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穗越成熟,头越低垂。”同样道理,人越伟大,越谦恭恳切。只有那种半桶水的人,才会摆架子、自大。公司也一样,规模越大,从业员的态度,也应更加谦恭恳切,否则将破坏公司的信誉,也会受到社会的指责。
——松下幸之助
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推进,松下电器也卷入了战争的洪流。松下电器开始停止民用产品的生产,转而制造军用品。电热器、电风扇都被列为奢侈品并禁止生产。早在1937年松下电器就开始接受陆军省的订单,负责生产机关枪子弹的简单金属部分。随着战争的深入,松下接到的军方订单也越来越多,从最开始的辅助部件扩展到各式兵器。松下电器收音机公司开始负责为军方制造军用的无线电收发报机、电话、电子管等元件。
在战争形势下,松下电器在日军占领地不断建设军需工厂。1938年,国家要求建立“满洲”松下电器;1940年在海军司令部的要求下,在中国上海建立松下电业工厂;1942年,又在陆军军政部的要求下,在荷属雅加达建立干电池厂。1932年至“二战”结束时,松下电器在国外所设的工厂总共有39处之多。战后残存的17处工厂全被当地政府所接收。在战后贸易重开之前,松下电器的海外活动,完全陷入停止状态。
在战争期间,很多企业为了发战争横财彻底放弃了民生产品的生产。有的厂家虽然生产,却不太注重质量,粗制滥造。在产品生产上,松下电器坚持保证民用产品的质量。在日本严格限制收音机、电灯泡、干电池的生产原材料的情况下,松下电器仍然坚持不肯放松产品的质量。在战时状态,粗劣产品尚供不应求的时候,坚持要生产足工足料的优良产品,这样的举措无法被人理解。但松下牢牢坚持这一原则,这为战后松下电器的复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投身于军需品的生产,但松下电器从未放弃新型实用技术的研究。松下电器公司在战时的1939年7月,成功试制了电视机,收视情况良好,松下电器原本打算参加1940年在东京举行的奥运会,但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奥运会未能如期举行,这一技术也被暂时搁浅了。战后,松下电器却凭借着战前的技术迅速开发出畅销的电视机,并将其打入了海外市场,真空管的开发也是如此。松下电器一刻也没有因为战争放松技术的研发,这是松下电器战后迅速崛起的重要条件。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所有的产业活动都改为军需生产。松下电器受日本军方委托,开始生产与电器毫无关系的木船和木制飞机。
松下幸之助为什么会选择制造这些自己一点也不熟悉的飞机战船呢?松下幸之助后来在回忆中指出,一方面是有“为国效劳”的思想,另一方面是有炫耀的心理。他说:“当时有一半是为国捐躯都在所不惜,何况只是受命制造飞机战船,岂能有轻言推托的之心;但另外一面嘛,的确是多少有些‘我不能做就没有人能做’的骄矜心理。只是为做这个工作,事后的担子太沉重了,所以深深地感到:人生的失败,往往起因于那种炫耀自己的心理。”战后松下幸之助在反省自己的错误时,深刻地认识了这一点。
松下幸之助后来回忆飞机的制造时曾谈到,当时的海军中将大西泷治郞将他请了过去,拜托他为日本海军生产飞机。松下幸之助当时吓了一大跳。自己连飞机的飞字都不认识,怎么可能生产飞机呢?松下幸之助说:“我对飞机的制造方法完全不懂啊。”“不用担心,海军会派技术人员去指导的。你负责创建飞机公司,给帝国海军制造木制战斗机。”
松下电器已经创建了松下造船株式会社,为日本海军生产木船,现在又要造飞机。松下幸之助不得已,从住友银行贷了1000万日元成立了松下飞机。松下幸之助隐隐明白,战争形势对日本越来越不利,他陷入了深深的担忧,因为一旦战争失败,自己在海外的所有投资都将化为乌有,而自己又已经从银行贷款建设了海外工厂、造船厂和飞机制造厂,日本一旦战败,就意味着自己将走向破产。果然,战争结束,这个噩梦一下子变成了现实。在这些机船还没生产出来之前,日本就宣布了无条件投降,这些东西变成了一堆废品。更严重的是,政府和军方根本拿不出钱来补偿松下幸之助,而松下幸之助为此所贷的款则务必要还上。松下幸之助在战争期间从住友银行贷款2800万日元,而自己的全部资产只有不到2400万日元。这意味着松下幸之助真的要变成穷光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