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次大陆,是一个民族和语言最多歧异的国度。有人统计说,印度的部落民族有550支,语言与方言超过150种,但事实上并不准确。这一问题目前还在困扰着印度人,他们打趣说:“我们印度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语言,印度各邦惟一统一的语言就是国歌。”
这个事实反映,次大陆古往今来的确就是一个种族和文化的漏斗和熔炉。通常人们认为,它最早的居民可能就是近代仍居住在印度的丘陵和丛林中的尼革利陀人。他们头发卷曲,鼻子扁平,身材较矮,肤色黝黑,与今天仍生活在安达曼群岛的热带黑人种有密切的关系,操的是澳-泰语。
在雅利安人的著名史诗《罗摩衍那》中,曾描写王子罗摩和他美丽的妻子悉多受陷害,被放逐到森林中去修苦行的故事。罗摩亲自给悉多披上用树皮布做的衣服。他们砍伐树木,采集树枝蒿草,搭成棚屋,居住在鸟兽出没的丛林中,过着采集狩猎的生活。他们还屡遭磨难,悉多一度被十头魔王罗波那抢走,面临被吃掉的危险。罗摩在援救悉多的曲折过程中,得到了智慧和英勇善战的神猴哈奴曼的帮助,战胜了吃人魔王,最后在臣民的欢呼声中登上了王位。
罗摩的故事,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了早期入居次大陆的雅利安人与土著原始部落民的接触与争斗。森林中的苦行生活是再现了原始部落民的生活方式,吃人生番是对热带雨林土著民盛行猎人头风俗的追忆。神猴哈奴曼的原型是来自原始人的图腾崇拜。今天神猴在印度可说是家喻户晓,受到狂热的崇拜,不少地方猴庙林立,里面还有猴子。这种风俗和文化之源,无疑要追溯到史前原住民的时代。这些原住民要么被征服同化,要么就被驱赶到边远的高山丛林区中。
学者中大多数人认为,印度河早期城市文明的缔造者是达罗毗荼族人。他们说的语言,就像泰米尔语一样,与印度-雅利安人的梵语截然不同,而且他们可能最初也是次大陆以外的移民,他们也是以优势的力量把原住民挤走,占据了河流平原的大部分土地。后来雅利安人的入侵,前一故事又重演在他们身上,许多达罗毗荼人因此而丧生,更多的人被征服,成为征服者社会中的下层人民。另一些人则远避偏僻地区和丛林才得以免遭前者的命运。最后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他们远祖的体征、语言和习惯,他们中的大部分今天仍居住在印度半岛的南部。
达罗毗荼人的面部和体征,同地中海沿岸的居民比较相似,两者都有相同的埋葬习俗。
然而,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达罗毗荼人,都有许多混血分化的特征了,如皮肤黑,长头型,手臂长,鼻子扁平,个子矮小,他们形成了很多分支。
此外,达罗毗荼人的祖先究竟是从何时何地入居印巴次大陆的,至今仍是个谜。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亚地区掀起了移民潮,雅利安人的一支进入欧洲,成为今天欧洲人的祖先;另一支则向南,越过兴都库什山和喀喇昆仑高原,最终成为伊朗和印巴次大陆的主人。
雅利安人在梵文的意思是“自由出生”或“高贵”。他们金发碧眼,皮肤白皙,体毛多,身体高大,鼻梁挺耸,自认为是最优秀、最高贵的人种。
可是十多年前,人类学家在克什米尔的印、巴停火线的赞斯卡谷地发现了米纳罗人,就把上述的说法动摇了。
这个谷地正处喜马拉雅山南麓,印度河上游。由于山高谷深,人迹罕至,外界对其不甚了解。当人类学家仔细观察,发现他们都是纯粹的雅利安系白种人,鼻子又高又尖,并呈鹰钩状,皮肤白皙,蓝眼睛。米纳罗人男子如同欧洲男子一样,很早就开始秃顶;女子身材苗条,面容秀丽,年轻姑娘尤其体态丰盈,楚楚动人。其语言明显属印欧语系。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所处的生产力充其量是在新石器时代的水平。米纳罗人用弓箭作武器,主要靠猎取野山羊为生,用燧石取火,在岩壁上绘画,采集野杏、野葡萄等,捕捞河里的鲑鱼,种植大麦和少量谷物。
米纳罗人的婚姻家庭结构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实行一妻多夫制。丈夫多数是兄弟们,妇女对男人实行强有力的统治,男子对女家长俯首贴耳,地位低下,孩子们只尊敬母亲,并不尊敬男性长辈。
米纳罗人的发现证明白种人(包括雅利安人)的确是起源于中亚,而且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一部分迁入了印巴地区,这是后来雅利安人大举入侵印度河流域的前奏。说不定在遥远的过去,中亚入居印巴地区的原始部落早已同当地的土著民融为了一体,米纳罗人不过是这些部落移民的孑遗。
当然,也有人持相反观点,认为米纳罗人是留居中亚草原的最后原始部落民,他们是在远远晚于雅利安人入侵时代的岁月里入居印度河上游谷地的。
不管怎么说,上述事实都反映,印巴次大陆的确是多民族及其文化拥挤碰撞的漩涡,而且这种移民浪潮扑朔迷离,令人莫衷一是,难辨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