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国家是家天下的,帝王年幼或昏庸,实际掌权者的死,往往引起轩然大波,甚至地动山摇,有的还弄得国丧家亡。
对于蜀汉帝国来说,诸葛亮的加盟和死去,都是蜀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诸葛亮的加盟,无疑是刘备集团的幸运。在后世许多学者的眼中,诸葛亮的死,对蜀国及其民众而言,如天崩地裂、齐丧考妣一般,是蜀汉帝国的大不幸。
说什么,苍天再给诸葛亮十年八年的话,说不定北伐就成功了,中原也就统一了,汉室也就恢复了。说什么,诸葛亮死后,阿斗就没人管教了,黄皓就没有人制约了,蜀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离灭亡也就不远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仿佛诸葛亮的死,比诸葛亮的生还重要。客观上来说,诸葛亮的死,对蜀汉帝国是福是祸,对益州民众是喜是悲,还是很难说的。
令人遗憾的是,诸葛亮这么重要的历史性死亡,正史也好,野史也好,都没有留下多少文字记载,更没有实物标本以供考证。
关于诸葛亮的死,《三国演义》的描述大致是这样的。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事繁食少,患有某种(或某些)疾病,身体每况愈下。八月中秋之夜,诸葛亮在大本营,为自己举行祈禳法事,以期延寿。
此时,司马懿率军攻击魏延的前锋部队,魏延亲自到大本营汇报军情。魏延匆匆闯入中军大帐,在大门口守卫的姜维挡也挡不住,魏延惶急之下踢翻法器主灯,诸葛亮的祈禳法事被魏延无意中破坏。
诸葛亮知道天命不可违,自己已无药可救,便于安排好自己死后退军事宜,并授予马岱诛杀魏延的锦囊妙计后去世。
《三国志·诸葛亮传》没有交代诸葛亮死前的具体情况。有关诸葛之死,只有寥寥数语:“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魏延到底是怎么死的?死于谋反还是内讧?诸葛亮死前是否决定抛弃魏延,甚至为魏延挖好了死亡的陷阱?
《三国志·魏延传》里,对诸葛亮死亡前的一些状况,倒有一些隐隐约约的线索。“秋,(诸葛)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按照《三国志·魏延传》的记述,拿现在的说法,诸葛亮病重后,死亡前,曾召开过一次前敌委员会常委会议,或有学者称的“秘密榻前会议”,安排自己死后退军事宜,以及对魏延的处置措施。
如果《三国志·魏延传》的记述是真实的,说明,诸葛亮生前就决定将自己死后的北伐军军权交给杨仪,并决定抛弃魏延。
首先,不让魏延参加“前敌委员会”的“常委会议”,会议决议对他保密。
其次,“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意思是,如果魏延不服从此次会议的安排,杨仪和姜维回军就是,撇下魏延,不去管他了。
“不去管他”,当然是轻松随便。问题是,这个“不去管他”,可能导致哪些后果,会造成哪些后遗症,各方当事人(包括蜀国)是否承担得起。
依我看来,对魏延“不去管他”,可造成以下四种后果的其中一种。
一、魏延留下来,带着他自己的先锋部队继续北伐或屯垦。
二、魏延跟着大部队回国,回国后重新安排工作。
三、魏延一怒之下,投降司马懿,调转枪头,带着魏军进攻蜀军。
四、魏延直接跟杨仪干起来,夺取北伐军的指挥权,不管谁输谁赢,北伐军来一场自相残杀。
发生上述第一、第二种结果,都可以“不去管他”。如果发生第三、第四种结果,能“不去管他”吗?也就是说,魏延的去留、魏延的生死,诸葛亮能“不去管他”吗?
不管诸葛亮去不去“管他”,有一点是肯定的,魏延随即随诸葛亮而去,到了地下,诸葛亮还得费心劳神地去“管他”。
那么,魏延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