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章 飘在空中的圣人

  我的朋友乌潘卓·摩宏·乔杜里告诉我,他在一次聚会上看到一个能凌空飘浮的瑜伽行者。

  我微笑着说:“我知道他是谁,肯定是上环路上的巴笃利·玛哈赛(Bhaduri Mahasaya)。”

  乌潘卓点点头。

  “我与这位瑜伽行者住得很近,我时常去他那里”,我继续说,“他很善于利用帕坦伽利(Patanjali)在古代瑜伽八步功法中概述的能量控制的调息法(Pranayamas)。巴笃利·玛哈赛曾为我展示风箱式调息能量控制法(Bhastrika Pranayama),当时房间里狂风大作。当他停下来时,他又纹丝不动地进入了超意识的状态之中,太神奇了!”

  “据说他很少出门,真的吗?”乌潘卓有些不信。

  “的确,能有20年没出门了。过去20年来他都住在屋子内,只是在圣典节庆时,他才走出家门,最远也仅仅走到房前的人行道上!乞丐们都在那里等着乐善好施的他。”

  “为什么他飘浮在空中呢?”

  “一个瑜伽行者的体重在使用某些调息后会自然消失的,然后便能飘起来,如同青蛙那样的四处跳跃,其实有些没有练过瑜伽的圣人,当他们凝神祈求上帝之际,也能在空中飘浮。”

  一天午后我放学回家路过巴笃利·玛哈赛的修道院时,便去拜访这位圣人。他从不公开会客。在楼下守卫他的是他的一个忠诚的弟子。正当那个弟子拦住我时,圣人出现了。

  “既然是穆昆达,就让他进来吧。”圣人的眼睛一闪一闪地发出亮光,“我不出门并非为了安适,而是为了尽量不被世俗之人发现。你和他们不同。请跟我来。”

  巴笃利·玛哈赛把我领到顶楼简朴的房间里,这是一个最好的静修之处。真正的大师是不在乎繁复的俗世现象的。

  “您是我所知道的惟一一位几乎不出屋的瑜伽行者。”

  “这是上帝的安排,上帝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规则。”圣人开始打坐,虽然已是七十多岁的年纪,却毫无老态,他几乎是完美的,那张脸和古书上的先知一样。他挺直地坐在那里凝视着上帝。

  我们都进入了禅定的状态,一小时后,他平静地说:

  “你已经能进入寂静了,可你是否进入过阿奴哈瓦之中呢?”他告诉我打坐是因为爱上帝,“别将方法当成目标。”

  他请我吃苹果。他严肃的本质里充满了风趣。他说:“很多人喜欢加拉瑜伽(与食物合一)甚于禅定瑜伽(与神合一)。”

  这是令人发笑的瑜伽双关语。

  我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些都是从美国寄来的信。”他指着桌上的一些信件:“一些团体经常与我联系,都是对瑜伽有兴趣的团体。他们像哥伦布那样发现了印度!我当然愿意帮助他们。如果能普及瑜伽的知识,人类就会改变现状的。”

  “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的本质是相同的,而瑜伽能使人类长盛不衰。”

  他静静地看着我,我当时还不明白他正在暗示着我。今天我终于明白,他对我的启发是无法言喻的。

  “您应该撰写瑜伽方面的著作。”

  “我的弟子们就是我的著作,他们高过任何理论家。”

  我与这位瑜伽行者一直探讨到晚上。巴笃利·玛哈赛的弟子们聚齐的时候,他便开始了独特的演讲。

  巴笃利解析了关于圣女密罗跋伊(Mairabai)不同的哲学观点。她是中世纪拉吉普塔尼(Rajputani)的一个公主,抛弃了皇宫的生活,想与圣人为伍。因为她是女性,一位伟大的托钵僧拒绝收她做为弟子,她的话却令这位圣人五体投地。

  她说:“在上帝眼里,我们都是女性。”(印度经典中的一个观点认为造物主是惟一阳性创造的源起。)

  密罗跋伊写了很多令人开悟的诗篇,现在仍有其独特的价值。如:

  假如每天沐浴就能知晓上帝,

  我更愿变成一只海洋中的鲸鱼;

  假如吃树根和水果就能见到他,

  我成为一只羊也心甘情愿;

  假如数念珠就能与他相遇,

  我将对着所有的珠子祷告;

  假如跪拜石雕就能看到他现身,

  我将天天向大山跪拜,

  假如喝牛奶就能感受到他,

  孩子们都将熟识他;

  假如不与妻子同房就可与上帝同在,

  那么无数的男人都将失去性别。

  我明白,要想追寻上帝

  爱是惟一的途径。

  有些弟子将钱放到巴笃利身旁的鞋子中,这是印度的习俗。

  一名马上要离开的弟子诚恳地说:“你抛弃了一切只是为了要追寻上帝,同时又启发我们的灵性,真是伟大呀!”大家都知道他很小就抛弃了巨大的家族财产,义无返顾地走向了瑜伽之路。

  “不对!”他严肃地说:“那点钱财和俗世中的乐趣算什么?让别人享用你的财富并不是舍弃。凡夫俗子们每天都浑然不觉地舍弃他们的内在财富。”

  我听了他的话觉得很有趣,他认为所有的富豪都是穷人,而将所有追寻上帝的穷人看成富豪。

  “上帝让我们拥有富足的明天。”他最后说,“上帝使我们内心丰富。”

  后来我在放学后常去他那里朝圣学习。他耐心地指导我达到了阿奴哈瓦的境界。不久他搬到了兰摩罕伊路去,离我的家远了。弟子们为他盖了一间新的修道院,叫作“那旃陀精舍”(Nagendra Math)。

  多年以后,当我启程前往西方的前夕,又去见他,他劝告我说:

  “孩子,去美国吧,你会成功的,那里的人们一定会欢迎你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