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创业成功的人,都是那些一以贯之地敬重自己的事业的人。而他们对事业的这种持之以恒的敬重,是内在力量不断推动的结果。这种内在的力量源自他们对职业价值的坚信和忠贞。而只有具有高尚的职业理想、追求崇高的职业目标、真诚地把职业作为自我实现平台的人,才能迸发出这种力量。我们所说的“奇迹”,其实就是这种“小宇宙”爆发的结果。
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没有理想,或者有理想而从不为之行动,也就是说不敢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留下来的就只会是悔恨和懊恼。
李开复说:“我们常认为,理想就是实现某些物质利益,比如金钱、名誉或者地位。我的一位同事,在认为自己赚够了钱之后,说了声‘拜拜’就去享受他的环球旅行了。当时他才30多岁;然而几个月后,他发现自己当初的决定是错的,他不用担心温饱,但并不快乐。因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工作的过程,而不是由它获得的报酬。”
李开复告诫人们在确立职业理想时要考虑到这个前提:高薪并不等于职业理想。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钱,而在于做了多少有意义的工作。还有一些研究告诉我们,那些追求理想的人,在多年以后比那些只追求金钱的人会赚到更多钱。所以李开复说:“事业比金钱重要,机会比安稳重要,未来比今天重要。”
当然,如今也有一些满怀理想的人在职场打拼一两年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我的理想已经死掉了。但李开复却认为有可能这个理想本身就存在问题,死掉的不是理想,而是你的态度。“理想必须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它是能够让你激动的、有可能让你向它迈进的事情,比如说我的理想就是最大化我的影响力,如果我不是Google总裁,我只是一个有机食品推销员,可能我今天只卖掉了100箱,那我就为100户家庭带去了健康;如果是200箱,那就是200户家庭;如果有一天我有能力做到更大了,可以自己开一个有机农场呢,那我的影响力就越来越大了。但是如果你说我一定要做比尔·盖茨,那我只能告诉你,你会离你的梦想越来越远。”他说。
所以说,仅仅拥有一个理想是不够的。理想还必须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因为不着边际的理想对你在行动时产生不了任何刺激作用的。
还有许多人在经历了几年的职场摸爬滚打之后,就不断抛弃自己原来的坚守梦想,以至于越来越不清楚自己的理想到底是什么,自己到底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怎样的人。对此,李开复提出,一个人必须坚守自己的核心价值观,那是一个人的原则和立身之本,而不是一些钻牛角尖的想法。“比如,我要求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人,这并不代表你一定要牺牲小我去满足别人,这个负责只是代表你承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比如你要做一个诚信的人,这并不代表你就不能换工作。”他说。
那些志向远大、敢于想象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必定是远远超出起点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是近年来少有的励志催泪大戏,男主角为了成为投资人,吃尽各种苦头,遭人白眼、流离失所,但是他矢志不渝,终于成为业界炙手可热的明星。这并不是一个“美国梦”,而是全球通行的成功准则。
一个理想高、目标远大的人,即使做到最后也没有实现最初的理想和目标,但其实际达到的目标和经历的奋斗过程,都要比理想低、目标渺小的人最终达到的目标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