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出现在阳历11月8号前后。许多人都认为,立冬是冬季的开始。因为说到“冬”,自然就会联想到冷。其实,在甲骨文中的“冬”字,只是表示“终了”的意思。直到晚周,“冬”字才演变为太阳被封闭的形象,才有寒冷到来的意思。作为节气的“立冬”,最早见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立,建始也”,表示了冬季自此开始。在古代许多诗文中把冬天称作“寒辰”、“严节”。《兔周书》中写道:“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在现在,人们也常以凛冽的北风,寒冷的霜雪作为冬天的象征。其实,祖国的冬季,南北气候悬殊,景貌万千。“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北国风光;而在江南,却霜雪少见,“草经冬不枯,花非春亦放”。所以,在气候学上,不固定以“立冬”这天作为各地冬季的开始,而是以气温来划分季节,即候(五天)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这样就比较切合当时的物候景观。
那么,“立冬”究竟是不是冬季的开始呢?一般来说华北及其以北地区,“立冬”时节,已进入冬季;而以南地区则尚未入冬。更具体地则要根据当地气候资料来确定了。
“立冬”所预示着的农事活动在东北区主要是整地、兴修农田水利等。在华北区,立冬前后要趁土壤日消夜冻时,给麦田浇盘根水,在土壤封冻前,抓紧秋耕。西北区抓紧冬灌,进行覆盖,追施盖苗肥,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西南区加速秋耕、秋种进度,完成大麦、小麦、油菜及其他夏收作物的播种任务。已出苗的加强管理,中耕培土。及时抢收晚秋作物,避免低温霜冻危害。华中区“三秋”基本结束。抓紧进行冬耕。小麦查苗、补苗。南部地区、沿江一带继续抢收种小麦,移栽油菜。华南区晚稻收获,选种留种。夏薯收获,冬薯移栽追肥。种冬植蔗,秋植蔗收获。
“立冬”后的第一个节气是“小雪,”它出现在阳历十一月23日前后。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前后,黄河流域一般出现初雪。不过,雪并非“雨下而为寒气所薄”凝结而成,而是在云内温度低于0℃时,水汽凝华在云中的微小冰晶上,增长为雪晶降落下来的。如果云下温度高于0℃,雪花在降落过程中,就会融化成为雨滴。
“小雪”节气在农业预测中的含义从总体上说,是多数地区进入“农闲”。当然了,“农闲”是相对于“农忙”而言,实际上,农业生产在一年四季当中,没有一个闲而无事可做的时段。在东北区,此时应进行果树、畜舍防寒,改良土壤,兴修水利等。在华北地区,要及时收获白菜,贮运白菜,以免降雪受冻。冬小麦及时“灌冻水”,有谚语说:“夜冻昼消,冬灌正好。”西北区主要是兴修水利,积肥、造肥。西南区秋播已该收尾,对已播下的作物加强田间管理。华中区搞好夏收作物田间管理,查苗、补苗,中耕除草,松土保墒。华南区秋薯收获,冬薯中耕培土、追肥。小麦继续播种追肥。种冬植蔗,秋植蔗收获。
“雪孩子”这部动画片少年朋友们一定都喜欢。在点歌台上“雪孩子”的插曲“雪花”,还多次点播过呢!影片中铺天盖地的大雪,一般情况下,都要在“大雪”节气后才出现呢。“大雪”出现在阳历12月8号前后。“大雪”表明这时降雪量开始大起来了。古人解释说:“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炎。”地面有积雪,是雪大的一种标志。“大雪”节气时,黄河流域渐有积雪出现。我国北方有“小雪封地,大雪封河”的说法。“大雪”节气后,北方的一些河流开始封冻了。此时节北方地里的农事活动大大减少了。而西南地区,小麦进入分蘖期,要进行中耕、施分蘖肥。油菜田中耕、匀苗、补苗、定苗,追施苗肥。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华中区小麦越冬,早施腊肥,适当填压麦田。华南区小麦、冬薯中耕追肥。秋薯收获。冬植蔗收获,处理老根。
“瑞雪兆丰年”,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农谚。“大雪”节气如果能下一场厚厚的大雪,就可称为“瑞雪”了。在北方,一层厚厚而疏松的积雪,像给小麦盖上御寒的棉被。雪中所含的氮化合物比雨水多4倍呢!积雪慢慢融化后渗入土壤中,能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所以说,瑞雪预示着来年农业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