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于公元216年称王之后,还活了四个年头。我们看看《三国志·武帝纪》就知道,曹操在这四个年头里,几乎没有干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公元217年春,南征孙权,到濡须与孙权打个照面就回来;夏天办齐皇帝的全部行头,争取到皇帝的全部礼仪;冬十二月,立曹丕为王世子。公元218年,无大事,下了一道公卿死后薄葬的命令。公元219年春,亲征汉中,刘备据险不战,五月回长安,七月立卞氏为王后,十月回洛阳。公元220年正月在洛阳去世。
一句话,这四年中,曹操主要的工作是为自己的死亡做准备。
曹操是怎么死的?在我之前,恐怕没有人对曹操的死因进行过科学的论证(注意,我说的是论证,而不是实证)。
诊断
曹操晚年的经治医师,是华佗,而不是御医。《三国志·华佗传》对华佗的医术作了详细的介绍。拿现在的话来说,华佗是那个时代著名的外科医师和运动医学专家。他创造了一种叫做五禽戏的运动体操。外科方面,主攻腹部外科和妇科,发明了外科麻醉技术,研制出一种叫麻沸散的麻醉方剂。
曹操的死因,正史上没有记载,但对曹操的一些病症则有所记录。《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太祖(指曹操)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意思是说,曹操苦于患头痛病,每当发作的时候,神志恍惚,双眼昏黑发花。华佗用针刺治疗,手到病除。
《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讲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曹操于公元219年十月,自征汉中的前线回到洛阳,一病不起。次年正月,孙权派人送来关羽的首级,曹操厚葬之。自此之后,常常梦见关公,想筑别殿居住,取殿梁之材时,冒犯了梨树神,病情更加沉重。
华歆推荐国际名医华佗为曹操治病。华佗望、闻、问、切一番之后,得出明确的诊断,说,大王,您的头痛发作,病根在脑袋里面,是脑袋里长了瘤子引起的。您的病,内科药物治疗是无效的,必须手术治疗。我有一种根除的方法,先给您口服麻醉药,待您不省人事后,用锋利的斧子砍开脑壳,把里面的瘤子取出,即可治愈。曹操认为华佗欲谋害自己,即将其下狱。十余天后,华佗不明不白地死于狱中。
杀华佗之后,曹操的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发展到恶心呕吐、视力丧失的地步,安排好后事,便一命呜呼了。
根据《三国志》华佗本传记载的曹操症状和治疗效果,用现代医学理论来分析,曹操中年时患了偏头痛。偏头痛最常见的一种是血管性头痛。偏头痛的临床表现的特点是:发作性,每次发作持续几天,有的伴有心慌、恶心、脸色苍白、出冷汗,双眼发花。医学发展到今天,对血管性头痛的诊断,仍然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在CT(计算机体层摄影)、MRI(核磁共振扫描)上往往没有器质性的异常。
根据《三国演义》描写的曹操临终时的表现,结合神经外科理论分析,曹操的直接死因,是颅内高压。不知《三国演义》对曹操临死前病情的描述出自何处。如果罗贯中的记述可信的话,曹操死于颅内高压,是符合现代医学理论的。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晚期失明)三个症状连在一起,任何一个学过外科总论的医学生都知道,这叫“颅内高压三主征”,即颅内高压的三个主要的、典型的临床表现。
颅腔是仅向椎管开放(椎管又是封闭的)、相对封闭的、容积固定的一个空间。正常情况下,颅腔由脑组织、血液(在血管内)和脑脊液三种成分填充。如果颅内有占位性病变(如肿瘤、血肿等)或存在脑脊液增多(脑积水)、脑组织水肿、脑组织肿胀等情形,就会增加颅腔内容物的体积。而颅腔的容积又是固定的,颅内的压力就会升高。
颅内压升高以后到一定程度,可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经过一段时间则可出现视乳头水肿、视物模糊甚至视力丧失。颅内压继续升高,即出现脑疝。脑疝是指压力高的一侧大脑半球的内侧结构向压力低的对侧移位(天幕裂孔疝),或整个颅腔内的压力升高,使小脑扁桃体向椎管内移位(枕骨大孔疝),从而压迫生命中枢脑干,导致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在引起颅内压力升高的三大类病因中,脑积水一般不会无缘无故发生,多是外伤、脑出血、脑炎的并发症;脑水肿、脑肿胀也多为外伤、炎症引起。这些情形在曹操身上是不存在的,至少没有存在的证据。那么,剩下的就是脑肿瘤了。
从史料记载的曹操晚年的政治、军事活动情形来看,曹操没有偏瘫、失语等有定位意义的症状,也没有明显的思维、记忆障碍,但曹操患病的病史比较长。以现代医学理论推测,曹操得的是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而且位于“哑区”。
所谓哑区,是指大脑的颞叶前部或额叶前部,单侧的损害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哑区毗邻前颅底或中颅底内侧份。颅内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最常见的是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巨大的垂体瘤,在出现恶心呕吐之前,即可出现双眼视力障碍(表现为视野缩小,而不是视物模糊);听神经瘤很早出现该侧的听力障碍,因后颅窝狭小,易并发脑积水,病史比脑膜瘤短。
综合分析,曹操中年时患有血管性头痛,中晚年患有前颅底或中颅底脑膜瘤,死于肿瘤引起的颅内高压、脑疝。
如果说曹操晚年的病情,是罗贯中的杜撰,只能说没有任何西医学知识的罗贯中的杜撰技巧太过超前。我宁愿相信,《三国演义》的描述是真实的,因为它太符合现代医学理论。
只是有一个问题,《三国演义》的描写与正史不符。据《三国志·华佗传》的记载,曹操杀华佗之前,荀彧进行过劝阻。也就是说,华佗为曹操诊病在荀彧死前。
荀彧死于公元212年,此时,曹操五十八岁,还活了八年才寿终正寝。按正史的记载,曹操死前八年,就被华佗诊断为颅内良性肿瘤。罗贯中为什么让死了八年的华佗,为曹操看病开刀呢?合理的解释是,罗贯中把华佗看病的时间“演义”到曹操死亡前一小段时间,不仅情节好看,更凸显曹操这个奸雄之奸。
治疗方案
无疑,华佗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外科医师,以高度发达的现代医学理论来看,华佗对曹操病情的诊断是正确的;颅内肿瘤伴有颅内高压,也有明确的手术指征。
问题是,如果华佗真的给曹操做开颅手术,能成功吗?一千八百年后的古大夫,开颅摘除一个巨大的颅底肿瘤,并不是什么难事,成功率还相当的高。那时的华大夫给曹操做开颅手术,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首先是肿瘤定位问题。那时没有一套神经系统定位的理论,更没有现代的影像学检查手段,用于确定肿瘤的有无及其位置;肿瘤位于大脑的左侧还是右侧?即使确定了侧别,肿瘤又位于额、颞、顶、枕哪个部位?肿瘤不能定位,也就无法准确地找到肿瘤,你华大夫总不能把整个脑壳都翻开吧?
其次是手术工具问题。现代神经外科医生有一套功能各异、品类齐全的颅脑手术工具,华佗用斧头开颅,恐怕连颅底也要劈开;何况,华大夫又没有开颅的经验。
再其次是手术技巧问题,尤其是止血问题。即使前两个问题华大夫已经解决,仅止血问题就够他喝一壶。脑膜瘤血供丰富,现代神经外科医师靠电凝止血,又有充足的外来血源的情况下,还可出现失血性休克的案例。当时没有电凝设备,结扎止血方法不适应于颅内肿瘤手术,只能靠压迫止血。如果用纱布压迫手术野后关颅,手术野的出血一直要持续到颅内压与脑灌注压相等,这时,大脑没有血供,曹操也就呜呼哀哉。最可能的是,华大夫还没有找到肿瘤,曹操就已经失血性休克,死亡。
华佗死得冤不冤?既冤,也不冤。
医生有向患者提供治疗方案的义务,患者有选择治疗方法的权利。你曹大王不接受开颅就是,凭什么杀人?所以说,华佗死得冤。但我们不要忘了,那是无法有天的时代,曹大王就是天。站在曹操的角度,天要华佗死,也不冤。何况,华大夫对自己的治疗方案一点底都没有。
说华佗的被杀,既冤,也不冤,其实是废话。
真正要说清华佗冤不冤,必须要真正弄清一个问题:曹操为什么要杀华佗?
医患沟通障碍
《三国演义》的说法是,华佗诊断曹操患了脑瘤,要给曹操做开颅手术,曹操疑华佗以手术之名为关羽报仇,意欲谋害自己,故杀之。
《三国志》和《后汉书》的说法差不多,意思是说,华佗本想做官的,竟然从事行医这样低贱的行业,自己行善,而人性多恶,心里老大的不舒服。加上久在他乡,羁旅思归,便以妻子患病为名,向曹操请假回乡(华佗与曹操是同乡,沛国谯县人),并延期不归。
曹操屡次去信,并派当地官员催促,华佗总是要求延长假期,曹操便派出人员探其真假。如果华佗之妻真的患病,则赐给小豆四十斛,并准许续假;如若不然,则逮捕回京。果然,华佗在欺骗曹操,曹操也就不客气地将华佗逮捕入狱,严刑拷打之下,华佗如实招供,被处死。
《三国演义》的说法,一看就是货真价实的“演义”,是经不起推敲的。正史上并没有华佗给关公刮骨疗毒(拿现在的话来说,刮骨疗毒就是骨髓炎病灶清除术)的记载。多数学者认为,给关羽做手术的不是华佗。即使华佗曾经给关羽做过手术,两人之间也仅仅是医患关系。曹操是个大度之人,情理上不会因为华、关之间的医患关系而怀疑华佗谋害自己。一个医生为自己过去的患者(哪怕这个患者后来成了朋友)去谋害这个患者的仇敌,是令人难以理解的。何况,曹操什么时候成了关羽的仇敌?曹操与关羽之间的友谊绝不会亚于华佗与关羽之间的友谊(假如有的话)。
《三国志》和《后汉书》的关于华佗死因的说法,也不合情理。《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华佗年轻时游学徐州,兼通数经,很有才华,沛国相陈珪举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征辟华佗到太尉府做官,“皆不就”。
华佗已经当了大半辈子医生,医术出众,收入丰厚,虽然地位低下,面对的又是个物欲满地流、头颅满天飞的世道,也可能会偶尔悔恨当初的选择,但不至于因为一些思想上的疙瘩,而拒绝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为曹丞相、曹大王做保健工作。何况,华佗真的想当官的话,这不是个机会么?好好地为首长服务,即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弄个太医令什么的干干,好歹也是个副部级吧。
真正披露华佗被杀原因的,是被历代历史学者忽略或误解了的一句话。《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华佗被杀后,曹操的头痛仍然治不好,曹操说:“华)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吾断此根源耳。”
根据这句话,我对曹操杀华佗的原因做一个推导,各位看看是否符合情理。
上文说过,曹操中年时的头痛,是血管性头痛,发作呈间歇性,每次发作,过几天症状自然消失。晚年的曹操患了颅内肿瘤,因颅内压升高而经常头痛发作。华佗给曹操治病,以针刺施治,手到“病”除。不过这个“病”并不是病因,而是症状。
也就是说,华佗的针刺方法治标不治本,因为脑肿瘤并未切除,颅内高压并未缓解,症状暂时缓解,头痛还是会不定期发作,而且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
因为每次对症治疗的效果都很好,曹操就想,你华佗这老小子,为什么不给我治好,为什么不一次性给我治好呢?原来你是故意不给我治好,挟医术以自重,以便达到控制我的目的。那还了得!后来干脆跑回家,拒绝给我治病,不死何为!
在为曹操治疗的过程中,华佗肯定觉察到曹操的这种想法。自己曾经提出过开颅手术的建议,但被曹操拒绝;何况,自己也没有开颅的经验,手术的结果根本没有把握。仅仅靠针刺这样的对症治疗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曹操已经怀疑自己故意不给他治好,迟早得脑袋搬家。
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华佗干脆请假回家,并反复要求延长假期,不幸被曹操识破,丢了小命。
也就是说,华佗并非死于要给曹操做开颅手术,而是死于没有给曹操做开颅手术。因为,不做开颅手术摘除肿瘤,曹操的头痛问题无法根本上解决,而曹操不相信,至少是不认为,自己颅内长了肿瘤,而且不相信、不认为头痛是颅内肿瘤引起的;反倒认为,华佗的针刺能一次性治愈自己的头痛病,却不肯一次性治好,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医生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从华佗的角度看,死得实在是冤枉。从曹操的角度看,华佗死得一点也不冤枉,充其量又是一次误杀。
我认为,华佗之死的根本原因,跟政治、思想、法律等等高尚或卑鄙的概念无关,而在于医、患之间认识上的分歧。即使是当时最伟大的外科医生,华佗仍然是失败的——为职业无谓地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华佗的失败,不是败在技术上,而是败在医患沟通上。
医疗行为中,医患沟通与医疗技术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如今大量的医患纠纷,很大的比例是医患沟通不良造成的,而跟技术无关或关系不大。
不知当时华佗的医患沟通的情形如何。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华佗、曹操之间的医患沟通是失败的,华佗实在是没办法让曹操相信自己脑袋里长了肿瘤;他实在是无法说服曹操,头痛是脑肿瘤的症状,而不是疾病本身。
华佗之死,谈不上冤不冤,也不用怪谁,既不能怪华佗的医患沟通能力欠缺,也不能怪曹操多疑滥杀,只怪两个沟通主体之间掌握的信息太不对称。这又只怪当时的医学太不发达,华佗的诊断太超前,如果做个CT扫描,问题就一清二楚——可惜当时没有这个检查。
不管曹操是怎么死的,反正是已经死了。人死如灯灭,猪死一张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