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编辑 李荣根
综述
2012年,群众体育工作以品牌活动为平台,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推动各级政府依法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竞技体育以备战奥运、全运会为目标,加强队伍管理,提高训练质量,促进运动后备力量建设。体育产业转变发展方式,整合资源,拓宽发展领域,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势头。2012年,15个单位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28个单位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实现竞技体育连续三届夺得奥运会金牌,创建多所国家级青少年俱乐部,多个单位和个人获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和个人表彰。体育彩票销售工作全国排名连续3年位居第十一位,并3年连续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全国体育彩票工作贡献奖”。9个单位被评为省直机关第九届文明单位。赛艇运动员金紫薇当选中共十八大代表。
狠抓品牌赛事,采取切实措施,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会是江西群众性品牌赛事,是贯彻《全民健身条例》的有力抓手,省体育局于3~11月分两个阶段,在全省开展江西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此届运动会以“政府主办、部门协同、全社会积极参与”为主线,突出“全民健身快乐健康,秀美江西幸福精彩”主题,全省各地广泛发动,深入动员,9个省直部门参与组织,使全民健身由体育一家办向社会相关部门共同办转变。本次赛事,各行业系统、单项协会举办比赛活动达2000多次,全省参与比赛和展演人数累计达1000万人次以上。在品牌赛事的带动下,“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龙腾狮跃”闹元宵全省大联动活动、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展示活动及各项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先后开展。与此同时,在群众性品牌赛事推动下,不断努力完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相关措施。以“三纳入”为突破口,贯彻落实国家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条例》,以推行《江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为抓手,推动全省全民健身工作跨越式发展。省体育局在推动全省全民健身这一工作中,加强宏观规划与管理,将每年全民健身有关工作任务,分解、落实至每个县(市、区)。全省11个设区市和99个县(市、区)颁布了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争取将《江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内容、目标列入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发展规划中。以评选表彰全民健身工作先进单位为契机,逐步建立完善科学的群众体育评价机制。继续做好基层群众健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全年建设基层群众体育健身场所17个项目,完成扶持资金总额3200万元。继续实施全省建设乡镇体育健身工程、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路径、雪炭工程项目,总投入9486万元。组织全省全民健身工程集中抽查。加大群众体育健身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全省新增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7384人。国家级体质测试与运动健身指导,深入群众、走进社区,开展了系列便民、利民活动。
以伦敦奥运会再夺金牌为目标,加强队伍管理,提高训练质量,加大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力度。2012年是奥运会年,江西省籍5名运动员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第三十届伦敦奥运会,省体育局制定参赛的总体部署,采取措施,加强备战过程中的全方位管理,注重提高训练效益,切实完成各阶段任务,最终完成局党组提出的“奥运见金”目标,实现了江西省体育健儿继雅典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后,连续3届夺得奥运会金牌的梦想。在青少年训练中,搭建竞赛平台,全年组织国家级、省级多项青少年体育赛事,为促进人才的快速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拓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渠道,优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软件条件”。2012年成功申报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对全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评估检查,以评优表彰为激励机制,促进全省青少年体育训练工作可持续发展。继续在全省实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计划,选派多所体传校体育教师参加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集中培训。
体育产业,深挖潜力,体育彩票销售再创佳绩。2012年,全省体育彩票工作坚持科学管理,转变发展方式,在3年时间内先后突破20亿元、30亿元大关,本省市场份额连续第八年保持优势,实现历史性跨越,再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全国体育彩票工作贡献奖”。
落实振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体育事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促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体育事业发展,省体育局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国家安排的县、乡、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项目向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倾斜。省安排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体育设施建设项目,投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比例不低于全省计划的50%,力争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体育设施建设速度适当超前全省平均水平。
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竞技体育发展。5年内扶持赣州市增加2所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吉安和抚州各增加1所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年度青少年锦标赛参赛运动员编内指标,赣州在2012年的基础上增加20%,吉安、抚州在2012年的基础上增加10%,编内运动员参赛费用由省体育局承担。
加大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体育人才培养力度。选调省体育局直属单位教练员到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技术指导或带队训练,其工资和补助由派出单位承担。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创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俱乐部、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数量高于全省平均数的20%。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地区教练员参加全国和全省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除差旅费外,其余费用均由省体育局承担。参加全国和全省竞技体育管理干部、教练员培训,名额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数的20%和50%。
促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体育产业发展。建立体育产业发展基金,扶持体育产业项目。在争取国家体育总局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基础上,支持赣州、吉安、抚州体育中心承办全国和国际性体育商业比赛。加快发展赣南苏区体育旅游。以吉安井冈山、武功山,赣州三百山、丫山,抚州大觉山、军峰山等风景区为依托,发展登山、越野、户外拓展、自行车拉力等体育旅游项目,开发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观摩等体育旅游项目,使体育旅游成为赣南苏区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新的增长点。
(陈萍)
群众体育
“举办江西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3~11月,江西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分两个阶段进行。运动会以“政府主办、部门协同、全社会积极参与”为主线,突出“全民健身快乐健康,秀美江西幸福精彩”主题,进一步拓展办赛方式,使全民健身活动由体育一家办向社会相关部门共同办转变。全省各地各行业广泛发动,深入动员,11个设区市和100个县(市、区)都举行启动仪式,组织开展多达53项的比赛,超过60%的乡镇和社区都参与活动,各行业系统、单项协会举办比赛活动2000多次,全省参与比赛和展演人数累计达1000万人次以上,把全民健身运动会办成健身的盛会、健康的节日。
“开展全民健身运动”2012年,在江西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的带动下,全省各设区市、县(市、区)、体育协会、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和各类学校全面推广第九套广播操,全省举办第九套广播体操培训班203次,培训人员18336人;举办各级广播体操比赛241次,其中省级3次,设区市级70次,县级168次,参赛人数27000余人。开展“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龙腾狮跃”闹元宵全省大联动活动、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展示活动及各项各类运动会。2012年,全省有15个单位获得“全国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28个单位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2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和全省群众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力度推动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省体育局采取三项措施。
以“三纳入”(把全民健身事业,特别是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全民健身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把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当地《政府工作报告》)为突破口,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三纳入”是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的关键点和重要举措,也是全省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专题会议部署、举办专项培训班、每季度督促落实情况、印发简报、评比表彰等手段,推进“三纳入”工作落到实处。至2012年底,省本级和全部设区市及98%的县(市、区)都做到“三纳入”,还有2个县未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
以推行《江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为抓手,推动全省全民健身工作跨越式发展。各设区市、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出台当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省体育局定期在网站上公布各级政府制定颁布《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情况。2012年,全省11各设区市和99个县(市、区)颁布《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根据《江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把每一项具体工作,特别是乡村两级公共体育设施、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组织、健身站点等都分解到每个县(市、区)每一年需要完成的任务中。争取省委、省政府各部门的支持,在编制《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的若干意见》《江西省“十二五”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专项规划》《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江西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以及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专项发展规划等法规文件时,把《江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内容、目标结合进去,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统筹结合,借势借力,全面推进全民健身工作发展。
以评选表彰全民健身工作先进单位为契机,逐步建立完善科学的群众体育评价机制。要求设区市从十个方面制定《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相关配套法规政策,从体彩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工作投入比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新增各类全民健身设施、室外健身器材采购、维护管理机制建立、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全民健身宣传工作、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创新做法和特色等十个方面的工作进行评价,对各项工作总分相加排序在前6名的设区市体育局予以表彰。
“加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力度”2012年,全省建设基层群众体育健身场所17个项目,完成扶持资金总额为3200万元。全省有乡镇体育健身工程181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377个、全民健身路径214条、雪炭工程项目6个。总投入9486万元。其中,国家体彩公益金2875万元,省体彩公益金2900万元,地方配套3711万元。2012年,是对全民健身工程投入最大、工程建设数量最多的一年,为2011年的3倍。为提高全民健身工程建设成效,组织全省全民健身工程集中抽查,共检查18个县的404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77个路径工程点,对检查中发现存在问题较多的13个县进行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
“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2012年,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组织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改革培训模式,把原来每年的两期培训,改为在全省的6个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各举办一期培训班。5~9月,先后举办6期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共培训391人,有381人被授予“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是历年来培训人数最多的一年。全年全省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7384人,约占全省人口总数的万分之1.66.其中,国家级新增43人,一级新增381人,二级新增1463人,三级新增5497人。至2012年底,江西省在指导员管理系统中注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为15332人,占全省总人口数量的万分之3.44.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增幅较快的是鹰潭市、景德镇市和上饶市,增幅最小的是新余市,其中鹰潭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已占当地人口总数的万分之7.09,提前三年完成“十二五”期间达到万分之七的目标任务。
“推进南昌市“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区)”试点工作”2011年10月,南昌市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区)”试点,成为全国20个试点城市之一。2012年,南昌市把该项工作作为全年的中心任务。成立南昌市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工作目标、工作思路、保障措施、工作步骤的要求,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共同参与”的组织机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各县区也作出具体安排,切实做到全民健身活动的任务、经费、人员三落实。组织举办安利纽崔莱杯“走进国体分享城运”南昌市首届迎新年万人健步行活动、全市市级领导干部健身活动和“创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健步行”活动。营造争创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的氛围,提高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6月11日至9月30日,在《南昌日报》《南昌晚报》分别开辟“迎市运,创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纪实摄影大赛和寻找“南昌健身达人”专栏,分16期共刊登“健身达人”文章34篇和摄影作品110余件。通过全民健身活动,打造“人人享有15分钟体育健身圈”,进一步提高全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广大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权益,推进体育与社会各项事业进一步融合。
“参加第十四届残疾人奥运会”8月29日,第十四届残疾人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江西省10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中国残奥代表团(其中:副领队1人、教练员1人、运动员6人、盲人引跑员2人)参赛,取得2银、3铜、1个第四名、1个第五名的成绩,实现了江西省残疾人体育在历届残奥会上获得奖牌数量最多和参加人数最多的两个突破。
“参加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9月16~22日,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在河南省南阳市举行。江西省代表团共派出199名农民运动员参加田径、兵乓球、龙舟、舞龙舞狮、风筝、钓鱼、健身秧歌等12个大项、168个小项的角逐,获得15金16银22铜的优异成绩,列全国第六位。
“参加全国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9月8~18日,全国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在天津市举行。江西省组成以副省长朱虹为名誉团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为团长,共有251人参加的江西省大学生体育代表团赴天津参加田径、游泳、跆拳道、篮球、排球、足球、毽球、健美操、武术、定向越野等10个大项、116个小项的比赛,夺得3金8银9铜,团体总分列全国第十位,金牌数列全国第十一位,奖牌总数列全国第十二位。江西省大学生体育代表团有38项进入前8名,江西省篮、排、足三大球男、女共6支队伍全部进入决赛,其中南昌大学男子排球队过关斩将,进入决赛,最后夺得银牌,实现江西省三大球成绩历史性的突破。江西省大学生体育代表团获大运会组委会颁发的“体育道德风尚奖”,江西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获全国高校阳光体育“校长杯”奖杯。这次大运会是江西省参加历届大运会人数最多、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成绩最好的一次。
(何媛)
竞技体育
“概况”2012年,竞技体育工作以伦敦奥运会再夺金牌为目标,狠抓训练和管理,加快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在奥运会上,江西体育健儿继雅典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后,连续三届夺得奥运会金牌,实现了局党组提出的“奥运见金”的目标,为国家争了光,为全省体育系统争得了荣誉。
以备战奥运会全运会为目标,狠抓运动队训练和管理。2012年是奥运会年,也是备战全运会至关重要的一年。根据体育局的总体部署,各训练单位进一步明确目标,狠抓落实,责任到人。成立“人盯人”协调工作小组,实行“人盯人”措施,及时为重点队、重点运动员做好服务工作。为强化队伍管理,各训练单位为重点队配备专职管理员,进行全方位管理,管理人员常驻运动队,与运动队一道出操、训练,并负责整理技术录像,及时提供给教练员、运动员训练研究。为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各训练单位始终坚持贯彻“三从一大”“两严”的科学训练方针,明确各训练阶段的目标和任务,注重训练质量,加强对训练计划实施的监控,及时对训练效果进行小结、评议。鼓励教练员、运动员进行训练创新,训练质量得到提高。
搭建竞赛平台,锻炼队伍,为促进人才的快速成长创造有利条件。2012年,江西组队参加14个项目全国青少年儿童比赛,参赛人员266人次,共获得第一名50个、第二名36个、第三名41个。举办16项全省青少年锦标赛,参赛人数4293人、达优秀904人,同比均大幅度增加。2012年全省注册运动员6447人。举办第六届县(市、区)田径运动会和6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比赛。新增国际级运动健将1人、运动健将23人、一级运动员96人、国家级裁判10人、一级裁判350人。
以提高训竞管理水平为目的,加大业务培训力度。2012年,江西选派了72所传统校共84名体育教师参加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集中培训,并在全省实施了第四期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计划,共有78所传统校150余名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组织16个项目青少年锦标赛达优、达良评分和信息系统管理员培训班。举办教练员和裁判员业务培训。组织选派14所体校(含基地)专职教练员44人参加总局举办的各级教练员业务培训班,选派22个单位42人次参加总局举办的各类训竞管理人员培训班。
以评估检查为手段,加强后备人才培养网络建设。2012年,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单项训练基地、国家高水平人才基地、各级体校已逐步成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网络架构。为加强后备人才培养网络建设,开展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申报创建工作,17个单位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进一步夯实,通过了国家体育总局的检查。开展年度全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检查工作。评选出4所先进市级体校、13个训竞管理先进科室、30个先进县(市、区)。景德镇市体校、新余市体校获“2012年度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称号;新钢一小体操跳水基地刘慧、南昌市体校张继伟等3人获“2012年度全国业余训练先进个人”称号。表彰了2012年全省业余训练先进单位18个、先进个人32名。
2012年江西省运动员参加国内外主要赛事取得好成绩。江西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共取得3枚金牌、1枚银牌;参加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全运会项目),共计获得2枚金牌、6枚银牌、4枚铜牌、2个第四、7个第五、2个第六、1个第七、5个第八。参加第30届伦敦奥运会,共计取得1枚金牌、1个第五、2个第七名的成绩,完成了省体育局党组提出“届届奥运见金牌”的目标任务。
“参加第三十届奥运会夺得金牌”7月27日至8月12日,第三十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共设26个比赛大项,302个小项。江西有5名运动员和1名教练员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伦敦奥运会5个小项的角逐,即吴静钰的49公斤级跆拳道、金紫微的女子赛艇四人双桨、高玉兰的女子赛艇双人单桨、周鹏的1000米四人皮艇、黎淑金的55公斤级的古典跤。比赛中,吴静钰成功卫冕奥运会女子跆拳道49公斤级金牌,金紫薇获得女子赛艇第五名,高玉兰获得女子赛艇双人单桨第七名,黎淑金获得古典跤55公斤级第七名的成绩,完成赛前的预定目标。
(伍小玲)
体育产业
“制定健身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体育健身休闲”被列入全省服务业发展重点工作。省体育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于8月12日专门编制了该项工作的“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专项规划共分五个部分:面临的形势与发展趋势,发展江西省健身休闲体育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
明确了全省休闲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要求通过五年努力,使全省的健身休闲体育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效益显著提高,形成层次清晰、特色鲜明的健身娱乐、时尚休闲为一体的健身休闲体育服务业集群;充分发挥健身休闲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核心经济功能,使体育产业与全省的其他服务业协调发展,力争将休闲体育服务业纳入全省服务行业重点发展的经济指标统计范畴;休闲体育服务业经济指标逐年增长,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稳定的、新的增长点,为进一步发展成支柱性产业奠定基础。到“十二五”末,初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与体育产业相融合、与城市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相协调、与群众需求相适应,功能明确、布局较合理、配套较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健身休闲体育服务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列出全省城镇居民按喜爱程度排前20位的体育休闲项目是:游乐场活动、兵乓球、武术、羽毛球、越野、瑜伽术、散步、荡秋千、健美操、郊游、太极拳、踢毽子、车驾游、游园、旅行、游泳、网球、气功、交谊舞、野外生存;农民按喜爱程度排前20位的是:棋牌、乒乓球、武术、太极、慢跑、健美操、踢毽子、游乐场活动、保健操、郊游、游园、田径、民间舞、旅行、秧歌腰鼓、划龙舟、五禽戏、野外生存、钓鱼、舞龙舞狮。
确定了全省休闲体育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强和完善健身休闲体育业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健身休闲体育设施的运营模式、管理体制,培育健身休闲体育业“增长极”。开发健身休闲体育资源,加强健身休闲体育标准化和市场监管建设。制定完善《江西省健身休闲体育服务技术标准》,制定《江西省健身休闲体育服务业品牌评价办法》,并依此周期性地开展全省体育服务行业的品牌企业评选,加强体育市场执法,特别要加强对高危项目的监管,创造公正、公开、公平竞争、运行有序的体育服务市场体系。
“体育彩票销售再创新高”2012年,江西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坚持“工作重心向下,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管理,夯实基础”的工作思路,全年销售体育彩票36.08亿元,增加6.85亿元,增长23.5%。在全省占有50.6%市场份额,连续8年在全省保持优势,连续3年全国排名第十一位。
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全年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在实施“按岗定薪、竞争上岗、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基础上,推行省中心与分中心双向考核办法、创新奖励办法、周例会工作督办考核制度,并实施PDCA循环管理工作方法。调整了薪酬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市场调研工作机制,提升了策略规划和营销宣传推广能力。
不断树立网点形象。重点对县域网点布局进行了调整优化,提高了县域市场网点质量,盘活了75个乡镇网点。建立了网点综合信息查询管理系统,网点管理更趋规范。完成了1234个网点的店面形象改造,改造率由2011年的23%提高至66%。2012年全省有175个网点被评为全国优秀销售网点。
不断强化品牌宣传。以省市主流媒体为主体,以自办报纸、官网为补充,加强宣传渠道的整合管理,深化媒体合作关系。与省体科所合作,在国民体质监测活动中宣传体育彩票。开通官方微博,新增今视网、江西互联新空等合作媒体,宣传渠道有了较大扩充。与《江南都市报》合作,策划开展“一注体彩,一份关爱”主题公益活动。依托有条件的网点设立“环卫工人休息站”,面向环卫工人组织开展夏日送清凉活动。主动与萍乡市文明委对接,合作开展“关注好人”活动。宜春业主胡筱兰主动送还彩民515万元中奖彩票事迹入围“中国好人榜”。全年在各类媒体上刊发宣传稿件1200余篇,主动宣传频次、深度均比往年加强。
不断完善培训管理机制。举办首期体育彩票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培训班,聘请财政部和总局体彩中心顾问、著名彩票专家孙力授课。建立健全专管员培训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对一线员工的业务培训,基层培训形成常态化。修订星级网点销售员培训教材和考试题库,完善了销售员培训管理体系。全省2012年共组织开展570余场营销培训和业务讲座,培训18000余人次。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