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章 “永动机”理念

  “新理念”常常都起源于“怪”理念。经济领域内的“永动机”是指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的合作形式。我在计算中加进了人的理想、愿望及为此所付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合作各方之所得,都是别人不敢奢望且无法获得的;而所付出的则是各自最轻而易举、别人又无法替代的。各方的优势正好补充了别人的不足。在这永恒的旋律里,流淌着永不枯竭的丰厚利润很小的时候就听老师介绍过“仿生学”这个名词。它曾经给我以很大的启发。它诱导了童年的我幼稚而美丽的遐想。是呵,这真是一个广阔而又奇妙的天地。模仿了飞鸟的翅膀、流线型的躯体、可缩可放的双脚、利用空气流动所产生的推进力和承托力,几吨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就可以一飞冲天;模仿了鱼类流线型的身形、身体表层减少摩擦、易于导流滑润的皮肤和鳞片、可左右灵活摆动的尾巴、利用排气(水)量的大小而任意控制浮沉的鱼鳔的奇妙结构,万吨巨轮也可乘风破浪驰骋浩瀚大海……近百年来人类在工业领域里从仿生学中得到了多少灵感和启发!那时候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曾暗暗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从事仿生学的研究,以期更大的突破和进展,从这个领域进一步揭开大自然的奥秘。当然,后来的阴差阳错把我推向另一条从事艺术绘画的道路。从此远离了心仪的仿生学,与自然科学再也无缘。奇怪的是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天真遐想却仍常常浮现脑际,并时时影响着我的思维活动。

  也许基本上都是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罢,我在这方面的思路特别活跃。后来竟然发展到超越了仿“生”的范围。周遭的很多事物都常常能引起我举一反三的联想和思索。甚至在很多情况下简直成了主要的思维方式。在这一章里所记述的、“美其名日”所谓的“新理念”,其实都起源于一些“怪”理念。有时甚至怪得连我自己都觉得匪夷所思。久而久之,从灵光一闪、从无意识的天马行空,慢慢地逐步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思维概念;再经过有意识的反复论证思索,终于逐渐完善起来。

  自古以来不知道出现过多少幻想型的狂人。其中很多人为了一个幻想而穷毕生之精力孜孜以求。他们的妄想和狂想不一定会全部实现,或者不一定会在他的有生之年实现,但往往能给后人留下继续努力前进的提示、失败的经验教训、通往成功之路的启发。

  我由此而想到希望能揪住自己的头发或耳朵离开地球的妄想和各式各样“永动机”的设计。

  现在仍提起这两件事似乎是十分荒诞而可笑的事。

  第一件是久已在常识范围内就被否决了的。现在的小学生都知道,这不只是一个力气大小的问题。有些人力气大到可以拎起或举起几百公斤重的物体,但他决不可能拎起仅一百来公斤的自己的身体。因为他根本没有支点。这是一步没有解的死棋。既然定论已下,是不是这个问题就没有研究讨论下去的价值了呢?我的理解是:它至少表达了人类想离开地面自由活动的良好愿望,而要达成这么一个愿望,也不是只有一个解决的办法。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什么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而不去寻求其他的解决途径?你能说后来发明成功的飞机、宇宙飞船不是从另一个方面寻求突破、而恰恰又是那个想离开地球表面自由活动愿望的继续?这个思考间题的方法有点像解答一些智力测验。这些问题的共同点是,似乎眼前已完全无路可走,但倘若能站到另一个角度去,马上就可能冲破层层误导的迷障,豁然开朗。

  关于永动机的设想在当时那样的基础理论学科尚未达到一定程度的阶段,确实是聪明、睿智、具有前瞻性的大胆设想。这种设想就是放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就它的主导思想而言,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它竟然和当今科学界积极研究节约能源和充分利用能源的目标不谋而合。只是那时的人们尚未懂得能量消耗的道理。这个美好的理想最终只得无奈地被这个原理所粉碎。近几十年来已绝对无人再提起这个设想。否则他会像傻子一样因妄图逆天行事而遭到他人的嘲笑。在小学课本里写到它也只是作为介绍某一个历史时期的科技发展动态而已。它只是一个永久的、美丽的童话。

  想到自己小时候对永动机的那种执著和痴迷,在深感幼稚可笑之余,我常常莫明其妙地被自己当年的那份狂热所感动――那时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曾经真正下定决心,要拼命学好本领为打破这个科学禁区而奋斗终身。

  现在当然知道在一部机器运转的过程中,每一个零部件在转动的时候都会消耗掉一定的能量,这已是人所共知的常识。这是因为每个零部件本身都无机体、都是没有生命没有活力没有主观能动性的。它是靠着外部所注入的力量而被动地运转,所以它们永远也不会产生动力、产生能量。

  记得在前几年的一天,当我想到这些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突发奇想:假如我们站在另一个立场上逆向思考一下,倘若每个部件都是有思想有生命的,它们为了达到自己锁定的目标,以此为主观原动力,各自超常发挥自己的能量,而这种能量又能维持自身的运转的话,那这部永动机不就成功了?更假设各自所产生的能量尚有富余,那么这部永动机就不单单只是维持运转,甚至还能产生剩余价值(也就是利润)了。诸位看到这里想来已经意识到我所设想的并不是机械的永动机(因为那是违背科学原理的,所以也是绝对不可能的),而是经济领域内的永动机。是指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的合作形式和理念。在这里,我计算进了人的理想愿望,人们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和愿望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总之,我是计算进了人的心理因素,而这个因素所蕴藏的能量是巨大的,是无法用数字估量的。

  这就是我所设计的经济领域的永动机。

  它需要一个综合性的、完整的、细致入微的、精密的构思策划。策划的基础和前提是找到一个所有合作方都共同需要的项目或日目标,各方都会从这个大目标里获得他所需要的利益。而他又可以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付出他的劳动。最重要的关键是:各方所获得的利益都是因由自身独特的优势而形成的,他取得这部分的利益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另外各方所无法染指的;而各方为了从这部大机器的运作中获得自身所需的东西,他就必须尽力推动这部大机器运行;而需要他所付出的部分又是他自身优势所在,是轻而易举甚至是毫不费力的。假如换成别人,那他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就可能是本来那个人的两倍三倍甚至更多。用这样的付出和所得对比,那就得不偿失、事倍功半。那这个环节就必定只会消耗而无累积,从而失去它应有的作用。最终他自己也会自判淘汰出局。至此,这部永动机的链子就缺了一个环节,再也动不起来了。

  综上所述:合作各方之所得,都是别人不敢奢望且无法获得的,这部分你不取别人也取不到;而所付出的又是各自最轻而易举却又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所有合作各方的优势正好补充了别人的短处和不足。这就和真正机器上的齿轮一样,咬合精密、天衣无缝。它将永远不会因艰涩而吱吱嘎嘎,只会越转越滋润,越转越欢畅。在这永恒的旋律里,流淌着永不枯竭的哗哗水流。这水流,就是整部机器运转产生的丰厚利润。

  这绝不是痴人说梦。只要充分激发你的智商,就完全可以达到这样完美的境界。

  下面介绍并分析我去年策划、设计完成,并准备近期内启动实施的一个项目。我想,这会使专家们感到意味深长、出乎意料。因为恐怕全世界都找不到项目尚未启动就将内幕公诸于世的蠢人了。难道不担心走漏风声而增加竞争对手?其实,之所以坦坦荡荡有恃无恐,正是因为这个项目计划的特殊性。一部永动机的设计和运作是需要一些特定条件的。

  关于姐建超级跨国艺术品集团公司暨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第划分析报告以前所未有的奇特方法组建一个涵盖30个国家、100多个城市的超级艺术品王国,并最终完成世界上第一座巨型的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它将为后世留下极其珍贵的艺术遗产,必将成为文明世界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一个商业性策划、是一部超级永动机。这个项目里潜藏着巨大的商机,巨大的利润收益。我在追求崇高理想时,同样重视经济效益的考量。

  它是一个鱼和熊掌兼得的优秀范例宗旨和目标:

  为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艺术,拟组建一个涵盖30个国家、100多个城市的超级艺术品王国,并最终在加拿大多伦多市建立当今世界上第一座大型的、设备齐全的、藏量最丰富、最全面、最权威、鉴定最精当的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它将为中国全方位地屹立于世界之林、让全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当代的传统和现代艺术、了解中国当代的艺术家而建立一个永久性的窗口。它将为艺术家走向国际提供展示和宣传的舞台,使之与世界产生良性的互动和交流。它将成为孕育国际一流的艺术家甚至大师级的艺术家提供阳光、温度、水分、养料适宜的土壤和温床;它将为当代各国的大学及艺术研究机构提供各种极其详尽完整的第一手权威性资料;为后世留下极其珍贵的艺术遗产。它必将成为文明世界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当然,它决不是公益性的非牟利机构,而是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商业性策划。它将是一部超级永动机。它的运转必然也会带来超级的丰厚回报。因为我在追求崇高理想的时候,同样重视经济效益的考量。我深深地认识到,在这个项目里潜藏着巨大的商机,巨大的利润收益。它是一个鱼和熊掌兼得的优秀范例。

  分析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它的传统文化艺术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它有着占世界1/4的人口然而,应该坦承中国的艺术品却至今尚未能成为世界艺术市场的主流。这是一件十分可惜甚至可悲的事情。至今世界一流的艺术博物馆、一流的国际性的艺术品拍卖会仍然极少收藏和经营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即使有中国的艺术品,也只是着眼于古代的画家(那些艺术品包含了文物价值,暂不讨论。),以及极少数的近代或现代的画家。当代的画家极为罕见。这主要是因为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艺术还知之甚少,还了解不深且不普及。甚至在我出国以后还听到两则令我啼笑皆非的、西方人对中国画认识的议论。其一:有人指着一幅简笔的大写意作品说,就这么两笔,几分钟就画完了,我应该以多少钱一个钟头的工资额来支付这幅画?其二:中国的画家大多不很敬业,你看,画面上有多少地方都没有做工作。(他是指画面的空白处,没有像油画水彩画那样涂满颜色)当然这两则议论我们也只好哭笑不得地当作笑话来听。但听完后是否应该深思一下,这是不是也与我们自我封闭得太久、与太少走出国门、太少宣传、太少作中国艺术的宣讲和普及工作有关?这当然也与我国近百年来的国力不强盛有着极大的关系。如今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力强盛多了,国际地位也高了许多。是不是已经到了应该真正全方位走向国际社会的时候?

  这是一个世界1/4人口尚未正式加入的市场。“世界的四分之一”,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概念。这部分市场如果在我们的手中打开,我们必将成为这部分市场的主宰。(这个所谓的“部分”是相对于“世界”而言的。面对“世界”它当然只是“部分”。但这个“部分”对我们具体操作者来说,将是一个生生不息、无穷大的天文数字)巨大的商机由我们掌握,具体的运作由我们安排,操纵权由我们控制,结果呢,最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必定是完全属于我们。

  启动资金(或日建造永动机和启动永动机的初期投资)预测:

  约需40万~60万美元。

  永动机的效益预测:

  初步测算这部永动机5至8年期的投资回报为启动资金的15~20倍。也就是说,可望在5至8年的时间内完成利润八千万美元。

  永动机的组建模式:

  这是一部涵盖全球的超级永动机。它将由分别设于中国和加拿大的总部与世界上30多个国家、近100个大城市的100多家画廊、艺术公司、艺术展览馆联合组成。它分支机构的地域位置是分散的,但它的结构却绝不松散。它是统一策划、统一指挥、统一运作的有机整体。它将是全世界前所未有、同时也是绝无仅有、规模最大、专营艺术品的超级跨国集团公司。

  永动机的运作方式:

  联合各级美术家协会、各美术学院、美术馆和美术出版社组成一个松散型的联合体,并在各主要地区聘请知名画家、美术理论家、艺术鉴赏家组成评委会以确保艺术品的高水平。通过这些系统与各地有实力的中青年画家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络渠道。(计划初步落实画家3万名并逐步发展至最终5万名)同时向他们收购作品,每人3~5幅(件)。公司将用这初步购藏的15万件左右的作品进行第一步运作。

  首先将100多家画廊或艺术公司与总部的业务部门连在一起,根据其地理位置编成一根首尾相接的链条。每个画廊将接到首批200幅艺术作品用于公开展览销售。每期展出100幅,展期为14天。这期间通过各自的关系网络发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以期达到最佳效果。第一期展完后,将销售剩下的作品依顺序寄给链条的下一个环节。这样一环套一环,整部机器就进入了生生不息的良性循环。各画廊每期展览结束后都须将销售结果通过电子邮件向总部的计算机中心报告。所售画款按既定协议分成,并将公司所得的部分汇入指定的银行账户。同时下一个环节收到上一个环节寄来的作品后,也会将作品清单传入总部的计算机中心。这样步步交接就能做到展品清楚、账目清楚,从而杜绝一切漏洞。总部的计算机中心每两个星期就会整理出一份完整的统计报表以供指挥中心统筹决策,并及时通知相关画家补充作品。

  分析:这架永动机一旦启动运转,立即会进入一个预先设定的、理想的良性循环状态中。除了启动时略有消耗而外,在日常的运作循环当中就总公司的立场来看几乎(是的,是几乎,而不是绝对)进入一种没有消耗的滑翔状态。而这种几乎无消耗的状况是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做到的。因为各画廊的场租、水电、人工、宣传及邮寄等各项支出都是由画廊自己负责的。他们将从所售的作品金额中获取提成。要知道,这些画廊都是久已开熟的老店。尽管有固定必须的开销,也是他们在历年来的经营中确定可以承受的开销。他们即使不与我们合作也免不了这些开销。况且他们都有着自己相对稳定的客源。现在不须新增成本、又没有任何风险即可扩大业务量几十倍,同时又能扩大影响、提高画廊的知名度。一举数得又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运作拾零:

  A。建立一个包含5万名艺术家的庞大数据库。按国画(山水、花鸟、人物)、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雕塑、民间美术、工艺美术等分门别类;再以地区、风格、流派、师承及不同历史时期分成细目。收录每个画家的作品、画评、生平、成就、创作理念和艺术探求,以及包括师友、家人的方方面面。形成一个当代最最完整、最最权威的艺术数据库。只要有了完整性和权威性,就必定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又是我的另一个新理念,定名为“第一理念”另有专文谈及)。因为他大而全,全世界所有对中国艺术有兴趣的人,包括画廊、画商、收藏家及艺术爱好者们都可以在这个无所不包的网站上找到他所想要找的画家及其作品,随时进行交易。因为权威性增强了购买者的信心,所以一旦形成气候,交易量一定会相当可观。各大学的艺术系或东亚文化系若要对某一画家或某一流派作系统研究亦可随时从数据库中购得所需资料。这项举措对于人类文化艺术的传承将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比如,某一学术机构要研究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潘天寿、刘海粟等大师,请问现在除了几本画册、几本论著及散藏于各地博物馆和收藏家手上那些有限的作品外还剩下什么?当初就是因为没有人站出来做这项资料搜集的工作,致使今天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现在我们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重点画家逐一进行采访。通过面对面的访谈,进行思想碰撞使之产生火花。对他们的艺术见解、对艺术发展动态的观点甚至对他们的作画过程及生活细节及时留下录像录音,这将对以后的研究工作留下极其宝贵的资料。到一定的时候,这些资料将是无价的。

  B。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运用上述资料分别配套出版重点画家的专辑及中青年画家多人合组的画册和相关绘画技巧的光盘。使之相辅相承、相得益彰。从而赋予传统画册以全新的概念。这将更加引起爱好者、收藏者以及初学者的购买兴趣。对于这个项目的实施,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和风险保障。即:各地的画廊都各自有其相对稳定的客源,在他们的周围团结着一大批艺术爱好者、收藏家和初学绘画的人。他们都对这些画册光盘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画廊看到过这些画家的作品展出,又不可能把每一幅喜欢的作品全都买回家。这时候,画册和光盘就成为首选。另外,即使买了这个画家的作品,也可以画册和光盘来作为辅证和补充。仅以每个画廊出售10本画册10张光盘来计算,每本画册的起印数和销售量都是可以确保的。换句话说,利润也是绝对可以确保的。

  C。重点推介和包装有前途的艺术家。在整部永动机运转正常的情况下,通过连续不断的展出宣传必定会浮现出有希望、有前途、受欢迎的画家。及时发现这些“距成功只剩一步之遥”的人进行重点包装宣传,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事可以为他们举办个人作品全球巡回大展,邀请鉴赏家们撰写画评和理论研究文章,与各地艺术家交流,与重点收藏家见面交友,一百多个画廊同时发动当地媒体进行宣传。从而使他的作品产生全球性的影响。在这样“家喻户晓、人人明白”(玩笑语)的情况下,成大名已是既成事实。紧跟着的就是画价会成几何级数地攀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也就立时显现了。(当然必要的技术处理也是需要的,比如他首先必须成为公司的签约会员,他的作品必须经由我们公司总经销等等。其实这都是双方共同渴望的事,一切尽在不言之中,无须赘述。)

  D。充分运用公司“权威性”这个无形资产,在配合上述宣传的前提下有计划地选送作品至所有国际性的艺术拍卖会。从“参与”拍卖市场进而逐步演变成能“影响”这个市场,甚至最终可能发展成“引导”这个收藏市场。

  E。一旦正式建成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更将成为世界艺术市场中一个极重要的活动场所,它的艺术品收藏量及高水平、高品位必定会吸引世界各地的收藏机构和私人收藏家,成为他们搜集中国艺术品的首选地。同时也必定会拥有自己的艺术品拍卖公司。到那时候,引导(或日主导)部分收藏市场就将成为现实。而这种国际级拍卖公司的经济效益,决不是用正常思维方式可以计算得出来的。

  总之,充分利用超级永动机这个平台,(关于这个“平台”新理念另文详述)可以举一反三地发挥想像空间,上演一出又一出的连台好戏。

  分析:

  现将这部永动机的各个组成部件做一个系统的分析探索。分别找出他们的优势、希望获得的利益以及各自的缺陷和急需摆脱而又无从摆脱的桎梏。从中研究出各个齿轮问最佳的咬合点,取长补短,尽力使之达到最佳运转状态,产生最佳效果。

  投资人:

  40万――60万美元并不算一个很大的投资项目。它有三大优势。其一,回报率极高,最保守的估计也至少有15~20倍。当今商界极少见到这样的项目。其二初期的投资主要是用来买画及布点。画家们大都怀着希望借力于一个跨国集团走上通往外部世界之路从而进一步提高知名度的目的,本身与公司的关系就是合作关系,有着明显强烈的参与性。所以画价一定不高只是润笔而已。而这些经专家鉴定把关的作品,市场价值要远远超过实际成本不知多少倍。换句话说,假如有需要随时变换成现金的话那是分分钟可以做到的事情。况且还有那一百多个销售点作为后盾,风险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小结一下这个投资项目的模式:小投资、小风险、巨额回报。

  画家:

  我们合作的主要对象是有实力的中青年画家。他们都有着坚实的艺术根底。加上十多年乃至二三十年的埋头努力往往都已有了相当的火候。离成功仅一步之遥。只是限于周遭环境的影响和限制,暂时尚不具备助他成功的外部条件。美术界的竞争又相当激烈,倘无外力协助是很难成功的。对他们而言,成名是首要中的首要。有了名其他的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而三五幅作品具体的经济价值并不会那么看重。在他们眼里这些并没有成本,只是一个短时间的艺术劳动或者是灵感的闪光而已。为了扩大作品的影响,即使赠送出去他们也是心甘情愿的。更何况现在为他们打开的是一扇通向成功的大门呢?有些人也曾出国举办过画展、也曾有画商去买过他的画。但他们内心深处都知道,那只不过是一时一事而已。像现在这样经年累月地环球巡展,让全世界都能经常看到自己的作品,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走向世界。成功的机会是不是一下子大了许多?

  画廊:

  我们所选的画廊都是一些开了多年的老店。他们有一定的艺术眼光又同时具备艺术市场上的商业经验。有相当的信誉也有相当稳定的客源。有展览场地也与当地媒体、艺术界、收藏界及广大美术爱好者们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和良好的互动。这些都是他们不可忽视的长项。他们永恒的苦恼是画廊必须有相当数量的藏画以供展示并能经常更换。客人假如看店里一成不变地老是只挂那么几张画,他们就一定没有兴趣再来。想不断购买新画又必须承受相当大的资金积压。因为这和超市不同,那些商品是家家户户日常生活所必需。实在积压多了,只要一减价马上就会被疯抢而去。而艺术品就有着它的特殊性,假如不对味口,即使再便宜也不会买。此外,对于较高级的艺术品还存在一个数百年来全世界都未能解决的“癌症”,那就是作品的真伪问题。在艺术市场里常有人说,买画的不懂画,懂画的不买画。那你能拿出什么样的保证让顾客对你所售作品“真”的信得过?在许多国际性的拍卖会上常有一些富豪看中某件作品,或者也许可以说成是看中了一件可以投资的对象,这时他惟一的担心就是鉴别真伪。他会说只要你能保证是真迹,我就一定买。而拍卖会呢,最多也只能说到这种程度:凭专业眼光看,我们相信这是真迹,但我们不能保证这是真迹。即使是收藏到罗浮宫或凡尔赛宫的毕加索和梵高的作品,在艺术鉴赏界的权威中至今尚且还存在着真迹之争呢。这几乎成了收藏界的一大不可逾越的障碍。而我们公司恰恰能解决这个难题。因为我们是直接从画家手中购得作品的,有照片和录相作辅证,绝不可能有赝品出现。我们可以对每一件售出的艺术品发给真迹鉴定收藏卡。从法律的角度来保障收藏者的权益。这将在全世界的艺术市场中竖立起一面不倒的旗帜,一段时间以后所有收藏者都会坚定不移地相信,只要是本公司售出的艺术品,绝对毋庸置疑,保证真迹。

  现在有这样实力雄厚且信誉卓著的集团公司以每14天100幅的批量“免费”提供展览和销售的作品,售出了,按比例分成没售出,寄给下一站。画廊从此再不要担心作品积压也就是资金积压的问题。从此杜绝了真伪的争执,这是不是从根本上治好了画廊普遍存在的“癌症”?

  策划人:

  作为我这个画家出身且已获得某种肯定的人,自身的作品本已有了定论,自不必再费心作过多的努力。有生之年最大的愿望是建立一个超级艺术王国。并通过这个王国的运作积累资金,最终在海外建成世界上第一座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为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建立一个固定的阵地。它一定会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巍巍丰碑。当这个人生最高目标达成的时候,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收藏者:

  可以在自己的居住地常年看到绝对真迹的中国艺术品展示,尽兴地从浩瀚的展品中挑选令自己心动的作品。在这产销直接见面的状况下,又可以拿到最为合理的价格。同时又多了与画家接触交友的可能,这将是何等的舒心畅意?

  中国政府及相关文化部门:

  有人为填补国内空白,投身于这项巨大而浩繁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并逐步完善着这项中华文化艺术薪火传承的基础工程。这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又一件瑰宝,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厚赐。中国政府和相关文化部门应为之鼓掌。

  由于篇幅的关系,不需要再细举下去。总之,凡是加入到这个项目中的任何合作者,都会笑眯眯地实现自已预定的目标。是的,笑眯眯,永久地笑眯眯。

  再回到新商业理念的角度来进行一次综合分析:在这个项目所有合作者的关系中绝对见不到相互防范相互算计;见不到相互嫉妒相互拆台;各方充分发挥自己的强项轻松愉快地付出,同时又心满意足地获取自己应得的利益报酬不用担心别的合作者会从中分去丝毫,那决不会也决无可能。故而根本用不着斤斤计较,也不用徒劳地凯觎别人的荷包。大家永远共同分享着这部“永动机”里长流不息的利润。任何一方都只有正面的、包括有形和无形的收益而没有负面的隐忧、隐患和风险。因为各方负面的因素都已由别的合作者的长项所弥补。

  这就是运用“永动机理念”策划的一个项目实例。我想大家一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仔细琢磨一下,是不是这才真有点像我们一直追求了半个世纪、理想中的那个“共产主义”?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