居民。古希腊作家把这些人称为皮拉斯吉人或卡里亚人。正是他们创造了以克里特为中心的早期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早期,奴隶制城邦已经形成。到克里特文明鼎盛时期,岛上的城邦已经达到100多个,其中以克诺索斯的势力最强。统治克诺索斯城邦的米诺斯王朝有一支强大的海军,称雄于克里特岛。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米诺斯是一个“征服了许多领土,在战争中经常取得成功的国王”,还将阿提卡半岛、小亚特洛伊城,爱琴海上的一些岛屿也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米诺斯王宫是一组宏伟复杂的建筑群,千门百户,廊道曲折。“双斧”是米诺斯王权的象征。

  米诺斯王宫遗址克里特人是一个海上民族,航海业极为发达,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生活决定了其文化的海洋性与开放性特征。克里特人通过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吸收了大量外来文化因素。克里特的文字、刻印、壁画、石器等,都留下了埃及文化的痕迹。作为古代文明的主要标志,文字已经出现于克里特文明早期,并由图画文字发展到象形文字,又进一步发展到线形文字,这是一种音节文字。克里特人有斗牛的习俗,在他们的壁画、陶器和雕刻品上,常常有精彩的斗牛场面。

  公元前15世纪末,米诺斯王朝走向衰落,来自希腊半岛的迈锡尼人占领了米诺斯王宫,克星特自此被纳入迈锡尼的势力范围,爱琴文化也由克里特文化为主转入以迈锡尼文化为主的时期。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多瑙河沿岸地区几个讲希腊语的部落迁至希腊半岛,建立起迈锡尼、梯伦、派罗斯等几个奴隶制文明中心,创造了相当发达的青铜文化。这些文化中心以迈锡尼最为典型,故被称为迈锡尼文明。后来的古希腊作家称这些迈锡尼文明的创造者为阿该亚人。

  阿该亚人与克里特人属不同语系的民族,但他们在与克里特人的长期交往中,吸收和借鉴了克里特人的书写艺术,创造了另一种泥板文书并应用于日常生活,考古学家在迈锡尼、梯伦、派罗斯等地,都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城堡和王宫建筑遗址。

  迈锡尼社会也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其海外贸易西至意大利,东至两河流域和埃及,其中与克里特的交往尤为直接与频繁。迈锡尼文化从克里特文化中吸取了许多先进的文化成果,到公元前15世纪左右,迈锡尼文明发展到全盛时期。其势力已发展到中部希腊的奥提亚,阿提亚,北部希腊的色萨利,爱琴海北岸的马其顿、色雷斯,东方的塞浦路斯等地。

  公元前12世纪。迈锡尼诸城邦组成希腊联军,对小亚细亚特洛伊城发动战争。战争历时10年,联军虽然取得最终胜利,但其自身的损失也极其巨大。由此迈锡尼趋于衰落。正当此时,希腊北部的多利亚人南下,征服了迈锡尼诸国。

  爱琴社会给代希腊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爱琴社会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和航海技术,并没有因爱琴文明的衰亡而消失,而为古代希腊人所继承。爱琴社会的壁画和雕刻艺术,建筑方法到希腊古典时代得到广泛发展。在迈锡尼时代的泥板文书中,已有宙斯、赫拉、波塞冬等诸神的名字,可见对世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古希腊神话,早在克里特—迈锡尼时代就已有了雏形。以爱琴社会为题材的《荷马史诗》,对于希腊精神的塑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荷马史诗

  荷马一边演奏竖琴,一边吟诵史诗公元前11~9世纪,希腊人留下的重要文化遗产是荷马史诗,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荷马时代”。世界上任何宝贵的文化遗产都要经过时间的永久考验,其伟大在于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从这个意义上说,荷马史诗的贡献是功德无量的。

  由于年代太久远,后人对荷马的生平已经所知不多。我们只能从公元前6世纪克塞诺芬尼的讽刺诗里找到一些描写,从公元前7世纪初的诗人卡利诺斯的诗篇里找到一些记载。

  荷马大约生活在公元前9世纪。对于他的出生地,大多数人认为是希腊爱琴海东岸的一个地区。西方一些学者考证过,说“荷马”是人质之意,从这点出发有人认为荷马是一个奴隶,但没有充分的证据。据史料记载,古希腊出了不少行吟歌手,他们不仅有丰厚的文学功底,而且有丰富的阅历。他们经常出没于宫廷,在王公贵族面前表演。荷马可能是靠行吟演唱维持生活的,在荷马史诗最精彩的描写中就有一段是写盲诗人的,感情非常真挚,所以推测荷马是个盲诗人。我们今天可以想象:荷马拄着一根拐杖,走在人世间,为自己的命运而行吟,为历史的变迁而歌唱。

  荷马的作品并没有全部流传下来,而最为人传颂的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人们把这两部巨著称为荷马史诗。其实远在荷马之前,荷马史诗中记载的故事就有了,它们广泛流传于迈锡尼时代的小亚细亚一带,并在民间广为传唱。此后数百年,这些诗体故事经过许多行吟歌手的加工,不断得到提高。荷马又重新对诗歌进行了整理、改造,使之成了完整的艺术作品。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统治者庇西特拉图下令用文字对荷马史诗进行整理、定稿,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能读到的荷马作品。

  荷马史诗全部取材于特洛伊战争,并加了大量的神话描写。荷马史诗两部分中最早形成的是《伊利亚特》,它主要描写了特洛伊战争最后一年51天发生的故事:联军统帅,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夺走了英勇善战的将领阿喀琉斯所宠爱的女奴,阿喀琉斯愤然退出战场,导致希腊人连遭失败。后来,阿喀琉斯的挚友帕特洛克罗斯借用他的盔甲和武器出战,被特洛伊主帅赫克托身杀死。阿喀琉斯非常懊悔,便抛弃私怨,重返战争,用长枪刺死了赫克托耳。特洛伊王普里安赎回儿子赫克托耳的尸体,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而《奥德塞》则写的是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回家途中十年的漂泊,以及他怎样经历各种艰难险阻,最终和妻子团聚。

  荷马史诗广泛地反映了希腊社会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情况。它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价值并不局限于文学和史学两方面,它们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产生了极其有力的影响。在古代希腊,荷马史诗几乎家喻户晓,许多人都能背诵,他们把荷马史诗作为道德观念的一种标准。荷马史诗不但在长时期内对人们的宗教观和道德观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而且对军事有很大的影响。众所周知的亚历山大在出征前总要带上一本《伊利亚特》,没事的时候他总要翻一翻这本书,并把它作为自己在军事上的一种指导。

  荷马史诗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重视。希腊籍获释奴隶安德罗尼库斯把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译成拉丁文,介绍到了罗马,使荷马史诗的光辉在罗马得到了发扬。纵观人类历史,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荷马史诗对罗马文化的形成的确功不可没。

  又是许多年过去了,荷马史诗不仅没有湮灭,而且得到了更大的发扬。它曾在文艺复兴中成为人们反对压制的武器,最初的人文主义者彼得拉克虽不懂古希腊语,可他到哪儿都要把荷马史诗随身带着,并四处向人宣传荷马史诗的重要性。荷马史诗在16至17世纪的欧洲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但争议并没有影响它的传播,反而使它传出了欧洲。

  荷马史诗的影响可谓久远,不少人都从其中吸取到了养料,诸如维吉尔写史诗《埃涅阿斯纪》、但丁写《神曲》就受了荷马史诗的启示。

  特洛伊战争

  公元前13世纪,在小亚细亚(今土耳其)西北部特洛伊王国,国王普里阿摩斯妻妾成群,她们为他生下了近百个儿女。在国王众多的子女中,王子帕里斯很受国王的重视与宠爱。帕里斯相貌堂堂,膂力过人,有许多胜过其他王子的地方,因此国王经常派他做事。有一天,国王普里阿摩斯想要把姐姐赫西俄涅接回特洛伊城团聚,于是就派王子帕里斯出使希腊一趟。

  希腊与特洛伊隔海相望,途经斯巴达才能到达。风流王子帕里斯出使希腊,在斯巴达遇见了一位貌似天仙的女子,顿时目眩神迷,竟忘记了去希腊。

  帕里斯钟情的这位美女名叫海伦。当她还是个女孩时,她的美艳之名就已传遍了全希腊。雅典国王忒修斯曾慕名而来把她劫走。后来她的两个哥哥趁忒修斯不在的时候把她救出带回了斯巴达。海伦被她的后父斯巴达王廷达瑞俄斯养在深宫,出落得更加美丽动人。前来求婚的王公贵族络绎不绝。斯巴达王最后选择了阿耳戈斯国王墨涅拉俄斯当了他的女婿,并将王位也传给了他。

  图中人物为海伦与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再说帕里斯在斯巴达和海伦邂逅,一见钟情,他失魂落魄地站在美人海伦的面前,只有一个心思地去讨好她取悦她勾引她。海伦在这位有着长长的卷发,穿着华丽,举止高雅的王子的攻势下也渐渐不能控制自己,她忍不住心中的欢喜,遂以王后的身份用特殊的礼遇接待了这位英俊王子。而当时正值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不在国中,帕里斯趁此天赐之机毫无顾虑地去亲近海伦。他用美妙动听的琴声、温馨甜蜜的言辞和炽烈的爱情诱惑她,终于使她芳心难禁,忘记了自己是位有夫之妇,把全身心都给了帕里斯。接着,帕里斯买通了希腊武士,带着半推半就、心慌意乱的海伦上了自己的船队逃离出斯巴达。帕里斯无法回去向父王复命,索性将船只停泊在一个美丽的小岛上,他和海伦逍遥自在地陶醉在爱情的欢乐与幸福之中。

  墨涅拉俄斯回国知情后,妒火中烧,决定立即发兵特洛伊城。在宫廷大臣的劝说下,他和奥德赛一起参加了希腊和平使节团,准备通过访问特洛伊王普里阿摩斯,以求通过和平方式接回海伦。但是,帕里斯和海伦当时还没有回到特洛伊,同时特洛伊诸王子虽然承认帕里斯的行为不对,但也不甘心束手将海伦送回去,于是谈判破裂,只有兵戎相见了。

  希腊使团回国后,向国人通报的情况引起希腊各城邦的公愤。墨涅拉俄斯的哥哥——迈尼国王阿伽门农,邀请了希腊各路英雄豪杰,调集10万大军,1186艘战船,组成声势浩大的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伊王国,特洛伊战争终于爆发。

  这场为夺回美女海伦的战争是很残酷的,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帕里斯带着海伦回到特洛伊时,战争早已打响了。帕里斯回国后,立即投入了战斗。他接受了墨涅拉俄斯的挑战,二人单独对阵,打得难解难分,最终以帕里斯受伤告终。帕里斯在另一场战斗中射死了希腊英雄阿喀琉斯,而自己却被希腊神箭手菲罗克忒斯用毒箭射死。帕里斯的妻子俄诺涅痛不欲生,跳进了帕里斯的火葬堆中,和丈夫一起化为灰烬。

  特洛伊战争战场上的局面经常反复,特洛伊城十分坚固,激战常常呈胶着状态。在战争的第10年,希腊预言家告诉自己的将领们,战争再不能这样硬拼下去了,只有智取,才可能获取最后的胜利。在这位预言家的开导下,前线的将领们想出许多破敌之计。足智多谋的伊塔刻国王奥德赛想出了一条木马计,获得众将领的赞许。

  根据奥德赛的计策,希腊人制造了一匹巨大的木马,奥德赛和许多希腊名将都藏进了马腹之中。其余希腊将士则佯装败退,他们焚毁了军营中的物资,作仓皇撤退的样子。实际上,军队都乘船转移到附近的海湾隐蔽起来。特洛伊人见希腊联军的营帐起火,随即又上船逃走,就掩杀出城,占领了这个地方。突然发现了一匹好大的、制造精良的木马,引起了特洛伊将领的注意。在检查这个怪物时,发现马腹下隐藏着一个人,抓出来一看,原来是一个希腊士兵。审问时他说,希腊统帅为了祈求神灵保佑他们平安撤军回国,原要杀他祭神,他便藏到木马腹下,死里逃生。特洛伊将军急切问他,这是个什么玩艺?他说,这木马是希腊人献给雅典娜女神的礼品,谁把这礼品献给女神,谁就能受到神的庇佑。

  其实这个马下的人,是希腊将领特意留下诱骗特洛伊人上当的战士西农。他不仅胆量过人,而且能说会道。西农巧妙的谎言果然打动了特洛伊人。但这时特洛伊国祭司科奥孔从人群中走出来,他提醒人们说,这木马很可能是敌人的一种作战机器,不如将这个怪物抛进大海或用火焚毁掉,以免引起后患。他的话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他们认为毁掉木马冒犯了神灵,特洛伊城将会有灭顶之灾。再说这是个战利品,将它拖到城里,可作为战争胜利的永久纪念。于是,国王命令将木马拖进城里,从城门进不方便,就拆毁了一段城墙。

  当天晚上,特洛伊全城人都参加了庆祝胜利的欢宴。趁其不备西农偷偷溜出人群,到一个僻静处点火为号,向隐蔽在海湾的军队示意行动。然后他又去打开木马的机关,奥德赛等人走出马腹后,杀了守城的卫兵,将大军从城门和城墙拆毁处引进城中,迅速包围了各个军事要冲,一举攻占了特洛伊城。男人大多被杀死了,妇女和儿童沦为奴隶,特洛伊的财宝装进了希腊人的战舰。海伦也被墨涅拉俄斯带回了希腊。

  历时10年的特洛伊战争以木马计的成功而宣告结束。

  梭伦改革

  雅典立法者梭伦雅典位于阿提卡半岛,是希腊最著名的城邦。雅典没有受过外族侵入的影响,是直接从氏族社会中产生的,因而保留着许多军事君主制残余。贵族垄断国家的一切权力,广大平民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构成雅典早期的主要矛盾。梭伦改革就是在雅典社会矛盾激化和社会变革趋势加强的背景下发生的。

  公元前594年的一个清晨,古城雅典的中心广场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农民、手工业者和新兴的工商业主。兴致勃勃的人们正急切地等待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新上任的首席执政官梭伦。将在此宣布一项重要的法律。

  只见梭伦在众人的注视下大步登上讲坛,环顾四周,径直走到一个大框前。此时,嘈杂的会场立时变得鸦雀无声,人们凝神屏息,视线随着梭伦不约而同地投向了那个大木框。梭伦用手一拨,将架在木框中的木板翻转过来,刻在木板上的新法律条文便呈现在人们面前。梭伦高声宣读了这项旨在打击没落氏族贵族、促进奴隶制经济发展的法律“解负令”,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所有债契全部废除,被抵掉的土地归还原主,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作奴隶的公民,由城邦拨款赎回。并以洪亮的声音庄严声明:“此法律的有效期为一百年”。顷刻间,掌声雷动,欢声四起,那些无力还债的农民更是起劲地欢呼,整个雅典城被一片异常热烈的气氛所笼罩。

  在此之前,雅典农民的境况是极其艰苦的,借了财主的债若还不清,财主就在借债者的土地上竖起债务碑石,借债者就会沦为“六一农”,他们为财主做工,收成的六分之五给财主,自己只有六分之一。如果收成不够缴纳利息,财主便有权在一年后把欠债的农民及其妻、子变卖为奴。现在,财主再也不能这样做了,广大平民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厄运,那些因欠债而被卖到异邦的人也能回来了。正如梭伦在诗中所写的,他拔掉了竖在被抵押的土地上的债权碑。梭伦自然因此受到了广大平民的爱戴。

  梭伦(约公元前630~560年)是古希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诗人。他出身于贵族家庭,年轻时一面经商,一面游历,到过许多地方,漫游名胜古迹,考察社会风情,后被誉为古希腊“七贤”之一。

  梭伦在游历中写过许多诗篇,如“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受穷;但是,我们不愿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我们不难从中看出他的诗人气质,虽以经商为业,却坚信道德胜于财富。他还在诗中谴责、抨击贵族的贪婪、专横和残暴。这些诗篇为他赢得了“雅典第一位诗人”的美誉。

  梭伦早期的游历经商生涯,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和经验,而且使他了解了下层平民的疾苦,从而抛弃了贵族的骄矜,对他一生的改革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5世纪,雅典与邻邦墨加拉为争夺萨拉米斯岛而发生战争。结果雅典失败了,当局竟颁布了一条屈辱的法令:任何人都不得提议去争夺萨拉米斯岛,违者必处死刑。萨拉米斯岛地处雅典的出海口,对海外贸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梭伦从文献资料、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考证出萨拉米斯本应属雅典所有,他对当局的这种懦弱行为深为不满,为了唤醒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同时避开不公正的法律的残酷制裁,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佯装疯癫。于是“疯”了的梭伦经常出现在雅典的中心广场上。只见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双手不住地擂打着自己的胸部,招来许多围观的百姓。这时,他就会对着人群大声朗读他的诗篇:“啊,我们的萨拉米斯,她是多么美丽,又多么使我们留恋,让我们向萨拉米斯进军,我们要为收复这座海岛而战,我们要雪洗雅典人身上的奇耻大辱……”在不明真相的人们的惊叹、惋惜声中,梭伦滔滔不绝地朗诵着,终于用激越的诗篇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禁令废除,战事再起。公元前600年左右,年约30岁的梭伦被任命为指挥官,统帅部队,一举夺回了萨拉米斯岛。

  赫赫军功使梭伦声望大增,成为雅典最负名气和影响的人物,也为他日后实现改革弊政的宿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担任首席执政官后,他立即实施了一系列改革,颁布多项法令,向氏族贵族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他按财产的多少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谁的财产多,谁的等级就高,谁就享有高的政治权利。第一、二等公民可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最高官职,第三等只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这一制度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但它意味着身为贵族,如果财产少,也享受不到过去那么多政治权利了,而新兴的工商农奴主可赁借自己的私有财产,跻身于城邦政权。这就打破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奴隶主开辟了取得政治权利的途径。

  当时,战神山议事会是国家权力结构的中枢。贵族借助这个机构操纵了立法、行政、司法等大权。梭伦恢复了公民大会,使它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城邦大事,选举行政官,一切公民,不管是穷是富,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设立了新的政府机关——400人会议,类似公民会议的常设机构,由雅典的四个部落各选一百人组成,除第四等级外,其它各级公民都可当选;设立了陪审法庭,每个公民都可被选为陪审员,参与案件的审理,陪审法庭成为雅典的最高司法机关。这一切,为雅典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在梭伦改革之前,雅典行使的德拉古法以严酷著称、对偷窃水果、懒惰等过失都要判处死刑。人们指责它不是用墨水写的,而是用血写的,梭伦改革了这一酷刑。他还采取了许多鼓励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措施,如除自给有余的橄榄油外,禁止任何农副产品出口;凡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种手艺;奖励有技术重工业者移居雅典,给予其公民权;改革币制,统一度量衡;确定私有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等。

  棱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调整了自由民内部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关系,扩大了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社会基础。改革还打击了旧的氏族制度,提高了平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促进了雅典奴隶制国家从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变。

  军事强国斯巴达

  古代希腊最强大的城邦中,雅典第一,斯巴达第二。城邦就是一个国家,它以城市为中心,周围是乡镇。斯巴达位于希腊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上,南面临海,三面环山。斯巴达人又称拉西第梦人,是南侵的多利亚人的一支,他们于公元前11世纪末进入拉哥尼亚平原。斯巴达人把当地土著的阿卡亚人降为“边民”。后来,他们不断向土地肥沃的美塞尼亚扩张,又把被征服者降为奴隶,称“希洛人”。斯巴达国家形成后,其居民分为三个等级:斯巴达人是拥有公民权的统治者,全部是武装的战士,阿卡亚人属于没有公民权而有人身自由的小生产者;希洛人是斯巴达人的奴隶,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发生战争时必须随军打仗,没有人身自由。斯巴达人经常对外发动战争,因此希洛人的军役负担十分沉重。希波战争期间,斯巴达人一次就征发了3.5万希洛人随军出征。他们被迫去打头阵,用自己的生命去探明敌方的虚实。

  希洛人作为所有斯巴达人的公共财产,个别斯巴达人无权买卖希洛人,但可以任意伤害希洛人。在节日里,斯巴达人常用劣酒灌醉希洛人,把他们拖到公共场所肆意侮辱。希洛人即使没有过错,每年也要被鞭笞一次,目的是要希洛人记住自己的奴隶身份。

  由于斯巴达人首要任务就是镇压希洛人的反抗。因而有必要拥有一个强大的武装力量,斯巴达在全体公民中实行极为严格的军事训练制度,使整个社会生活充满浓厚的军事色彩。斯巴达全民皆兵,重武轻文的程度在人类历史上极为少见,以至于在辉煌的希腊古典文明中,所有重大文化成就都与斯巴达人无缘。斯巴斯巴达国王达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制度,整个社会过军事化的生活,孩子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军事训练。为了防止斯巴达人内部贫富分化,斯巴达人不许从事工商业,不用金银做货币,而用价值低廉的铁币。斯巴达人除了军事外,不得从事其它生计。斯巴达人崇尚武力精神,整个斯巴达社会等于是个管理严格的大军营。斯巴达的婴儿呱呱落地时,就抱到长老那里接受检查,如果长老认为他不健康,他就被抛到荒山野外的弃婴场去;母亲用烈酒给婴儿洗澡,如果他抽风或失去知觉,这就证明他体质不坚强,任他死去,因为他不可能成长为良好的战士。男孩子7岁前,由双亲抚养。父母从小就注意培养他们不爱哭、不挑食、不吵闹、不怕黑暗、不怕孤独的习惯。7岁后的男孩,被编入团队过集体的军事生活。他们要求对首领绝对服从,要求增强勇气、体力和残忍性,他们练习跑步、掷铁饼、拳击、击剑和殴斗等。为了训练孩子的服从性和忍耐性,他们每年在节日敬神时都要被皮鞭打一次。他们跪在神殿前,火辣辣的皮鞭如雨点般落下,但不许求饶,不许喊叫。

  在军事训练同时,斯巴达人还向儿童灌输斯巴达人高贵、希洛人低贱的观点。教官常在儿童面前任意侮辱和鞭打希洛人,甚至带他们参加“克里普提”活动,直接屠杀希洛人。男孩到12岁,编入少年队。他们的生活更严酷了,光头赤脚,无论冬夏只穿一件外衣,平时食物很少,但鼓励他们到外面偷食物吃。如果被人发现回来要挨重打,因为他偷窃的本领不高明。传说有一个少年,偷一只狐狸藏在胸前,狐狸在衣服内咬他,为了不被人发现,他不动声,直至被狐狸咬死。

  满20岁后,斯巴达男青年正式成为军人。30岁成亲,但每天还要参加军事训练。60岁时退伍,但仍是预备军人。斯巴达女孩7岁后仍留在家里,但她们不是整天织布做家务,而是从事体育锻炼,练习跑步、竞走、掷铁饼、搏斗等。斯巴达人认为只有身体强健的母亲,才能生下刚强的战士。斯巴达妇女很勇敢和坚强,她们不怕看到儿子在战场上负伤或死亡。一个斯巴达母亲送儿子上战场时,不是祝他平安归来,而是给他一个盾牌,说:“要么拿着,要么躺在上面。”意思是说,要么拿着盾牌光荣胜利归来,要么光荣战死被别人用盾牌抬回来。

  军事教育造就了斯巴达妇女的刚强性格,她们毫无其他希腊妇女温柔多情,更无慈母之心。但是,她们培养出最优秀的战士,使斯巴达拥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斯巴达人轻视文化教育。青少年只要求会写命令和便条就可以了。斯巴达人要求他们的子弟语言简明,直截了当,从小养成沉默寡言的习惯。他们的说话就象军事口令一样。有一次,一个国王威胁斯巴达国王,要斯巴达听从他的命令,否则把斯巴达夷为平地,斯巴达国王的回答是:“请!”这种简洁的回答后来被称做斯巴达式的回答。同样,斯巴达人轻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斯巴达城里,几乎看不到一座宏伟的建筑物,斯巴达人也没有制作出一件精致的艺术品传到后世。斯巴达人实行“二王制”。两个国王只有在打仗时才拥有无限的权力,一个国王充任统帅,一个国王留守国内。平时,一切重大问题都由30个人组成的“长老会议”决定。有5个执政官协助国王处理政务。一切有关城邦的重大事务,均由长老会议作出决定。然而,名义上还要由公民大会通过,方可有效。

  斯巴达在长期的对外战争中,不断加剧对希洛人的压迫和剥削。英勇的希洛人多次举行起义。约公元前640年,希洛人发动长达十几年的武装起义。公元前464年,斯巴达境内的希洛人再次起义。他们英勇顽强,直逼斯巴达城下,坚持了长达10年的斗争。斯巴达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给了起义军自由。斯巴达的统治也因此受到沉重的打击。

  马拉松战役

  马拉松战役是希波战争中的一个战役。

  从公元前553年开始,波斯帝国的开国君主居鲁士只用了3年的时间,便控制了从印度河流域到埃及的广大地区。到第三代——大流士时,波斯帝国已经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的庞大帝国。大流士开始发动对希腊的战争。公元前500年,波斯帝国征服了小亚细亚半岛西端的一些希腊城邦。这些被占领地区的人民不甘忍受侵略者的压迫,便发动了反波斯起义。希腊的雅典等城邦,曾派出援军攻打波斯侵略军,于是引发了希波战争。

  公元前492年春天,波斯帝国从波斯湾远征希腊,海军行至亚陀斯角时,遇到强大风暴,300艘战舰、2万名士兵全部葬身鱼腹。陆军由于色雷斯人的骚扰,也被迫折回。

  第二年春天,波斯国王派出使者到希腊各城邦索要“土和水”。这是什么意思呢?古代希腊哲学家认为:土和水是构成世界的两大重要元素。因为有了土和水,人们才能生存,失去土和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把土和水看成是国家领土和主权的象征,向外国人献出“土和水”,就意味着屈膝投降。波斯帝国向希腊城邦小国要“土和水”无非是让他们放弃武装反抗,对波斯帝国表示臣服。有些城邦慑于波斯帝国的强大,无力抵抗,只有向他们的来使献上“土和水”,表示屈服投降,以求他们不要诉诸武力,免遭生灵涂炭。

  希腊两个最大的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则态度坚决。雅典官员对波斯使者说,你不是来要土的吗,请随我走,取高山之巅的沃土送给你带回去。使者认为如此最好,意义深远重大,回国以后复命,便有大可炫耀一番的材料了。雅典人在高山上把波斯使者抛入了万丈深渊。斯巴达人则把波斯使者带到一口井边,指着井底说:“这里面的水甘泉一般,水下的土滋润肥沃,你们要多少可以拿多少,不过要请使者自己下去拿!”使者见这口井黑呼隆通深不可测,吓得直往后退,斯巴达人愤怒地把他推向井口,提起两腿大头朝下,照直投进井里。由于雅典和斯巴达这两个希腊城邦的坚决反抗,波斯国王决定第二次远征希腊。

  公元前490年,波斯王国庞大的舰队横渡爱琴海,在雅典城东北60公里的马拉松平原登陆。

  雅典军民闻讯立即组织起来,在著名的统帅米太亚得的率领下,顽强地进行抗击。但这是一场众寡悬殊的激战。波斯侵略军有1万精骑及大批步兵,号称10万大军。而雅典集结的军队仅有1.1万人。战局十分危急,需要支援。军中士兵菲迪皮茨自告奋勇,向邻邦斯巴达求救。这位使者以两天的时间跑出150公里的惊人速度到达斯巴达。不料斯巴达国王却以祖宗规定,月圆之夜不能出兵为由暂时拒绝出兵支援。菲迪皮茨无奈只好赶回马拉松复命。

  消息传来,雅典军民并不气馁,他们抱着视死如归的精神同仇敌忾。卓越的统帅米太亚得也很懂得哀兵必胜的道理。他看到军民的士气如此高涨,对作战充满了信心。他命令雅典军不惜一切代价抢占马拉松山坡高地这个有利地势。他的指挥果然得当,雅典军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打退了波斯军一次又一次的冲锋。波斯将军达提斯准备收拢兵力,抢占高地。米太亚得迅速作出反应,他针对敌兵两翼较弱的特点,调动雅典主力从两翼进攻敌人,以两翼合击波斯中军之势,使波斯军阵势大乱,最后溃败逃走。此役共歼灭波斯军6400余人,雅典军阵亡仅192人,其中有执政官卡利乌斯和几个将军。

  战斗胜利后,欣喜若狂的米太亚得急于让全城人民尽快地与他们分享胜利的喜悦,再次派菲迪皮茨向雅典报捷。

  菲迪皮茨作为求援使者已经往返一次斯巴达了。在体力没有恢复的情况下,立即投入了战斗,他作战勇敢顽强,但是已经负伤。接受了将军的命令后,没有多想,就飞跑上路了。他过于兴奋,为了让同胞早点知道胜利的消息,他拼命奔跑,中途又得不到休息,以致于到达雅典中央广场时,他激动地喊到:“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了!”随即他扑倒在地,力竭身亡。

  为了纪念这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和传信兵菲迪皮茨忠勇可嘉的爱国精神,1896年在雅典举行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时,特地在马拉松修建了一个起跑点,从起跑点出发,经过马拉松平原到达雅典市中心体育场。整个路线、起点、终点都是当年菲迪皮茨报捷时跑过的路程。整个路程为42.195公里。这就是后来国际上规定的马拉松赛跑的距离。这项超长距离的赛跑,为田径运动中不设世界纪录的项目,只公布最高成绩,这也是出于对菲迪皮茨的敬仰。

  希波战争持续了将近了半个世纪,马拉松战役是希腊人和波斯人交锋的第一仗。马拉松战役的胜利,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的必胜信心。后来波斯帝国又发动了第三次大规模入侵,亦遭惨败。希腊被征服的城邦虽然送去了“土和水”,但是他们的人民是不屈服的,乘机起义。希波战争使显赫一时的波斯帝国由盛转衰。

  希波萨拉米湾海战

  马拉松战役之后第10年,波斯和希腊在温泉关进行了一次大的战役。这时波斯王大流士一世已死,他的儿子薛西斯登上王位,发誓要踏平雅典。由于温泉关当地农民告密,波斯军从小路直插温泉关打败了斯巴达人参与的希腊联军。

  大约在温泉关希腊守军死战的同时,双方海军在阿尔铁米西昂附近的水面上也发生激战,互有损伤。不久希腊海军获悉温泉关失守,遂退出战场,南撤可提卡附近的萨拉米海湾。中希腊的陆海门户都被打开了,希腊联军首战受挫,雅典岌岌可危。

  攻占温泉关以后,波斯军长驱直入希腊直扑雅典城。然而雅典城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波斯王薛西斯大怒,下令放火烧毁了希腊这座最大、最富庶的城市。

  那么,雅典城的居民都上哪里去了呢?原来,当时在希腊,一直流传着太阳神的一个预言:希腊的命运要靠木墙才能拯救!根据这个预言,有人主张把居民撤到山上去。可是,雅典杰出的海军统帅提米斯托克利对古老的预言有自己的理解。他说希腊的未来在海上,太阳神所说的木墙就是指大船。因此他建议所有的妇女儿童都坐船到亚哥斯的特洛辛和本国的萨拉米斯岛上去躲避,所有的男人都乘着战船,集中到萨拉米海湾。雅典和其他城邦的人都接受了他的建议。

  就在波斯陆军直扑雅典的时候,波斯海军也绕过优卑亚岛,掠过阿提卡,来到雅典的外港比里犹斯。他们水陆呼应,大有气吞山河,踏平希腊之势。

  面对波斯军队的水陆夹击,集中在雅典城南萨拉米海湾的希腊联合舰队发生了动摇。大家对光凭这一点兵力,能否打败波斯大军毫无信心。有些城邦的人打算把船驶离海湾,去保卫自己的家乡。在这关键的时刻,提米斯托克利挺身而出,建议召开军事会议,商讨作战方略。在会上,提米斯托克利慷慨陈词,指出必须把战船集中在萨拉米海湾和波斯海军决战,才能取得胜利。他说,波斯战舰虽多,但船体笨重,因此港窄、水浅的萨拉米海湾能充分限制其优势,而且波斯水手们也不熟悉海湾水情和航路;而希腊人正相反,战船体积小,机动灵活,适合在这个狭窄的浅水湾中作战,加上水兵们在本国海湾作战,熟悉水情、航路、能充分发挥力量。因此,提米斯托克利断言:“我们的舰队在窄海中作战,可以以少胜多。如果撤出萨拉米湾,在开阔的水面上决战,全希腊都要同归于尽。”尽管提米斯托克利说得很有道理,军事会议也先后开了两次,众人还是听不进去。

  眼看战机就要失去,提米斯托克利焦急万分。突然,他脑际灵光一闪,想出一条妙计:为什么不请波斯人来帮一下忙呢?于是,他叫来自己的一个贴身卫士,交给他一封密信,让他去向波斯王告密,说希腊海军人心浮动,不敢交战,都想逃出海湾。薛西斯见到密信,十分高兴,立即下令严密封锁海湾,不准放过一条船。

  9月23日凌晨,波斯舰队完成了对希腊舰队的包围。海湾西口,200艘埃及战舰按时到达指定位置,堵住了希腊舰的退路;海湾东口,800多艘波斯战舰排成三列,将海面封锁得严严实实。薛西斯意在必得,把指挥权交给海军将领阿拉米西亚,自己在萨拉米海湾附近的一个山丘上搭起帐篷,准备悠然观战。站在他身边,手拿纸草和笔的史官,也正准备如实记录下波斯海军的辉煌胜利。

  就在希腊人还在为是战还是逃的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位反对过提米斯托克利的将领突然从门外闯进来大叫:“停止辩论,准备战斗吧!波斯人已经完全把我们包围了。”众人见事已至此,才决心听从提米斯托克利的命令,在萨拉米海湾同波斯海军决战。

  被逼到绝境的希腊联合舰队在提米斯托克利的指挥下迅速展开了阵形:科林斯舰队开往海湾西口顶住埃及人的冲击;主力舰队分为左、中、右三队,集中在海湾东口,与波斯主力抗衡。

  也许老天爷也有意帮希腊人的忙。本来希腊海军只有战舰358艘,而波斯庞大的海军拥有1207艘战船。但在战役开始前,由于不熟悉天气、航情,波斯海军在实施包围行动时,先后两次遇到飓风,有600艘战舰随风飘碎,战斗力损失了一半。

  战斗开始后,双方战舰在性能上的优劣也很快显示出来。雅典的新式三层战舰长40-45米,170名桨手分别固定在上中下三层甲板上。体积小、速度快、机动性强,吃水浅。而波斯老式挂帆战船,体积大、速度慢、机动性差、吃水深。提米斯托克利发挥自己船小快速的优势,机智地指挥雅典战船不断地向波斯战船作斜线冲击,利用船头一根长约5米的包铜横杆,先将敌人的长桨划断,然后调转船头,用镶有铜套的舰首狠狠冲撞波斯战舰的腹部。敌舰就这样一艘一艘地被撞沉。一番激战后,波斯前锋舰队抵挡不住,被迫后撤。而正从后面增援的波斯战舰并不知道战况,它们笛鼓齐鸣,猛往前冲。由于正值顺风,鼓成满帆的后援战舰冲入海湾,正好同后撤的前锋舰只迎头相撞,乱成一团。提米斯托克利见此情景,乘机指挥全军四面出击。波斯舰队进退两难,被冲撞得七零八落,毫无还手之力。海军统帅阿拉米西亚见败局已定,只得狼狈后撤。

  波斯王薛西斯在山头上从头到尾目睹着这场海战的经过,无奈地看到波斯战舰沉没的沉没,被擒的被擒。八个小时的激战,波斯舰队200艘战船被击沉,50艘被俘获。薛西斯万万没想到自己失败得如此之惨,不由得呼天抢地,痛悔莫及。

  面对失败的现实,薛西斯不得不开始考虑整个远征军的前途。一来海军战败,陆军基本的后勤供给失去保障;二来希腊海军可能会乘胜直扑赫勒斯邦海峡(即达达尼尔海峡),截断他的归路。于是,他仰天长叹,命令残存的战舰迅速撤到赫勒斯邦海峡。几天后,薛西斯除留下一部兵力在中希腊继续作战外,自己率领其余部队退回到小亚细亚。

  萨拉米海湾之战是整个希波战争中最重要的一次战役,它扭转了整个战局。第二年,希腊联军在普拉提亚消灭了薛西斯留在希腊的那支陆军,大约同时又在小亚米卡尔海角消灭了波斯在那里的残存海军。公元前449年,希腊军队在塞浦路斯岛彻底打败波斯,双方订立和约,结束了持续约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

  雅典的民主

  雅典是古希腊最有名的城邦。梭伦改革之后,雅典政治制度逐步民主化。雅典最高的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大致每十天左右,公民们都要来参加一次会议,开会通知一般在五天之前公布。遇到紧急情况或特别重要的会议,就派传令官在大街上喊叫,或在市场上烧起一柱烟。

  这次大会要选举下年度的重要官员,是所有会议中最重要的一次,传令官特地在雅典各街道用宏亮的声音口头通知了一遍。很快,全城不少公民赶往雅典城西的会场。人们来到会场入海口处,只见六个监察员和他们的助手,正按照花名册在检查到会的人。按照雅典城邦的规定,公民满了20岁,不分财产或别种资。

  雅典卫城卫城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古典文化的象征格,在公民大会上都有选举权。不过实际上,在雅典享有这种公民权的,还不到居民总数的1/10,因为外邦人和全体妇女是不能参加公民大会的,奴隶就更谈不上了。

  奴隶主带来使唤的奴隶,就站在入口处等候主人。农民和手工业者虽然也有选举权,但他们不可能经常出席这种大会,因为开一天会等于剥夺他们一天的收入。所以每次参加公民大会的不到1/10.这次是参加选举大会,可以领到相当于一天生活费的会议津贴,所以来的人比往常多一些。

  会场上没有座位,人们都席地而坐。因为是倾斜的山坡,所以即使坐在后面的人,也可以看到讲台上的情况。讲台是由一块巨石凿成的,两面都有让人上下的台阶。台上平放着几块木板,那是主席团成员的座位;前面是一只很精致的椅子,这是专为主持会议的人设的。

  “公民们请注意!”主席看看人数大致到齐,便大声宣布,“现在开始祭祀神明!”说着,有一个祭司牵着一只小猪,在会场四周绕行一周,然后走上讲台前的一个小祭台上,当场把它宰了。这是开会前的一种宗教仪式。

  宰猪仪式结束后,大会主席宣读想获选担任下届官员的人的名单,并征求到会者对每个提名人的意见。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