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毛泽东

  “传略”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诞生于湖南省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1913年春在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就读,1918年夏毕业。毛泽东早期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18年4月与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1919年7月创办《湘江评论》,1920年夏发起建立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主义小组等革命组织。1921年7月,作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

  中共“一大”之后,毛泽东先后从事领导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参与中共中央的领导工作。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毛泽东主张武装反蒋。同年8月7日,出席在汉口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会后即到湘赣边界作为中央特派员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接着率领部队进入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后与朱德、陈毅率领的一部分部队会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该军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力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先驱。毛泽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党和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12月,毛泽东被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他担任这一职务直到逝世。1943年3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主席,以后在历届中央委员会上都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直至逝世。

  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在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在中国革命的每一个重要阶段,毛泽东都写下了带有指导意义的重要文献,形成了完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主要著作结集为《毛泽东选集》4卷。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毛泽东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中共中央在《悼词》中称誉他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领袖和导师。1982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在《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的一生及其历史功绩作了客观公允的评价。

  “影响”评价一位现代的伟大人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他的影响要由未来的历史去书写。但毛泽东与同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已是举世公认的历史事实。毛泽东缔造新中国,使得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来支离动荡的中国重新归于统一和安定,饱受西方列强凌辱的中华民族重新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而开拓出中华民族历史进步和全面振兴的康庄大道。

  毛泽东于20世纪20年代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当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里徘徊的中国人正在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正如毛泽东所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1926年3月和1927年3月,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中国的社会状况和阶级状况,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同盟军进行革命的思想。从1929年开始,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战略思想,开创了一条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35年12月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1937年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写了《论持久战》等著作,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抗日路线、方针和政策。1939年10月,毛泽东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创造性地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12月,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翌年1月,又发表了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这些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1942年,毛泽东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在此基础上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使全党紧密地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全党思想统一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这就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的基础。

  抗战胜利后,针对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阴谋从人民手中夺取胜利果实的形势,毛泽东提出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1945年8月28日与周恩来等赴重庆谈判。1946年夏,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以后,号召和率领全国人民以革命战争消灭反革命战争。在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时间,就粉碎了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于1947年7月转入全国规模的反攻。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亲自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1949年3月,主持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全国胜利以后,民主革命要不停顿地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努力学会管理和建设城市。同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时,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了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任务和方针。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毛泽东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他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会议一致通过了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和知识分子改造等运动。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抗美援朝的同时,迅速恢复了旧中国时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1952年底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规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整套方针和政策。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毛泽东主持制定的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956年4月,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1957年,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即使在晚年,毛泽东仍在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研究世界形势,为维护祖国的安全和尊严而操劳,这是必须充分肯定的。

  “余论”对毛泽东的一生及其历史功绩,1982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在《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作了客观公允的评价。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统帅,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的历史道路。这是毛泽东成为震古烁今的历史伟人的根本所在。纵观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他不愧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战略家,他不仅是我们中国的一位伟人,而且也是一位世界级的世纪伟人,其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王志功)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