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系人进食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后引起腹痛、呕吐、腹泻、水样便或血便等病症, 常呈现暴发。本菌旧称致病性嗜盐菌, 系发现较晚的肠道致病菌。它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日本和我国发现较早, 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副溶血性弧菌首先由日本的藤野等所发现。1955 年10 月日本大阪发生一起咸沙丁鱼引起的食物中毒, 他们从咸沙丁鱼和死者肠内溶物中分离出一种新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称为副溶血巴氏杆菌。1955 年8 月, 日本横滨医院发生腌黄瓜引起的食物中毒。其特征与藤野等描述的细菌十分相似, 并且有嗜盐性。1963 年坂崎等对此1702 株的形态、生理、生化以及对抗生素和弧菌抑制剂O/ 129 的敏感性, 进行详细的研究, 证明此菌应列入弧菌属, 定为副溶血性弧菌, 得到了普遍的承认。我国1958 年上海从一次由烤鹅引起的食物中毒中分离出此菌, 最初定为“泸防菌”以后更名为“致病嗜盐菌”。1962 年上海、福建对致病性嗜盐菌及其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研究, 成果接近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同时对本病的防治起了有效的指导作用。副溶血性弧菌有何特性呢?
( 1) 它是一种近海的海洋细菌, 革兰氏染色阴性, 菌体呈现杆菌状, 偶有弯曲; 具变形性, 形成球状体。此菌具有两种鞭毛, 一是单端鞭毛, 另一为侧鞭毛。两者的形态和免疫学性质不同。在含2 ~4% 氯化钠的普通培养基上生长最佳, 在无盐培养基上不生长。
( 2) 分离出的菌株在脑心浸液血琼指上产生溶血; 能在含人红细胞的培养基上产生乙型溶血者, 称为神奈川溶血试验阳性。但从海水及海产品分离则否。使人致病的副溶血性弧菌均来源于食物, 而几乎所有从环境分离的菌株, 作神奈川试验均为阴性, 即无肠道致病性, 原因不明。
( 3) 在自然条件下, 此菌主要引起急性胃肠炎而使人致病。小白鼠腹腔接种活菌可引起死亡。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似属于感染型而非中毒型。根据感染后四氮唑甘试验结果, 认为灵长类动物经口感染后此菌具侵袭力。家兔回肠肠袢试验证明, 细菌可穿过回肠上皮侵入固有层, 伴发炎症反应, 并可经淋巴和血流侵入腹腔脏器。
( 4) 本菌不耐热, 75°C 加热5 分钟或90°C 加热1 分钟即可杀灭。对酸敏感, 2% 醋酸或50 % 食醋均可使此菌杀灭。菌液加入蒸溜水中, 细菌迅速死亡。在自来水、河水、井水和塘水中存活1 天以内。对常用消毒剂抵抗力很弱, 低浓度的酚和来苏儿溶液即可杀灭。
副溶血性弧菌是怎样使人致病呢?
1.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一般均直接或间接与海产品鱼、虾、蟹和贝类有关。这些海产品是本病的传染源。
2. 副溶血性弧菌分布虽然很广, 但引起食物中毒须有以下几个因素: ①生食海产品; ②海产食品烹调加热不足;③烹调的食物盛于污染的容器内或用污染的厨具加工而造成交叉污染; ④食物在适当的环境下放置一定的时间, 即有足够的外潜伏期使细菌大量繁殖, 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一个重要条件。
3. 人群普遍容易感染本病, 任何年龄均可感染。过去在沿海地区多发病, 现在交通发达, 陆地、沿海发病无本质的差别。现已知患病后可产生低浓度的血清抗体, 并且很快消失, 病后的免疫力不巩固, 多次患病者可遇到此种情况。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有哪些临床表现?
1. 潜伏期: 潜伏期2 ~48 小时, 平均15 小时。最短者1小时, 最长为99 小时。其潜伏期长短虽然与摄入的菌量有关。一般食物的外潜伏期越长, 进食感染菌的食物机会越多, 潜伏期越短。潜伏期与免疫力和细菌毒力可能亦有一定的关系。
2. 临床特征: 起病急骤, 腹痛和腹泻最先出现, 亦最常见, 其次为恶心、呕吐、畏寒和发热。腹痛是本病的特点, 一般呈突发性绞痛, 位于腹部和脐周, 部分伴压痛。腹泻多为大量黄水便; 轻者大便呈现糊状, 重者可呈洗肉水样或水样。大便可带粘液和脓血或里急后重, 酷似痢疾。少数重症患者可见肠粘膜大量脱落, 镜检有大量红细胞、白细胞、坏死组织或假膜。腹泻次数一般不多, 每日在10 次左右。呕吐多在腹泻之后, 少数在前。发热一般在38°C 左右, 高者可达40°C 。少数伴有脱水, 个别可发生循环衰竭、神志不清和全身痉挛。近几年国外尚有因下海引起皮肤感染和败血症的报告, 患者出现吐泻、发热和全身紫癜, 进而发生内毒素性休克, 在下肢栓塞和坏疽等症状。
本病发病时症状常较严重, 但一般在2 ~5 天内痊愈, 轻者数小时症状即消失, 个别重症患者要延至10 天才康复。
治疗: 副溶血性弧菌可选用氯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吡哌酸、氟哌酸、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药物治疗。但也有人认为此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程为自限性, 一般患者只需对症治疗。对病情严重或痢疾型患者可酌情给予抗生素治疗。
预防:
1. 避免生食牡蛎其它海产品虾、蟹等。
2. 中耳炎患者应避免与海水接触, 防止病原菌籍水进入耳道。
3. 防止皮肤、口接触海水或海产品。
4. 烹调食物时防止因厨具而造成生熟不分的交叉污染。
5. 海产品贮存温度应低于零下20°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