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母亲嘴里听来的儿歌是孩子们最初学到的文学,在他们的心灵上最有吸引盘踞的力量。
——泰戈尔
绘本于十七世纪诞生于欧洲,在英文中称作PictureBook(图画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绘本图书的主流传向了美国,绘本图书迎来了黄金时代。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绘本开始在韩国、日本兴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台湾地区也开始了绘本阅读,随后引起绘本阅读的热潮。
绘本不等于“有画的书”,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织、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有些绘本,一个字也没有,只有绘画来讲故事。
好的绘本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版式,从封面、扉页到正文以及封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作品。最吸引孩子的是图画书中的人物,而动作的创造和描绘是图画书的核心。绘本也非常强T情绪和主题的连续性,绘本的作者和画者,相当于电影导演,他必须在有限的篇幅里,把故事讲得既好看,又清晰。一般情况下,绘本是需要大人来读给孩子听的。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
作为讲故事的图画,在短短的几十页之内,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影像。当插图有了动感,故事才会丰富而生动,孩子才能最好地理解。图画书情节的发展是通过画与画之间的连续性——翻页来实现的。每一幅画面都告诉我们怎样去理解下面的图画内容,这就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在心理上会对下一副图画产生一定的期待。而后面的图画反过来又影响着对前面图画的理解。一本优秀的图画书,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的意思。但从动画片或电影剪接而成的图画书通常不具有这种连续性,前一个画面和下一个画面的跨度很大。
老师:我看见嘉祐看《找金子》这本书了,你给我们讲一遍好不好?
嘉祐:我不会讲这本书,因为我不认字。
老师:你看了那么多书,你得和小朋友分享啊!
嘉祐:我想长大了再讲这本书,因为我想看着画不好讲。
老师:通过画就可讲明白故事的,不认字可以看着画讲?
嘉祐:太难了,我实在讲不下去了。
《找金子》是迪斯尼“维尼熊”系列中的一本。因为图画缺乏动感,所以孩子会认为不认字就看不懂故事,看画讲故事会很难。
其实,孩子看画的能力比大人要强很多,孩子的眼睛仿佛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东西。图画书的细节对理解故事有很大的影响,优秀的图画书创作本身就是一个注重细节的过程。画家通过添加细节,往往能提供比文字更多的信息,赋予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信息。所以一定要选那些经典的图画书给孩子看。
关于如何给孩子看图画书,图画书之父松居直说:当我们给还不识字的孩子读图画书时,我们是在用自己的声音语言读这个故事,孩子用耳朵听,同时,孩子看着图画。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不是看画,是读画。这些画全部是语言。孩子一边读着画中的语言,一边用耳朵听,听和看同时进行,这是自己读书所做不到的。用耳朵听到的语言的世界和用眼睛看到的语言的世界重合起来,虽然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但这两个世界在孩子心中重合在一起。实际上,孩子心中出现的那个世界就是图画书。它是线索,是入口,我们把这叫做图画书体验。
让我们看一下幼儿观察者的记录:
今天有许多孩子都在看书,但真正认真看书的人不多,大多数是看一会儿就换或和别人讲跟图画书无关的话题。我想,要是能够使孩子对一本书发生持续的反应,就要多给孩子讲,并且孩子也更能从中受益。另外,给孩子讲故事也能使研究者和孩子建立起亲密的感情。我每次讲故事,周围总是有许多孩子。亲自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一起读故事,能够获得更丰富的幼儿阅读反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接近孩子的世界,把孩子带进图画书的世界。
有人问:使儿童喜欢书是靠文字还是靠图画?
松居直的回答:靠耳朵。儿童在婴幼儿期有没有丰富的用耳朵听语言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方面的体验贫乏,将对孩子日后的学习能力、读书能力、思考力和注意力有很大的影响。语言并不是知识,它与人的身心都有很深的关联。语言是眼睛所看不见的,用看不见的语言,创造出眼睛看得见的世界,这种体验即是读书。
大人读书给孩子听要远胜于让孩子自己读。有了这种用耳听语言的体验,而后孩子又学会读文字,即由文字进入语言的世界并体会其中的乐趣。即便孩子不识字,那些听语言的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孕育了读书的萌芽。
一位母亲提到自己快2周岁的儿子时说,以前说话的时候基本上是“言简意赅”,不会连着说出一长串的话。自从大年夜春晚里出来那首歌: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陪陪我……由于朗朗上口,孩子一学就会了,而且说出来的时候很溜很溜,说出来的效果也很好。即使那时我正生着气,被他这么一嗲,赶快去抱抱亲亲了。随着孩子越说越溜,他开始自己加词了,爸爸,快起来,看看我抱抱我亲亲我陪陪我爱爱我嗯嗯我……
朱光潜先生说过:“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
好的儿歌旋律优美、节奏和谐、情感真挚,婴幼儿在听儿歌的过程中,从和谐优美的声音中领受亲人的爱抚,从而产生情感效应,心理得到慰藉和满足,得到美的享受和爱的熏陶,可以帮助儿童联络与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感情。
儿童的歌谣是以幼儿为接受对象,那些贴近婴幼儿现实生活,适合婴幼儿朗诵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歌谣,是幼儿最喜爱的精神食粮。最新研究发现,一个人的音乐才能始自儿时歌谣的熏陶,让充满儿童情趣和具有教育意义的儿歌伴随着幼儿成长,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另外,儿歌在培养婴幼儿逻辑思维能力,丰富婴幼儿语言数据库,锻炼婴幼儿表述能力,启发婴幼儿空间想象力,开发婴幼儿创造潜能等诸方面都有很积极的作用。
小兔子乖乖,
把门儿开开,
快点儿开开,
我要进来。
不开不开,我不开,
妈妈不回来,谁来也不开。
你一定记得这样的儿歌,这会唤起我们儿时遥远、模糊、温馨而甜美的记忆。
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常常会出现在我们怀念母亲的时候。因此,法国文学巨匠雨果回忆着躺在母亲怀里听故事的童年:“母亲教会了我文学韵律和节奏之美,这是我毕生的幸事。”
那些重复的节奏、简单的画面会使孩子喜悦。即便没有画面,我们所有人也都会喜欢节奏。比如泰戈尔的许多作品就是充满着节奏:
哦,宝贝,为什么眼泪汪汪?
有人对你说三道四?
只管开口对妈讲!
你写字,手和脸,
沾上了黑墨汁,
所以有人骂你是脏孩子?
嗐嗐,干吗这样,
月亮圆圆的脸也有污斑,
谁说过月亮的脸很脏?
哦,宝贝,有人挑你的毛病,
看来他们不满意。
你做的每件事情。
你在外头玩耍,
不小心扯破衬衣,
所以有人骂你是野孩子?
嗐嗐,这是哪家的王法!
朝阳穿着褴褛的云衣微笑,
谁敢当面说他的坏话?
……
童年时的阅读是可以多姿多彩的,并不局限在文字上,它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在阅读实践中,许多陪孩子读书的年轻父母们不仅仅收获了“孩子学习进步了”、“孩子专注力增强了”、“孩子的表达能力改善了”以及“孩子和我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等这些表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家长重新找回了“爱的感觉”,爱孩子不再只是吃饭穿衣散步玩耍,爱孩子和孩子感受爱的能力越来越丰富,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爱孩子,爱阅读,就是读书给他们听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