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4回 惩浪人小试牛刀杀同胞考验忠诚

  华勇营经过三个月的严格训练后,担负起了整个威海卫租界区内的治安保卫任务。他们要对付的重点,除了为非作歹的中国人,也包括不久前还是威海卫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的日本人。

  华勇营组成的武装巡逻队首次出现在威海卫的大街上,让土生土长在这方水土上的中国老百姓倍感新鲜。他们过去曾看惯了中国的绿营兵和北洋水兵,那也能叫军队么?除了一袭前胸后背印着个“勇”字的短褂,与下力汉子不同的就是每人脑袋上缠着一条统一的黑纱盘头帕。就算原本有副出色模样的男人穿上那套窝窝囊囊的“军装”,也就没了样子。而看看眼前的“中国军人”,同样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身体强壮的年轻壮小伙,穿上这样鲜亮气派的军装,背着崭新的来复枪,穿上大头皮鞋“哗哗”地当街一走,就让人看着精气神倍增,顺眼,威风!全无了拖沓委靡之相,居然显出了中国人难得的英俊与威猛!

  偶尔让某些读书人摇头晃脑为之一叹的是,只可惜这些精神抖擞威风凛凛的中国军人不归咱紫禁城里的大清国皇上招呼。

  公元1898年7月21日,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华勇营首次执行的重要任务便是对付气焰张狂的日本人。

  这正是不久前曾被华勇营教训过的那帮日本浪人。他们都是从济南过来的,虽然人数不多,只有区区70多人,但因为有严密的组织,全系不顾死活的亡命之徒,一个个又全都打扮成幕府时代的武士模样。不少浪人还有枪。他们一旦与当地的中国百姓或是循规蹈矩做生意的日本商人动起手来,往往就会酿出血案。

  英国殖民当局已经接到了好几起日本浪人为非作歹的案例,并且进行了严厉的处置。或判刑,或驱逐出境,甚至还枪毙了两个行凶杀人者。但是,英国人的高压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日本浪人在威海卫越来越肆无忌惮,他们以过去的日本占领者为三年前攻占威海卫战死的2000多名日本官兵设立的靖国神社为大本营,以各种名目对富家老板强取豪夺,连普通的小商贩,也要向他们缴保护费,谁敢不从,便砸店砍人抢物。

  洛克哈特行政长官下决心要彻底铲除这颗滋生在他的管辖地上的毒瘤。等到手下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后,他手中的利剑出鞘了――这柄利剑,便是刚刚结束了新兵训练的华勇营。

  杀鸡焉用牛刀,鲍尔上校把这一任务交给了洛斯勃尔上尉指挥的第1连。

  行动是夜里12时展开的。长官骑马,士兵一律骑自行车。知道是去收拾日本浪人,中国士兵们个个干劲十足。对于曾是这片土地上的占领者的东洋鬼子,他们恨之入骨,不共戴天。

  在威海卫,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工夫便能激发起任何一个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深仇大恨。街上摆摊的老头,饭馆跑堂的小二,城门口牵着骡子的脚夫,破舢板上的打鱼人,都能如数家珍地说出3年多以前发生在这片狭小土地上的一次次惨烈无比的战斗和中国老百姓所遭的罪。1894年2月25日上午,日军浩浩荡荡地开进威海卫。紧跟着便是连续多日的烧杀淫掳,不少人家被杀得绝了户,女人命运更是惨得不能提,幸存者家中也大都残缺不全。如今受着英国人管辖的威海卫人一提起日本人来,依旧恨得咬牙切齿。

  威海卫靖国神社其实就是原来中国人建的龙王庙,日本人一来,连中国的神也遭了殃。日本人砸毁了龙王塑像,重新修葺了一番,香案上摆上了战死者的灵牌,大殿上到处飘摇起了经幢和招魂幡。

  进城后,自行车队悄无声息地将笼罩在浓浓夜色中的神社包围了起来。士兵们攀房爬屋,迅速占领了神社四周的制高点,无数管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睡梦中的日本人。

  黎成的尖刀班奉命逾墙而入,将大门打开。就在他们落地的当儿,日本浪人被惊醒了,而且首先开了枪,两名士兵受伤倒地。枪声一响,更多的浪人嗷嗷狂叫着,提枪舞刀地冲杀了出来。霎时,四周制高点上的机枪步枪一齐开了火,院子里血光冲天,鬼哭狼嚎。

  洛斯勃尔上尉带着士兵们一拥而入,高声喝道:“我们是华勇营!赶快把武器扔到地上!”

  活着的浪人们气焰仍然嚣张,喊叫着冲了上来。黎成迎头冲上,将刺刀深深地扎进了一个浪人的胸膛。洛斯勃尔上尉连发数枪,打翻了几个浪人。士兵们也呐喊着冲上前去,浪人们这才愤愤地扔下了武器。

  这一场夜袭战,击毙了17个日本浪人,活着的则被英国人推上了法庭,3名首脑和欠有血债的浪人被押到海滩上公开枪决,余下的胁从分子一律被押上海轮,遣送回国。

  高兴的不单单是威海卫的中国人英国人,连日本侨民,同样也兴高采烈。

  英国人对为他们服务的中国翻译十分优待,自新兵训练结束后,所有的中国翻译都住进了漂亮气派的指挥部大楼。郑逸秋是一等翻译,住的是单间,比其他翻译要好,窗明几净,纤尘不染,还有带抽水马桶和可洗淋浴的卫生间。窗口正对着操场与蓝色的海湾,隔着海湾,还能清楚地看见老城那历经战火却依然耸立在晴空中的古老箭楼和黑黝黝的城墙。

  就在郑逸秋搬进指挥部大楼的第三天早饭时候――那是一个礼拜天――威海卫出了一件稀奇事。

  一条巨大的鲸鱼懵懵懂懂地撞到皂埠嘴沙滩上,再也没法动弹了。

  老百姓扶老携幼,倾城而出,齐往海滩上涌去。消息传到北大营,鲍尔上校等一帮英国军官和中国翻译们也赶紧骑着自行车赶去看稀奇。果真是难得一见的奇观,巨鲸黑糊糊的庞大身体犹如艘大船耸立在浅浅的海水中,已经冲上海滩的脑袋像一幢房子,而不时张开的大嘴恰似一扇时闭时合的门。等华勇营的官兵赶到时,海滩上已经密密麻麻地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连许多英国官员和商人的女眷打着小阳伞也聚集在了海堤上。他们看到巨鲸尚在做无谓的挣扎,由于水浅无法翻动身子,但尾巴的每一次卷动,都会掀起一阵滔天大浪。

  现场立即变成欢乐的海洋。鲍尔上校则成了现场的指挥者。华勇营的官兵们用粗大的绳子拴在鲸鱼的尾巴和鳍上,大声吆喝着号子,同心协力地把这个庞然大物从海里拖到了沙滩上,然后操起刀斧,像蚂蚁啃骨头般将肉割而分之。最后,海滩上只剩下了一大堆血淋淋的骨架。

  却有一位头发花白脸颊红润个头不高的英国老人绕着巨大的骨架不肯离去。

  这位老人在威海卫的知名度极高。他就是使威海卫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变得来比过去美丽了许多的吉本斯先生。

  在园艺界享有国际声望的吉本斯先生是应洛克哈特之邀来到威海卫的。他是行政长官专门聘请的园艺专家,任务就是美化威海卫的环境。但吉本斯先生同时还在进行着水果栽培和花木种植方面的移植研究。当年他和他的助手们就在威海卫的土地种下了第一批从英国带来的苹果、梨、樱桃等水果品种,以及从日本引进的各种生长力极其旺盛的常绿灌木,并且在刘公岛上进行松树种子的试播。又在威海卫的各个他看中的地方大种观赏性树木与奇花异卉。他的心血与智慧在威海卫处处可见,他把洛克哈特的官邸的房前屋后全都变成了花园,盛开的紫藤、栽植不久的剑麻、还有由蔷薇圈成的拱门……威海卫行政公署办公区同样也被他装扮成了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建筑物周围的空地全都栽上了花、种上了草;官员们的宅门前更是叶茂花繁,花枝都伸出了栅栏外。

  吉本斯先生还着手在原北洋水师船坞西侧三条马路交会后留下的一大片三角形空地上修建威海卫的第一座街心花园。让吉本斯先生也感到吃惊的是那些在英国本土长势并不太好的植物却在这里长得极其旺盛!

  后来他又把这里进行了规划,绕三条边栽上了常绿灌木,使其成为一道由植物自然生成的篱笆墙,园内则栽种了引进的各种草木本花卉。绿茵茵的草坪、鲜艳的康乃馨、紫红色的玫瑰、金黄色的波斯菊……这些从没见过的花草让威海人目光发直、神情发愣,世上竟有这么艳的花、这么绿的草!英国人还特大方,到这里游园赏花竟毫无限制,更不收费!于是乎人们奔走相告,一有空闲便到这里来赏花观草。

  华勇营的不少官兵也都亲眼目睹过这位老人在东山翠湖楼旁边面临大海的宅邸,那也同样算得上一所让中国人大开眼界的小花园。精巧别致的房子前后,那些从未见过的洋花洋草,形态各异、奇特无比。有的贴地而生,有的爬墙而上;有的独秀一枝,有的成簇怒放;有的昂然挺拔,有的弯曲生长……

  吸引了吉本斯先生的是那一堆依然巨大的鲸鱼骨架。独具慧眼的老人看中了鲸鱼嘴里的腭骨,他吩咐工人把这副腭骨在海水里剔洗得干干净净,雪白得犹如象牙雕刻的一般,然后扛到三角花园的东门,对成“人”字形,用“塞门德士”做基础,做成了一道颇为别致的门。从此后,公园名声大噪,观看鲸骨的人多了,游览公园的人也多了,公园也因此改名为鲸园。

  就在鲸鱼搁浅大概一个月后,吉本斯却成为了一场大风波中的主角。

  这场大风波,也第一次让华勇营的中国人感到了有些不自在。

  如果说华勇营第一次夜袭日本浪人是在考察他们的军事训练成果,那么这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则是考验他们对英国主人的忠诚。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法不治众”,另外一种显得稍微高尚一些的说法是“人心齐,泰山移”。表达的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别怕,只要抱成团,闹事的人一多,天王老子也拿咱没辙。

  自洋人的势力进入中国以来,中国人怕洋人,从朝廷到草民无出其外。凡是牵扯到洋人的纠纷,不管中国人占多大的理儿,到头来吃亏的一准都是中国人。吃了亏的中国人不想吃更大的亏,面儿上忍了,这股火却是压在了心底,时不时地总想往外喷。而如今机会就来了,山东、河北居然呼啦啦就出现了偏偏不把洋人当回事的义和团,义和团不但不怕洋人,逮着洋人或投靠洋人的教民就像猪狗一样地宰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义和团身上,中国老百姓一下子看到了出气的希望和机会。

  于是,19世纪最后的一个年头到来的时候,对于身处中国的外国人来说,突然感到了一种世纪末日到来的恐惧。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整个中国北方村村设拳坛,家家练神拳,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关外数省以及京津郊区城镇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涌荡着红布包头、手持大刀梭镖黄荆棍的义和团拳民。连平日里循规蹈矩低眉垂眼的小脚女人也都入了红灯照,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单与男人一样上街抛头露面大呼小叫,还兴高采烈地拿起刀枪,跟着一个人称林黑儿,武功盖世的女首领尽着兴儿杀人。和男人们一样,女人们最热衷的事情也是烧教堂,杀洋教士和数典忘祖的教民。平常见了杀鸡宰鸭都心惊胆战的女人,此时杀起洋人教民来却是眼不眨手不抖,一个个活像魔煞一般凶狠无比。谁杀的洋人教民多,杀人的手段狠毒,谁就成了百姓眼中的侠女英杰,让人恭维得舒心,敬重得不行。在天津书寓里当过清倌人的林黑儿,小小年纪,就因为杀人不眨眼,一呼隆被世人当成个穆桂英、十三妹之类的女中豪杰来吹捧。中国人的报纸、洋人的报纸,隔三差五总拿她说事儿。

  一时间,半个中国的土地上到处都是腥风血雨。无论三教九流,只要入了坛口,当上拳民,立时便成了天底下最威风的人,可以眼睛朝天走路,甚而连碰着朝廷大小的红顶子蓝顶子,都可以喝令他们下马下轿一边规规矩矩候着,让爷们先走,但凡有顶嘴不敬的,一把拉走就上神坛,黄表纸一烧,如果那烟不直着往上蹿,上前冲脖子就是“咔嚓”一刀。

  自打盘古王开天地,咱大中国几时曾有过这等的稀奇事儿?咱中国老百姓几时有过这等扬眉吐气的舒坦光景?

  租界外的老百姓闹翻了天,租界内的老百姓也大受鼓舞,蠢蠢欲动起来。

  1900年3月,吉本斯着手另一项更大的工程,在东山一带建造一座比鲸园更大更漂亮的公园――即如今的东山公园。可是他和助手们勘测土地的行动,却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农民反抗行动。老百姓看到某一天高鼻子蓝眼睛的英国人拿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在自家土地上鼓捣来鼓捣去,认为英国人要霸占他们的土地,一下就把怒火点燃了。首先起来公开闹事的是租界区里的青年农民,他们根本不拿什么国际条约当回事儿,频繁举行集会,而且用以争取民众支持的口号是“赶走英国野人”。

  洛克哈特行政长官自然不能允许这样的造反行为出现在他管辖的土地上,他一方面发出通告向中国人解释修建公园的必要性,同时也命令华勇营指挥长盖里斯・鲍尔上校对这种严重的反英行动予以坚决的打击。没有人会相信英国人的解释,反抗勘察土地的风波越演越烈。

  鲍尔上校派出了十几个来自当地的华勇营士兵穿上老百姓的服装到闹事地区侦察,很快,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回到北大营。从3月25日下午开始,农民们已经带着各种武器,从四面八方赶往仙姑顶钱家大祠堂集中,为首之人是一个叫做钱家昌的地主。

  26日清晨,鲍尔上校留下副指挥长布鲁斯少校和沙克中尉的第3连留守北大营,由他亲自率领洛斯勃尔的第1连和巴恩斯的第2连向仙姑顶出发征讨。

  威海卫为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和缓,华勇营士兵们的自行车比英国长官胯下的高头大马还管用。

  郑逸秋几名翻译也随上校出征。

  当他们赶到仙姑顶钱家祠堂时,农民们一涌而出,在祠堂外与华勇营对峙起来。

  一个头戴瓜皮帽,身穿皮袍,外套镶皮马甲的中年人大声吼道:“乡亲们不要怕,我们人多,英国人不敢和我们动粗的!”

  人多势众的农民们果然没有害怕,更没有逃跑,而是跟随着瓜皮帽向鲍尔上校的军队愤怒地迎上前去,而且还有更多的人从祠堂里拥出来。手执武器的农民黑压压地将华勇营的官兵堵在路上,至少有2000人。他们的武器千奇百怪,一头绑有刀和剪子的棍子、叉子,或是擦得雪亮的矛、老式火绳枪,还有3门用脸盆粗的松树做成的土炮。

  当中国人向着华勇营拥上前去时,居然还有一个用以鼓舞士气的乡间响器班子兴奋地忙活起来。一个壮汉扒掉上衣,光着膀子拼命擂响一面大鼓,几个吹唢呐的人也摇头鼓舌,弄出一团惊天动地的声响。还有敲小锣和磬的。

  这样的情形让英国人目瞪口呆,可农民们的情绪却被这种英国人感到有些神秘色彩的声响刺激得愈发亢奋起来。眨眼之间,华勇营四周,已经人头涌荡,骂声不绝。

  鲍尔上校用马鞭指了指为首的瓜皮帽,板着脸问道:“你就是钱家昌吧?”

  瓜皮帽挺着脖子大嚷:“我是钱家昌又咋了?我不信你今天还敢当着我钱家祖宗的面,当着这么多中国人的面把我卵子咬了!”

  上校听罢郑逸秋的翻译,一定被让他去咬对方的生殖器这句话气得涨红了脸,他猛地用马鞭指着钱家昌,提高了声调喝道“你――给我过来说话!”

  钱家昌正想在乡亲们跟前露露脸儿,一下蹦起老高,扯着嗓子大吼:“你凭啥叫我过去,你他妈有种你过来!”

  农民们像潮水一样涌了上来,鲍尔上校的坐骑受惊了,咴咴叫着直打转,几个胆大的农民伸手欲把上校从马背上拉下来。

  鲍尔上校一马鞭抽去,大喝道:“上刺刀!”

  “哗啦啦”一片声响,几百把雪亮的刺刀齐刷刷向着农民们的胸前压了上去。

  手持洋枪与土家伙对峙的双方都是中国青年,但是,一方由于油水充足穿着整齐气派而且经受过严格训练,一个个显得威武雄壮;而另一方则是破衣烂衫,面带菜色。

  短暂的对峙后,弱势一方的中国青年退缩了,而占尽上风的华勇营趁热打铁,上前收缴了他们手中的所有武器,并且把钱家昌等3名为首分子捆了起来。

  手中已经失去了武器的农民们被华勇营的气势吓住了,他们离得远远地用英国人根本就听不懂的方言大声咒骂着,以这样的方式来向他们被抓的英雄表示声援,同时也无奈地发泄着他们的愤怒。

  华勇营凯旋而归,在这些中国人奉命将刺刀对准自己同胞的胸膛时,或许在最初的一瞬时也有那么几个人心中咯噔了一下,但这种片刻的犹豫丝毫不影响他们执行上校命令时的果敢与坚决。

  而中国士兵这样的表现对英国人来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第2连连长巴恩斯在他回国后于1902年在伦敦出版的《与中国军团在一起的活跃日子里》这本回忆录中,真实地反映出当时英国人的心态。

  “该事件虽小,但意义非常重大。中国军人表现出了与其指挥官坚定地站在一起,即使是与自己的人民对抗也毫不犹豫的作风。”

  威海卫租界区里的第一次中国农民武装闹事的风波,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华勇营兵不血刃地平息了。

  踌躇满怀的英国人与中国士兵当时或许并没有想到,这次胜利,只不过是即将到来的大风波之前的一个小小的序幕。

  真正的战斗发生在一个月以后。

  事情的起因仍然是因为农民对他们祖祖辈辈所拥有的土地所有权的强烈担心。当吉本斯率领他的助手在东山上丈量土地时,大批愤怒的中国农民向他们发起了凶猛的袭击。吉本斯与他带去的3名助手和十几个服务人员被蜂拥而至的中国农民赶到了一条干涸的河床里也依然难逃厄运。他被梭镖扎成重伤,用以防身的左轮手枪被夺走,手下人员无论是英国人或是中国人也非死即伤,无一幸免。赶走英国人后,大部分人又转移到了九家疃,准备组织更大规模的武装与英国人对抗。

  接到命令的华勇营士兵们骑着自行车,紧随在长官的坐骑后面,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九家疃。当造反农民出现在眼中时,训练有素的华勇营士兵立即按照英国皇家陆军教材上的狙击阵形布开射击线。

  片刻后,随着鲍尔上校一声令下,凄厉的枪声响彻了原野。造反的中国农民大都是全家老幼甚至整个家族成员集体参加到反抗行动中。当第一排枪声响过,当他们看到身边的亲人惨叫着倒在地上,当中枪的亲人血涌如注在地上痛苦不堪地挣扎时,每一个中国农民都在那一瞬间里变成了无所畏惧的勇士。他们用最大的嗓门疯狂地呐喊着,手持各种各样的原始冷兵器和能够给人以杀伤力的各种各样的农具向着华勇营冲杀过来。枪声响得愈发激烈,不断有人中弹倒下,惨叫声此起彼伏。但是,没有一个中国农民退缩,他们渴望着尽快地冲上前去,把夺走他们亲人性命的洋人和洋人的走狗一个不剩地全部杀死。

  汹涌澎湃的浪头终于席卷到了华勇营的阵地上,站在阵地最前沿的洛斯勃尔连长首先被中国农民扑倒在地上。一个强壮得像一头牯牛的农民狂怒地大骂一声,高举起手中的粪叉子,对着洛斯勃尔的脸膛用力扎去。

  一生连只鸡也从未杀过的郑逸秋大叫一声“小心”,冲上前去将手中的刺刀狠狠地扎进了农民的后腰。紧跟着,洛斯勃尔手中的枪也响了。强壮的中国农民像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当胸一掀,反身倒在了郑逸秋的怀中,从后背的窟窿中喷出的鲜血浇了他一身。

  就那一刻,郑逸秋生平第一次陡然体验到了一种因报复心理得到满足的愉悦――这种令他欲歌欲哭的感觉真是美妙无比!

  刘六儿没命地跑到郑逸秋身旁,惊骇得大叫:“郑师爷,血……你身上好多血!”

  郑逸秋得意地呵斥道:“嚷个啥?看清楚了,那不是我的血。”

  终于,决定这场战斗最终胜负的3挺重机关枪响了。

  勇敢的中国农民犹如狂风中的谷草靶子一样翻滚倒地,一群群刚才还活蹦乱跳的人,瞬间便一片片一堆堆地躺倒在地。

  活着的人害怕了,没有任何人下达后退的命令,可是一群中国农民的逃跑立即造成了全体中国农民逃跑。在华勇营官兵的射击线前面的原野上、庄稼地里,到处是已经死去和正在死去的人。很快,他们的视线所及的范围里,便再也没有一个活着的人了。

  华勇营取得了比上一次在仙姑顶更具有战斗意义的胜利。但是,他们也付出了代价。

  一连副连长沙克中尉的左脸被利器扎破,一大块肉皮像红绸子一样垂挂在下腭骨上,飘飘欲飞。两名中国士兵被棍子和石头打得浑身是血。唯一送命的是鲍尔上校从香港带来的勤务兵况业端,当几十名中国女人提着菜刀剪子冲向他的长官时,他冲上前去,开枪接连打倒了几个中国女人。可是,不顾死活的中国女人们蜂拥而上,把他按倒在地,不仅将他全身扎成了一团烂肉,还生生地拽下了他的生殖器,要了他的小命。

  这一仗,中国农民共被打死37人。

  英国人在九家疃的严厉镇压引来的却是愈发强烈的反抗行动。第二天,更多的中国农民聚集在了离威海卫老城只有七八里地的羊亭村。鼓噪着准备前来攻城。洛克哈特紧急向刘公岛英国海军基地求援,西摩尔司令官派来了一艘载着300名海军陆战队员的铁甲舰停靠在威海卫码头上,炮衣已经揭下,陆战队员们枕戈待旦。

  重新补充了弹药的华勇营再次骑着自行车出击。待他们急如星火地赶到羊亭村时,头一天华勇营屠杀中国百姓的罪恶行径早已传遍了整个租界区内,使他们成为了千夫所指的对象。队伍还来不及散开,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一门松树土炮对准他们打来了,钉子,各种碎铁片,铁砂子像雨点一样从他们的头顶上撒落下来。满山遍野的中国人摇晃着武器,蹦跳着大声欢呼。

  华勇营在鲍尔上校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散开,准备进行反击。

  就在这时,任何人也没有想到的一幕突然出现在两军对垒的阵地上。一个后脑勺上吊着条灰白小辫,手里拿着一支黄铜唢呐的中国老汉突然从拥满人群的山坡上蹿了出来,大呼小叫着向华勇营的阵地上狂奔不止,边跑,口中还大喊道:“姚家杰,姚家杰!我的儿呐!”

  姚家杰惊恐万状地盯着自己的父亲在数百支枪口瞄准下狂奔大喊,唬地蹦起来,回首向着洛斯勃尔惊恐万状地大叫一声:“长官?”

  洛斯勃尔喝道:“什么事?”

  姚家杰像个热昏病人般颤抖着回道“那――那是我爹,我亲爹啊!”

  旁边响起一个威严的声音:“你去见见你父亲吧,听听他说些什么。”

  开口的是鲍尔上校。

  姚家杰赶紧离开子弹已经上膛的机关枪,迎着父亲冲去,歇斯底里地狂吼道:

  “爹呀,你不想活呐,这是在打仗啊!”

  父子俩停下了,停在了对阵双方数千人的目光里。

  老爹激动地嚷道:“儿呐,你快些跟我回家吧。英国人全完了,造反的中国人多得数不清,威海卫要不了几天就会被攻下。不单洋人一个不留,凡是帮英国人干事的,也要被全家杀绝。”

  儿子却说:“爹,你不要听他们瞎说,靠你们这些破家伙造反,人再多也不顶事的。”

  老爹说:“族长说了,中国有四万万人,洋人再凶,就是伸起脖子让他们砍,也没法把咱们中国人斩尽杀绝的。”

  儿子说:“愚蠢!人再多,在英国人的先进武器面前也是没用的。爹,你别劝我回去了,我刚过上了好日子,让我重新回去当牛做马受穷遭累,我还不如死了算了。你和家里人赶快回家去吧,不要跟着他们闹事了。”

  老爹跺跺脚:“回家,谁敢回家呀?姚家祠堂凡是动弹得了的全都来了,我要跑了,死了灵牌也入不了祠堂。”

  老爹再没有要求儿子随他回去,他扭过身,又大步奔回到了自己的人群中。他和十来名响器班子的成员担任的是吹奏乐器为进攻者助威的任务。

  当呜呜的牛角号与咚咚的鼓声还有让英国人听上去觉得有些古怪的乐器声骤然响起的时候,中国农民的总攻开始了。

  不下5000人的队伍在田野上狂奔着,年轻体壮的人冲在前面,老人和妇女孩子紧随其后,大刀梭镖、粪叉锄头在无数颗脑袋上摇晃。响器班子也一边奏乐一边跟随着人潮前进。

  这一次英国人汲取了教训,根本不容许中国人靠近他们的阵地。

  机关枪与来复枪欢快地鸣唱着。西方人用他们的文明成果轻而易举地吞噬着一条条东方人鲜活的生命。

  华勇营里的中国人和英国人看见姚家杰一边流淌着热泪,一边扣动着扳机,一群群他的乡亲和族人倒在了他的机关枪下。

  华勇营的阵地前沿很快便变成了屠场,姚家杰的父亲也死在了乱枪之下。战场上太混乱了,儿子也不知道是不是他那挺机关枪里射出的某一颗子弹打中了父亲。

  这一天,中国农民又死亡56人。

  中国人逃跑后,姚家杰在战友们的帮助下用圆口军用铲挖了一个坑,亲手把父亲裹进自己的军用雨衣里掩埋了。然后对着一堆黄土“咚、咚、咚”重重地磕了3个头。

  此役,华勇营官兵无一伤亡。

  当天夜里,鲍尔上校收到了英国驻北京大使克劳德・窦纳乐爵士的一封电报:

  “尊敬的盖里斯・鲍尔上校,祝贺你,在平息羊亭暴民的行动中,你的华勇营表现得极为出色。”

  而这两次直接指挥中国青年作战的巴恩斯连长在他的回忆录《与中国军团在一起的活跃日子里》谈到这段令他难忘的生活时,对与他并肩战斗的中国士兵也处处充斥着溢美之词。他颇带感情色彩地写道:“中国士兵在战斗中毫不逊色地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他们为和自己的威海卫老乡对抗感到骄傲,这无疑证明他们完全可以值得信赖。更重要的是他们守纪律,听从指挥,勇敢,吃苦耐劳,射击水平很高,吃饭从不挑食物,只要数量充足就行。”

  英国大使对华勇营的高度评价也让洛克哈特行政长官大受鼓舞,正是他主动提议增加华勇营的军费,扩大华勇营的编制。到了1900年6月中旬,华勇营迅速扩充到了1320人,扩编为4个步兵连。还增加了炮连、卫生队和一支300人的骑兵营。队伍壮大了,承担的任务也相应加重了,既要担负威海卫租界区的治安,还要负责对外防卫。

  洛斯勃尔上尉被任命为骑兵营营长,沙克中尉则成了他的副手。骑兵营的驻地不在北大营,在老城东门外的麻家老寨子。洛斯勃尔领命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请求鲍尔上校把郑逸秋和黎成调到骑兵营。

  洛斯勃尔要郑逸秋自然是出于私人感情,有自己照应,他的日子会好过得多。

  而对黎成,则纯粹是任人唯贤,他看出这家伙今后上了战场必定是把好手。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