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夕,周恩来在宴请张治中时,突然让熊向晖出现在酒席上,公开了共产党员的身份。张治中大惊失色,没想到这位每天陪伴在胡宗南身边的国民党高级参谋,竟是共产党的间谍,周恩来精心设计的这一幕,离间了蒋介石与胡宗南的关系……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四两拔千斤》(董保存主编)一书,披露了这一段经历。现摘录如下——
一九四九年,共产党军队集中兵力,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和绝大部分精锐师团歼灭殆尽。此时蒋介石手里还留有最后一张“王牌”——胡宗南的四十万大军。
一九四九年七月,解放军占领宝鸡,胡宗南逃窜至汉中,与人民解放军对峙于秦岭。胡宗南一边苦心经营陕南基地,一边想方设法为自己的部队寻找出路。这时,手下尚有二十万军队的国民党第十四兵团司令宋希濂偷偷飞到汉中,与胡宗南策划于密室。宋希濂在重庆就听说,胡宗南有开往滇缅边境之心……
“我们议了几次,有两个问题解决不了。一是我们部队长期在西北大荒漠上作战,对滇缅边境的地形、生活习惯,一切都不熟悉;二是校长他不会批准……”胡宗南不无忧虑地说。
宋希濂拍了拍胡宗南的背脊:“你不熟悉我熟悉。你难道忘了,打日寇时我率领第十一集团军参加远征军,主攻龙陵、腾冲、芒市……在滇缅边境生活了三四年。现在我们还有一个团和一个医院在缅甸,没有全部撤回。”
胡宗南听完,激动地几乎嘁了起来:“这是真的!只要校长批准,那我们这两支部队就有救了!”
二人商量后,一致同意率部取道西昌退往滇西中缅边界,凭借澜沧江、怒江及高黎贡山之险继续抵抗。形势好,可以反攻;形势坏,可以退居缅甸。共产党军队再厉害,也不敢追到缅甸去吧。
宋希濂走后,美国共和党参议员诺兰也来到汉中。在视察胡宗南部时公开对胡宗南说:“只要你手下三个兵团在大陆上保存下来,中华民国反共复兴大业就有希望。我可以建议杜鲁门总统,直接向你们提供军事援助。”胡宗南与宋希濂商定了转进滇缅边境的计划,加之有了美国盟友的许诺,自觉又有了生路,准备与共产党顽抗到底。
一九四九年八月,蒋介石亲临重庆,部署西南半壁江山的军事工作。
正如胡宗南所料,蒋介石听完准备将四十万大军逐步转进中缅边境的计划,惊呼道:“这什么话,你们不是把四川、把西南这半壁江山拱手送给共产党吗?”蒋介石坚决否定说:“不,不行,绝对不行!”第一次进谏失败。
此后,胡宗南又单独晋见蒋介石,第二次进谏。但蒋介石严令胡宗南固守四川、成都、重庆。
此时,毛泽东、周恩来正在运筹一九四九年的全国战局。其中,准备把第二野战军主力西调,解放大西南重庆、成都等地,争取在该地域聚歼胡宗南主力。毛泽东、周恩来最担心的是胡宗南和宋希濂取道西昌撤往滇西。一旦几十万国民党军进入缅甸,将出现非常难处理的局面。此后的事实证明了他们的担心。后来,国民党第八军残部三千人窜入缅甸、老挝、泰国交界的三角地区,蒋介石又把该部原军长李弥派去,竟然啸聚匪众两万多人,骚扰中国边境、危害当地十几年。东南亚的几个国家的政府竟然无可奈何。最后不得已告到了联合国。后来,该部不少人竟摇身一变,成为威震国际毒品市场的大毒枭……试想一下,如果当年退到滇西的不只是三千残兵,而是胡宗南的四十万大军,那么缅、老、泰“金三角”地区会出现什么样的恶果?这可是谁都不敢想象的事!
胡宗南这个手握重兵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一直在第一线作战,对军事形势及结局看得最为清楚,他提出的应变措施也最为可行,对解放军来说,也最为糟糕。
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也在考虑,怎样阻止胡宗南逃向云南。在当时,真正能够有效阻止胡宗南率部逃往西昌转道云南的,只有蒋介石一人。
周恩来熟悉蒋介石的脾气秉性:只要蒋介石不信任谁,谁的建议肯定落空。但要离间蒋介石、胡宗南谈何容易。胡宗南追随蒋介石多年,一直是蒋介石的嫡系亲信、封疆大吏。要离间蒋、胡就必须抓住实质问题。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六日中午,开国大典刚刚过去一个多月。忙得不可开交的周恩来,突然在中南海勤政殿请客。到场的主要人物是国民党谈判代表张治中、邵力子、刘斐等国民党当局的重要人物。就在人员快到齐时,走进来一个年轻人。张治中见后,倒抽了一口冷气,“啊”了一声,愣住了,一时说不出话来。来人正是共产党员熊向晖——胡宗南原来的副官兼秘书。按照职务,熊向晖跟这些人的地位都不相称,又没什么必然的工作联系,是不好参加这样的宴会的。周恩来详细向张治中介绍了熊向晖在西北胡宗南部潜伏的经历,笑着说:“他不是起义,是归队。”
熊向晖不仅是胡宗南的侍从副官,也是侍从参谋、侍从秘书,包揽一切侍从业务。每日拂晓,胡宗南未起他先起;深夜,胡宗南睡了他才睡。他文化高(清华大学学生)、知识渊博、办事干练且勤奋,因此,获得了胡宗南的信任和赏识。胡宗南去南京参加蒋介石主持的最高级军事会议,也曾带他去。张治中当然认识熊向晖。但是,他不知道,熊向晖是周恩来精心在胡宗南身边设下的“谍报人员”。一九四七年三月,熊向晖已买好船票,即将登船赴美留学之际,胡宗南却想方设法把熊向晖从杭州请回到南京,要他参加进攻延安之役,对其说“打完了这一仗再走”。胡宗南为了保密,达到突袭的目的,进攻延安的整个部署,参战的军长、师长到临时才被告知。而延安的毛泽东、周恩来,因为有了熊向晖的情报,对于胡宗南部兵分几路,哪一个部队走哪一条路,早已一清二楚。所以,毛泽东敢大着胆子不过黄河,留下来与胡宗南捉迷藏。敌人的队伍走到他的村子外,他也不怕,更乘虚用兵,吃掉了胡宗南的精兵五个旅……
进攻延安的战役惨败后,熊向晖去美国读书。不久,军统特务破获了北平的中共地下电台,连带也破获了熊向晖案。但到一九四九年人民解放军渡江以前,熊向晖除了公费中断以外,他在南京的妻子及其父兄安然无事,这令熊向晖深为不解。周恩来分析,一定是胡宗南要军统局毛人凤把案子压了下来,不敢声张。后来,军统头目沈醉所著《军统内幕》证实了这个判断。胡在西北执掌军政大权,现在发现在他身边居然有共产党暗中活动,这使其大为丢脸。这事要是让蒋介石知道了,非给痛骂一顿不可。事关胡宗南的声誉,胡又是个死要面子的人,听说自己亲信中居然有了共产党,脸都气得发青。他立刻决定将所有涉及他部下的几个人都由他自行处理,要其他人不必过问,连向蒋介石报告时也应当把这几个人另外列出来,千万不能让蒋介石知道。
宴会结束,张治中当晚就给蒋介石写了封信,大意是:过去我只知道国民党在军事上、政治上不是共产党的对手。今天我才知,国民党在情报上也远远不是共产党的对手。你有像熊向晖这样的人才吗?胡宗南怎么能不打败仗,国民党的天下怎么能不丢,等等。
周恩来特设酒宴,表面上是向张治中等人公开熊向晖的共产党员身份,实际是给蒋介石用的“反间计”。通过张治中告诉蒋介石:胡宗南西北大败的原因是胡的亲信熊向晖是中共地下党员,让蒋介石发现胡宗南向他隐瞒了这么重大的事实,让蒋介石把自己丢天下的原因归罪于胡宗南,让蒋介石怀疑胡宗南的忠诚,从而让蒋介石不相信胡宗南的“撤退滇西、进军缅甸”是为蒋谋利益,借蒋介石的手,彻底破坏胡宗南的战略计划,为我军完成战略大包围,就地歼灭胡宗南兵团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