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起汪精卫叛国投敌,作为一名有良知的中国人,皆曰恶贯早已满盈,人人当得而诛之。那么,作为一个曾经为革命要“引刀成一快”的热血青年,作为孙中山先生的遗嘱执笔人,又是党内的第二号人物,他是如何走向堕落之路,成为民族千古罪人的呢?
任何的创作,都没有历史的真相精彩。笔者查证史实资料,对汪精卫的叛逃投敌,以及蒋介石的应对做了一个翔实的梳理。
首先,还是让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汪精卫此人吧!汪精卫,原名汪兆铭,笔名精卫,故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之。1883年出生于广东省番禺县,1903年官费留学日本,1905年参与组建同盟会,还一度主编《民报》。
1910年3月曾谋杀摄政王载沣,因事泄被捕,被判终身监禁。后因其在狱中曾作“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之诗而闻名天下。武昌起义后出狱,并得以结识袁世凯,后去法国留学。
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任非常时期大总统,汪任广东省教育会长、政府顾问等职。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时,汪精卫极力反对共产党加入国民党。1925年孙中山病危时,汪精卫代为起草遗嘱。
1925年7月广东政府改组后,担任广东政府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0年联合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人反蒋失败,潜逃香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汪再次合作。
1935年汪被爱国青年刺伤,大受刺激,其留在体内的子弹也一直未能取出,这也成为日后他丧命的隐患。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汪精卫被推举为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参政会议长,贵为国家第二号人物。但是,汪对于屈居蒋介石之下,仍然心有不甘。面对蒋介石以举国之力抗日,汪精卫颇不以为然,认为中日两国力量对比悬殊,无以坚持长久,因此反对抗战,认为抗战必败,只有求和才是出路。庐山谈话会上,汪就将神圣的抗战说得愁云惨淡,调子极为灰暗。他说:“我们所谓抵抗,其内容只是牺牲。”庐山谈话会后,汪精卫视主张坚决抵抗日本侵略为唱“高调”,而顾祝同、朱绍良、梅思平、陶希圣、罗君强、胡适、陈布雷、陈立夫、张君励等人,常来周佛海于1932年在南京西流湾8号建造的花园洋房地下室躲避空袭。这些人常常讨论时局,都对中日战争前景持“战必大败”的悲观情绪,胡适便为他们起了个名字叫“低调俱乐部”,而汪精卫与周佛海是“低调俱乐部”的两大核心成员。
当然,日本苦心孤诣,一直在对汪精卫进行诱降活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这一活动当中,影佐祯昭可谓“功不可没”,几乎日本对汪精卫的整个诱降活动他都参与其中。那么,影佐祯昭又是何许人也?影佐祯昭,1893年出生于广岛县,191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又进入陆军大学学习,1925年至1928年在东京帝国大学研究政治时,开始关注中国,并成了一名中国通。1928年,由日本参谋本部派至中国,先后任日本驻上海领事馆武官,参谋本部中国课课长,1937年8月晋升大佐,11月任第8课(谋略课)课长。1938年6月,调任陆军省军务课课长,开始参与并主导对汪精卫的诱降工作。
1938年10月,日本占领武汉、广州之后,中日战争进入毛泽东所说的“战略相持阶段”。日本政府不得不重新检讨对华政策,决定将主要兵力对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抗日力量,而对国民党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日本首相近卫文磨还提出所谓建立“东亚新秩序”。尽管中国人民一片谴责之声,但汪精卫小集团却犹如打了一针兴奋剂,投敌之心日盛。
1938年11月19日夜至20日晚,影佐祯昭和今井武夫两人,在上海东陆战队土肥原公馆与中国方面代表高宗武、梅思平及翻译周龙隆庠会见,就东亚新秩序的建设、如何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之中获得解放、重建东亚而协商谋求解决之道。由于会谈需要保密,为掩人耳目,日本方面利用的所谓土肥原公馆其实是上海新公园北侧东体育会路七号的一所空房子。这所房子因战争遭到破坏,此时无人居住,空在那里。日本占领上海后,就将这所空房子作为土肥原中将的宿舍,命名为重光堂。因此,此次会谈也被称为重光堂会谈。经过协商,于20日晚7点,决定以高宗武、梅思平及影佐祯昭、今井武夫个人的名义,签订了《日华协议记录》和《日华协议记录谅解事项》。在这些协议中,认为两国为了达到排击共产主义,并从各种侵略势力下解放东亚,实现建设东亚新秩序的共同理想,相互间在公正的关系中,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均取得了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之实,从此两国开始紧密合作。
而在12月18日这一天,蒋介石原本准备离开重庆,飞赴西安,召开军事会议,但因得悉当日西安气候不良,改变计划。一直到20日,蒋介石才飞抵西安。21日,蒋介石在西安主持军事会议,到晚上,才得知汪精卫私自飞到昆明的消息,当即致电汪称:“闻兄到滇后即感不适,未知近况如何,乞示复。”蒋模糊地猜测到汪此行的含义,在日记中说:“闻汪先生潜飞到滇,殊所不料!当此国难空前未有之危局,借口不愿与共党合作一语,拂袖私行,置党国于不顾,岂是吾革命党员之行动乎?痛苦之至。惟吾犹望其能自觉回头耳!”22日,蒋介石得到龙云的电报,这才比较具体地了解到汪此行的目的,日记云:“不料其糊涂卑劣至此,诚无可救药矣。”因为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内部,汪精卫的资格老、地位高、关系多,其出走是具有严重意义的大事,当晚,蒋介石失眠,至次日晨3时才入睡。
此前,因汪精卫未能按约定于8日离开重庆,近卫文磨原定于12日在大阪中岛公会堂讲演会讲演,发表对汪精卫的招降声明,也只得称病取消。不过,当汪精卫一行安全到达河内后,日本首相近卫文磨很快又于1938年12月22日在其办公室举行记者招待会,宣读了一个长约十分钟的声明,这就是所谓的近卫第三次对话声明,宣称日本政府在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的同时,要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共谋实现相互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也即是所谓的近卫“三原则”。
对于影佐祯昭等引诱汪精卫叛逃中国的始作俑者来说,他们希望通过开展对汪精卫的工作,期望从另一条途径走向日本所谓的大东亚王道乐土。因此积极参与此前的重光堂会谈,并力促日本政府尽快发表声明。然而看到所谓的近卫“三原则”不过是《调整日华新关系的方针》声明的外交版后,也满是抱怨,深感失望,意识到日汪间的“和平运动”前途茫茫。
汪精卫此时也觉察到“日本变了卦”,但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此时已再难走回头路。28日他甚至还写信致公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和最高国防会议,建议对近卫“三原则”予以接受。汪精卫的此举几乎是徒劳,因为近卫声明甫一发表,重庆国民政府就奋起反驳。蒋介石还通过端纳等通知英美大使馆,说汪精卫无权和任何人谈判,中国绝无和日本言和之心,且准备大规模抵抗;并在12月26日发表了《揭发帝国阴谋阐明抗战国策》的演讲稿,驳斥近卫声明。
然而,汪精卫自己还是在积极做响应近卫声明的准备。12月27日陈公博、周佛海、陶希圣三人携带汪精卫响应近卫文磨第三次对华声明的电文稿飞抵香港,想要在林柏生所控制的《南华日报》发表。虽然,此举遭到此时闲居此处的国民党元老顾孟余的强烈反对,但电文还是在12月30日的《南华日报》上发表,这就是臭名昭著的《艳电》。这份《艳电》表明汪精卫集团已经公开叛国,并与蒋介石主导的重庆国民政府决裂。
在影佐一行到达海防前,日本外务省书记官矢野征记早于4月11日到达河内,伊藤芳男于4月15日到达,他们住在河内的日本领事馆内。影佐等人在海防住了一夜,第二天赶到河内,进入坂本的住宅。这幢楼房虽不华丽,但它的特点是与领事馆前后相连,两宅间往来,不必经过楼外。同时,二楼又各有遥相对称的一个小窗,便于用暗号互通消息。影佐等人一到,大屋久寿雄立即与汪方取得了联系。
此时,汪精卫的在河内的处境已经十分狼狈。香港、河内的暗杀事件吓得他心惊肉跳,深感自己四面楚歌,进退失据,再待在河内,恐怕将有生命之忧;走吧,立足点选择在什么地方呢?途中是否再遭狙击?原来由曾仲鸣与日方建立的一条联络线,现在又断了,汪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4月上旬,再派周隆庠直接与日领事馆联系求救。影佐到达河内的当天,大屋久寿雄通过暗号电话与周隆庠取得了联系,双方约定于18日下午一时半在高朗桥二十七号汪宅碰头。第二天,影佐、犬养及矢野征记三人化装成旅行家,驱车前往。汪精卫派周隆庠在途中迎候,将三人安排上周预先备好的汽车,直驶汪宅。
在周隆庠的引导下,影佐等人拾级登楼,被延请到一间会客室坐候。不一会儿,只见室门哑然而开,汪精卫身穿白色西装,强颜欢笑地走进来,由周隆庠做了介绍,一番寒暄之后,即转入正题。
“我奉敝国政府命令,来协助先生迁住安全地区,故今天特意前来奉谒。”影佐祯昭露出一副友好关怀的样子。
“承三位远道来访,至为感谢。”,汪精卫用一口杂有粤音的国语说,“我也觉得在河内不但有危险,亦且无意义,我正在准备如何避离此地。适承贵国政府派各位来此,很感谢对我的关怀。”
影佐问:“听先生的话,重庆方面是否有新的袭击计划?”
“有的。”汪答,“譬如在二、三日前,邻居的三楼突然有人租去,一些形迹可疑的人,由远处监视。越南当局虽然对我个人有好感,但对我的政治行动则采取禁止态度,深恐卷入政治漩涡。如继续留在河内,将无法与香港及上海的同志取得联络。”
“先生想迁到何处居住呢?”影佐问。
汪精卫答:“经过多方考虑,现已决定到上海。另外作为候补地点的有香港和广东。香港的英国官员监视甚严,目前在该地陈公博、林柏生等无法活动;广东对孙中山先生和我自己说来都是关系很深的地区,但现在已在日军占领之下,因此,有可能给国民以一种印象,认为我是在日本军队保护下搞和平的。和这些地方相比,上海有租界,行政权还在外国人的手中,而且是世界上数得到的暗杀横行的地方,敢于进入这一危险地区的行动,反而会体谅我的爱国运动的诚意。”
汪精卫苦心孤诣,力求把自己的活动同“卖国”两字截然分开,当然这也只是一种自我解嘲的举止而已。
当时,影佐未加任何评论,继续问道:“先生要离开河内,准备如何与越南当局接洽?”
汪答:“以不给予越南当局任何刺激为主,现正在研究接洽的方式。我想,越南当局对于我留在此地,必然感到烦虑,如一旦我要离开此地他往,他们断无不予赞同之理。”
影佐又问:“那先生将怎样离开此地?敝国政府已准备了一条五千五百吨的货船,以供先生的应用。”
汪说:“谢谢对我的好意,但我已经租了一艘法国的小船。”
影佐问:“这艘小船是多少吨位的?重庆政府对先生已下通缉令,在中国沿海航行时,需要特别小心。”
汪精卫回头问周隆庠,告诉影佐,这条法国船是七百六十吨。
三个日本人听了,感到十分吃惊,如此一条小船,怎么可能将汪精卫一行载到上海?
但汪执意地表示:“这一条小船,虽然可能会发生危险,但战后我第一次去上海,如乘坐贵国的船只,对于和平运动,或会使人发生很大的误解。我准备在海防上船后,一路航行中,请你们的船跟在后面,如万一有意外,彼此还可用无线电联络。”
话谈到这里,三个日本人已经明白了汪精卫离越的“原则”。于是矢野对周隆庠说:“请汪先生去休息吧!现在要谈的只是事务上的细节,可否请办理总务的再来共同商量一下。”
于是,汪精卫把陈昌祖叫来后就退了出去。
这样,影佐、犬养、矢野和周隆庠、陈昌祖五人又详细谈了两个小时,制订了如下“细目”:
(一)注意到汪没有出国护照,以保密观点看来,又是最安全地逃出,当在法印当局保护下逃出为最上策;(二)由河内经海防至上海法租界秘密藏身处,使法国方面担任运输指挥官,使其负责运输;(三)对准备的法国船的船员实行检查,中国人全部下船,以越南人补充;(四)船中进行武器检查,除了汪方和官方的以外,其他武器弹药全部没收;(五)法印方面派足以维持船中治安的武装警卫上船;(六)汪方也要多带武装警卫,时常在汪身边保护;(七)影佐搭乘的“北光丸”,距离不引人注目的程度,尾随保护汪搭乘的轮船;(八)日本方面事先在公共租界或日本占领区准备两三个秘密藏身处,如果汪能进入法租界,马上布置能转移进入上述的藏身处;(九)关于汪等在上海的检疫及报官方法,由日本方面秘密斡旋。
上述方案经汪精卫查阅,认为大体可以,三人才告辞而去。
汪精卫叛国使得原本艰难的抗战时局更加复杂,中共方面也始终高度关注此事件。1939年1月5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关于汪精卫出走后时局的指示》,深刻指出蒋介石驳斥近卫声明及汪精卫的逃跑与被开除党籍,表明了中国主战派与主和派的公开决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部分动摇分子已由亲日派转向汉奸集团;并指出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拥护蒋介石国民党坚持抗战和将汪精卫开除出国民党的进步行动,坚决打击汪精卫和一切投降反共活动,批判其汉奸理论。
作为中共在国统区的代表机构,中共中央南方局对于帮助各界群众及时认清形势、反击投降势力的分裂阴谋,肩负着重要的历史重任,推动国统区“讨汪”。1月2日,周恩来在重庆对记者发表谈话,声讨汪精卫的叛国罪行。《新华日报》也连续发表《汪精卫叛国》《拥护政府重申惩治汉奸条例的命令》等社论,揭露其叛国实质,批判其亡国论调。在周恩来等人的积极推动下,1939年1月,国统区的“讨汪”运动形成了一个高潮:新闻界写了大量批判汪逆的文章和社论;各民主党派和各界进步人士、各群众团体和机关学校、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等都纷纷通电“讨汪”,拥护抗战国策,反对妥协投降。5月,周恩来与国民党中宣部部长叶楚伧商谈国共两党共同进行“讨汪”运动的问题,并加强了对国民党中进步人士、主战派将领等的统战工作。为进一步引导舆论、动员群众,《新华日报》在处于停刊的情况下,未经国民政府允许,于7月7日至12日,出版发行了《“七七”抗战二周年纪念特刊》共14版,全文发表了《中共中央为纪念抗战两周年对时局宣言》《八路军全体将士通电》和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刘少奇、博古、凯丰、董必武等撰写的纪念文章,使各界群众及时了解到国内外形势,认清当下所面临的抗战局势。
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推动下,一些香港的新闻人士主动返回内地宣传“讨汪”,以实际行动扩大“讨汪”运动的声势。中共广东地方组织积极领导香港三报(《南华日报》《天演日报》《自由日报》)反汪罢工工友组成“回国服务团”。他们一行22人,于1939年12月22日回国,一路步行经广东淡水、惠阳、和平以及江西信丰、广东南雄到韶关,每到一地都积极地写标语、出壁报,给当地的报纸写稿,进行“讨汪”反汉奸的宣传。到桂林后,还在《救亡日报》上出了特刊。他们行程数千里,历经粤桂黔川4省。1940年3月下旬,“三报”到达重庆。4月3日,新华日报馆全体职工(包括重庆“八办”工作人员)为他们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会。《新华日报》总编辑吴克坚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香港三报反汪罢工工友所进行的英勇斗争。他们的行动极大地促进了沿途各地的反汪声势,使华南各地的反汪宣传更加深入人心。
2
时间还是回到1938年初秋的陪都重庆。
在重庆,一到夜间,以南宫燕为首的日本特工就开展秘密活动,她在朝天门一处棚户区用无线电设备发出了信号,很快,她就收到来自其他潜伏进入重庆的日谍的回应,一个在重庆的日本间谍网秘密建立起来。
南宫燕也与芳子再次联络上,芳子指示南宫燕尽快收服一个叫作闵加林的档案管理员,说中国人对本民族、本地方的情况更加了解,行动起来也更方便,因势利导,尽量用中国人对付中国人。两人合计,闵加林目前十分贪财,只要有钱,肯定会为日本人做事。芳子送南宫燕走后,回到寓所,照例接收武汉方面信息,今天她接收到的是一份山本的密电。山本指示芳子,要芳子引导在重庆的日本间谍做好长期潜伏的准备,并尽快发展下线,不断收集重庆各方面信息,及时反馈回武汉,到时候好配合日本空军的轰炸行动。芳子盯着山本的电报,有些动情,三兄妹小时候的一些往事浮现眼前。
重庆,朝天门,湖广会馆。
湖广会馆是抗战时期长江上游的商业重镇,位于重庆东水门长江边,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扩建。会馆占地面积8561平方米,有广东会馆、江南会馆、两湖会馆、江西会馆及四个戏楼,包括广东公所、齐安公所。会馆建筑浮雕镂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题材主要为西游记、西厢记、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图案,还有龙凤等各种动物图案及各种奇花异草等植物图案。整个古建筑群雕栏画栋,镌刻精美,是中国明清时期南方建筑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东水门一带,按照风水学说,河道弯曲的内侧是“吉地”,外侧是“凶地”。东水门一带恰好是朱雀翔舞之地,风水很好,会馆由此选址于此。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当时的执政者就将湖广百姓迁往四川,形成了中国历史上长达百年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一批湖广会馆也就应运而生。祖上或许正是那时随移民来到重庆湖广会馆,所以来到湖广会馆就觉格外亲切相熟了。譬如方言所说的“崽儿”“抄手”“啷个”等乡土方言,都是源于湖广方言。“湖广填四川”前的宋代川音,已经很少听到了。当年的湖广会馆是重庆“八大会馆一公所”中最繁华的一个。会馆的领导一般叫“当家的”,管事的是“二当家”,为人往往八面玲珑,会馆经营得异常红火。
湖广会馆的围墙样式,是明清时期常见的黄色封火墙,以直线构图而呈阶梯状叠落,又称‘码头墙’,是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这样的设计,使整个湖广会馆呈“L“形,从山坡上直冲而下,围墙连绵不断,造成异常震撼的视觉冲击。
无论是四川还是北平抑或重庆,但有湖广会馆就有禹王庙或禹王殿。300年前的湖广会馆在每年正月十四都要举办禹王庙会,祭奠禹王,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传说大禹治水,就曾经居于重庆,连儿子生在重庆也没有回家看看。所以重庆南岸还有个地方叫弹子石,意为诞子。禹王宫是由早期移民中的湖南、湖北富商、乡绅捐资兴建,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禹王宫原是传统的黑青瓦。从清顺治年间早期湖广移民入川时就开始修建,后虽经嘉庆、道光和光绪时候三次重修、扩建,青瓦的风格都保持了最初的样子。1734年发行的清代建筑手册《工程做法则例》明确规定:黄色是帝王之色,京城皇宫就用黄色琉璃瓦;绿色是士大夫的颜色,一般百姓不能使用。黑色属水,水能克火,所以中国民间绝大部分建筑的瓦都是黑青色。山西晋商尽管富甲天下,其深宅大院也只能用黑瓦。禹王宫用黑青瓦正是为此。禹王宫大殿通高12.5米、进深14米,大殿和戏楼飞檐下,刻着“二十四孝”、《西游记》、《封神榜》中的人物故事及山水花鸟的环楼木雕,工艺精湛,精美绝伦。禹王宫斗拱的龙头都朝着长江,寓意大龙锁江。禹王宫保留下的三面外伸的戏楼,两边有厢楼,专供贵宾,台下的场地才供一般观众享用。戏台两边,供配乐人员使用的乐楼很小。檐下的额枋雕刻着各种鬼怪故事,也包括《西游记》。禹王宫原有13座戏台,是戏台最多的会馆,曾有“戏台九重,台台不见面”的说法。可惜如今只剩一楼一底。主体建筑大体依中轴线排列,巍峨古朴。与北方砖石结构的建筑不同,禹王宫是南方庙宇常见的木结构悬山式小山瓦顶,其中大量使用的是木柱。这些木料都是专门从湖广运来,移民相信只有从家乡运来的木材,才能使大殿得到祖先神灵的庇佑。
禹王宫大殿后面依山而上就是齐安公所和广东公所。齐安公所又名帝王宫,由湖北黄州府移民修建。因为唐代湖北黄州一带曾设置过齐安郡,所以命名为齐安公所。广东公所:又名南华宫,由广东移民捐资兴建。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湖广大移民伊始,湖广移民就开始了会馆的筹建,至康熙时正式建馆。在会馆中,还有“云水苍茫,异地久栖巴子国;乡关迢递,归舟欲上粤王台”的对联,反映客家先民拓荒异乡的创业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两大公所最有看头的就是它的戏楼。会馆是因为有了戏楼,才有了纷纭的精彩。要解读湖广会馆的精致,自然也离不开戏楼。齐安公所的戏楼有所改进,进深更大,专供贵宾的看厅在戏楼的对面而不是两厢;乐楼比禹王宫的大得多,额枋雕刻的内容以从鬼怪故事变为二十四孝图、《三国演义》、《封神演义》、《鱼樵图》等,每个故事旁边都刻有寓意福气的蝙蝠、花草、瑞兽等。而广东公所的戏楼是四座戏楼中保存最好,最气派精致的。重庆戏曲在这一时期也是发展较快的。无论官商公子、富家小姐,还是袍哥大爷、青楼名媛,三教九流,每到下午戌时,看客爆满,人声鼎沸。这一时期也是京剧、黄梅戏、梆子、昆曲等许多剧种与川剧发展结合比较快的一个时期。重庆的戏曲由此得到很大发展。
重庆湖广会馆不同于北平湖广会馆那种建筑空间宽大,气势宏大的特点,却更多继承了徽式建筑的结构特点。在园林造景上多采用江南南式园林的手法。故而会馆院落之间反复出现高大的封火墙把空间分割成若干小院落,每个小院落间有小门连接,空间上并不断绝。这使每个院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与对应的风景,假山花草、小桥流水、围廊雕画,都是其特有的风貌,完整空间内又包含着独特性,这正江南园林的特点和徽式建筑的结构特点的结合。同时,也可以看出重庆地域建筑特色。整座会馆依山势而建,建筑高差有别,错落有致,梯步蜿蜒,各院落中设有天井凉台。这都是传统徽式建筑结构没有的特点。重庆湖广会馆的建筑特色的确与众不同。重庆湖广会馆装饰也有很浓郁的徽式风格。木雕出自皖南木雕一系。皖南即古代徽州所在,徽州木雕是闻名全国的精品。行云流水般的刻画线条,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人、鬼、神、花、鸟、兽,无不一精。广东公所戏楼斜撑上的木龙,口含龙珠,木珠竟然能自由滚动而不脱落,工艺之高妙,令人称奇。1928年,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冲刷的不只是九门八码头,也冲垮了重庆八大会馆。20世纪60年代,因为与过去的重庆袍哥堂有染,湖广会馆被戴上“拉帮结派”的帽子。在“破四旧”的大运动中,红卫兵数番“洗礼”,湖广会馆的木雕石雕作品保持下来的已经不多。
湖广会馆封火墙是很具建筑特色的。它对建筑的层数、高差、进退等问题,都能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使单调的悬山顶人字屋面变得错落有致,曲折流畅。湖广会馆的封火墙除了连续不断的特点外,其造型与地形的结合也很有特色。齐安公所的封火墙造型是最独特的。封火墙形式繁多,主要有梯形、曲线形(拉弓墙)、人字形,一字形。齐安公所的封火墙正是曲线形的拉弓墙,呈圆弧形,配以墙体结构的连续,从视觉上很像翱翔着的巨龙的背脊,龙脊依山势而下,自然气势非凡。北方的封火墙是直线的,讲究中规中矩,庄重但缺乏灵气;而南式封火墙如浙江保留的封火墙,都还能体味出灵动的趣味。湖广会馆的封火墙就属于南式。
这天贺子山和程依依闲来无事,就来到湖广会馆要了一壶茶,想听著名评书艺人袁国虎的评书。战火中的硝烟弥漫着整个舞台。在舞台的中前方摆放着一条桌,桌上设有评书道具:醒木、折扇、手巾、茶杯。说书人袁国虎一袭白色西装,在隆隆的炮声中踏步上场。继而环顾左右,重击醒木,说起《川军借粮》的评书:
国难当头,炎黄怒,匹夫有责。军号响,川军振臂,誓师杀贼。淞沪齐鲁枪炮震,晋绥湘鄂烽烟烈。大刀挥,闪闪寇魂飞,尸横野。
秋饮露,冬餐雪,抛头颅,洒热血。赞巴蜀子弟,人人英杰。壮志出川山岳固,丹心保国旌旗烈。大刀砍向倭寇头,满地血!
贺子山和程依依听了半段评书,心头都不禁感慨万千,两人一时静默无语,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步出湖广会馆,不觉已经日头偏西,波光粼粼的嘉陵江上,流彩洒金。有三两只扁舟悠悠地荡漾在水面上,岸这边的行人悠闲,岸那边的人影迟缓,好一幅滨江夕照图啊!子山和依依也放缓了脚步,二人都还对评书里的故事意犹未尽,他们低声交谈着什么,都说如果没有战争,该多好啊!他们大可以简单幸福享受这些宁静美好的时光!这样说着话,两人不觉肩并肩,往中统办公楼走,约好了的,晚八点,二人都要去听徐主任的指示。
这时柳扇子出现在大街上,她今天有空带着贺希望到处转悠,贺希望不时踯躅在街头,五花八门的市井气息让小希望流连忘返。而柳扇子却不时东瞧瞧西望望,像是在寻找着什么人。忽然,她抬眼望见左前方,一个酷似贺子山的身影,她想跟过去。可是,怎么的,他身边还有一名打扮入时的妙龄女郎?对,是贺子山,毫无疑问了!可是,他身边怎么有她?又是程依依。他们居然一起走,挨靠得那么近!柳扇子在对面小巷里静静地站住,不禁潸然泪下,把贺子山和程依依一起走进中统办公大楼的一幕尽收眼底。
柳扇子对自己曾经以为的贺子山与程依依没有亲密关系的幻想破灭了,扇子止不住内心破碎悲伤的感觉,转眼间满脸泪水……
柳扇子望着中统办公大楼的大门哭了一阵子,转身时,突然发现一直在她身后的贺希望不见了!顿时,她吃了一惊,赶紧用手背擦干了泪水,往来路上边找边喊:“希望,贺希望!”“希望,你在哪儿?你上哪儿去了?”
然而,一刻钟之后,还无结果,柳扇子越来越焦急,大哭不止,路边的行人都好奇地观望着她,有人得知她是因为丢失了小孩而着急大哭,也好心地帮她呼喊、寻找,一时之间,二十多个人分头满城呼喊着“贺希望!贺希望!希望!”但是,夜幕全然笼罩城池,柳扇子和好心的路人还是搜寻未果。
柳扇子无计可施,于是只好折身回家,怀抱着一线微薄的希望。或许,会不会是贺希望他自己已经回家了呢?
原来,贺希望毕竟年纪小,他在柳扇子观望中统办公大楼的间隙,被街头牵着一机灵小猴的杂耍艺人吸引住了全副心神,他不知不觉就跟着那只左顾右盼的小猴走了,上坡下坎,七弯八绕。一刻钟之后,贺希望才发现自己已经离开义母柳扇子走出好远,但是他怎么也找不到来时的路了,顿时急得呜呜直哭,再也无计可施。天色渐晚,贺希望找了一处关闭店铺的房檐蹲下,心想,今晚只好露宿街头了,等明天天亮了再说。这样想着,他不觉又冷又饿,裹紧了身上薄薄的单衣也无济于事,又伤心地、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
这时,一个拉着木板车的重庆本地中年汉子过来了,他看见街边蹲着一个哭泣着的小孩,连忙停下板车,上前询问怎么回事?贺希望抬眼,看见中年大叔和善关切的脸,抽了一下鼻子,伤心地抹了一把鼻涕和眼泪,一五一十地向这位中年大叔诉说了情形。
中年大叔听了贺希望的诉说之后道:“原来是这样啊,你别再哭了,小家伙!刚才我路过下面街巷时,听见好些人在呼喊一个名字“贺希望”“贺希望”,原来就是你这个小家伙啊!听口音你大概也是下江逃难来的,是吧!可惜,寻找你的人们现在人都散了,回家了!不过我家就在前方不远处,你口里说的住处我也知道,这会儿你先跟我回家吃点东西,晚饭后我再送你回家去,如何?”
贺希望顿时破涕为笑,信任地跟着那位中年大叔走了。
柳扇子回到家,意外地发现闵加林来访,但是贺希望并没有回来,她焦急地向闵加林诉说了傍晚发生的事,加林知道贺希望走失了,也很着急。两个人正火烧眉毛无可如何之时,突然传来敲门声,柳扇子以为是贺希望回来了,高兴地去打开房门,发现正是小希望,后面还跟着一中年男人。中年男人向柳扇子三言两语说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柳扇子大喜过望,自是感激不尽,回屋拿了五个银圆欲对中年男人略表谢意,却被中年男人谢绝了,说他这是举手之劳,看见这么小的孩子跟大人走丢了,一般知情人都会帮忙的,又说自己还有事要办,先要忙着去了。
柳扇子目送着匆匆辞别的中年男人背影,自是感动不已,觉得在这战火纷飞的乱世,依然有一种脉脉温情在寻常市井民间传递。
贺希望因为担惊受怕哭泣了两三个小时,早已疲惫不堪,柳扇子就早早安顿他睡下。出门后,她发现闵加林还没有走,就记起傍晚在中统办公大楼前看见的一幕,顿时,那时那地的伤心委屈难受又向她心头袭来。柳扇子看着闵加林的眼睛,质问他为何贺子山走进中统大楼,并且还带着一名妙龄女子程依依?
闵加林看着扇子伤心的模样,想着长痛不如短痛,与其让她胡思乱想劳神费心,倒不如向她和盘托出,令她断了念想,于是就再次添油加醋地把自己知晓的贺子山变节加入中统,并已经有了“外遇”程依依的情况和盘托出,说他俩早年在武汉就已经好上了,算是志同道合的同志。本来,程依依先叛党投诚国民党的。闵加林问柳扇子记得不,贺子山在与她柳扇子成亲那天逃婚,就是因为遭到国民党特工观音山的追杀。后来,贺子山逃到武汉,找到程依依,发现自己的老相好已经叛党加入国民党,于是贺子山也跟着公开宣布脱离了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再后来,程依依、贺子山又双双加入了国民党中统。现如今贺子山已经是中统特工了,或许性情已经大变,再不是原来的贺子山了,云云。
柳扇子听了闵加林的讲述,伤心欲绝,不断地绞着手指,不知不觉把手里握着的一把折扇撕成了一绺一绺的纸片。
闵加林见状,细心地安慰着她。
柳扇子哭了好大一阵子,突然又坚定地看着闵加林,恨恨地说,自己为了贺家含辛茹苦,受尽磨难,如果这样就了结了,心里就会有一百个不情愿,她要闵加林无论如何答应她,替她想办法约贺子山与自己见一面作个交代。
闵加林答应了柳扇子的要求,说他会尽快找到贺子山,给她一个说法的。
柳扇子点点头,闵加林辞别了她要回家去。临走前,闵加林又关心地叫扇子别再多想,早点休息。
第二天,闵加林一大早就来到柳扇子家。看见柳扇子神情郁郁、落落寡合,加林的心里也特别难过。柳扇子叫醒贺希望,简单吃罢早饭后。闵加林提议,他先送贺希望去扇子母亲处,再回来带着扇子去找贺子山讨说法。柳扇子点头同意,于是,闵加林匆匆忙忙带着贺希望去柳扇子母亲处。再回到柳扇子处时,发现柳扇子居然换了一件藕荷色的新棉布衣衫。看着焕然一新的扇子,闵加林无奈地想道,扇子这身衣服是为见贺子山换穿上的,她心里还是放不下贺子山。
3
柳扇子为了让自己彻底忘记贺子山,开始一心埋头于实业救国的事业。她多方张罗着,又在朝天门开起了一家扇铺,专门经销重庆远近各地传统工艺折扇,其中尤以荣昌传统工艺制作的折扇最受各阶层人士喜爱。折扇虽是日用小商品,但独具收则折叠,用则撒开,折撒自如,携带方便的特点。而荣昌折扇号称荣昌县“四宝”之一,经历代艺人刻苦钻研、精工创制,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其精雅宜士人,其华灿宜艳女。深受各阶层人民喜爱。古人曾有诗赞曰:“开合清风纸半张,随机舒卷岂寻常;金环并束龙腰细,玉栅齐编凤翅长,偏称游人携袖里,不劳侍女执花傍;宫罗旧赐休相妒,还汝团圆共夜凉。”总体说来,荣昌折扇造型轻盈灵巧,线条外圆内方,明快流畅;其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工艺精湛,是实用与工艺相结合的日用佳品。
柳扇子经营的扇铺售卖的荣昌折扇品种齐全,花色繁多,高、中、低档产品均有,可谓男女老少皆宜,雅俗共赏,深受南来北往的老百姓的喜爱。柳扇子把售卖折扇所得的钱财,绝大多数捐献给了当时重庆地区如火如荼展开来的抗日救亡运动。柳扇子还积极与各界商会人士联系,共同探讨实业救国的理想。
程依依在朝天门码头看见过几次柳扇子,程依依打心眼里佩服柳扇子做的工作。但是,她心里也真心喜欢着贺子山。
这一天,程依依专程来到柳扇子的商铺,说天气热了,意欲挑选一把荣昌折扇。
程依依语重心长地说:“柳扇子,你赶快离开重庆回乡下去吧!”
柳扇子摆着折扇,吃了一惊:“程依依,你凭什么要我回乡下去呢?”
程依依笑道:“我这也是为了你好!你看,这里隔三岔五就是大轰炸,跟人间地狱一样,如今贺子山又不要你了,你留在这里还有什么意思?”
柳扇子生气地夺过程依依手里的扇子,摆在铺面上:“贺子山要不要我,不是你程依依说了算的吧?”
程依依故意刺激道:“柳扇子,本来我不想告诉你,我已经有了贺子山的骨肉,你就对贺子山彻底死心吧!”
柳扇子听了程依依的话,内心很难受,犹如滴血,但是仍旧坚强地说:“不用程依依你来跟我说这些,我会离开你们的!”
程依依又重新挑了一把折扇,拿出钱放到铺面上,悠悠说道:“我会让贺子山这几日给你一封休书的,咱们同为女人,希望扇子妹妹能有个好的归宿。”
柳扇子被程依依完全击垮,但是,内心的韧性告诉她,一定要坚强。于是柳扇子强颜欢笑,镇静说道:“只要我和贺子山没有关系了,即使我现在已经家破人亡,无家可归,我也有自己女性的尊严,程依依你就放心吧。”
柳扇子这样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激起了程依依的良知底限。程依依再次对这个看似柔弱、却内心坚强的女人心生敬佩,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只得转身走了。
让柳扇子和程依依两人都没料到的是,她俩的见面与对话均被隐藏在扇铺不远处的南宫燕、铁疙瘩监视着。程依依走了之后,铁疙瘩向南宫燕献媚地报告了柳扇子和贺子山的关系。南宫燕窃喜,她觉得自己果然没有猜错,柳扇子口里的贺子山确实是一条大鱼。
贺子山通过电报截听,发现弹子石有日本间谍发报,贺子山向徐曾等报告了情况,带队突袭正要得手之际,柳扇子又一次突然出现。柳扇子想当面质问贺子山,程依依对她说过的话是不是真的?贺子山正在设伏,猛然被柳扇子扰乱,眼见着芳子带着日本特工已经潜逃了。贺子山愤怒地瞪了柳扇子一眼,迅即带人离开。
贺子山的无功而返,授人以柄。观音山向徐曾提出,他怀疑叛变过来的程依依和贺子山,虽国难当前,但仍假装纠缠于儿女情长,或许是身在中统心在共产党那边。
徐曾对观音山的话颇为相信。
面对中统的怀疑,贺子山和程依依都很失落,整天借酒浇愁。
这一天,两人又相约湖广会馆。程依依已经烂醉如泥,贺子山过来,给程依依倒了一杯茶水。
贺子山问:“依依,你年轻貌美的,何必要自暴自弃?”
程依依哭丧着脸说:“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子山,你说我们巴心巴肠投降了国民党,也出卖了组织,还是不断被怀疑。你说我们这叫什么事啊?我真后悔啊!”
贺子山心动了一下,但随即镇定自若地说:“话说,‘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依依,我们既来之则安之,现在国共都在积极抗日,”
程依依闻言道:“呸!你以为国民党是真抗日?东北、华北、华东……半壁江山都沦陷了,窝在这重庆也是天天挨炸,他妈的小日本都兵临城下,打到三峡了,还要让我们去策反共产党。”
程依依说着,给贺子山也倒满了酒。“子山,来,你也陪我一起喝一杯吧,一醉解千愁!”
贺子山要维护抗日大业,巩固国共合作,暗中还要防观音山等国民党特务的加害,要时刻保持高度的伪装,索性也端起酒碗,与程依依碰了一下,感慨道:“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来,干!”
程依依赞同道:“是啊,苦也是一天,乐也是一天,为何不乐呢?干!”
程依依放下酒杯,开诚布公道:“我是徐曾派过来监视你的。”
贺子山看着醉意朦胧的程依依,佯装委屈。“依依,我还有什么可监视的?”
程依依苦笑道:“我心里明亮着哩,其实是徐曾要支开我,因为这个狗东西又有新欢了,不过我倒很高兴,因为我可以天天和你在一起。”
贺子山冷冷道:“依依妹妹,你别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因为我也会背叛你。”
程依依看着贺子山,痴情地说:“如果,连你也要背叛我,那我就认这个命。”
贺子山转移了话题:“依依,听说我们最近要赴香港执行一个秘密任务?”
“是啊,接应美国来的密码天才。”
程依依说的密码天才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