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9、抗战时期的都市文艺人和塞外边陲——抗战电影《塞上风云》

  [日本]岛田美和日中战争(1937-45年)时期,汉族的左派都市文艺人创作了抗战文艺作品《塞上风云》,本稿对该作品的改编过程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察,清楚地了解了抗战时期的都市文艺人和“边疆”地区文艺人的文化接触现状,以及抗战时期,在西北地区的开发过程中文艺所发挥的作用,明确了汉族都市文艺人的“少数民族”观和“边疆”观等的变化过程。

  《塞上风云》是一部由上海左派文艺人阳翰笙,于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不久,在上海创作的电影剧本。讲的是汉族人民和蒙古族人民一起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故事。该剧本于1938年首先在武汉被搬上舞台。电影版的《塞上风云》于1940年在内蒙古开始拍摄,经过一段时间的制作和国民政府的审查,终于于1942年公映。作品的舞台是伊克昭盟。伊克昭盟与当时的日本傀儡政权——伪蒙疆政权相邻,位于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地区。日中战争时期,伊克昭盟内蒙古族地区由统辖其南面陕西省榆林的国民党军事势力所管辖。在他们看来,抗日战争时期对蒙古族的工作是对日军事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当地的文艺人也提倡汉族和蒙古族合作。

  在上海发展的抗战文艺,受国防文艺潮流的影响,采取了基于历史事实的手法进行剧本的创作。因此,在戏剧剧本和舞台版的《塞上风云》里,汉族和蒙古族自清末以来一直对立的场面也被忠实地描写了出来。

  但是,在以蒙古族为观众的榆林地区,在对少数民族进行抗战指导的过程中,《塞上风云》里汉族和蒙古族的对立场面,却孕育着阻碍蒙古族和汉族加强团结的危险。为了克服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对立,接受国民政府审查的电影版《塞上风云》,就影片中出现的都市文艺人对边疆存在片面认识的部分,即汉族和蒙古族的对立部分进行了更改。

  另一方面,在榆林,“边疆”文艺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个是《塞上风云》和榆林文艺界抗敌协会的主管杨令德提倡的,作为抗战文艺的“边疆”文艺。另一个是榆林的中国边疆学会理事马鹤天提倡的,以开发西北为目的的“边疆文艺”。杨令德始终坚持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目的的“边疆”文艺。另一方,马鹤天却坚持把“边疆”文艺看做是包括汉族在内的西北地区开发事业的一部分,而对蒙古族固有文化有忽视的倾向。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