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六 梁魏寒山之战

  由于国都离得远,梁军晚了宇文泰一步,实质上只取得了东魏南部边境的悬瓠、项城两座城。梁武帝心里很不满意,自然想要扩大战果。要扩大战果,羊鸦仁的三万军队就不够用了,于是他又派侄子南豫州刺史萧渊明(哥哥萧懿之子)和孙子南兖州刺史萧会理(四子萧绩之子)分督众将,领兵十万奔赴东线战场,进攻徐州治所彭城。

  梁国多年无战事,王孙贵族们从未上过战场,只懂显威风、摆气派。萧会理骄横自大,不把其他将领放在眼里。萧渊明不服,给朱异写密信,告萧会理“懦而无谋”。梁武帝便召回了萧会理,全军以萧渊明为都督。

  萧渊明说萧会理“懦而无谋”,他自己也未见得“勇而多谋”。他平生所好,莫过于酒,经常烂醉如泥地瘫倒在军营里,百呼不应。大凡众将与他商议军机大事时,他都没有主意,总是敷衍道:

  “你们看情况办就是。”

  梁武帝为此次北伐制订了详尽的作战计划:梁军先占据彭城东南八十里的寒山(今江苏徐州东南),然后在泗水下游拦水筑堰,以水淹之法灌彭城。(梁武帝使用的是当初浮山堰的微缩版,浮山堰虽然失败了,水攻的招式还是很有可取之处的。梁军的战斗力远远不及魏军,如果强攻敌城,必然损失惨重;水困城池,既避免了死拼,又能逼迫城中兵将不战而降。此计若成,梁军即可与西面的侯景齐头并进,席卷东魏的河南、山东之地,令高澄首尾无法照应,从而获得更大的战果)

  梁武帝的“锦囊妙计”在执行上出了偏差。梁军筑堰功成,部将羊侃请示萧渊明乘着水势攻城,萧渊明却死抱着梁武帝临行叮嘱的“慎勿妄动”,迟迟不下命令。东魏彭城守将、徐州刺史王则忠勇可嘉,城内水势日益上涨,城外被围得水泄不通,依然守得固若金汤。

  萧渊明在寒山贻误战机,河北的高澄可没工夫跟他打太极。他派大都督高岳率领十万大军,并任命大将潘乐为副手,增援彭城。谋士陈元康提醒他:“潘乐应变能力弱,不如慕容绍宗。大王难道忘了先王的遗言么?把军务交于此人,侯景不足为患。”

  高欢的话高澄没有忘。只是慕容绍宗被“冷藏”了这么久,高澄对他也不熟悉,担心忽然予以重用,万一他受惊叛变就糟了。陈元康打保票,修书向慕容绍宗说明情况。于是高澄加封慕容绍宗为东南道行台,与高岳和潘乐一起去彭城。

  侯景一向瞧不起东魏诸将,在高欢手下时,他对高敖曹和潘乐两员名将的评价是:哪有什么本事?起这种人只知道像猪一样到处瞎跑,兵后,韩轨攻打他,说:这回听说高侯景仍然很不屑,“啃猪肠的小儿!”岳来,侯景更节省,“兵精人凡。探马又报,随行的还有慕只说了四个字:容绍宗,侯景的脸色立刻变了。他甚至对情报的准确性产生了疑问:

  “是谁教鲜卑小儿派慕容绍宗来的?如果真是这样,会不会高王还没死啊?”侯景也怯场了)

  (听到师父的大名,“超级替补”慕容绍宗把侯景晾在一边,领兵进驻橐驼岘,与围攻彭城的梁军对垒。萧渊明的懒劲发作了,先是羊侃建议乘慕容绍宗立足未稳,主动袭击,萧渊明不听。次日,羊侃又劝萧渊明下令全军出战,给东魏军一个下马威,萧渊明还是不听。

  从整场战役来看,萧渊明的策略倒是始终如一:权力抓住不放,责任一概不担,别人建议不听,自己又不决策,坐等敌人上门投降,属于典型的无为而不治。这样的王爷派头,在官场上或许能混个四平八稳,在战场上的敌人眼中,毫无作为就是失败的代名词。

  羊侃是北魏的降将(之前领兵接应的羊鸦仁也是),他祖父羊规本是南朝刘宋将领,在宋明帝时随薛安都投奔了北魏。羊侃自幼熟习兵法,六镇之乱,他参与平叛,屡立战功,后来对北魏乱象失望至极,加之心向南朝,就率部归顺梁国,在梁武帝末年算是为数不多的打过硬仗的宿将。羊侃见萧渊明这副模样,只好自求多福,率领本部人马出屯堰上,免得被萧渊明拖累,其他梁将也各自暗存私心,不再积极应战。

  梁军将帅离心,东魏方面却从容不迫。慕容绍宗亲率步骑兵一万,首先进攻梁国潼州刺史郭凤的军营,东魏军万箭齐发,形势危在旦夕。

  梁军营中,萧渊明正喝得酩酊大醉,趴在桌上起不来。他下令众将救援,却不指派具体的人选,大家大眼瞪小眼,谁都不挪步。北兖州刺史胡贵孙看不下去,对谯州刺史赵伯超说:正是为了有所“我等带兵而来,作为,如今敌军进攻,何以不战?”赵伯超无言以对,回到营中,对手下兵士说:交战必败,还能保全性命。打点行装准魏军势盛,不如早点退兵,备开溜。

  胡贵孙得不到任何响应,便率领本部兵马,赶往郭凤军营。两军合为一处,反攻东魏军,奇迹居然出现,梁军一时斩杀两百多名敌军士兵。

  慕容绍宗此次出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试探梁军虚实,他预料梁军会轻易进攻,而且虎头蛇尾,“我会佯装临行时曾对走在后面的将士说:败退,引诱南军,你们记着从他们的身后进攻。”

  接触战一打,慕容绍宗的前锋是真败了,来不及打招呼便向北退却。

  梁军主帅萧渊明借着酒劲撒了欢地追,其他将领的军队也跟着追了上来。可是东魏的后军却实诚得很,不是叫我们等在后面围攻梁军吗,好,那就上吧,立即从两翼绕到了梁军主力的身后,如两条臂膀一般,把梁军整个拢入了包围圈。

  侯景曾一再派人告诫梁军:“追逐北军不可超过二里路。”骑兵与步兵对阵时,不论骑兵的败退是真是假,一旦拉长战线,不利的往往是追击的步兵。追得越快越远,不可知因素也越多。侯景十分了解东魏的战术,诱敌深入,围而歼之,对于骑兵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对于以步兵见长、且久疏战阵的梁军,却显得很陌生,所以侯景特意向友军强调此事(这套战术与草原上狼群的捕食方法如出一辙,是游牧民族所擅长的战法)。梁军上下都忘了个一干二净。人往往习惯于顺应本能,兵败如大山崩倒,兵进如水银泄地,一个人停住脚步容易,一群没有统一思想的人要停住脚步,几乎不可能。

  退败中的慕容绍宗见后军发力,便掉转头来,回击梁军各部。梁军腹背受敌,顿时崩溃,失散阵亡的士兵数万人,其余被俘,一身酒气的萧渊明、生猛无比的胡贵孙、临阵脱逃的赵伯超等将都被生擒活捉。十万大军,惟独先前移兵堰上的羊侃一部没有损伤,他接到消息,下令整军撤出战场,全师而还。

  “寒山的战报传到建康,梁武帝正在宫中午睡。太监张僧胤禀告,朱异有要事相奏,梁武帝升阁传见。朱异急冲冲进到内阁,气喘吁吁地报道:我军失利!”

  “寒山之战,梁武帝惊得身子一晃,差点从座位上摔下来,张僧胤赶忙上前扶住。”

  半晌,梁武帝叹了口气,摇着头说:“莫非我的下场会如晋朝皇帝那样么?”

  寒山的惨败打破了梁武帝后期的既定方针,即:坐观北朝东西内战、消耗实力,待时机成熟时收获渔翁之利。

  梁武帝的方针无懈可击,但却忽略了一个根本的问题:战争是要靠人来完成的。战争消耗了国家的实力,也锻炼了国家的战斗力,从最高统治者、普通老百姓,到军队,其战争能力都会得到极大限度的开发。南朝一味地坐山观虎斗,原有的战斗力(其实也称不上强)在和平中慢慢退化,最后成了坐吃山空,一遇战事,反而不如长期内战中的北朝。

  寒山之战是最好的例证。梁武帝的作战意图和计划很出色,利用侯景的势力,夺取北朝的大片领土,特别是极具战略、经济和政治意义的河南各州,进而统一天下。但是,再完美的战略计划,都需要有优秀的执行者来配合,梁国境内根本找不出一名能够很好执行梁武帝的作战计划的人。萧会理也好,萧渊明也罢,乃至于羊侃,都不是出色的执行者,至于再往下的中低级将领,以及普通士兵,军事素养就更别提了。这一切,酿成了寒山之败,也在日后酿成了更大的悲剧。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