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很伤心地问我:“是不是我们都听老师的话,不惹老师生气,她就不会不要我们了?”
车老师:
我女儿快四岁了,在一所幼儿园读小班。最近,女儿告诉我,她们幼儿园老师经常说,小朋友们不听话,老师不要他们了,要去教托班。说完就走,弄得全班大部分小朋友哇哇大哭,有些扯衣服,有些抱大腿。其中,就属我女儿哭得最厉害。而且,上学期这种事情就发生过一次。
女儿所在的小班共有三位老师,三十九个小朋友。前几天,有一位女老师被调去教其他班,说是交换一个月,我们家长也不太清楚怎么回事。但女儿回家后,对我说,老师走的时候,对全班小朋友说:“不要你们了,我走了,去教托班了,谁让你们不听话!”
女儿很伤心地问我:“是不是我们都听老师的话,不惹老师生气,她就不会不要我们了?”
女儿的话让我很担心,我觉得年幼的孩子很难准确理解听话的定义。老师这种明显带有强迫、恐吓的表达方式很容易压抑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盲从和胆小的性格。
我忍不住把我的想法发布在小班Q群里,女儿班上的老师看到了,打电话质问我,说我们当家长的很离谱,怎么这么说她们老师,说这怎么算强迫、恐吓?小朋友应该经受挫折教育。现在得罪老师,摊上事了。但我总感觉老师的做法有问题,就是无法表达出来。车老师,幼儿园老师这样对待孩子,对不对呢?盼答复!
咚咚妈
幼儿园的孩子“向师性”很强,是最为崇拜老师和信奉“权威评价”的年龄段。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老师无异是天,是最了不起的人。正因如此,老师一句轻飘飘的“不要你们了”才唬得孩子哇哇大哭,甚至用扯衣服、抱大腿等行为方式表达对老师的依恋之情。
幼儿园老师认为她们有权这么做,甚至把此举定义为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实际上,她们的做法是错误的,是利用师生间不平等的地位和职业特权对无辜的孩子实施语言暴力。所谓的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定义引自百度词条)
就以咚咚妈所举的“幼儿园老师经常说,小朋友们不听话,老师不要他们了!”这句话为例,“不要”是很不负责任的抛弃,“不听话”含有强烈谴责的味道,这句话从孩子们崇敬的老师口中说出,也许老师只是想显摆一下自己的重要性,享受一下被孩子崇拜的感觉,并不当真。但对思想单纯又缺乏辨析能力的孩子来说,来自老师的“权威性”的评价让他们深信不疑,他们会觉得是自己不好,不听话,惹老师生气了,才把老师气走了,不知不觉中给自己贴上“不听话的坏孩子”的标签。他们哭泣、扯衣服、抱老师的大腿的行为后面,显示的是自卑、焦灼、惶恐而无助的内心,这对孩子的人格伤害很大,也不利于孩子自尊、自信的养成。关于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邹泓说:“同伴或老师实施的语言伤害,会在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种阴影,致使他们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觉得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恶毒的,对社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排斥感……”
咚咚妈对女儿性格的担忧和对幼师言行的质疑很有道理,但从幼儿园老师理直气壮又盛气凌人的反应来看,因为人文素养及师德的欠缺,她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话语有什么不妥,因为意识不到,就极有可能利用自己的话语权和强势地位,浑然不觉间对孩子实施语言暴力,这是孩子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
若有条件的话,建议咚咚妈给女儿转到师资素质高,管理规范的幼儿园;若转园困难的话,除了尊重女儿,多给女儿公正、正面的评价以培养女儿自尊、自信的性格之外,发现老师对女儿有语言暴力或者其他报复行为,可以联合其他家长向幼儿园园长投诉,大家共同抵制不良幼师的“语言暴力”。当然,家长对孩子,老师对学生,领导对下属也应尽量避免使用“语言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