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一定要有胸怀。我常说,男人的胸怀是被冤枉撑大的,领导人不要怕被冤枉。阿里巴巴的8000名员工,平均年龄26岁,应该都很聪明。但我们都知道和聪明的人共事不容易,领导者的胸怀此时便很重要。
--马云语录
看淡金钱,只为更大的目标
奋斗的动力是什么?不是财富。我是商业公司,对钱很喜欢,但我用不了,我不攒钱,我没有多少钱。从大的方面说,我真的就想做一家大的世界级公司,我看到中国没有一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于是我就想做一家。
如果我早生10年,或是晚生10年,那么我都不会有互联网这个机会,是时代给我这个机会。在制造业时代,在电子工业时代,中国或多或少都错过了一些机会,而信息时代中国人有机会,我们刚巧碰到这个机会,我一定要做,不管别人如何说,我都要做下去。我觉得中国可以有进入500强的企业,我们学得快,在这个过程中,勇者胜,智者胜。
从小的方面说,既然出来了,那么就得做下去。89元的工资我也拿过,再过10年,可能我连平均生活水平都达不到。我不喜欢玩儿,有人为了权力,有人为了钱,但我没有这种心态。说实话,为自己,为这个国家,为这个产业,一个伟大的将军,不是体现在冲锋陷阵的时候,而是体现在撤退的时候。网络不行的时候我真正体会到了如何做企业,2000年以前,我没有做企业的感觉,而现在我觉得自己是在做企业,而不是做生意。
--2002年马云接受采访时的话
观点分析
2000年可能是马云心理状态的一个转折点,他说,2000年以前,只有做生意的感觉,2000年以后,找到了做企业的感觉。这其中的变化,就源自于驱动力的变化,他的动力不再是钱,而是一种理念。2002年的时候,马云的心理状态又有了新的变化,他开始体会到大时代的变迁,在工业制造时代、电子工业时代,中国没有抓住机会,而前所未有的互联网时代则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机会。
马云承认自己对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大的野心,他认为拥有野心、梦想与激情,并能永不放弃,就一定不会失败。
阿里巴巴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让很多人对马云有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其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对此马云却很从容。有一次马云去日本参观访问,回来后感慨地说道:“我去年在日本被当众敲一闷棍,忽然对钱一点儿兴趣都没有了。我去日本参观了一家企业叫拓板公司,我和他们老板交流:‘去年赚了多少啊?’‘220亿。’我说:‘噢,220亿日元。’他们说:‘不,是美元。’这才叫作钱,我们只做了一两亿人民币就牛起来了,距离太远了。拓板公司是百年企业,我们公司员工平均年龄是27岁,再给我们20年时间,我们也可以了。”
“进入世界互联网企业前三强,进入世界500强,每年赚100亿美元”,这是马云的野心,因此马云不满足于一时的成就,看淡金钱,只为更大的目标。
马云的方法论
希望越大,责任就越大,动力也就越大。既有高远志向,又要有切实的努力过程,这是一种人生智慧,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拥有梦想,坚持梦想
有了一个理想之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承诺,承诺自己要把这件事情做出来。很多创业者呢,都在想这个条件不够,那个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也不具备。该怎么办?我觉得创业者最重要的是创造条件,如果机会都成熟的话,一定轮不到我们。所以呢,一般大家都觉得机会成熟的时候,我认为往往不是你的机会。你坚信事情能够做起来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承诺,说你准备干5年,你准备干10年、干20年,把它干出来,我相信你就会走得很久。
--2004年马云在网商大会上的演讲
观点分析
1995年,马云带了一些文章去了北京,找北京媒体的一些朋友发表,为中国黄页造势。但那时的媒体并不是很活跃,对于新闻的灵敏度也不高,马云找了很多人,但带去的文章没发表几篇。后来,马云的一位朋友给他介绍了《北京青年报》的一个司机,马云将文章交给那位司机,说不管这些文章发表在什么媒体上都可以。没过多久,《中国贸易报》的头版便刊登出了其中一篇文章。
没想到那位司机能够有这样的活动能力,更没想到《中国贸易报》的主编能有这么超前的眼光。马云带着忐忑的心情去找到那位主编,和他谈了互联网。那位主编虽然不懂,但他觉得互联网非常神奇,他帮马云联络了一批媒体朋友,让马云在媒体记者面前做一个小型的演讲。马云对自己的演讲非常自信,他期待着这次演讲之后,媒体的报道会接踵而至。
不过,现实的情况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就在第二天,大家几乎都收到了一个文件,上头说不要宣传互联网。马云一下子从云间跌到了谷底,有记者安慰他说只要能够让《人民日报》上网的话,他们就可以报道了。让《人民日报》上网,在当时看起来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马云偏要迎难而上,接受挑战。
终于,通过朋友引荐,马云认识了《人民日报》的一位行政人员。再次靠着“出神入化”的口才能力,马云得到了在《人民日报》做演讲的机会。听过马云的演讲,报社的领导认为马云讲得很好,他们决定打报告给中央,让《人民日报》上网。
果然,在《人民日报》上网之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马云还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不过,这一切尘埃落定时,互联网便开始热了起来,网络公司如雨后春笋,一夜之间散布在大街小巷。马云知道自己在北京没有机会了,他只好先撤回杭州,开始思考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马云的方法论
不管你确立的目标是什么,不管要去实现这个目标有多么艰难,一旦踏上追寻理想之路,就要有强烈的意愿坚持下去,就好像坚持一份美好的初恋一样,抱着百分百的热爱去面对挑战,克服难题。
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
5年以前也是这个时候,在长城上,我跟我们的同事想创办一个全世界最伟大的公司,我们希望全世界只要是商人就一定要用我们的网络。当时产生这个想法,被很多人认为是疯子,这5年里一直有很多人认为我是疯子,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从来没有改变过一个中国人想创办全世界最伟大公司的梦想。1999年,我们提出要做80年,在互联网最不景气的2001年和2002年,我们在公司里面讲得最多的词就是“活着”。如果全部的互联网公司都死了,而我们还活着我们就赢了。我永远相信只要永不放弃,我们还是有机会的。最后,我们还是坚信一点,这世界上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只要不断学习,就有成功的那一天。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个人都不要放弃今天。
--2004年马云获“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发表感言
观点分析
最开始创业的那段时间,和对手相比,马云的力量显得非常弱小,甚至一起创业的伙伴都时常会打退堂鼓,需要他不断地进行说服和沟通,以帮助他们打消心理顾虑,继续跟他走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马云本人超乎寻常的自信和坚定发挥了作用。纵观阿里巴巴的整个发展历程,马云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只有活下来的才是强者。
世纪之交,互联网行业进入寒冬。2000年9月10日,阿里巴巴宣布进入高度危机状态。当时,阿里巴巴的账面上,只剩下能维持半年多的700万奖元。更危险的是当时的阿里巴巴还没有找到网站赢利的方法,而众多的风投这时都不愿淌进中国互联网这浑水中来。
2000年年底,马云宣布全球大裁员。顷刻间,阿里巴巴内部人心惶惶,花钱更是小心翼翼。面对形式恶劣的互联网,马云大喊:“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永不放弃)。”
马云的观点就是“冬天不一定死掉,春天不一定发芽”。马云认为,不管怎样,都要坚持活下去的信念,即使跪着也要活。即使在互联网的冬天,当时孙正义在中国投资的30家公司全部都关门了,阿里巴巴一家还在活着。马云解释其原因:冬天寒冷的时候,阿里巴巴提出的口号是:“坚持到底就是胜利”。马云坚信网络一定会火起来,只要我们活着不死,就有希望。
马云的方法论
面对困难,第一要相信你能活,第二要相信你有坚强的存活毅力。只有坚强地活下去,这样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当目标正确的时候,放弃就等于失败,只有坚持才能成功。
永远乐观地看待这个世界
在这个社会上,你一定会郁闷,一定会痛苦,一定会沮丧,一定会觉得这个不爽、那个不爽。不仅你这么觉得,人类社会几千年以来几乎每个人都郁闷过,每个人都痛苦过,每个人都难过过。但是人类社会永远是一代胜过一代。在座的,你们一定会胜过我们,一定会胜过所有的院长,这是我们的希望。不管发生什么事情,要相信明天会更美好。
这世界上会有很多不满的事情、不爽的事情,你改变不了多少。改变自己,才能改变未来。
--马云在杭州师范大学演讲
观点分析
在担任《赢在中国》的评委时,马云说到企业的管理者如何管理自我情绪时,感慨道:“快乐不是一个概念,概念永远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个创业者要永远把自己的笑脸露出来,很难想象一张痛苦的脸可以给人带来快乐。所以,快乐是需要展示出来的,你要把自己的快乐展示出去。”
“领导者是孤独的,只要是领导者,就一定是孤独的,但是不能把这种孤独显示在外面。当老师的经验告诉我,我走进教室,我今天开心,所有同学都开心:我今天不开心,所有同学都不开心。在公司也是一样,走进办公室我不是马云了,我是公司CEO。”
这是马云作为企业管理者的心里话,只有乐观的管理者才能够带领企业走得长远,因为乐观的精神能让大家看到希望,即便是在困难面前,也要保持这种乐观精神。在“互联网冬天”的时候,大家都认为阿里巴巴难逃厄运,一定会倒闭,只有马云坚持乐观精神,他认为阿里巴巴一定会走出困境。
马云的乐观精神感染了大家,大家在他的乐观中看到了希望,于是坚持了下来,走过了那段最困难的时期。马云说:“开心是一种投资,你开心就要和别人分享,然后有一天会还回来。如果你在创业第一天就说,我是来享受痛苦的,那么你就会变得很开心。我以前去学习做销售的时候,我出去就跟自己讲,今天出去见十个客户肯定一个都做不到,我果然也没做到。我就跟自己讲:‘我多么有远见。’但是万一做到了一个,我就跟自己讲:‘哎呀,我比自己想象得还要能干。’我把所有倒霉的事情都当成快乐去体会,所以,遇到任何麻烦的时候,我都当是给我练功力的机会,看我能不能挺过去。如果真的有挺不过去的那一刻,我就睡一觉,第二天早上又是新的一天。其实,创业者只有乐观地创业,才能走得久远。”
马云的方法论
管理者要像马云这样,时时刻刻用乐观的心态、乐观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机遇,也看待危机,这样就能带领企业走过沟沟坎坎,走向未来。
男人的胸怀是被冤枉撑大的
领导者一定要有胸怀。我常说,男人的胸怀是被冤枉撑大的,领导人不要怕被冤枉。阿里巴巴的8000名员工,平均年龄26岁,应该都很聪明。但我们都知道和聪明的人共事不容易,领导者的胸怀此时便很重要。
--2007年马云在台湾演讲
观点分析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马云经常会发表一些惊世骇俗的言论,因此有人称他是疯子。对于别人的这种称呼,马云通常是一笑过后,依然我行我素。当他为了推销中国黄页挨家企业拜访的时候,不理解他的人又称他为骗子,马云也只是笑称自己终于升级了,不再是疯子。
当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遭遇泡沫危机的时候,阿里巴巴同样也遇到了资金难题,此时外界的质疑蜂拥而至,甚至有人批评说如果阿里巴巴能够成功,无疑是把一艘万吨巨轮从喜马拉雅山脚下抬到珠穆朗玛峰顶。面对人们的质疑和责难,马云并没有暴跳如雷,没有因为外界因素而产生动摇,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想法。只因为他有宽广的胸怀,在种种质疑声中早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
在阿里巴巴,马云与员工之间并没有隔阂,当对一件事情做出决定前,每一个人都可以大胆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在争论激烈的时候,有些人甚至会跑到马云跟前拍桌子与他争吵。但马云并没有生气,而是包容人才,鼓励人才发表自己的意见。
对于竞争对手,马云也能够非常包容。马云曾在《赢在中国》的节目中与选手们分享了一个自己的故事,他说:“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6-7年以前,有一家公司和我们竞争得非常狠,当时我出席亚洲互联网大会,我成为主题发言人之一,我的竞争者,他也成为了5个主题发言人之一。要发言之前,他突然发现,他出了5万美金赞助这个会议才成为主题发言人,而我没有出一分钱就成为主题发言人,所以他跟组委会讲,凭什么马云不付钱而我要付5万美金。然后组委会就和他讲,你是你要讲,马云是观众要他讲。他有个非常漂亮的游艇,他说我把游艇开到香港,邀请所有出席大会的主题发言人和演讲者上我的游艇玩,但是有一个要求,马云不能上去。我觉得这是胸怀,如果你不能包容你的对手,你一定会被对手打败的。”
马云就是这样一个胸怀宽广的企业家,我们能够很容易从他身上看到谦虚包容的人格魅力。也正是因为这样,在阿里巴巴还没有成为大企业的时候,就有许多人才仰慕马云的人格魅力,前来投奔马云,心甘情愿放弃原来公司的高薪厚职,跑来加入阿里巴巴。例如蔡崇信、关明生等顶尖人才,他们不求高薪,也不求高职位,就是纯粹地想和马云一起做事业。
马云的方法论
胸怀宽广了,不仅自己过得快乐,也更容易收获成功,马云的脱颖而出正说明了这一点。
最大的悲剧是把自己当英雄
一个公司、一个领导,没人把你当英雄,你自己把自己真当英雄的时候,可能失败就已经开始了,悲剧开始产生了。
--2001年马云在厦门会员见面会上的演讲
观点分析
熟悉马云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喜欢在公开场合说一些看似狂妄的话的人。例如,在2004年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的现场,马云就曾说过那句很经典的话:“我就是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
马云之所以能够时常出语惊人,是因为他的自信。其实在生活中,马云做人做事总是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从不自负,除了那些“狂语”,他也经常说出发人深省的谦逊而又富有理性的话。当他感觉某些媒体将他炒作过度时,他会说:“每一个人都很平凡,我马云也没什么了不起,这几年被媒体到处吹捧,其实自己很难为情。我一点儿也不聪明,也没有先见之明,只是一步一步走来。刚开始创业时,被4家公司骗得晕头转向,但是那些骗人的公司今天都已经不复存在。”
马云曾说:“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在马云的眼中,能够对阿里巴巴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公司里的几千名员工和客户,而自己只能处于非常次要的地位,因为没有这些员工和客户,阿里巴巴就不会有今天的辉煌成就。在公司里,马云从来不会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来命令其他员工,而是以朋友的身份来和他们相处。他经常会神出鬼没地出现在某一位员工身边,然后兴高采烈地和他聊上一会儿,甚至在工作之余,他还会和员工们玩围棋和杀人游戏。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平易近人的处世方法,为他赢得了大量对他忠心耿耿的员工,使得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快。
2005年,在当年一手导演了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这场好戏的马云,首次进入胡润中国富豪强势名单,名列第六位。在记者采访他时,他却说:“我真的挺吃惊的,没有想到会入选。”马云甚至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十分强势的人,也从来没有想过诸如此类的事情,之所以能够入选富豪榜,不在于自己的才一能,而是被经济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所造就的。
2007年4月,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来到中国,参加在海南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在一次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的时候,主持人曾问他:“下一个比尔盖茨会是谁?”比尔盖茨的回答是:“亚洲的马云。”于是有些国外媒体开始大胆预言:未来40年内,马云将替代盖茨而成为全球最富有的人。
对于这种说法,马云却认为自己从来没想过成为首富,也不可能成为首富了。他说:“在别人把你当英雄的时候,你千万别把自己当英雄。”
马云的方法论
谦虚是人们必备的一种美德,站得越高的人越要懂得低头,特别是当你站在财富的巅峰时,一定要保持谦逊,这样不但可以增添你的人格魅力,还可以帮助你走向更高的辉煌。
不怕犯错误,就怕不承认错误
我发现在中国或者是全世界很少有企业家敢于承认错误,我自己有一次震撼,是在2001年互联网冬天的时候。在亚洲互联网大会上,我是倒数第二个发言的,我自己并没有觉得什么,上去讲了一句话,我说我特别惭愧这两年我犯了无数的错误,但是我觉得我就犯了那么多错误,没有想到下面所有的人一起给我鼓掌,有一个人说在这个互联网的冬天没有人承认自己犯错误,当你承认自己犯错误的时候,我相信你的同事、你的员工会对你表示尊重。因为人不怕犯错误,就怕不承认错误。
--2005年马云在北大的演讲
观点分析
2006年5月10日,淘宝网推出竞价排名服务“招财进宝”。淘宝网推出这项服务,本意是希望更好地管理越来越多的登录商品,并让愿意付费的卖家更好地推销自己的商品。但是,有的卖家认为这与此前淘宝网承诺的三年不收费相冲突,是一种变相的收费行为,而且众多没有加入“招财进宝”的卖家的生意开始下降,而加入的卖家中也出现个别卖家利用“招财进宝”交易成功才交费的规则进行不正当竞争,使其他加入的卖家蒙受损失。因不满淘宝网的这种做法,许多卖家开始筹划一场无形的“暴动”。
在“招财进宝”推出后的短短20天内,就有6000名卖家在网上签名,声称要在6月1日集体罢市,并且要将店中所有商品撤下,取光支付宝账户中的资金,同时将集体跳槽到其他个人电子商务网站。而此时,死而不僵的eBay易趣也开始趁火打劫抢占淘宝的市场份额,妄图重新夺回市场。腾讯旗下的电子商务网站“拍拍网”也开始着力宣传“蚂蚁搬家”的活动,挖淘宝网的“墙脚”,抢占市场份额。
作为“招财进宝”项目的主要策划人,马云为了平息众怒,他首先对“招财进宝”的价格进行了调整,与此同时,马云立即发表署名文章,就淘宝网和用户们沟通存在的问题向所有用户致歉,并表示免费三年的承诺没变。但是,众多用户对这些说明和举措并不买账,反对之声并没有因此而停息。
此时此刻,马云已经意识到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场危机,将对淘宝网以后的发展造成灾难性的影响。于是,他果断做出决定:从6月1日至6月10日,将进行为期10天的“网民公投”,由淘宝用户来决定是否保留“招财进宝”这一项目。6月12日,投票结果公布,在二十多万的投票结果中,39%的用户赞成保留,61%的用户支持取消。随后,淘宝网发布致网民的公开信,称将于12日起取消刚满“周岁”的“招财进宝”。
大多数网民对淘宝“重视店主意见表示欣慰”,愿继续“淘宝”,这次“招财进宝”危机也最终画上圆满的句号。
马云的方法论
面对错误,马云的态度是直面错误--迅速纠错--不犯同样的错误。他从不会为自己所犯的错误做任何辩解,而是勇敢地承认错误,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
抗打击能力强了,信心就有了
每次打击,只要你扛过来了,就会变得更加坚强。我又想,通常期望越高,结果失望越大,所以我总是想明天肯定会倒霉,一定会有更倒霉的事情发生,那么明天真的有打击来了,我就不会害怕了。你除了重重地打击我,又能怎样?来吧,我都扛得住。抗打击能力强了,真正的信心也就有了。
--马云2007年在《赢在中国》节目中的点评
观点分析
1995年9月,有几个从深圳来的生意人找到了马云,提出想当中国黄页深圳地区的总代理,同时开出了相当诱人的价码。马云之前没见过这种大场面,当即表示同意合作。
那几个生意人在与马云谈完合作后,提出想知道中国黄页的商业运作模式和技术方面的问题。马云见这几个生意人很有诚意,也没有设防,把关于中国黄页的一切全都告诉了他们。随后,马云为了表示自己对此次合作的看重,特地将公司里的骨干人员派到了深圳,让他们帮对方把需要的设备安装好。等这一切都结束后,那几个生意人说三天后会再次回杭州与马云签合同,并承诺投资20万元人民币。马云十分高兴,安安心心地在杭州等消息。
一连几天过去了,可是马云没有接到深圳那几个生意人的答复。马云坐不住了,他不知道深圳方面到底出了什么状况。有一天,马云突然收到消息:深圳那几个生意人已经成立了一家与中国黄页极为类似的商业网站,并召开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
这个消息对马云来说犹如晴天霹雳。马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刚刚摆脱了“骗子”的罪名,却遇到了真正的骗子。这起事件让马云感悟颇多,同时让他的中国黄页也备受打击。在这种打压下,马云选择了坚持到底。
马云的方法论
成功之路总是艰难的,一路上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与坎坷,只有排除万难走下去才有成功的机会,而因为害怕挫折,早早放弃的人,注定看不到成功的影子。
少听成功学,多听失败学
你要少听成功专家的讲话。所有的创业者都应该多花点时间,去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因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就一两个点。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少听成功学讲座,真正的成功学是用心感受的。有一天如果你成为了成功者,你讲任何话都是对的。你刚才讲到精英团队,精英不会跟着你吃肉;跟着你吃肉,未必是精英,记住这一点。
我不是否定成功学,任何东西都要有度。你给我的感觉就是成功学大师在讲课,两招使过以后,别人就觉得有点虚。真是这么回事,我们公司员工也有人去听过成功学课程,听一两次可以,听四次五次,这人就被废了。
--2007年马云在《赢在中国》节目中的点评
观点分析
在一个并不算晴朗的日子,马云带领众将领登上了八达岭长城。不过当时大家心情都很低落,也很沮丧,他们想不透自己离乡背井来到京城,辛苦打拼一年多,而且已经小有建树,为什么到头来反而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了呢?而且对于未来他们更是迷茫,虽然马云说要东山再起,重新“起事”,但是他也承认对未来并没有明确的想法。连“领头羊”都不知道路在何方,他们怎能不感觉到迷茫?
当团队成员出现这种消极的心理时,很显然心已经离开了,做事时显然不能再“同仇敌忾”,不会再出现同心协力的壮观景象了。此时,如果领导者不能及时想办法制止这种情况,团队就名存实亡了。对此,马云也是心知肚明的。
看到长城上有人卖狐皮帽子,也许是为了“扮酷”,也许是给自己找点乐子,马云便提议一人买一顶。果然,带上狐皮帽子之后,大家顿觉潇洒了一点。
马云和众人站在气势磅礴的长城上,凭栏远眺,远处山峦起伏,顿觉豪情万丈。遥想一代开国元勋毛泽东那首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更觉心中充满豪情壮志、感慨万千。一时间心情空旷而寂寥的众人,站在长城上声嘶力竭地狂喊、宣泄。
此时的马云恢复了往日的气势,又变成了那个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大侠,但见他气冲丹田,积蓄浑身的力气,声音洪亮地喊出自己的“壮志雄心”,这句话也使众将领永远铭记于心:“我们要做一家让中国人骄傲的公司!我们要做一个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后悔的公司!”
不是每个人都会成功的,但是有人会成功。谁会成功?马云认为勤奋、执著、完善自己、去完善社会的人会成功。马云说:“我不喜欢看成功学,我只看别人怎么失败,从别人失败里反思什么事情我不该做,从别人成功里也会反思,他为什么成功?我要学他的成功还是学他的精神?所以没有什么抱怨的,坦荡地看自己。”
马云的方法论
大困难面前往往苦其心志--失败远比成功更具有价值。这是马云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学到的最受用的一课。
宁可战死也不能被吓死
我也可以预感到未来三年我们的竞争非常的残酷,无论是自觉也好,不自觉也好,我们惊动了全世界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在电子商务领域里面Ebay今天还是全世界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我们也碰上了这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公司Google公司,也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互联网国内各大公司,新浪、搜狐、网易、QQ全部把我们当成竞争对手。我们注意到传统领域想进入,而没法进入,我们所有今天的动作都会成为他们高度关注的,像IT企业的IBM、微软,未来三年到五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的对手、我们的环境,所有的对手出手都可以让我们断一个胳膊、少一条腿,我们的形势非常的严峻,我现在称为四个公司,阿里巴巴、雅虎、淘宝、支付宝,如果这四个兄弟不能手拉手、心连心,互相信任地敞开合作,四兄弟联合在一起,我们把自己的智慧,把所有的员工围绕一个目标走,围绕一个电子商务的目标去走,我们赢的概率会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公司都要大。
--2005年5月阿里巴巴员工大会演讲
观点分析
在商场竞争中,马云身上体现出了一股“狠”劲和“匪”劲,逢敌敢于亮剑,出招从来不按常理,在自己的实力还比较弱小时就敢于向eBay这样强大的对手挑战。马云没有选择逃避和退让,而是果断组织团队建立淘宝,主动出击攻打eBay,在竞争过程中,又身先士卒,采用变幻莫测的攻势,使淘宝网这个C2C新兵战胜了行业巨人eBaY。
马云无疑是一个敢于竞争的企业家,面对优秀强大的对手,他不但从不畏惧,反而更加勇敢、坚定,他理智地思考、分析、学习、超越。阿里巴巴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也是在竞争中逐渐蜕化成蝶的。
对此,马云形象地比喻道:“就像武侠小说里所描写的,一个有资质的人才总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比武中得到一些非同寻常的顿悟,进而功力大增。竞争不是洪水猛兽,竞争是一种积极的状态。身处于竞争之中,我们可以把对手当作磨刀石,与之较量就是不断打磨自己的过程,直至把自己打磨得既锋利又明亮。”
在惨烈的商业竞争中,敢于竞争是创业者把公司做大做强的一种必然要求,一味妥协、退让,只能让你走向失败。
马云的方法论
一个人的成就不会超过他的信念,把成功的标准定高一点儿,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出类拔萃。
建立自我,追求忘我
今天讲的也许是错误的,但这是我们的决定,告诉大家我们不是一个perfect man(完美的人),我们是有个性的。李嘉诚讲过一句话,跟大家分享:建立自我,追求忘我。
王安石当年变法,所有人都骂他,但今天看来对北宋是有利的。对于阿里巴巴的任何想法,要50年以后看,80年以后看,只有这样才能看得远一点儿。彭蕾给我推荐一本书《政界往事》,北宋为什么昌盛,分析得很有道理。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他做了一个政策,文官当将军,领导军队的全是文官,文官当政之后,文化兴旺,结果国力量差,金国、辽国轮番来打。没有对错之分,就怕公司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上、一会儿下,拥抱变化有一个主旋律,使命感不能变,价值观不能变,这些不能变形,所以说是建立自我,但是追求忘我。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大家都看到,只有忘我,才能追求自我。我的今天,我觉得这8个字,我好像还可以:建立自我,反正别人说我好也好、坏也好,就是这么一个人;追求忘我,别人不管骂我、表扬我,我觉得阿里巴巴这个名字属于阿里巴巴,不属于我。
--2007年8月湖畔学院讲话
观点分析
马云在向李嘉诚讨教成功之道时,李嘉诚跟马云一行说了这样一段话:一个成功的人应该是一生都在追求“建立自我,追求忘我”的境界。“建立自我”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肯定自我,决不动摇,对自己始终充满信心。然后,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做到忘我的境地,要真正完全地将自己奉献出去,这样你的价值才会真正体现出来。
马云非常认可这8个字,在他看来,一个人想真正成功,就应该以忘我的精神,建立自我的一种原则。把自己看轻,把利看轻,把“私”字看轻。
在《赢在中国》第一赛季晋级赛第三场,马云在点评参赛选手陈洁的时候,再次重申了这8个字的内涵:“重要的不是这场比赛的赢,而是未来的赢。从直觉上来讲,我最信任你,作为投资者,我愿意把钱给你。你明白自己要什么,比较实在,我觉得投资者都需要实在,但是对于你的商业模式,我们确实没有听得太清楚。最后给你一些建议:建立自我,追求忘我。你有自己的个性,你必须忘掉自己,上一个公司是因为什么原因让你离开?可能是利益。创业过程中一定要把自己的利益抛开。”
马云的方法论
多数人在自我面前驻足,健康、平安以及小家的和睦,这些就是他们追求的最高目标。然而,能够让一个人强大起来的精神却是建立自我、追求忘我。
能进能退方为大丈夫
可能会有些媒体朋友注意到,我从去年10月开始调整阿里巴巴的策略,叫B2C,即back to China。去年9月10日,“西湖论剑”的第二天,我们回到公司开了个会:公司开始进入高度危机状态,公司战略调整打向国内。
我们在今年三四月互联网情况开始不好之前就开始裁员,当时觉得风头不对了,于是我们做了B2C战略,我们是以全球的眼光制胜于当地,我们的拳头打到海外这个位置,再打下去已经没有力量了,迅速回来,回来后在当地制胜,形成文化,形成自己的势力后再打出去。我们如果不在中国制胜的话,会漂在海外,今年年初我们才对外公布这个战略,有很多竞争对手跟着我们以前的策略打到海外去,结果死掉了。我们要防范的是全球的对手,而非中国内地的。
--2001年马云在诚信通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观点分析
2000年底,时值互联网的冬天,大批互联网公司倒闭,而阿里巴巴又在2000年进行了全球性的扩张。这一决策性的失误不仅使阿里巴巴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资金,而且使阿里巴巴一度陷入绝境,阿里巴巴的硅谷中心也陷入生存危机中。如不果断采取措施,整个阿里巴巴将就地阵亡。
马云决定壮士断腕,宣布大裁员。这次裁员是全球性的,是大规模的撤站裁员。阿里巴巴办事处由10个裁掉7个,剩下3个,公司的老班底,包括创始人在内,裁掉了一半,裁得连马云都心痛地问左右手:“我是不是太坏了?因为我决策的错误,连累了那么多人。”
看着杭州大本营最后几个部门的人员,看到媒体猛烈批评互联网,看到许多互联网网站关闭,许多和马云一起创业的同僚已经失望到了极点,对未来也很茫然。马云很清楚,手里的钱最多还能支撑几个月,而现在面对着的摊子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处断壁残垣、尸横遍野,是散伙还是坚持?阿里巴巴的明天会怎么样?董事会的股东们一直在追问,什么时候赚钱?因为没有找到合理的赢利模式,网络整体环境低迷,阿里巴巴的多数员工也是心灰意冷,不知道该往哪走,还能撑多久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大问号,就连公司高层的多数人也认为阿里巴巴迟早要关门,阿里巴巴如何死法都在董事会被公开提出来了。
在最危急最艰难的时刻,马云也有过消沉的时候:“2000年我们已经进入冬天了。我们把西部办事处关了,美国办事处很多人我们都请他们离开了,中国香港办事处很多人也离开了。2001年,有一次我挺低落的,在长安街上走了15分钟。我那天下午回到房间里睡了两个小时,然后起来说:重新来过!”
马云的方法论
成功的人对进退都看重,也沉得住气。进,有勇气,退,有魄力。进,给自己赢得市场,赢得机遇;退,为自己保留实力,以待东山再起,再战江湖。
用你的真心换别人的真心
我想证明一件事情,如果马云可以成功,中国80%的年轻人都可以成功,凭什么,只有有关系的人可以成功,为什么只有胆大的人可以成功,成功者必须有智慧和诚信,因此世界的开放正在加快。
--2009年,马云在首届网商交易会上的讲话
观点分析
马云最开始做中国黄页的时候,有一次还有几天就要开工资了,因为资金紧张,账面上的钱不足以发放员工的工资,面对这种情况,马云并没有找借口拖欠员工的工资,而是坦诚地将公司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告诉给所有员工。面对马云的真诚,所有的员工都表示能够理解,并表示就算是再有几个月发不出工资,他们也不会离开公司。马云最后还是按时发放了工资,而这种对员工以诚相待的做法,却被他一直保留下来。
2005年,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当马云第一次踏进雅虎中国的办公室时,他从几百名员工的眼睛中至少读出了几十种神情,有迷茫的,有沮丧的,有愤怒的……
面对雅虎中国员工的诸多表情,马云依然真诚相待,他说的第一句话是:“首先我很抱歉,因为制度要求,我不能预先跟大家做沟通;其次,请大家给我一个机会、一些时间,留一年下来观看;最后希望大家在一个有空调、像公司的地方舒舒服服地上班。”
随后,为了拉近与雅虎中国员工的距离,并购宣布一个月后,马云做出决定,将雅虎中国几百名员工用专列请到杭州。当他们到达杭州后,马云更是用一颗真诚的心热情地接待他们。考虑到雅虎中国员工的生活习惯,马云为他们准备了“中西合璧”的早餐:每个雅虎中国员工都收到了一个小袋子,里面装着两个热包子、一瓶旺旺牛奶,外加一包口香糖、餐巾纸。与此同时,十几辆大客车已经排队在站外恭候,在车队经过的马路两侧,挂满了“欢迎回家,欢迎雅虎回家”的条幅。
马云对员工以诚相待,在每一个小小的细节上都能够得到体现。在公共办公区里,马云经常会笑容可掬地走到某位员工身边,亲切地与其交谈,拍着他的肩膀倾听员工工作中的难题,和员工打成一片。而且每一个员工都可以直呼马云的名字,对于这种看似“不成体统”的做法,马云解释说:“我希望和同事之间是真诚的感情,像亲人一般的感情,而不是单纯的老总和下属的关系。叫我的名字不是很正常吗?名字起了就是给人叫的呀!”
正是由于马云这种对员工坦诚相待的做法,让阿里巴巴所有员工也以积极的工作态度来回报马云。马云之所以能够把大批优秀人才聚于麾下,打造出一个富有战斗力的团队,铸就阿里巴巴的成功与持续发展,应该说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马云的方法论
如果说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总是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那么一个成功企业的背后必定会有一群强有力的员工作为后盾。前提就是,领导者与下属之间以诚相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和谐默契,工作起来也才能轻松愉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告诉自己别让信念倒下去
初恋是最美好的,每个人第一次恋爱最容易记住,每个人初次创业的时候理想是最好的,但是走着走着就找不到这条路在哪里了。其实你的第一个梦想同样是最美好的东西。2001 年网络泡沫破灭时,那三十几家公司,我记得现在全部关门了,只有我们一家还活着。我们是坚持初恋的人,我们是坚持梦想的人,所以才能走到今天。
--马云经典语录
观点分析
马云曾说过:“为了一个理想,为了一个坚持,走了十年。我一直在想,即使把今天阿里巴巴集团99%的东西拿掉,我们还是值得的,今生无悔”。这就是一种信念,一种永远都不放弃的信念。阿里巴巴能够走向世界200多个国家,这正是来源于马云的信念。
从阿里巴巴创立以来,马云心中一直屹立不倒的便是最初执守的那份信念。不论遇到任何艰难曲折,他总是会不断地告诉自己,就算结局再差,也别让信念倒下去。就是这份执著与坚持,马云才能坚持走到现在。
有一次,马云参加一个演讲,一位年轻的听众问他如何解读信念这个词?是否有怀疑自己的时候,在怀疑自己的时候您又是如何克服的?
马云回答说:“有没有怀疑自己?我是经常怀疑自己的,我怀疑自己但不怀疑信念。因为信念和自己有时候是不一样的。我怀疑自己这个事做得对不对,我的信念、我的目标从来没有怀疑过。阿里巴巴成立,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是我们的信念,这个信念没有错,但是我做得对不对、是不是按照这个路,我不断怀疑自己,然后不断地拷问自己。”
“从不怀疑自己的信念!”这就是马云,即使在阿里巴巴最困难的时候,马云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动摇,勇往直前。最终,阿里巴巴熬住了,活了下来,并且成了全球最大的企业电子商务网站。
在马云的演讲或者是谈话中,我们听不到所谓的什么“成功宝典”,但是马云的话依旧有它强大的吸引力,那是因为它有一个核心,那就是“永不放弃”的信念。不论任何时候,他始终都在告诉别人,也在提醒自己,别让信念倒下去: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满满的斗志。
马云的方法论
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只要将坚定的信念放在首位,熬住了,一旦机会来临,成功自然会随之而来。
太极拳带来哲学上的思考
我觉得太极拳带给我最大的是哲学上的思考。阴和阳,物极必反,什么时候该收,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时候该化,什么时候该聚。这些东西跟企业里面是一模一样的。你去看西方的管理哲学,西方这一块管理哲学,是从基督教的思想过来的。包括日本的精益管理,也都有自己的哲学思想在里面的。中国公司的管理,要不就是从西方学一些管理思想过来,要不就是从日本学习一些流程管理的方法,没有一个文化根基。我认为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文化根基,中国的管理才能够进入到世界的管理财富中。我从太极拳里悟出了儒释道文化,很有味道的东西。我把它融入到企业管理,这样我是很有根源的。否则你今天去剽窃了一下GE的六西格玛,明天去学习了一下日本的精益管理,后天再去学习下欧洲的资本运作,但人家的东西是有根基在里面的。你没有根基是不行的。
--2013年1月马云答媒体采访
观点分析
5月的一天,西溪湿地分外妖娆,轻烟满湖,蒹葭摇曳,鹭隐其中……青砖绿瓦的太极禅苑矗立在天地之间,苑内一位“太极拳师”弓步分手练起了太极拳。只见,他转身推架,动功阳刚;屈肘收脚,静功阴柔……就在马云卸任阿里巴巴CEO这一天,2013年5月10日,马云在太极禅苑内,神情自若地练起了太极拳。
马云为何恋上太极拳呢?在大学时代,马云经常到杭州西湖边溜达。他发现有一位老太太天天来练太极拳,觉得很好玩,就跟着她学了一段时间,从此迷上了太极拳。创业之后,马云不时利用闲暇时间去修习太极拳。
2009年,在阿里巴巴成立10年之后,马云开始在公司内部推行太极拳,通过集体内训的形式让员工修炼太极拳,让员工学会平静,祛除浮躁。后来,马云又想办个公司向中小企业推广太极拳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业需要找合适的人,那得找谁合作呢?很快,马云就找到了李连杰,因为他是国际功夫巨星、公益慈善基金“壹基金”创始人,曾出演过《太极张三丰》,在中国极具影响力。
这时,马云找到李连杰说:“我越学习太极拳越发现,其实我做企业无论是企业内部管理、员工的管理,还是跟客户、跟竞争者的关系几乎完全遵循太极的宗旨。”随后,马云说出要与李连杰合办太极禅公司的想法。
2011年4月,马云和李连杰成立了太极禅国际文化推广公司,向全球推广太极文化。
经过几年筹备之后,2013年5月,阿里巴巴的太极禅苑在杭州西溪湿地开业了。马云和李连杰高兴地出席了揭牌仪式。
成立后的太极禅苑提供“大太极文化服务”,以会员制、小班修炼太极拳为基础,融合多样化服务,立志在中小企业当中建立起新型的文化圈子。
马云的方法论
马云修习太极拳多年,他认为太极拳给他很多“哲学上的思考”,正所谓物极必反。所以,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知道何时该收,何时该放,何时该化,何时该聚。
学会放弃才会进步
从心底里,我佩服今天的年轻人。互联网是年轻人的天下,能给他们提供更多、更大的舞台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荣幸,也是我们这些人可以给公司未来创造最大的贡献所在。今年,阿里绝大多数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领导者将会退出管理执行角色,我们将把领导责任交给70、80年代的同事们。因为,我们相信他们比我们更懂得未来,更有能力创造明天。
--2012年马云写给员工的内部信
观点分析
2013年,马云郑重宣布自己要退休了。
对于马云的急流勇退,人们在惋惜的同时也感到不理解,在马云退休后的一次访谈中,他曾这样解释说:“我很高兴,自己能比比尔盖茨更早退休,终于有一件事情我超过他了。说真心话,我是觉得自己对互联网来说有点老了。我见过很多苍老的领导者,七八十岁了还在开大会,我问过自己要不要成为这样的人。我和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有一天我和员工说话的时候垂头瞌睡,他们肯定不好意思说我,但我还死守着位置对大家都不好。你爱自己的孩子,就要让他独立起来。爱自己的公司,就让比你更懂这家公司的人去驾驭。今天我对这家公司还是正能量,但我总在变老,我不想明天变成负能量。”
按照马云的说法,为了辞去阿里巴巴的CEO,他思考了9年,计划了6年,实行了3年,他2013年基本没有在公司待多长时间,都是让团队处理事情,锻炼他们的能力,“互联网是4×100米接力赛,你再厉害,也只能跑一棒,应该把机会让给年轻人”。
在卸任之前,马云做了管理架构的调整,业务架构的调整。他将一切安排到最合理,然后潇洒转身。2013年5月10日晚上,杭州黄龙体育中心,马云在淘宝十周年的晚会上,与员工说了再见。
当天下着雨,体育中心聚集了阿里集团来自全球的2,4万名员工,还有许多阿里巴巴集团的合作伙伴和媒体人,大家在雨中期待马云的出场,他们来到这里都是为了送别马云。
马云出场后,演唱了《朋友》这首歌曲,员工们欢呼:“谢谢你,马总!”
马云在演唱结束后,做了自己身为阿里巴ECEO的最后一次演讲,在演讲中,常怀感恩心态的马云感谢了同事和l合作伙伴,他说:“在座所有的阿里人,淘宝、小微金融的人,我特别为大家骄傲,今生跟大家做同事,下辈了我们还是同事!因为是你们,让这个时代看到了希望,在座的,你们就像中国所有的80后、90后那样,你们在建立一种新的信任,这种信任就让世界更开放、更透明、更懂得分享、更承担责任,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马云的方法论
马云认为互联网时代是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年轻人才能拥抱这种变化,带领阿里集团继续前行。而他自己要去享受生活了,他要将机会留给年轻人,年轻人才是这个世界未来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