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关于《诗人黄瀛》——编者序

  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黄瀛先生都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生于1906年,其父是重庆川东师范学校首任校长黄泽民,其母是来自日本千叶县八日市场市的太田喜智。黄瀛先生早年就读于日本文化学院和陆军士官学校,而后回到中国,成为国民党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少将特参。解放后因复杂的人生经历和海外关系而数度入狱,及至文革结束后才成为四川外语学院日语系教授。

  黄瀛从少年时代起便醉心于日语诗歌创作。1925年9月,年仅19岁的他在几千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荣登《日本诗人》“新诗人号”的首席,以明朗阔达的诗风引起了日本诗坛的注目,一举成为诗坛的宠儿,亦是第一个在日本近代诗坛上赢得卓越声誉的中国诗人。黄瀛于1930年出版了日语诗集《景星》,1934年出版了日语诗集《瑞枝》,受到了日本著名诗人木下杢太郎和萩原朔太郎的激赏。并与草野心平、宫泽贤治等诗人一起创办了诗歌杂志《铜锣》,且与诗人高村光太郎、小说家井伏鳟二等都有过文学上的亲密交往,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黄瀛先生不幸于2005年7月30日因病仙逝,在国内和日本都引起了巨大反响。日本《朝日新闻》等主要报刊相继刊登了纪念文章。黄瀛先生无论是作为一个有着中日两个祖国、见证了中日两国关系风风雨雨的智者,还是作为亲历了中国国内战争的传奇军人和饱经文革沧桑的知识分子,都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意义。他传奇般的人生足以折射出中日两国关系的起伏和中国近百年来的多舛历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日本相继出版了《诗人黄瀛——回想篇·研究篇》(苍土社,1984年)、佐藤龙一的《黄瀛——他的诗及奇特的一生》(日本地域社会研究所,1999年)、北条常久的《逾越国境的诗友——草野心平与光太郎·显治·黄瀛》(风涛社,2009年)等多种著作,从传记、文学、历史、文化等各种角度来探讨黄瀛其人和其诗作的价值,以及与日本诗人的交往。而在三省堂出版的《现代诗大事典》(安藤元雄等主编,2008年)中,也专门收录了黄瀛先生的词条,对黄瀛先生的诗歌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都表明,黄瀛作为卓有成就的诗人,也作为一个传奇人物,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并越来越引起了诗歌研究者、历史学家和中日文化论者们的浓厚兴趣。

  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上,“多文化间身份认同”的研究一直是近年来日本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黄瀛先生作为中日混血儿,又有着中日双重文化背景,被不少日本学者视为逾越了意识形态、政治、民族和国境,而拥有多种文化身份的代表性人物,即典型的“文化越境者”。

  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川外语学院日本学研究所与日本法政大学国际日本学研究所于2008年10月25日至26日联合举办了“诗人黄瀛与多文化间身份认同”国际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重点资助项目,亦得到了日本国驻重庆总领事馆的大力支持和日中友好交流协会的积极响应。日中友好交流协会会长辻井乔先生特意远道来渝,赴会作了《民族主义与普遍性——诗人黄瀛在中日间描绘的轨迹》的主题演讲。而一直致力于黄瀛研究和宫泽贤治研究的在日中国学者王敏(亦是《诗人黄瀛》一书的主编)也作了《黄瀛与日本》的主题演讲。

  这次研讨会的宗旨就是希望通过交流中日两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形成深化黄瀛研究和扩大问题意识的契机,不仅分析黄瀛诗歌的特色,更要梳理黄瀛的生涯以及他与宫泽贤治、草野心平等人的朋友关系,以探索多文化间身份认同的真相以及在当今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重新发现诗人黄瀛的价值,探讨拥有多重文化身份者的课题及其可能性,将对构建异文化世界的共生模式具有重大的意义。显然,研究黄瀛,并不仅仅只是在研究历史,因为我们还能从黄瀛走过的“历史”中得到各种各样的启示。即便不能原样照搬,但至少我们可以通过它去开拓出某些崭新的可能性。

  由于黄瀛诗歌全部是用日语写成的,语言上的隔膜构成了中国读者阅读黄瀛的最大障碍,而国内的黄瀛研究也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于是,我们决定编辑出版这本《诗人黄瀛》,将黄瀛早年的两本诗集《瑞枝》《景星》和晚年的代表性诗歌悉数翻译成中文,以便让中国读者了解黄瀛的诗歌成就,并了解国内外黄瀛研究的最新动态。本书分为上编和下编两个部分,上编收入了我们所能够收集到的部分黄瀛代表性诗文,而下编则是中日两国学者研究黄瀛的成果。为便于研究之用,还附录了黄瀛生平年表和黄瀛作品年表。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本书的主要阅读对象是中国读者,但因考虑到诗歌形式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失”,为便于研究者们进行原始文本的研究,书中同时收录了这些诗歌的日语原文,并保留了其原初的形态,比如保留了原诗中的旧假名、旧汉字、特有的标记、着重符号等等。出于同样的考量,本书中《黄瀛作品年表》中的作品名也没有翻译成中文,而是保留了日语原文,以方便研究者们的需要。

  众所周知,诗歌翻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再加上黄瀛诗歌呈现的多语言性,以及时代变迁给现代日语带来的微妙变化,更是让黄瀛诗歌的翻译成了近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多亏了大量日本友人和学者的鼎力相助,才得以让现在的译文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此,我不得不举出一长串的名字来表示由衷的感激,他们是日本法政大学名誉教授胜又浩先生、原帝冢山学院大学校长山田博光先生、早稻田大学高等研究所的小池阳博士、四川外语学院的日本专家福田繁先生、涩田惠女士。

  本书作为“四川外语学院日本学研究所丛书”的首个成果,得到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和四川外语学院科研处的重点资助,并承蒙日本法政大学国际日本学研究所大力协助,在此,谨表谢忱。另外,作为本书的主编,远在日本的王敏教授对本项目的策划和具体实施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悉心的指导,从而得以将本书以现在的面貌奉献给读者们。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