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章 永不停歇的翅膀

  三百年内的孤独

  提起英国文学,就不能不提到劳伦斯,他是20世纪英国最独特和最有争议的作家。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劳伦斯出生于矿工的家庭,没有名门望族的声誉,也没有名牌大学的文凭,他所拥有的仅仅是才华。劳伦斯的父亲阿瑟·劳伦斯是一位矿工,所受的教育仅仅够他艰难地读报纸。母亲莉迪亚则是一位经过良好教育的女子,她读了很多书和诗歌,崇尚思想,喜欢和有教养的男人讨论宗教以及哲学、政治等问题。这样的一个家庭是十分不和谐的。在这样的家庭里,劳伦斯感到压抑和苦闷,他充满了对工业文明的憎恨和对宗教的思考。

  当时的英国社会很注重人的出身、教养,社会上还弥漫着从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清教徒风气,生长在这个时代里的劳伦斯是与众不同的,劳伦斯是最早超越以贫富差别、阶级对立的传统视角批判工业社会的作家之一。

  劳伦斯以独特的方式作为切入点,因为对以性心理为中心的自然本性的描写,劳伦斯的《虹》屡次遭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也被禁出版长达30 年。

  劳伦斯虽然生前也曾抱怨,三百年内无人能理解他的作品。作品屡屡被禁的他,却从未放弃,在近二十年的创作生涯中,这位不朽的文学大师为世人留下了十多部小说、三本游记、三本短篇小说集、数本诗集、散文集、书信集。从20世纪60年代其作品开禁之后,他立即成为人们最熟悉与喜爱的著名作家之一。

  劳伦斯以其独特的创作理念义无反顾地走出了一条全新的艺术之路,并由此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尽管他反对工业化的声音是那样微弱,甚至在历史的潮流中显得那样格格不入,然而在进入后工业时代的今天,环境污染唤醒了人们对工业变革的重新思考。这时候,我们再来看劳伦斯,就有了另一种感悟。

  劳伦斯一系列作品将汇入世界经典文学的河流中,他的名字也将镌刻在现代世界文学史和文化史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辉。

  名言:

  Life is just a series of trying to make up your mind。

  ——Thomas Fuller

  生活只是由一系列下决心的努力所构成的。

  ——托马斯·富勒

  名人剪影:

  劳伦斯(1885—1930):英国作家。出生于矿工家庭,当过屠夫、会计、厂商雇员和小学教师,曾在国内外漂泊十多年,对现实抱批判否定态度。他写过诗,但主要写长篇小说,共有10部,最著名的为《虹》、《恋爱中的女人》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成功指南针:

  在工业革命之初,劳伦斯就预见到了这场运动对人类精神的摧残。他试图用自己的笔,用自然的激情去唤醒大众沉睡的灵魂。虽然他不被接受,被处处封杀,他却没有停下手中的笔,坚持写作,将他的理想寄予未来。他知道,终有一日,会守得云开见月明。终有一日,他的坚持会迎来接纳。历史证明了这一切,在困难之时,请切记,坚持是最好的利器。

  奇怪的电磁波

  10岁那年,麦克斯韦进了爱丁堡中学,由于讲话带有很重的乡音和穿着不入时,在班上经常遭到其他同学的讥笑。但在一次全校举行的数学和诗歌比赛中,麦克斯韦一人独得两个科目的一等奖。他以自己的勤奋和聪颖获得了同学们的尊敬。

  他的学习内容逐渐地突破了课本和课堂教学的局限。他的关于卵形曲线画法的第一篇科学论文发表在《爱丁堡皇家学会会刊》上,他采用的方法比笛卡儿的方法还简便。那时他年仅15岁。他的求知欲在推着他不断前进。1860年秋,麦克斯韦从阿伯丁来到伦敦后,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访了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他的工作得到年愈古稀的法拉第的肯定。虽然有很多人质疑,虽然有很多的阻碍,麦克斯韦此时已经决定献身科学,便冲着电磁波一往无前地去努力。

  经过概括上升的理论,又以此来指导对电磁现象的研究,使这一理论得到升华和突破。1865年,麦克斯韦发表了第三篇论文《电磁场动力学》,文中导出了方程,并引入了位移电流的概念,用这个概念确切地表达电磁波的传播。正是对这些方程的研究,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以光速通过空间,得到电磁波传播和光的速度相同的结论。

  于是,他勇敢地断言:光是一种电磁现象,光波也是一种电磁波。

  麦克斯韦关于电磁学理论的完成是19世纪科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但在当时,支持的人寥寥无几,怀疑和反对的意见铺天盖地。能否证实有电磁波的存在成了检验麦克斯韦理论的关键。

  真理终究是真理。1888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赫兹用电波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麦克斯韦的理论也因此得以确立。而这时正是麦克斯韦公布理论后第二十六年。经过漫长岁月考验的真理,更显示了它的创立者的科学预见性。

  名言:

  Energy and persistence conquer all things。

  ——Benjamin Franklin

  能量加毅力可以征服一切。

  ——富兰克林

  名人剪影:

  麦克斯韦(1831—1879):英国物理学家。出生于爱丁堡,从小就受到科学的熏陶。主要科学贡献在电磁学方面,同时在天体物理学、气体分子运动论、热力学、统计物理学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成功指南针:

  坚持是一种信念,当你坚信你正确时,其他的一切都不能成为阻碍。在别人用怪诞的眼神看待麦克斯韦时,他没有在意那些无知的目光,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用更加勤勉的工作来证明自己,他无愧为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全部精力都献给了科学,献给了人类的进步。他的坚持,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当我们遇到阻碍的一刻,坚持就是心里的那团火,灼烧却同时带来光明和方向。忍耐的是一时,收获的是一世。

  心如大地

  鸠摩罗什的一生是弘扬佛法的一生,他在佛学中不断精进,并用自己的修为度人。

  鸠摩罗什早在少年时代就已崭露头角,名噪一时。他七岁随着母亲一同出家。每天能背诵三万二千字经文,号称“日诵千偈”。鸠摩罗什跟随着母亲,在各地参学、弘化,不仅在佛法方面更上一层楼,而且名满天下。

  当时的人们主要信仰小乘佛教,小乘注重自我解脱,大乘则讲究普度众生。也就是说,小乘偏于自度,大乘不仅自度而且还要度人。二十岁时,他在龟兹国受戒,不久,他的母亲再往印度,临行时勉励他到中国弘扬大乘佛教。他毅然应允。鸠摩罗什的母亲告诫他说:“大乘要传播到中原去,全得仰赖你的力量。但是这件宏伟的事,对你而言,却没有丝毫的利益,你怎么办呢?”鸠摩罗什回答说:“大乘之道,利益众生。假如我能够使佛陀的教化流传,使迷蒙的众生醒悟,虽九死而无悔。”

  鸠摩罗什选择继续留在龟兹国,有了母亲的鼓励,他弘扬大乘的决心更大了。不久,在佛寺的旧厢房,他发现了《放光经》。当他展开经卷读诵的时候,却突然只见空白的木牒,而木牒上的经文却消失不见了。他知道是魔暗中作怪,而诵经的决心更加坚固。于是魔力失效,经文的字迹立即浮现,他便诵读学习《放光经》。

  此时他忽然听到空中传来声音:“你是有智慧的人,怎么需要读《放光经》呢?”

  鸠摩罗什说:“你是小魔,应该迅速离去!我的心意,如同大地,不可丝毫被转动。”

  空中再也没有声音传来,不知道是心魔还是幻境,相信鸠摩罗什在习颂大乘佛法的时候,遭受了很多时人的非难。但他的决心胜过了一切,让他在大乘的道路上勇猛前行。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么优美,这么简洁的译文,就是出自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经》,称为“六如偈”。看过这样的译文,才能明白为什么玄奘严格遵守原文的新译被人们遗忘了,而鸠摩罗什偏重意译的旧译却流传了一千六百五十年。

  名言: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darkness;only a failure to see。

  ——Muggeridge

  没有黑暗这种东西,只有看不见而已。

  ——马格里奇

  名人剪影:

  鸠摩罗什(344—413):东晋时后秦的一位高僧,译经家。首次系统地翻译了大乘佛教论述缘起性空理论的经论,他的译经事业可谓空前,他译出的300多卷、近300万字佛典,对后世影响深远。

  成功指南针:

  为自己做事情,达到的境界总是有限。而为他人做事情,总是可以广大无边。看重小我,就只能在个人的狭窄生活中打转,而放眼世界,胸怀众生,你的人生就会开阔起来。想必,你也有过疑惑,你也有过失落,这时,请不要悲观。请抬头仰望星空,满天的星斗都是遥远的恒星,和那几百万年的光阴相比,人当真渺小得紧。我们能为这个美好的世界做些什么呢?千百年后,也许一切都化作灰烬,而你的功绩却能流传,如同鸠摩罗什的名字在今天依然为我们所称颂一样。

  以怪石为兄的米芾

  米芾的书法自宋代以来,广为后世所景仰。他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是北宋四大家的杰出代表。

  米芾自幼爱好读诗书,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资聪慧,六岁时能背诗百首,八岁学书法,十岁摹写碑刻,小获声誉。他曾自作诗一首:“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他就是这样一个把书画艺术看得高于一切的恃才傲物之人。

  米芾一生非常喜欢把玩异石砚台,并经常从中得到艺术的灵感和启发。有时,他甚至到了痴迷的状态。那种走火入魔般的专注在《梁溪漫志》中就有记载:他在安徽做官时,听说濡须河边有一块奇形怪石,当时人们出于迷信,以为神仙之石,不敢妄加擅动,怕招来不测,而米芾立刻派人将其搬进自己的寓所,摆好供桌,上好供品,向怪石下拜,念念有词:“我想见到石兄已经二十年了,相见恨晚。”言辞间,一派恭敬。之后,每日都要对着怪石观摩很久。

  此事后来被传了出去,由于有失官方体面,米芾被人弹劾而罢了官。但米芾一向把官阶看得并不很重,因此也不怎么感到后悔,后来还专门作了《拜石图》。作此图的意图就是为了向世人展示他爱怪石不爱功名的态度。

  从对怪石的执著喜爱,我们可以看出米芾对玩石的投入与傲岸不屈的刚直个性,大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情怀。米芾作书十分认真,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不假思索一挥而就。他为了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可见其创作态度非常严谨。

  米芾一生官阶不高,这与他不善官场逢迎,又为人清高有关。米芾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善阿谀奉承。官场失意使他赢得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玩石赏砚钻研书画艺术,对书画艺术的追求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他的字能够脱俗不群,是和他在别人眼里与众不同、不入凡俗的个性和怪癖分不开的。

  名言:

  Love is ever the beginning of knowledge as fire is of light。

  ——Thomas Carlyle

  知识总是从爱好开始,犹如光总是从火开始一样。

  ——卡莱尔

  名人剪影: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善诗,工书法,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

  成功指南针:

  米芾平生爱好书法,整个人都有些痴魔。他的成功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丝毫没有取巧的成分。米芾每天临池不辍,他儿子米友仁说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写字。如果没有他拜怪石为兄的趣事佐证,谁能知道他对事情的专注可以达到这样痴迷的程度。这种百分百的投入,忘却功名利禄的认真,使他在艺术的道路上愈行愈远,终于结出了光耀后世的硕果。做任何一件事,投入、专注,甚而痴迷,这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寻找天使的翅膀

  拉斐尔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一位画家,在文艺复兴“三杰”中,他的画以“秀美”著称。年轻时他曾在佛罗伦萨学习四年,有幸仔细观摩了另两位巨匠的作品。拉斐尔的观察细致而认真,他总是久久地注视着那些优秀的作品,从中吸取艺术的养分。

  拉斐尔曾经创作了一幅《西斯廷圣母》,是他“圣母像”中的代表作,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闻名遐迩。这幅画是教皇朱理亚二世送给皮亚琴察西斯廷教堂黑衣修士的礼品,拉斐尔受托为这一教堂的祭坛作画,故有《西斯廷圣母》之名。

  拉斐尔用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这幅画的创作中。画中玛利亚抱着圣子耶稣。在她的右下方有个老人,左下方有个使女。可是正下方有一大片空白,拉斐尔一直想不到该画些什么,整个创作也因此而停顿了下来。

  此时,他走向窗边,想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窗外的暖阳轻轻地照在年轻的画家身上。他望着天空,有些出神,嘴角微微上翘,仿佛在说圣母踩着云朵而来,脚下能有什么呢?

  这时他听见两个小孩子的说话声,那清脆的童音,如同风儿吹过铃铛时一样悦耳。循着声音望去,原来是画室附近面包店的窗口,有两个孩子。大一点那个有四五岁的样子,他的小手托腮,仰望云天,对他弟弟说着什么。小的一个,半趴在窗台上,头枕着两臂,也望着天空,在听他哥哥说话。那种张望的神情,让拉斐尔兴奋起来,这不就是仰望圣母的天使吗?

  于是,拉斐尔立即拿出画笔,将两个可爱的小男孩画在下方,又分别加上翅膀,就成了两个天使。

  再看这幅画的时候,圣母抱着圣子从云端降下,趴在下方的两个小天使睁着大眼睛仰望圣母的降临。由于这两个小天使的加入,整个画面更显得清新而纯洁。

  有人问拉斐尔怎么能画出那么美丽的作品?

  他回答说:我做了许多梦,然后围绕着我的梦去作画。而梦境中的东西,其实,常常就在身边。

  有了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

  名言:

  Without art the crudeness of reality would make the world unbearable。

  ——G。B。Shaw

  如果没有艺术,现实的粗陋将使世界无法忍受。

  ——萧伯纳

  名人剪影:

  拉斐尔·桑齐奥(1483—1520):意大利杰出的画家。他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

  成功指南针:

  发现需要眼睛,但不仅仅是靠眼睛。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无不有情。你若藏着一颗冰冷的心,那七色的彩虹在你眼中亦不过是半空的拱门,没有一丝一毫的绚丽。你若藏着一颗喜乐的心,那地上的落叶亦是秋姑娘的舞裙。发现源于内心火热的激情,源于对身边事物细致的观察。如果这个世界少了美,那一定是人类失去了发现的能力。如果这个世界到处都是美,那一定是人们将发现当做了本能。因为,美,一直在我们身边。而发现美的过程,即是走向成功的坦途。

  沿着成长的阶梯前进

  全世界每一秒钟约有10450人正在享用可口可乐公司出品的饮料。然而,一开始,可口可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成为市场宠儿的。

  1981年,当出生于古巴的化学工程师古兹维塔被选为可口可乐公司的CEO时,他面对的是百事可乐的激烈竞争,可口可乐的市场正被对手蚕食掉。

  古兹维塔上任后的第一项行动,就是发表了1200字的战略声明,提出可口可乐公司要进行显著的变革,把重点放在美国软饮料市场的增长上。他任命才华横溢且极善于销售可口可乐的凯欧为公司的总裁,并授予他跨越整个公司的广泛的权力。

  古兹维塔的眼睛没有盯在百事可乐身上,而是针对百事可乐提出销售的方案。

  他问美国人一天的平均液态食品消耗量为多少?答案是十四盎斯(约397克)。

  可口可乐在其中有多少?答案是两盎斯(约57克)。

  古兹维塔手下的那些管理者把焦点全关注在百事可乐身上,一心一意只想着一次增长百分之零点一的市场占有率。

  古兹维塔决定停止与百事可乐的竞争,而改为自身销售比例的成长。古兹维塔说,可口可乐需要在软饮料市场做大占有率。我们的竞争对象不是百事可乐,而是占掉市场剩余十二盎司的水、茶、咖啡、牛奶及果汁。当大家想要喝一点什么时,应该首先去找可口可乐。我们应知道:公司并不追求完美,它所追求的是成长;公司将力求良好的财务状况;将根据业绩来进行奖励,不会对仅仅是完美的参与而付报酬。

  为达此目的,可口可乐在每一个街头摆上贩卖机,销售量因此节节上升,百事可乐从此再也追赶不上了。

  如果说上世纪20年代蒋彝教授以“可口可乐”的品牌名翻译,成为广告界翻译得最好的经典,那么古兹维塔提升可口可乐公司价值的努力就是一座企业发展史的丰碑。虽然古兹维塔在66岁之龄患上肺癌,并在数周后去世,但他扩张可口可乐的企业版图、改革企业内部等贡献,使他不但拥有傲人的成就,并使员工、亲友及所有可口可乐的消费者怀念且景仰。

  名言:The jealous are troublesome to others,but a torment to themselves。

  ——W。Penn

  妒忌者对别人是烦恼,对他们自己却是折磨。

  ——佩恩

  名人剪影:

  古兹维塔(1931—1997):出生于古巴哈瓦那,毕业于耶鲁大学之后即效力于可口可乐公司,1981年被任命为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去世前一直担任可口可乐公司的主席、董事和首席执行官。

  成功指南针:

  我们盯着别人的短长的时候,总是忘记了自身的发展。如果只是一味地追赶,会让你逐渐失去自我。别人做的好的事情,未必我们就有优势,而立足自我,努力发展才是真正赶超对手的方法。生活中,我们经常因为看到对方的一时得意,而对自己妄自菲薄,或者起了嫉妒、怨恨之心。这些对我们没有丝毫帮助,而是阻碍我们取得进步。看清楚自我,做好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强者。

  僧敲月下门的执著

  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传说他30岁前曾数次应举,都不得志。失意之余,又迫于生计,只好栖身佛门为僧,取法名无本。贫困的家庭境况,枯寂的禅房生活,养成他孤僻冷漠而内向的性格,世事颇少萦怀。但是又受不得佛门对自由的束缚,叹道:“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所以后来,贾岛就还俗了。他为僧难免思俗,入俗又难弃禅心。但他仍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贾岛也因此被视为唐代苦吟诗人的典型。

  他是苦吟诗人,为了作诗,常走火入魔,惹出麻烦。

  一次,他骑驴过街,没注意行人。当时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便信口吟出“落叶满长安”之句。这个句子让他很是满意,却一时怎么也想不出上联,便在街上冥思苦想起来。寻思了很久,忽以“秋风吹渭水”作对,一时喜出望外,却不料忽然撞上了大京兆刘栖楚的车马,由于他没钱交罚金,便被拘一晚。

  经过这件事情,他一点也没吸取教训,依然喜欢骑着驴,四处寻找灵感作诗。无独有偶,他又撞上了京兆尹韩愈的车马。这次是他去访问李凝幽居时,在驴背上得了佳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对于用“敲”还是“推”字,他一时拿不定主意。就这样,他一边吟诗,一边在驴上举手做推敲之状,细思其间的差异。神思恍惚间,便冲撞了韩愈大人。幸好,这次是碰见了曾写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韩愈。韩愈不但没有责怪他,还指教他:敲字有声响的缘故,更增月下幽静之意。贾岛受了韩愈的鼓励,更加注重对诗歌字句的锤炼。

  贾岛一生,为诗艺洒尽心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锤炼出许多精品。韩愈赠诗云:“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天恐文章浑断绝,故生贾岛著人间。”贾岛与孟郊齐名,影响深远。

  名言:

  Happy is the man who is living by his hobby。

  ——G。Bernard Shaw

  醉心于某种癖好的人是幸福的。

  ——萧伯纳

  名人剪影: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19岁云游,结识孟郊、韩愈等。还俗后屡举进士不第。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苦吟派诗人。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成功指南针:

  虽然贾岛诗中有“十年磨一剑”,但他之所以成名,并非由于他的英雄气概,而是由于他的苦吟。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的锤炼,用心推敲修改。但是到了写成之后,又看不出修改的痕迹,仿佛自然天成。贾岛的苦吟就是一种精益求精,在我们以为足够好的时候,如果拿出贾岛的精神,那就不是达到好的要求,而是超越了好,成为了不平凡的杰作。当我们得过且过的时候,请想想骑驴苦吟的贾岛,这样,我们可以看得更远,飞得更高。

  只有成功才是最后一次

  奥谢罗夫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对自己的坚持并没有说过什么,而是心心念念科学发现本身的意义。奥谢罗夫说:“科学的发现往往不是孤立作研究的个人所发现的,应该是科学界的共同成就。”

  当初,奥谢罗夫的实验始终没有进展,很多人因此而失望,甚至看不到一丝成功的希望。面对巨大的经费透支,康奈尔大学物理实验室提交了一份报告,由学术委员会批准撤销了他的实验。实验室主管遗憾地告诉这个玩命又玩钱的年轻人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结束在这里的一切。

  奥谢罗夫以往也听到过很多类似的声音,然而这一次却是真的要把他从实验室驱逐了。学术委员会曾经为他的设想迷醉,以为那美丽的图景只需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出现。然而,如黑夜般蔓延的失败,让他们终于失去了兴致。太多需要实验支撑的项目早已排队等候。

  那天,奥谢罗夫做完了第N次失败的实验,终于站了起来,消失在远方的一座小楼里。整个研究院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似的,因为谁也不信这个在读研究生能搞出什么名堂。

  大家来到那个曾经十分熟悉的实验室,有人提出收拾一下,主管刚刚点头又意识到什么便阻止了。因为此时距学术委员会提出的大限之时还有24小时。谁知道这24小时会发生什么呢?也许奇迹就在这里面酝酿。

  奥谢罗夫念叨着:“再给我一次机会吧”,又过了一个漫长的深夜,黎明时分,一个身影闪现出来。只是,人们的视线中还多了一张纸片,在此之前,这是没有过的。主管立刻意识到那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不可思议的奇迹,他的眼睛一片模糊,张开双臂和奥谢罗夫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实验成功了。

  奥谢罗夫在绝境中抓住了最后一丝希望之光,而发现常常就是在你什么也看不到的时候,轻轻地触碰了你的额头。

  名言:

  To strive,to seek,to find,and not to yield。

  ——A。Tenneyson

  要奋斗、要探索、要有所发现,就是不要屈服。

  ——A。丁尼生

  名人剪影:

  道格拉斯·迪安·奥谢罗夫(1945—):美国物理学家。因发现“氦3位同位素的超流体性质”获得199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该发现使科学家对量子物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成功指南针:

  科学的进步就是靠不断的探索获得的。自然科学的发现改变了世界,但这些发现是不可预测的。没有人知道这项发明的意义究竟有多大。如同核磁共振技术的起初并不清楚,这项技术可以用来扫描人体,起到帮助医生诊断病情的作用。奥谢罗夫也在这一片黑暗中独自摸索,在别人都放弃他的时候,在最后的24个小时中,依然坚持,绝境之中他终于抓住了那线生机。如果你身处在一个看不见前路的处境,如同一个黑暗的隧道,请想想,这世上哪有走不出去的隧道呢?再往前一步,也许就看见那丝微弱的指引之光了。

  火中救琴

  蔡邕为人正直,性格耿直诚实,总是敢于向皇帝直言,举报皇帝身边的宦官的不法行为。他的正直行为引起了当时奸臣的普遍不满,他们联合起来给皇帝进谗言,说蔡邕总是写些不怀好意的诗,目无皇上,有谋反的可能。渐渐地,皇帝对他也疏远了起来,他一个人便悄悄离开了京城,到偏远的吴地去隐居了。

  蔡邕爱好音乐,通晓音律,对音乐有着特别的领悟力。在弹奏中,即使有一点小小的差错,他都能毫不犹豫地指出来,而且分毫不差。他最擅长的就是弹琴,对琴也有着深入的研究。在隐居吴地的那些日子里,他常常一个人在竹下抚琴,随风摇摆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音,和旷远的旋律应和着,仿佛琴是他唯一的知音,琴是他所有的寄托。

  有一天,蔡邕正在院中抚琴长叹,忽然听到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是什么呢?一转念间,又传来一阵清脆的爆裂声。他的心莫名的抽紧了,难道是?

  此时,女房东在隔壁的灶间里正在烧火做饭,她一边将木柴塞进灶膛里,一边看着火星四溅。她拍了拍手,准备站起来看灶膛上的情况。却见蔡邕一边跳着脚跑进来,一边大叫“不好”,他来到炉火边,就往灶台底下趴,一伸手就将那块刚塞进灶膛当柴烧的桐木拽了出来。他捧着这块冒着火星的木柴,看了又看,又吹又摸。喃喃说道:“幸好我抢得快,这可是一块难得一见的做琴的好材料啊!”

  蔡邕的手被烧伤了,他竟然也不觉得疼,只顾着惊喜地抱着桐木不放手。好在抢救及时,桐木还很完整,蔡邕将它买下来。然后精雕细刻,一丝不苟,费尽心血,终于将这块桐木做成了一把琴。这把琴弹奏起来音色美妙绝伦,盖世无双。

  蔡邕救下的是琴,留下的是佳话。一把焦尾美瑶琴,只因火中淬炼,才得遇知音,才华得以展现。

  名言:

  There is something that is much more scarce,something rarer than ability。It is 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Robert Half

  有的东西比才能稀罕得多,珍贵得多,这就是识别的能力。

  ——哈夫

  名人剪影:

  蔡邕:(132—192):东汉文学家、书法家。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于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汉字字体由隶变楷的过渡,蔡邕书写的《熹平石经》起了桥梁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成功指南针:

  焦尾琴是传世名琴,琴中至宝,却差点被当成木柴胡乱烧掉,是蔡邕识货,迅速发现,及时抢救这稀世奇珍——他成为这把琴的第一位主人。一定会有人羡慕他的运气——碰上这样好的机会。可是当你回头再看看这个故事,你就会深信那句话:机会,从来都青睐有准备的人。试想想,如果蔡邕没有那十年磨一剑的学艺生涯,没有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不断进取,他怎么能具备这样一双慧眼。原来,命运并没有偏爱任何人。

  榜样的力量

  甘地是印度的国父,也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他出生在印度西部的港口城市博尔本德尔的印度教家庭。

  甘地的爸爸是一个以身作则,并且不厌其烦地教导子女向善、行善的好父亲。他个性耿直忠厚,从来不做非分或违法的事。他担任首相多年,不但不会仗着自己官高势大到处欺压百姓,反而清廉自守,勤正爱民,绝不接受任何人的贿赂。所以,甘地的爸爸并没有为家里赚取大笔的财富。不过,甘地的爸爸却因为具有高洁的人品而深受国王及人民的爱戴,也获得妻子及儿子的敬重。尤其是甘地,他更是以父亲为榜样,有时他甚至幻想自己长大以后,也能像父亲那样得到人们的尊敬。

  有一次,当时的英国政府派遣杰鲁士督学到学校测验学生的英文程度。杰鲁士一共出了五道题目,其中四题,甘地都答对了,只有“茶壶”这个词不会写。他坐在位子上盯着考卷左思右想,就是想不起来。这时,老师刚好走到甘地后面,看见甘地还有一题没作答,就频频用鞋尖踢甘地的椅脚,暗示甘地可以偷瞄邻座同学的答案。可是甘地不但不愿偷看别人的答案,反而很快就把考卷交了出去。

  当考试成绩发表之后,老师把甘地叫到面前对他说:“傻孩子,偶而作弊一次有什么关系?这次全班同学都考满分,只有你一个人考八十分:如果你听老师的话,一定可以考一百分。唉!真可惜,就差你那二十分,不然我们就可以接受表扬了。”

  尽管老师如此抱怨着,甘地却不以为然地反驳道:“我觉得靠作弊获得高分而被表扬是可耻的,那样会辜负了父亲对我的期望。我坚持凭我的实力考取满分。”说完,甘地就背着书包回家了。

  从小到大、到老、到死,甘地无时无刻不以父亲为榜样激励着自己。他就是这么的固执,所以他能以革命家的冒险精神,反抗英国殖民政府的无理压迫;又能以宗教家悲天悯人的胸怀,为印度全体人民争取独立、自由,并且成为印度人民心目中最伟大的圣雄。

  名言:

  When the fight begins within himself,a man's worth something。

  ——R。Browning

  当一个人内心开始斗争时,他就有了价值。

  ——布郎宁

  名人剪影: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1948):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国大党领袖。他既是印度的国父,也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他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他的“非暴力反抗”的主张,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那些争取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成功指南针:

  对于这样一句话我们并不陌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需要一个榜样。榜样的力量在于,他给我们提供一个道德的、行为的良好示范,让我们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因此,我们都需要为自己找一个榜样,这个榜样不仅仅是事业的成功者,同时在道德、修养、处事等等方面也要堪称楷模。找到了自己的榜样,我们就能有所借鉴,有所汲取,并告诉自己,我也可以成为那样的人。

  爱的感召

  德兰修女长期在印度从事人道主义工作。有一天黄昏,她在路边发现一个流浪儿,那孩子瘦弱不堪,倚在一棵大树下,孩子的大眼睛里都是对食物的期盼。嬷嬷走到孩子身旁,温柔的眼神让孩子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可是,嬷嬷翻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此刻却连一分钱也没有找出来。孩子不禁失望地低下了头,眼泪就要翻涌而出。看着可怜的孩子,她不忍心就这样离去,于是她牵着流浪儿,沿街乞讨,来到一个面包铺前,铺子里到处都飘荡着香甜的味道。孩子不停地咽口水,嬷嬷停下来对老板说:“先生,您能给这位可怜的孩子一块面包吗?”老板瞪了她一眼,呸的一声,将一口痰恶狠狠地吐在嬷嬷脸上!

  一般情况,乞讨的人都会因为失望而离去。面包铺老板经常这样对待乞讨的流浪儿。

  可是这一次,面包铺老板的粗暴行为没有让嬷嬷离开,她依旧站在那里。她静静地看着老板,再一次温和而平静地说:“先生,您能给这位可怜的孩子一块面包吗?”老板顿时呆住了,好一会儿才恢复过来,木讷地从铺子里拿了一块面包,轻轻地递给那个小孩。

  “谢谢您的爱心。”看着孩子终于吃上面包,嬷嬷的脚步又重新轻快起来,继续走在满是爱心,不断施爱的道路上。

  面包铺老板大概没有想到,他凶恶、粗暴的态度怎么能阻挡嬷嬷对孩子的爱心呢?在平静的乞讨中,嬷嬷的爱就在简单的言语里。她不退缩,不避让,把自己的爱奉献给别人,每一个流浪的孩子都是她的宝贝。她把爱心施与这些孩子,减除贫穷对他们心灵的折磨。

  嬷嬷的仁爱感动了面包铺的老板,在爱的施与中,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嬷嬷感谢的话始终回荡在他的耳边,一个人可以为了别人而付出,是多么奇妙的感觉啊。

  从第二天起,每天晚上,这个老板都会将当天没有卖掉的面包整理出来,装好袋子。他走上大街,将这些面包免费分给附近的流浪儿。看着饥饿的孩子吃上面包,他的心里乐滋滋的。嬷嬷就是这样始终用自己的行为感召着身边的人。

  弱者中的弱者,穷人中的穷人,是嬷嬷尽一生力量去救助和爱的对象。她不说空言,只是用行动诉说着她满满的爱。

  名言:

  Love is an endless mystery,for it has nothing else to explain it。

  ——R。Tagore

  爱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谜,因为没有任何其他东西能够解释它。

  ——R。泰戈尔

  名人剪影:

  德兰修女(1910—1997):受后人敬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一生都在与贫穷以及贫穷对于心灵的摧残作战,她对世人的关怀、宽恕及“施比受更有福”的理念,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景仰的。

  成功指南针:

  德兰修女曾经说过: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是需要帮助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都希望感受到关注和慈爱。给需要者以帮助,是一种慈爱。施比受更幸福。爱是一种力量,当我们内心充满爱的时候,我们的行动会充满力量。

  在战火中穿行

  德兰修女一直在印度为穷人服务,但她一直想把这种慈爱播撒到世界上更多的地方。1960年,德兰修女首次前往梵蒂冈拜访教皇,她受到了教皇的热情接见。瘦小但拥有巨大爱心的嬷嬷向教皇提出一个请求:就是请求仁爱传教修女会成为教皇直接管辖的国际性修会。嬷嬷说:“这样,我们就可以为全世界的穷人服务了。”

  教皇仁慈地接受了嬷嬷的申请,1965年2月1日,罗马教皇的批准辗转到达了德兰修女手中。从这一天开始,仁爱传教修女会的修女们开始奔赴世界各地,用她们的实际行动去帮助世界各地的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

  1982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在黎巴嫩发生激烈战斗,双方都死伤无数,哀鸿遍野。很多当地的平民因为害怕战火蔓延到身上,携妻带子,争相逃离了战区。这个时候,德兰修女像往常一样,勇敢坚定,不避艰险。当她听说一些孩子为战火所困时,马上决定去拯救他们。嬷嬷穿过重重的枪弹,越过漫天的炮火,来到战地指挥官跟前问:“为什么你们要互相屠杀呢?村庄里的一些儿童被围困着无法出来。他们是那样无辜。”

  战地指挥官非常尊敬这位修女,他认真却又无奈地回答说:“对方不停火,我想停也停不下来啊。”

  于是,德兰修女说:“那就让我去领他们出来吧。”说完,她从容不迫,镇静自如地走进双方的交战区。她惦念着战火中的孩子,惦念着无辜的生命,她的身影在战火中穿行。面对这位举世闻名的修女,双方都暂时停火,默默地注视着这位嬷嬷勇敢的行为。孩子们跟在嬷嬷的身后,如同沙漠中的旅人找到水源,紧紧地跟随,深深地感念。他们都以为是天使来到了他们身边,将他们带离了死亡之境。直到她带领出37名儿童,战斗才再次打响。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听闻此事,叹了口气,说:“在战火中穿行,带出孩子们这件事情,就是连我也做不到啊!”

  名言:

  Courage is resistance to fear,mastery of fear-not absence of fear。

  ——Mark Twain

  勇敢并非没有恐惧,而是克服恐惧,战胜恐惧。

  ——马克·吐温

  名人剪影:

  德兰修女(1910—1997):受后人敬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一生都在与贫穷以及贫穷对于心灵的摧残作战,她对世人的关怀、宽恕及“施比受更有福”的理念,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景仰的。

  成功指南针:

  历史上我们总是将勇敢和英雄联系在一起,认为两者密不可分。我们总以为勇敢属于那些高大、勇猛、身手不凡的英雄人物。而德兰修女的行为告诉我们,爱是可以战胜恐惧的。圣经上讲:爱是恒久忍耐……凡事相信,凡事希望,凡事忍耐。爱永不衰退。只要心中有爱,怀着对人类,对社会的大爱,无论在哪里,你都可以无畏。当爱的信念在你我的心中萌芽、并茁壮成长的时候,我们也就是在爱的道路上不断勇猛前行。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