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到底是能臣还是奸雄?英雄还是奸雄?
其实这是一个很没有意思的问题,也不关曹操什么事。能臣也可,英雄也好,奸雄也罢,曹操就是曹操。后世之人的争议,多半出于感情用事,或意气之争。争来争去,其实多半是为自己,而不是为曹操争。至少不是为早已死去的曹操争,顶多是为活在自己心目中的曹操争。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意思是说,曹操年轻时就表现出机警过人,懂得权谋,但是任侠胡为,不务正业,当时的人并不觉得曹操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有梁国人太尉桥玄、南阳人何颙特别看重他。
《三国志·武帝纪》也没有记载当时名人有关曹操是英雄、狗熊之类的具体评论,只有桥玄的一段话,说明中央政府高层官员中的少数精英对曹操的评价,(桥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中国人得知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个评价的,绝大多数来自于《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这个说法来源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孙盛的《异同杂语》。只不过,《三国演义》把曹操“能臣”的形象统统抹杀,把“乱世之奸雄”解释并描绘成“扰乱世界的奸雄”,再根据曹操事实上的篡逆行为,最后把曹操引申、定格为“奸贼”。
关于曹操是这个雄、那个贼的说法还有不同的版本,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和同时代的《世说新语》都有类似的记载。
《后汉书·许邵传》记载,曹操未发达时,经常卑辞厚礼,求著名的人物评论家许邵给自己点评一番,以增加声望。许邵对曹操的品行不以为然,总是不肯答应。后来许邵被逼得无奈,就给曹操做了一个评价:“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听了很是高兴。
《三国演义》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个话也是许邵说的。对于曹操年轻时的评价,《世说新语》的说法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声称,他的这个说法来自桥玄之口,与《三国志》的记载的桥玄的话大相径庭。
一团乱麻,一头雾水。但我们应该明确一点,对曹操评价的各种说法,当时都没有文字记录。名为当时的真人真话,其实都是口耳相传,或道听途说,甚至是杜撰虚构。争论原话到底是怎么说,由谁所说,没有任何意义。
惟有两种情况应该是真实的:一、曹操这小子,年轻时的确不同凡响,不少高级干部和知名学者都对他做过评价,看好他的前程。二、评价曹操的那些原话,无法考证,我们看到的这些话,分别是这些书的作者所说。
《后汉书》之“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很好理解,无论从文法上还是语义上,都不会产生歧义。“清平”是“清平之世”的缩写,为名词,与之对应的“乱世”当然也是名词。这句话直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你是太平盛世里的奸贼,混乱世界中的英雄”。
《异同杂语》的说法“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和《世说新语》的说法“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都容易引起误解。历朝历代的历史学者,甚至当今的大学中文系教授,有的也认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以做两种解释;既可以理解为“太平盛世理的能臣,混乱世界里的奸雄”;又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能臣,扰乱世界的奸雄”。
其实,澄清这个问题并不难。从文法分析,要注意两点。首先,“治世”可作动宾词组,“治理世界(社会)”的意思;也可作复合名词,“治平之世(社会)”的意思。古代汉语多用单音词,当要表达现代汉语中“治理”这个意思时,一般用“理”而不是“治”,如陈寿评价诸葛亮的能力特点时说其“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古代汉语中,“乱”字可以作动词,但“乱世”不是动宾词组,只作复合名词。《辞源》里“乱世”这个词条只作名词用,只有一个解释,指“混乱的、不太平的世道、社会”;而不作动宾词组,不能解释为“扰乱社会”。
其次,“乱世”和“治世”是相对仗的,他们在句中的性质和作用相同。既然“乱世”作名词,“治世”在本句中也只能作名词,解释为“治平之世、太平时代”;而不能作动宾词组,解释为“治理社会”。
好了,这就很好理解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以及“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分别只有一种解释。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意思是:“在清平世界里你是能臣,在混乱的社会中你是奸雄”,而不能解释为:“你是治理社会的能臣,扰乱世界的奸雄”。《三国演义》即是做后一种解释,并把曹操描绘成扰乱世界的奸雄。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几种评价对曹操而言,哪个中肯而又恰当。一、《后汉书》:“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二、《世说新语》:“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三、《异同杂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依我看,《后汉书》和《世说新语》的说法的意思是相同的,“治世”就是“清平(之世)”,只是“乱世之英雄”这个短句的位置颠倒了一下。“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这句话,直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你是太平盛世里的奸贼,混乱世界中的英雄”。“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你是混乱世界中的英雄,太平盛世里的奸贼”。这种直译法,其实是对这句话浅层次的理解,我的观点是,许邵(如果这真是许邵的话的话)对曹操的评价应该理解为:“太平盛世会被你搞乱(所以你是盛世理的奸贼),混乱的世界能被你荡平(所以你是乱世里的英雄)”。意思是曹操你小子智商情商俱佳,水平高,能量大,能力强,权谋机警,手段毒辣,绝不是省油的灯。
当时之人都知道,太平不再,世将大乱,知名专家、高级领导都认为,曹操必将成为乱世里的英雄,你说曹操高兴不高兴?
《异同杂语》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意思是,太平盛世里,你曹操能做个能干的大臣;在混乱世界、动荡社会里,你就是个奸雄了。“奸雄”是个贬义词,当然,“乱世”也是个有负面意义的词汇,负负得正,在乱世里做个奸雄,也不是什么坏事。
依我看,《异同杂语》的这个评价,怎么也没有《后汉书》和《世说新语》的评价来得中肯、贴切。
之所以说,争论曹操是英雄、奸雄、枭雄没有意义,是因为,你既可以说曹操是英雄,也可以说曹操是奸雄、枭雄。不管什么雄,都离不开一个“雄”字。
“雄”字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性别,与雌相对应;二是指人物中特出、壮伟者。“英”有“美好、华美”的寓意;“奸”是指心智、手段而言,“奸诈、狡猾”的意思;“枭”是针对品行、性格而言,有“强横、野蛮”的含义。
曹操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南征北战,东争西讨,削平群雄,统一北方,你说他是不是英雄?如果曹操不具备狡猾的心智,不使用奸诈的手段,怎么能战胜一个个对手,在群雄中脱颖而出?说他是奸雄,也没有问题,并没有冤枉他老人家。如果曹操不强横、不野蛮,他只能像程昱、张昭、诸葛亮那样,做个谋士、军师,怎能成为一方霸主?说他是枭雄,也是恰当、贴切不过。
所以,我劝各位不要争论不休,非要给曹操定格个什么“雄”。如果真的要弄个水落石出、永不翻案的话,我倒是有个自我发明的词汇奉献出来——真雄,意思是,曹操是那个时代里真正的特出、壮伟者,他的品性才情、个性心智、手段善恶等等,在所不问。
在三国人物中,我发明的“真雄”这个词汇,只能戴在曹操头上,你若使用在别人身上,必须向我付费。
曹操是真雄吗?那得先给真雄制定一个标准。什么是真雄?我认为,集英雄、奸雄、枭雄于一身者,才是真雄;“真”还有不偏不离、不正不负的意思,真雄的功与过、善与恶、美与丑,各自两相抵消,结果不能太离谱。“真”也应该包含“全”的意思,真雄者气吞山河,又斤斤计较;真雄者杀人如麻,又温情脉脉;真雄者能挥剑杀敌,也能横槊赋诗;真雄者出则为将,入则为相。
除了曹操,谁还符合这个标准?人才辈出,英雄、奸雄、枭雄多如过江之鲫的三国大舞台中,刘备英且雄,孙权枭而雄;关羽、张飞、马超之辈,勇而不英,只是一介武夫;程昱、张昭、诸葛亮之流,英而不雄,不过是强权的附属品;袁绍、袁术、刘表之类,不英不雄,充其量是绣花枕头。惟有曹操,既英,也奸,且枭,才是真雄。
我说曹操是真雄,肯定有人不同意,因为曹操有篡逆的嫌疑。一个“篡逆”者,怎么能是真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