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罗庚竭力选择老师的时候,王维克老师也在研究着这个班的每一位学生。
时间久了,王维克老师发现班上那个叫华罗庚的学生与众不同。
这名学生虽然字写得比较潦草,交上来的作业本也经常是涂涂改改的,但是仔细看你会发现,每次华罗庚所涂改的都是一种新的解题方法。而到最后经他反复涂改的答案,往往是最简单明了的确定答案。这引起了王老师的极大兴趣。
有一次,王维克老师为了征求对华罗庚的看法还与同校另一位教员进行了一番争论呢!
那位老师慨叹道:
“当今之世,国难重重,民生困苦。有钱人家的子弟、有才华的学生都转到大城市去了,我们在这儿不过是混个饭吃,还想个什么獐猫鹿兔呀!就这么个杂草丛生的校园,你还能指望栽培出什么玉树琼花来吗?”
王维克说:“谁说这里没有人才?我看华罗庚这学生就是一个!”
“华罗庚?你说的就是那个字写得像鳖爬似的华罗庚?”
那位教员显出很不屑一顾的样子,继续说道:
“他也能算得上一个人才吗?”
接着,他又摇摇头,说道:
“说老实话,也就老兄还有那个耐心批改他的作业!要换上我,我不退给他去重做,就算是对他客气的了!”
“你以为那些把ABCD写得工工整整的就是个人才吗?”
王维克用眼睛很轻蔑地扫了他的同事一眼,“你应该知道,那种敷衍迎合老师的工整,不过是临字帖!华罗庚这学生,他的那两笔字虽然无成书法家之望,作业本上确实也涂改很多,可他的思维清晰敏捷,解题的方法更是独特别致。”
王维克愈说愈激动。最后,他以这样一段话表明了他的慧眼独具和见解超群:
“你要知道,金子在被淘金工淘出之前,它与泥沙并没有什么两样!玉树琼花,难道只有高贵人家的花园里才有吗?自古‘茅屋出公卿’,请你不要小看了这位华罗庚!”
王维克不仅独具慧眼地发现了华罗庚的数学天才,而且尽心尽力地栽培他。
王维克的知识极其渊博,他不仅在数理、天文等自然科学上很有造诣,而且他的中国文学基础非常好。
他懂得英、法、意等三国语言,其中对法语更是精通。意大利的著名诗人但丁的名作《神曲》,就是他首先翻译成中文介绍到中国来的。
华罗庚那时候最爱去的地方就是王维克老师的家,他差不多每隔两三天就要到王老师那里一次。
每次他去老师家里的时候,书包里总是满满地装有算术演算本,或是向王老师讨教问题,或是向他借书看。
在王老师家里,有一个大大的书橱,里面都是王老师的最爱。
王维克爱书如命,书是轻易不外借的,但是每次华罗庚来,他都不会吝啬,反而会介绍一些他觉得比较适合华罗庚的书给他看。
有一回,华罗庚踏进王老师的家门,将书包一放就奔向了老师家的书橱。他一连翻看了好几本书,拿出来又塞进去。
王维克一眼瞥见了,过一会儿后,他就借题发挥对华罗庚说:
“罗庚啊,学问这个东西是很渊博的,像大海一样,要样样知识都学到手是不容易的。最好还是先钻一样。学问就好比挖井,看准了一块地方就要狠劲地挖下去,才能见到水。甘泉之水,往往出自地心深处。做学问又好比是织布。织布要专心致志,还要舍得花力气,这样才不会出次品。”
这番话如当头一棍,把华罗庚的心智给打开了,他不再是那个做事毛糙的少年,而变得稳重认真,他的学习成绩也从此突飞猛进。
不久,在班上的数学课上,华罗庚又一次让王维克老师惊叹了。
那天,王维克老师给学生们讲《孙子算经》,他出了下面一道题: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物不知其数”,是一个历史名题,在我国古典数学中,较早问世的《孙子算经》首创了这个解题定理。
传说“韩信点兵法”就是运用了这个方法。后来传至西方,称为“孙子定理”。这道费解之题,不知难为了多少古人,也不知锻炼了多少数学家的头脑。
王老师为强调此题之难,声调缓慢,抑扬顿挫,如同诵读诗书。谁知他的话音刚落,一个学生就站了起来,答道:“23.”
王维克定睛一看,原来是华罗庚。
“怎么,你看过《孙子算经》?”
王老师惊诧地问道。
华罗庚摇摇头说道:
“没看过,甚至听都没有听过。”
王老师觉得更奇怪了,他本来就没指望谁能够答出这道题,他出这题的目的只是让大家知道数学知识的浩瀚,让大家以后能够学习更认真些。
“华罗庚同学,请你讲讲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
“老师我是这样想的: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余数都是二。我想公式可能是:三乘七加二等于二十三,用五除之恰余三,所以二十三就是所求之数了。”
“啊——”
王老师不禁为14岁的华罗庚的聪明感到高兴。他越发深信自己的眼力差不了。
虽然王维克老师对华罗庚的数学天分毫不怀疑,但是他从不像奶孩子那样,把他一灌一个饱,也不是将食物嚼烂了喂给他吃,而是引起他像吃一样好东西似的感兴趣。
王维克老师常说:
我们教学生,好比是牵着一条牛。但又不能像那些无知的牧童,只是任着性子牵了牛鼻子走。我们要学那有经验的农夫,只是到牛要拐弯的地方才抖动一下牛绳。我对罗庚就是这样。我总是先让他自学。他有不懂的来问我,我也只是稍微给他提示一下。
在王老师的谆谆诱导下,华罗庚的数学考试每次都能够考得满分。后来,每当数学考试的时候,王老师干脆叫他不要参加了,并说:
“这些题,对你来说太简单了,你去我家拿点别的书看吧!”
一晃一年的时光又过去了,王维克要去法国留学,在离开学校的前夕,他语重心长地对华罗庚说:
“罗庚,我要去法国留学了,不能够再教你了,你可不能像我一开始教你那样对待新来的老师啊!”
华罗庚郑重地点点头。
“老师,我再也不会了!”
“罗庚,这世界上的知识,就像星河灿烂的宇宙,浩瀚无比,我们的人生有限,不能不抓紧啊!”
“老师,我知道了,我现在对以前贪玩没好好学习真的挺后悔的,您放心,我以后一定会好好珍惜每一寸光阴。”
“你是我见到的最聪明的学生,你在数学方面的天分,会使你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你千万不要放弃它,千万不要把自己埋没了啊……”
王老师的话一句一句地都深深刻在了华罗庚的脑海里。
事实证明,他并没有辜负王维克老师的期望。华罗庚不仅数学成绩名列前茅,而且国文、外语也学得非常好。他能文能诗,常因作文立意的独特而受到老师的表扬。
1925年,华罗庚以全班第二的优异成绩毕业了。
本来他是想上高中的,但是由于经济问题,最后选择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又一段求学的历程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