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编辑 邓玉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概况”2012年,全省上下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认真贯彻落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推进大会精神,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区内生产总值达到7626.65亿元,占全省的58.9%,增长11.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江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和生态优势进一步提升,初步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路子。
“国家战略效应充分显现”省部合作取得新成效,全年新争取到财政部、工信部、中科院、中国电信、大唐集团和武汉大学等十余家国家部委(央企)、高校和科研院所与江西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总数达到61家。在国家部委(央企)支持下,一大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利用江西(香港)招商引资活动周、中部地区博览会、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首届华侨华人赣鄱投资创业洽谈会和首届中国(九江)鄱阳湖国际名湖友好交流大会等平台,大力开展专题招商推介活动。2012年香港招商周期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共签约合同项目52个,签约资金57.6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签约项目的57.8%和62.8%。全年区内实际利用外资40.2亿美元,增长13.8%,占全省比重58.9%。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三周年宣传有机结合起来,举办生态文明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研讨会,在中央及省内各主流媒体开展“美丽中国秀美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三周年”集中宣传,进一步提升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品牌度和影响力。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重大生态工程深入实施。在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基础上启动“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新增造林面积19.91万公顷。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在9282个村点开展和谐秀美乡村建设,2.02万个自然村点、200个集镇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集中开展鄱阳湖综合整治、重金属污染防治等重大行动,取得显著成效。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全面实施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规定,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开展农村重点污染区域专项治理,推进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全年淘汰炼铁、炼钢和焦炭等16个行业91家企业落后产能,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生态环保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颁布施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等法规,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获国务院审批通过,出台《关于开展鄱阳湖综合整治坚决保护“一湖清水”的意见》《关于严格规范鄱阳湖岸线开发建设的通知》,生态补偿试点和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推向深入。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63.1%,居全国第二。累计建成自然保护区22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194.3千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2%。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81.2%,提高0.6个百分点,鄱阳湖注入长江水质保持在3类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市县全覆盖,11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2级(达标)以上。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0.6133吨标准煤,下降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6%,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下降2.54%、2.52%、2.8%和5.75%。
“区域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开局良好,全年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进入中部地区或全省前列。国家低碳城市和“鄱湖明珠中国水都”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九龙湖新城、全省金融商务区、国家小微工业示范园等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先行工程有序启动。九江沿江开放开发深入推进,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加快、比重提升、排位靠前”的良好态势。“1+5”规划修编圆满完成,沿江“十大产业工程”和“十大基础设施工程”加快推进,上港集团2个5000吨级集装箱码头、九江电厂四期“上大压小”工程第一台机组等重大项目顺利建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315.4亿元,增长15%,占全省比重68%。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和实现增加值分别占全省的55.5%和54.9%。
“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确定的405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380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41%。其中已完成建设任务的项目49个,占项目总数的12.1%;在建项目326个,占项目总数的80.5%。峡江水利枢纽实现大江截流,山口岩水利枢纽下闸蓄水,浯溪口水利枢纽开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馆主体工程全面竣工,布展工作有序推进。
“开展各类试点示范工作”国家层面,新增15个市县分别列入国家园林城市、低碳城市和生态文明等试点示范,景德镇市、赣州市列入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九江市、上饶市为国家级园林城市,修水县为国家级园林县城,万载县、赣县、分宜县、抚州市临川区等4县(区)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景德镇市、瑞金市和上犹县3市县列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鹰潭市、共青城市和吉安市吉州区列入全国中小城市发展改革试点,进贤县李渡镇、南昌县蒋巷镇等49个乡镇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层面,出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先导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南昌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的规划和建设加快推进,共青城等鄱阳湖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市县层面,统筹城乡发展、两型社会建设、县域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共青城市“三个文明”(经济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有机统一的样板试点区建设成效显著,万元GDP能耗仅为0.12标准煤,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张向东)
赣南等原中央
苏区振兴发展
“概况”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7月6日,省委、省政府迅速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明确编制12项规划方案、推进47项行动计划和23项试点示范事项,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设区市和省直部门。7月1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动员大会,全面部署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省中央苏区振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落实相关工作。赣州、吉安、抚州3市和有关县(区)成立振兴发展工作机构,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省委、省政府建立原中央苏区和特殊困难县“四合一”扶贫机制,即:一个省领导、一个省直部门和一个有实力的省属企业对口帮扶一个原中央苏区困难县,在省财政还不宽裕的情况下,安排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专项补助4.1亿元(每县补助一千万元),连续支持10年。省财政专项配套补助吉安市、抚州市各6000万元。省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吉泰走廊打造重要增长带。16个省直部门出台政策文件或扶持措施。省里每年统筹资金50亿元,支持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县5000个新农村点建设。
“国家及部委多方面扶持”政策方面:自2012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享受有关进口和所得税优惠。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市级资金配套。中组部同意江西省选派干部到中央国家部委、央企挂职锻炼。国土资源部同意赣州、吉安、抚州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三项试点,其中赣州市已落实上述三项用地指标2066.67公顷。商务部批准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积极推动瑞金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国家级。卫生部在安排赣州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时取消县及县以下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市级资金配套。教育部对能够单列的工程项目和专项经费给予赣州市单列,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的项目,对赣州市按中央财政不低于80%的比例分担。环保部对落户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中央企业,支持在集团内部调剂解决污染物减排指标。国家电网公司同意取消赣州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贷款地方财政贴息。银监会组织上海期货交易所就赣南设立稀土金属期货交易中心开展前期调研,支持金融和期现货市场发展。国家开发银行编制《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项目融资规划开发支持方案》,加大信贷支持。资金方面: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原中央苏区77.83亿元,占全省四成,增长53.7%。批准发行企业债券54亿元,占全省三分之一。落实中央财政专项财力补助6亿元,全部安排给赣州市。民生方面下达中央补助资金18.3亿元,其中农村危房改造9.4亿元、饮水安全8.71亿元。产业扶持资金36.26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0.98亿元,其中新增“十二五”规划后三年原中央苏区公路补助33亿元。生态环保中央补助资金2.64亿元。
“编制规划方案”省里明确编制的10项规划和2个方案,2项已正式出台,2项已经上报,8项完成文稿。配合国家编制的《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土坯房改造规划》经省政府审定后由省住建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实施。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规划建议稿(江西部分)、江西省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送审稿)分别以省政府、省发改委名义上报至国家发改委。革命遗址保护、赣南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吉泰走廊振兴发展、“一核两翼”开放合作、“三南”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规划和央企帮扶方案正在修改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工作处于环境质量状况调查阶段。
“全面实施民生工程”2012年,赣州、吉安、抚州3市原中央苏区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12.5万户,占全省的70%。解决227.6万农村居民、62.7万农村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4亿元,支持赣南苏区农网建设。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安排赣州市中央预算内投资1865万元用于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两类困难群体”纳入抚恤补助范围并落实抚助资金。实施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城乡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和县级救助站等民政福利设施项目近300个。建设农村急救体系、市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项目52个。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农村幼儿园和赣州职教园区等12项教育重点工程。
“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铁路方面,向莆铁路、赣龙铁路扩能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昌吉赣客专已上报项目建议书,鹰梅铁路、赣井铁路前期工作正抓紧推进,会同广东省政府向国家发改委、铁道部报送启动赣深铁路前期工作函件。公路方面,寻乌--全南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抚州至吉安高速公路、赣崇高速公路和大广高速公路龙杨段全面建成。机场方面,赣州黄金机场扩建工程成立项目办,井冈山机场扩建完成可研报告编制,瑞金通勤机场新建工程已启动前期工作。能源方面,井冈山水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基本完成,红都500千伏变电站和抚州--赣州东500千伏线路工程已获国家能源局批准准备前期工作,蒙西至华中电煤运输通道项目已开展可行性研究,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赣州段、樟树--吉安--赣州成品油管道、省天然气二期管网工程陆续开工建设,赣州南500千伏等8个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水利方面,12个五河治理防洪工程、章江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赣州和吉安城市防洪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启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启动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5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在赣州和吉安开展国家级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争取国家批复了中国(赣州)稀土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龙南国家发光材料及稀土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赣州经开区有色金属(稀土新材料)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与省政府签订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促成在章贡区设立汽车配件生产基地。“三南”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加快推进,深商(龙南)产业园有6家深圳企业签订入园协议。实施98个科技专利计划项目,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和脐橙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完成现场评审。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大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力度,编制完成赣州市5个国家级重点防控区项目可研报告,重点推进大余县矿山污染治理示范区建设和瑞金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历史遗留的稀土、铅锌和铀矿等废弃矿山尾砂分布及危害情况现状调查,实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瑞金市、上犹县启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建设。实施赣江、东江和抚河源头保护治理以奖代补政策,开展生态市县、生态工业园区、森林公园和园林城市等创建工作。
(喻学锋 康健林 邱秋生)
罗霄山片区区域
发展与扶贫攻坚
“概况”12月23日,《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获国务院批复,成为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扶贫攻坚战略。罗霄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跨江西、湖南两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大部分县属于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范围,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主战场之一。规划区域范围包括江西、湖南2省24个县(市、区),其中有23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市,有1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23个革命老区县(市)。江西省18个县(市、区)纳入规划范围,分别是:赣县、上犹县、安远县、宁都县、于都县、兴国县、会昌县、寻乌县、石城县、瑞金市、南康市、章贡区,遂川县、万安县、永新县、井冈山市、莲花县、乐安县。
“国务院批复《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规划”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明确提出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就业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扶持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并赋予了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产业、土地、生态与资源补偿、帮扶、人才等支持政策,将把罗霄山片区建成为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中国南方地区重要交通通道、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特色农业和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及先进制造业基地、红色旅游胜地与生态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
“大幅度增加专业扶贫资金”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新增部分主要向连片特困地区倾斜,2011年、2012年江西省罗霄山片区财政扶贫资金达到10.38亿元,年均增长25.78%,比实施前高17.6个百分点。同时,加大对连片特困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安排罗霄山片区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11亿元,国家还免除罗霄山片区中央安排公益性项目的县级配套。
“加大行业扶贫力度”教育部、交通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等行业部门陆续出台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的专项规划或扶持政策。从2012年春季学期起,国家在江西省罗霄山片区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已安排财政补助资金6.60亿元,帮助97.55万名农村学生改善营养。交通部印发《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规划(2012~2020)》,明确提出到2020年片区的国家高速公路基本建成,具备条件的县城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十二五”期间将新增安排补助资金33亿元。水利部门出台支持贫困地区水利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到2015年基本解决贫困地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到2020年实现农村自来水基本全覆盖。国土资源部门明确保障片区发展用地需求,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达1480公顷,占省安排总量的10.72%。民政部门进一步提高连片特困地区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罗霄山片区10.6万城市低保对象的平均保障标准提高到350元,将32.6万农村低保对象的平均保障标准提高到170元。
“建立“四个一”扶贫机制”江西省对罗霄山片区县实施“四个一”组合式扶贫,即:一位省领导定点帮扶、一个省直部门对口帮扶、一家省属企业联系帮扶和1000万财政资金帮扶,全省积极构建专业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各行业各层面共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喻学锋 郭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