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实现雄心勃勃的梦想更为容易些,我知道这听起来似乎是一派胡言,好像没有人能疯狂到做这件事情,似乎你也不可能完成。但最优秀的人就是希望接受挑战。
——拉里·佩奇
1995年3月,在一次春季计算机博士生候选人(博士候选人是为争取获得博士学位而接受学院培养的人,性质上属于培养和研究,但是最终能否获得博士学位,还要看他的研究工作能否达到博士学位的要求)迎新会上,还是一名新生的拉里遇到了一位名叫谢尔盖·布林的学长。当时的谢尔盖已经做了两年博士生,也正因为如此,在这次的活动中,导师分配他带着新生参观校园。
初次见面,无论是谢尔盖·布林,还是拉里·佩奇,他们谁都没有想到,在以后的岁月中,他们二人不仅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而且还成为共同创办谷歌且并肩作战的好伙伴。
回忆起与拉里·佩奇的初次相遇,谢尔盖在接受《经济学人》的采访时说:“我们俩都有些令对方厌恶。”两个个性极强的人在最初的接触中,似乎在大多数的课题项目上都各持己见。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相处以后,他们就开始“惺惺相惜,成为亲密的好友”。
在当时的校园里,大多数学生喜欢读小说、看电影或听音乐,还有一些学生为了日后能进入美国所谓的上流社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诸如高尔夫之类所谓“情趣高雅”的活动上。拉里和谢尔盖对于这些完全不屑一顾,他们认为这纯属浪费时间,他们两个人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参加各种科技展览,再就是浏览互联网网页,搜索那些能够真正影响人们生活的信息。
在网络发展方面的共识让两人更为默契。当时,谢尔盖正专注于开发数据挖掘系统,而拉里则把自己的研究重心放在推广一种概念上,这种概念具体表达为“通过一篇学术论文在其他论文中的引用量来推断其重要性”。这样催生出的结果,是两人最终决定共同计划编写出一种超文本(超文本是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的大规模网络搜索引擎。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他们利用宿舍中的廉价电脑编写程序,并在网络上进行测试。这个引擎最初只为斯坦福大学内部的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服务,没想到后来竟迅速流行起来,而且获得大学技术认证中心为此申请专利的机会。他们知道,他们已经成功地创造出一款崭新的搜索引擎,为了不让这个项目因为当时自身的条件和精力而搁浅,他们决定暂停博士学位的课程与研究,腾出时间持续开发这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