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原料经过刀法处理后成为便于烹调方便食用的形状,四川饮食行业又把用刀法切割处理后的原料所呈现的形状,称为刀口。刀口,本指刀刃、刀锋,这里指经刀刃切割开原料的接触线,最基本的刀口有丝、片、丁、块、节、段、颗、茸等。这些原料的成形都具有一定的标准,各种原料的成形大小、厚薄、长短要根据原料的性能和烹调需要来决定。之所以要将原料加工成形,对菜肴烹调有下列五点作用。
成熟加快经过刀工处理,破坏了原来的纤维组织,使其发生物理形状的改变,增大原料的受热面积,加热后熟得快,缩短烹饪时间,成菜具有脆、嫩、爽的口感。
入味均匀经过刀工处理后,大(整)块原料改小变薄,原料组织细胞破裂,易于吸收调配料的色泽和滋味,入味快而均匀,成菜味道适口。
易于挂芡原料经过刀工(特别是经过剞花刀)处理,表面出现皱纹,变得粗糙,烹制时易于粘挂芡汁,减少了水分溢出,成菜保持鲜嫩。
便于食用大(整)块或较厚的原料,经过刀工处理成块、丝、片、丁、颗以后便于食用。表面光滑的原料剞入花刀,缝隙增多,利于使用筷子夹食。
造型美观由于原料成形要求和刀工的综合利用,原料成为块、条、片、丁、丝……形态美观,特别是原料经过综合花刀处理,加热后收缩的形状有:麦穗形、凤尾形、松果形、荔枝形、梳子形、蓑衣形、菊花形、柳叶形、佛手形、松鼠形、兰花形……使菜肴造型美观。
“丝”
丝,指原料经刀工处理后形成的细长如线的形状。切肉丝可以用直刀法把原料切成片,再把肉片叠排成梯形切丝,也可以用平刀法把原料一层一层片薄,再卷成筒改切成丝。根据菜肴的需要,丝可以分为:头粗丝、二粗丝、三粗丝、细丝。无论什么规格的丝,它们共同的质量标准是:
粗细均匀,长短一致,丝丝断根,无蚱蜢头。
头粗丝行业又称为“筷子条”“腊棍条”,粗细形同筷子,成型规格一般为长6.5~9厘米,粗0.4~0.7厘米。常用于干煸牛肉丝、芝麻肉丝、莴笋丝等。
二粗丝行业又称“香棍条”。粗细形如香棍,成型规格一般为长6~10厘米,粗0.3厘米。常用于家常肉丝、萝卜丝等。
三粗丝行业又称为“火柴棍”。粗细形如火柴棍,成型规格一般为长6~10厘米,粗0.15厘米,常用于麻辣黄丝、生菜丝等。
细丝行业又称为“银针丝”。细如银针,成型规格一般为长7~10厘米,粗0.1厘米,常用于银针萝卜、冬瓜燕、土豆松等。
“片”
片,指原料经刀工处理后形成的片张大而薄的形状。在运刀加工时,可以切法制片,也可以片法制片。根据烹调与菜肴的要求片的形状除了最常用的长方片外,有柳叶片、火夹片、斧楞片、骨牌片、牛舌片、鹅毛片、鱼鳃片、菱形片、指甲片等。无论什么形状的片,它们共同的质量标准是:厚薄均匀,长短一致,不连刀,不穿花。
柳叶片加工的原料成熟后形如柳叶,成型规格一般为长6厘米,厚0.3厘米。用这种片状成菜的菜肴很多,如家常肝片、水煮肉片等。
斧楞片原料成型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上厚下薄,形如斧头背,成型规格一般为长5~8厘米,上方厚0.3厘米,下方厚0.1厘米。如海参片、叉烧肉等。
火夹片指两片相连的片状原料,可以是条形片,也可以是圆形片,一边开口,一边相连,中间可夹馅料。操作时用推切或锯切,第一刀不切断,第二刀切断纤,成型规格一般为:厚度为0.7~1厘米。火夹片在川菜中应用较多,如夹沙肉、茄饼等
骨牌片原料成型形如旧时的娱乐工具“骨牌”,长6~6.5厘米、宽2~3厘米、厚0.3~0.5厘米的叫大骨牌片,长4.6~5厘米、宽1.6~2厘米、厚0.3~0.5厘米的叫小骨牌片。多用于动、植物原料,如火腿、蛋粑、腊肉、萝卜、冬笋、莴笋等。
菱形片行业又叫“斜方片”。原料成型为菱形,有如大象的眼睛,因此又叫“象眼片”,成型规格一般为厚0.3厘米,长对角线5~6厘米,短对角线3厘米。菱形片一般是用植物性嫩脆原料,多用于配俏,如莴笋、冬笋、黄瓜等。
指甲片原料成型片薄张小,成型规格一般为厚0.3厘米,大小形如指甲。指甲片适用于动、植物原料,多用于配俏。
牛舌片行业又叫“刨花片”,原料成型片薄而长,自然卷曲,形似牛舌或刨花。加工时把原料改成长条块,用平刀法进行片制。牛舌片成型规格一般为长10~17厘米,宽2.5~3.5厘米,厚0.05~0.1厘米。多用于脆性植物原料,如萝卜、莴笋等。
鱼鳃片经直刀剞与斜刀相结合加工的片状原料,形如鱼鳃,一般用于质地嫩脆的原料,如猪腰、猪肚头、大头菜。
“块”
块指原料经刀工处理后,形成不同规格的立体形状。根据原料的质地不同,可以采用切、片、斩、剁刀法成型。川菜常用的块有长方块、滚刀块、菱形块、梭子块、骨牌块、旗子块、荔枝块、菊花块、松果块、吉庆块、梳子块、瓦楞块等,无论什么形状的块,它们共同的质量标准是:厚薄均匀,长短相等,大小一致。
滚刀块原料在用刀工处理的时候,用直刀法斜行进料,切一刀把原料向内滚动一个角度,再切一刀再滚动,直到切完。刀口形成多菱形块形,多用于脆性植物原料,如冬笋、莴笋、胡萝卜等。
梳子块行业又叫“梳子背”。原料在用刀工处理时,适当地做滚动,形成上厚下薄的如梳子背的多菱形刀口,多用于脆性植物原料,如冬笋、莴笋、胡萝卜等。
吉庆块原料经刀工处理后,形成品字块形。操作时,先把原料切成四方块,再在原料每面的1/2处用刀尖切一刀,深度为厚度的一半,要求刀纹相互垂直相连。吉庆块的大小规格没有统一标准,可根据烹调的要求来确定。多用于脆性植物原料,如冬笋、莴笋、胡萝卜等。
象形块不同质地的原料经过不同的剞花刀法处理,加热以后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象逼真的花纹和形态,根据它们的形象命名,称为“象形块”。如麦穗形、荔枝形、梳子形、蓑衣形、菊花形、兰花形、卷形、球形、蜈蚣形、佛手形、牡丹花形、十字形等等。
“条”
条,指原料经刀工处理后,形成的一字形状。在运刀加工时,先把原料用直刀法切成厚片,再垂直改刀成条。川菜常用的条有一指条、筷子条、象牙条、麦穗条、凤尾条、眉毛条等。无论什么形状的条,它们共同的质量标准是:粗细均匀,长短一致。
一指条行业又叫“一字条”。原料经刀工处理后如指头大小的条状,先切薄块再切成条。常用的有大一指条和小一指条两种,大一指条:长6厘米,宽厚1.3~1.6厘米;小一指条:长5厘米,宽厚1~1.1厘米。一指条适用范围很广,动、植物原料均可,如肉、蛋粑、冬笋、莴笋、萝卜等。
筷子条行业又叫“筷子头”。原料经刀工处理后,形同方筷子头端的条,长4厘米,厚0.7厘米。多用于脆性植物原料,如冬笋、莴笋、胡萝卜等。
象牙条原料经刀工处理后截面呈三角形,在加工时先把原料切成0.7~1厘米的厚片,再改刀切成三棱形。多用于植物原料,如冬笋、莴笋、胡萝卜等。
凤尾条原料经刀工处理后呈凤尾形,一般用于猪腰的加工,把原料片成块,先用反刀斜剞后,用直刀剞。直刀剞时前两刀直刀剞(每刀要把原料前端1/3处断开),第三刀把原料切断纤,行业称为“三叶三刀凤点头”。
眉毛条原料经刀工处理后呈眉毛形,把原料片成块,先用反刀斜剞后,再用直刀剞。直刀剞时前两刀直刀剞,第三刀把原料切断纤成条,改条较凤尾条短。适用于动物原料。
“节(段)”
节,把条形原料加工成较长的段,在运刀时根据菜肴或烹调的需要,可以直切,也可以斜切,常用于大葱、蒜苗、芹菜、韭菜、竹荪等植物原料,也可用于鸭肠、鳝鱼等动物原料。
“丁”
丁,指原料经刀工处理后,形成0.4~2厘米见方(或不规则)的小块。适用于动、植物原料的成形,如兔丁、鸡丁、肉丁、莴笋丁、火腿丁等。根据菜肴和烹调的需要,丁可以分为:大丁(2厘米见方)、中丁(1.2厘米见方)、小丁(又叫“颗”,0.8厘米见方)、绿豆丁(又叫“碎米”,0.4厘米见方)。
“颗”
又叫“小丁”,用直刀法加工成0.7~1厘米见方的动植物原料,如虾仁颗、肉颗、冬笋颗、葱颗、姜颗。
“粒”
又叫“绿豆丁”,用剁刀法加工成0.3~0.6厘米不规则的动植物原料,如花生、火腿、干贝。
“末”
用剁刀法把原料加工成不规则的0.3厘米见方大小形状,加工时要求将原料充分剁碎。如肉末、蒜末、姜末。
“茸”
把原料加工成极细小的形状,这里的茸有“泥”和“茸”两层涵义,把原料制熟,用压、搅的方法把原料制成泥茸称为“泥”,一般由植物性原料制成,如胡豆、土豆、红苕等;用剔、捶、剁多种刀法把原料处理成极细形状称为“茸”,一般是动物性原料制成,如鸡茸、虾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