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鲁迅回到绍兴任教已经一年多了。在辛亥革命还未爆发之前,鲁迅一直把自己当做“预备”之才,积极做着迎接革命风暴的准备工作。
在教学之余,鲁迅常常利用假期,与三弟等人一起到会稽山一带采集竹屋标本,并写下了《辛亥游录》二则,记录他登山、临海、采集植物标本时的情景。
鲁迅还经常带领学生走进社会,与实际生活接触。他一直对治水英雄大禹非常景仰,所以在春天的时候,他就组织全校师生到大禹陵游览,探访禹穴,以大禹的事迹,启发学生抗清爱国的革命思想。
同年,鲁迅在课余时间里辑录唐代以前的小说,后来成书《古今小说钩沉》,还辑录了会稽的历史地理逸文,后来成书《会稽郡故书杂集》。此外,他还负责编辑了《越社丛刊》第一集。
绍兴府中学离鲁迅的家大概有2500米远,为了能多挤出些时间工作,鲁迅平时住在学校,只有到了星期六才回家一次。
鲁迅回家的路有两条,一条是石板铺成的大路,虽然好走些,但是比较绕远;另外一条泥路,走起来近得多,只是这条路上几乎没有人烟,而且还要经过一个坟地。
鲁迅为了节省时间,常常走那条泥路。一天晚上,鲁迅因为学校里事忙,直至深夜才回家。将近岔路口的时候,他心里盘算着:“这么晚了改走哪一条路呢?泥路虽然难走,但毕竟近得多,时间还是宝贵的呀!”于是他决定和往常一样,仍旧走那条近路。
乘着朦胧的月色,鲁迅迈着急促的脚步往前走。当他将走近坟地的时候,他突然看见一个白色的东西在面前晃动: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大,一会儿小,渐渐缩成一团,仿佛一块大石头,挡住了正面的去路。
一阵阴森森的风吹来,鲁迅不禁打了个寒噤。于是他放慢脚步,边看着周围的动静,边在心里想:“这样的深夜不会有人在这里走动吧?倘说真的是人,深夜跑到坟地来干什么,而且鬼鬼祟祟地团缩在那里?倘说不是人,又究竟是什么东西呢?难道是‘鬼’?”
鲁迅学过医,解剖过尸体,知道人死神灭,世间没有鬼。可是前面那团白色东西,忽大忽小,忽高忽低,真一时不清楚是什么东西。
“看来这次真遇上了人们传说的、会变化的‘鬼’了!应该走近瞧个明白。”鲁迅心里想。于是加快了脚步,盯住那团白色的东西,走了过去。
那段时间,鲁迅正好在辑录中国古代散失的小说,看到了不少谈鬼说怪的材料。他觉得眼前真是个难得的好机会,可以试一试“鬼”的神通,看它有没有像笔记小说里讲的那样本领,会在人前变幻各种狰狞可怕的面目。
当时鲁迅正好穿着一双硬底皮鞋,他决定踢“鬼”一脚。当鲁迅走进那团白东西时,那东西却突然缩小了,蹲下了,靠在了一个坟堆。鲁迅看准它,抬起右脚,猛踢出去,正好踢了个正着。
只听见“哎哟”一声,那个“鬼”霍地站起来,慌慌张张地跑了。原来,那个“鬼”是一个盗墓的小偷。
鲁迅大笑起来,说:“原来‘鬼’也是怕踢的?踢你一脚,怎么倒变成人啦?”
这就是鲁迅,无论对于什么“鬼”,都不害怕,不退却,决心踢它一脚,让它露出真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