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明
爷爷年轻的时候,是方圆百十里出色的猎手。他的拿手绝活儿不是打豺狼虎豹,而是猎雁。别人打雁,可能会是一只两只地打,对于这种做派,爷爷从来都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爷爷打雁,总是成群成群地打,少则三五十只,多则上百只。
自从禁止猎雁后,爷爷就生活在回忆往昔的辉煌之中,有事没事总喜欢与人侃他当年猎雁的事情。
爷爷说,雁是候鸟,天南地北,寒来暑往,要作长途迁徙。这种迁徙不仅行程遥远艰辛,而且充满了危险。危险来自于自然界的生存竞争,更来自于人类的捕杀。
为了躲避猎人的枪箭,白天,头雁总是带着雁群往高处飞,一直飞行在枪箭射程都达不到的地方;傍晚,则选择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宿营,先补充食物和水分,然后,好好睡一觉,积攒体力,准备第二天继续飞行。
雁群过夜,警惕性很高。睡前,通常要指定一只成年大雁当哨兵,通宵不眠地为大家站岗放哨,发现危险,及时报警,以便大家共同应对或迅速逃离险境。
因为白天的飞行十分劳累,所以夜间大雁都想休息,没有哪只雁愿意站岗放哨。
于是,头雁总是把放哨的苦差分派给那些在雁群中家族势力最弱的孤雁来承担。
聪明的猎人掌握了这一规律,就常常利用它来制造矛盾和摩擦,寻找机会,猎杀雁群。
猎人的做法是:提前十天半月到雁群夜间可能宿营的地方设伏。一旦雁群落入埋伏圈,他们则先屏息静气,耐心地等待,一直等到深夜,大雁一个个吃饱喝足了,进入了梦乡,他们才拿出随身携带的火柴、火机或手电筒什么的,在黑夜中弄出一抹光亮来,待放哨的那只大雁看到后,就迅速熄灭掉。
哨雁发现险情,就立即报警,把睡得正香的雁群给吵醒;醒来的雁群发现周围平安无事,便又去睡觉。
等雁群刚一进入梦乡,猎人又弄出一抹亮光来,让哨雁再次报警,把雁群给吵醒……
如此反复多次,群雁就怀疑是哨雁对安排它放哨有意见,故意假借报警来吵醒大家的瞌睡,不让雁群好好休息。
对于这只身上长有“反骨”的哨雁,大家开始恼火,觉得有必要给它点儿颜色瞧瞧。
于是,当哨雁报警之声第N次响起的时候,愤怒的群雁在头雁的带领下,向这只哨雁发起了围攻。
就在这时,猎人的排铳响了。
爷爷猎雁的故事给我们很多启示。就一个团队而言,如果它的内部长期存在着歧视、不公、怀疑和猜忌,有时会给这个集体带来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