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四章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

  这位作曲家几乎一生旅居国外,并且始终处在本世纪各种音乐新潮的风口浪尖上,但他的音乐中仍然保持着浓郁地祖国俄罗斯的优秀传统。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Stravinsky)1882年6月17日生于俄国圣彼德堡附近的奥拉宁包姆。父亲是帝国歌剧院的男低音歌唱家。父亲希望儿子不要追随自己,去做一名律师。但或许恰恰是父亲的职业影响了他,斯特拉文斯基从小便很喜欢音乐,9岁时,钢琴已经弹得蛮不错,甚至打算自己作曲了。

  1901年,斯特拉文斯基虽然承父训考入彼德堡大学学法律,但钻研音乐的时间却越来越多。斯特拉文斯基在20岁那年结识了著名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后,更是把大部分时间花在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家中,最后,索性告别法律,投师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专攻作曲。

  1908年,为祝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女儿的婚礼,斯特拉文斯基创作了一首管弦乐曲《焰火》。这首乐曲虽然很短,尚不足10分钟,但却引起了当时在巴黎组建俄罗斯芭蕾舞团的著名艺术活动家贾吉列夫的注意,他遂约请斯特拉文斯基为舞剧《火鸟》写作音乐。

  1910年6月,《火鸟》在巴黎歌剧院首演,立即在欧洲乐坛上大放异彩,一举成功。接踵而来的是1911年完成的另一部舞剧《彼得鲁什卡》,同样受到欢迎。

  1913年,斯特拉文斯基完成了贾吉列夫约写的第三部舞剧《春祭》。这部舞剧当年5月29日首演时,对巴黎听众的震动绝不亚于一场火山爆发。音乐中疯狂强烈的节奏、粗糙刺耳的音响,就像是在与温文尔雅的芭蕾音乐传统提出挑战。台下听众立即分成支持与反对的两大阵营,争吵谩骂,甚至顾不得斯文大打出手,乱成一片。一位评论家曾对当晚的场面做过精彩的描述:“开演不久,一部分听众认为斯特拉文斯基有亵渎音乐的企图而怒不可遏,有人吹口哨,有人尖声喊,以示不满。我们这些喜欢这种音乐的人发现音乐中的言论自由受到钳制,便仗义执言提出抗议。当晚的情形,就像一场为艺术而战的生死搏斗。乐队的声音根本无法听见,舞台上的演员只能把一切置之度外,全凭感觉起舞。指挥也在大声作吼,以助演员一臂之力。我身后的一位年轻人为了听清楚,一直站立着。亏得他在骚乱中还能全身心投入欣赏,手掌合着音乐节拍不断敲着我的脑袋。我自己也沉湎于音乐之中,竟浑然未觉。等音乐停顿时,我忽然感到不对头。回身看时,他才顿有所悟连声道歉。我们俩人都迷醉在忘我的艺术境界中了。”

  1914年4月,《春祭》再以音乐会形式出现时,人们已经见惯不怪,演出相当成功。这部作品已成为斯特拉文斯基早期作品的代表作,也是本世纪中的经典佳作之一。

  多少年来,斯特拉文斯基―直靠俄国家中寄钱维持生活。

  十月革命后,没收了他的财产,贾吉列夫的剧团这时也陷入困境。没有了收入来源,他只好与人组成小型室内乐团巡回演出。此间,他写了一部由六件乐器加打击乐伴奏的舞剧音乐《士兵的故事》,充分显示了室内乐写作的才能。

  斯特拉文斯基在创作中不拘一格,不断吸收各种新的表现手段。当人们正在评论他的某种风格时,他早已转向了另一种新风格。1919年,斯特拉文斯基吸收当时正盛行的爵士乐因素,写了十一件乐器的《拉格泰姆》。1920年,他又完成了舞剧《浦尔奇涅拉》,从此致力于旨在恢复古老传统的“新古典主义”。

  1926年,斯特拉文斯基出于“为了表现崇高的精神,必须使用特别的语言,而不是普通会话”的想法,改用拉丁语创作,推出古代希腊神话歌剧《俄狄浦斯王》。演出时由旁白者将故事告诉听众;演唱者一律使用拉丁语;主要角色要像石雕一样静立不动;所有合唱队员也都身着古代服装戴着假面具肃然而立;伴奏只用弦乐器,全然是完整的一套古人作派。斯拉特文斯基乐此不疲,1928年又写成一部古代希腊神话清唱剧《阿波罗》,并在首演中亲自出马担任钢琴演奏。两年后,他又根据《圣经》的内容写出《诗篇交响曲》,再度成为音乐界的话题中心。

  1934年,斯特拉文斯基入籍法国。为了纪念这件大事,他随即创作了《两架钢琴协奏曲》,第二年11月与儿子合作在巴黎演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斯特拉文斯基移居美国,先后写有《C调交响曲》和《三乐章交响曲》等作品。战火持续中,他已无法再回欧洲,于是定居美国好莱坞,并在1945年入籍美国。居住地点与国籍的改变,并没有改变他的生活方式。他仍然继续作曲,并到世界各地去指挥他的新作。人们曾认为斯特拉文斯基在音乐上与勋伯格学派各据一隅势不两立,不想斯特拉文斯基又开始研究序列音乐,并尤其看重威伯恩的实践。这之后的作品中便反映出了他在这一方面的新兴趣。

  斯特拉文斯基是一位严以律己的工作狂。他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情都安排得有条不紊:早上按时做健身操,中间工作12个小时,然后下盘中国象棋算是休息。他的一位朋友曾这样描绘他的工作室:“斯特拉文斯基的写字台很像外科医生的器械台,各种不同颜色的墨水瓶都按一定的位置排列好。旁边还有各种各样大小不同的橡皮、各种尺子、去墨水的褪色灵、各种铅笔、小刀,不消说,还少不了斯特拉文斯基发明的用来绘制五线谱的一种带轮小工具。各色的墨水在谱纸上都有固定的用途:一种用来写音符;另一种写第一行歌词;第三种写第二行歌词;再有几种写各种标题;此外,还有一种专门用来写谱中的说明文字。小节线是用尺子画的,所有出错的地方都要用一种钢制的工具仔细去掉。”

  斯特拉文斯基与著名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情趣相投,交情至笃。毕加索常赠画给他。有一次,他在国外旅行时,行李中装有一幅毕加索为他作的肖像,被海关官员发现了。毕加索的画高度抽象,几位官员颠来倒去不得其解,大为疑惑,猜想一定是一幅伪装了的秘密军事地图。斯特拉文斯基再三解释也没有用,干脆说:“您说得对,是一张图,本人面部的平面图。”结果,这幅肖像还是被忠于职守充满高度警惕性的海关官员没收了。

  1962年秋天,80多岁的老人斯特拉文斯基回到阔别的祖国访问,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和热烈的欢迎。

  1971年4月6日,斯特拉文斯基在美国逝世。根据他生前的嘱托,人们将他葬于威尼斯的贾吉列夫墓地旁边。从此,他便与这位当年引他走向成功之路的恩公长眠在一起了。

  20世纪的作曲家,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像斯特拉文斯基那样,在种种风格流派的创作中都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