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012 平民布衣做皇帝的汉高祖

  刘邦

  “传略”汉高祖刘邦(前247~前195),字季,秦泗水郡沛县丰邑中阳里(今属江苏丰县)人。西汉王朝的建立者,前202~前195年在位。传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和《汉书》卷一至二《高帝纪》。

  刘邦秦末为地方小吏,任泗水亭长。前209年,他响应陈胜起义,称沛公,隶属项梁,经常与项羽并肩作战,前206年分兵。刘邦向西取南阳、武关攻秦,项羽领兵北上救赵。刘邦先项羽一月入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自称应为关中王,与秦民约法三章,废秦苛法。随后项羽入关,大封十八王,刘邦被封为汉中王。不久楚汉战争爆发,经过4年争战,汉胜楚败,刘邦即帝位,建立汉朝。在位期间,继承秦制,实行中央集权,先后消灭了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大封同姓诸侯王以为屏藩。迁东方六国贵族后裔及豪强以实关中京师,便于加强控制。又推行重农抑商与黄老无为政治,与民休息,参照秦律制定了《汉律》九章。这些措施有利于政权巩固和恢复遭受战乱的残破经济,并使汉朝保有几百年的基业。

  “影响”青年时期的刘邦,出身农家而不喜欢种地务农,他好交朋友,讲义气,弄枪使棒,直到30多岁才做了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秦代实行郡县制,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乡下的基层叫里,十里一亭。亭长维护治安,逐捕盗贼,管理交通,接待过往官差。泗水亭是沛县城东的一个县郊亭,离县城很近。因此刘邦与县吏萧何、曹参、夏侯婴等有交往,与县令也能拉上关系。这些社会关系,不仅增长了刘邦的见识,这也是他在秦末乱世中起事时的骨干力量。汉初布衣将相的格局,大多是刘邦在沛县的一群哥们。

  刘邦作为亭长,曾押送徒役到咸阳服徭役,修骊山陵,看到过秦始皇出行的威仪,禁不住发出感叹:大丈夫当如此也。“嗟乎!”(《史记・高祖本纪》)这说明了刘邦是一个不安分守己的人,在社会动乱中逐渐产生了野心。刘邦爱说大话,凡事敢作敢为,这一性格促使他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造反精神。

  由于秦政暴虐,天下人民共苦患秦。当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如同一根火柴点燃了一堆干草,全国大起义风起云涌。这时刘邦已经拉起了几百人的队伍,回到沛县,在萧何、曹参、樊哙等人的支持下,攻下县城,杀了沛令,自己做了沛公。公,是楚人对令的尊称。刘邦做了沛公,也就是做了沛县县令。他召沛县子弟为兵,得2000余人,接着又攻下了丰邑,就让同村与他同日生的雍齿驻守丰邑。这时陈胜已在陈郡称王,国号张楚,刘邦也拉起了张楚的旗号,拥护陈胜王。

  没有多久,陈胜被秦将章邯攻杀。雍齿也反了沛公投奔魏王。沛公正在困危之时,项梁、项羽率军从江东渡过长江,进入山东,成了抗击秦军的主力。沛公带兵去投奔项梁,与项羽拜了把兄弟,此后就一同并肩作战。沛公与项梁等人共同拥立了楚怀王。反秦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秦二世二年(前208)八月,起义军再次遭到挫折,项梁因连胜秦军而骄傲轻敌,不幸在定陶被秦将章邯偷营战败而死。接着章邯转战河北,围困赵国。沛公和项羽都收兵回到彭城。楚国群臣对部队进行了调整,决定分兵两路攻秦。诸将认为刘邦是个宽大长者,让他带兵从河南西进入关破秦。让宋义带领主力北上救赵,牵制秦军主力。楚怀王忌惮项羽,强令他为副将,“谁先入听从宋义节制。楚怀王又与诸将相约:关谁就做关中王。”

  项羽世世为楚将,楚国被秦国所灭。他的叔父项梁又被秦将章邯杀害。国仇家恨,使得一个只有24岁起兵反秦的项羽,在血气方刚的驱动下表现得十分残暴。他兵锋所向,破敌屠城,杀戮无辜,受到诸将的忌惮和长者的不满。不过秦国这个大敌当前,人们还能容忍。项羽的复仇怒火使他作战英勇,乐于与秦军主力搏斗。宋义观望不进,项羽杀了宋义,夺了兵权,在巨鹿城下大战秦军,一日九战,喊杀震天,楚军无不以一当十,一往无前。秦军主力被项羽打败,章邯投降,尚有二20万众。项羽担心秦军入关后造反,就在行进到河南新安时把秦兵全部坑杀了。这一大血案,使项羽大失人心,尤其是关中人民,把他恨之入骨。

  与项羽相反,刘邦进兵一路招抚。他趁项羽在河北与秦军主力决战的时机,乘虚直入,从武关迂回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王朝就这样灭亡了。刘邦几乎没有打什么大仗。陈胜发难,项羽破秦主力,可以说都为刘邦的成功开辟了道路。他入关后与秦民约法三章,即杀人偿命,伤人及盗抵罪。秦朝的苛法全部废除。刘邦派出使者四出告谕秦民,又说,他与诸侯约,先入关者当为关中王。秦民十分高兴,唯恐沛公不为关中王。这与项羽的暴虐形成了鲜明对比。

  刘邦善于用人,这也是楚亡汉兴的一个重要原因。刘邦做了皇帝。群臣让他总结胜利的原因。刘邦在洛阳设宴庆功,他在庆功会上说:“在军营中定计决策,就可以在千里之外取胜,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后方,安抚百姓,供应粮饷,使运输从不断绝,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决战必定胜利,攻城必定取得,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超凡的英雄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只有一个谋臣范增,但不能够始终任用,这就是他被我消灭的原因。”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刘邦用他的亲身战斗经历生动地又一次说明了这一个普通的真理。

  当然,楚亡汉兴还有着多种的原因。项羽不学无术,项梁过早死亡,项羽年轻气盛,还缺乏担当天下重任的政治经验。项羽总结经验,往往走向反面。例如他残暴杀伐,他本来是反秦暴政,而自己却以暴制暴,无法赢得人心。刘邦起兵,投靠项梁,与项羽结为兄弟,而第一个起来与项羽争天下的恰恰是刘邦,这使得项羽错误地总结了生活经验和政治经验,猜忌功臣,防范外姓,只听信项伯等亲人的话,他哪里知道,项伯脚踏两只船,恰恰是个内奸。统治集团上层出了内奸,军事行动的情报都暴露给敌人,这个仗还怎么打?最大的失误还是项羽分封十八王。此着一输,全盘皆输。与项羽相反,刘邦的性格“仁而爱人”,他好说大话,给人希望,讲义气,交朋友,例如他先后与项羽,与项伯两人都约为兄弟,项羽、项伯却是叔侄。刘邦管不了这许多,他只是搞政治。在严酷斗争的环境里,刘邦的这种性格与拉人际关系的手腕很能得到群众拥护。由于刘邦人缘好,顺利地当上西征主将,使得他先入关,在政治上占了主动。刘邦起初也没有多大才能,秦朝统一中国时,他已30多岁,才做了一个亭长,还经常去酒铺喝酒不付钱,这说明他没有突出的大志。但他跑了一次咸阳,看到秦始皇的排场就想当皇帝,说明他思想活跃,很能跟形势。他能博采众长,招揽人才,集思广益,在斗争中迅速地增长了才干。到鸿门宴时,他敢于身入虎穴,表现他的勇;他计划周密,把统战工作做到了项羽的心里去,让项伯做了汉军的内奸。本来范增要把刘邦封为巴蜀王,把他困在四塞之国的四川盆地。刘邦愤怒地要和项羽拼命。又是张良活动项伯说情,项羽改封他为汉中王。结果项羽既身负失约之名,又实授关中之地。刘邦的确是知人善任,加上自己的进步,他成了杰出的政治家。就这样,一个泗水亭长成了叱咤风云的英雄,也创造出了布衣将相之局的汉家天下。

  “余论”刘邦称帝,建立大汉,继承秦制而革其弊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成为一个与时俱进而驾驭了时代的明君。这也是刘邦对历史的贡献。励精图治,许多明君都可以做到,后继者汉文帝在许多方面做得更好。但刘邦从一个平庸的布衣而成为大圣皇帝,彻底结束了上古几千年的世卿世禄制度,开布衣将相之局,它对历史的影响,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徐日辉)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