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计划管理

  管理机构

  1976年2月,昌江区革委会始设计划统计局。1984年4月,区人民政府机构调整,将工业交通局并人计划统计局,组建为区经济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区经计委)。19%年9月,区政府机构改革撤消区二轻工业局,其职能由区经计委承担。同时,又将对外协作办公室并人区经计委,对外保留对外协作办公室牌子。

  计划编制与执行

  1970一1984年,昌江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由市计划委员会编定,由区计划统计局分解下发到区属有关单位执行。1984年4月,区经计委虽然成立,但计划编制权仍归市计划委员会。1985年,市计划委员会将昌江区的计划编制权下放到区,昌江区的计划编制职能由区经计委承担,业务上接受市计划委员会的指导。从此,昌江区的计划机构、计划工作逐步健全。是年,昌江区编制第一部自己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昌江区的计划编制依据国家计委1984年12月颁发的《关于改进计划工作的若干规定》精神,结合昌江区的实际,把握6个方面:①计划工作重点编制中、长期计划和研究发展战略。②计划管理从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搞活。③建设主要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改建、扩建。④把对外开放、内引外联作为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⑤大力发展城乡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⑥编制经济计划同社会发展计划相结合。80年代末,昌江区的计划编制与管理“以计划经济为主,以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全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指标。1992年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昌江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指导性计划并分解下发。

  1971-2000年共历经6个“五年计划”。“四五”、“五五”、“六五”3个五年计划期间均执行市计委下达的计划。“七五”、“八五”、“九五”的计划,均自订自执行。计划内容概为:社会总产值、工业产值、农业产值、工业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财政收人、教育、卫生、人口、人民生活共9个项目。

  “七五”计划

  昌江区第七个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于1986年3月27日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执行。

  计划的主要任务:稳定粮食、蔬菜生产的发展,以陶瓷工业为主体,以食品工业和建材工业为两翼,发展第三产业,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发展城乡企业和多种经营,加快食品和建材生产基地的建设。

  计划的重点:进行陶瓷行业结构调整,抓重点厂技术革新、挖潜、改造工作。增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以旧城、竟成为主的食品工业的发展,利用近郊粘土、砂、石资源优势,发展建筑材料工业。妥善安排人民生活,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计划的主要目标:到1990年,社会总产值达到13306万元,年均递增11.6%;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070万元,年递增8.4%。其中工业总产值6975万元,年递增10%;农业总产值2095万元,年递增6.2%;服务收人4236万元,年递增21.6%;企业利润340万元,年递增8.1%;财政收人达到500万元,年递增12.7%;农民年均收人693元,年递增10.5%;城市职工人均收人1512元。年递增6.6%。

  ,'jl五”计划

  1991年2月,编制的《昌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设想(讨论稿)》,经1991年3月28日一31日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八五”(1991一1995年)计划的主要指标:到1995年社会总产值达到158574万元,年递增11.9%;工农业总产值107548万元,年递增11.1%。其中工业总产值98411万元,年递增13.3%;农业总产值9137万元,年递增4%;服务收人51026万元;年递增13.7%;财政收人1177万元,年递增6%n;城市职工年平均人收人2430元,年递增10%;农民人均年收人1625元,年递增10%。达到目标的主要措施:农业方面,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畜、禽、水产品的增长幅度,年递增5%;蔬菜生产,引进优良品种,发展温室蔬菜和大棚蔬菜,满足城乡人民生活的需要;加快造林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力争1992年消灭荒山荒坡。工业方面,以出口创汇为重点,以发展大陶瓷为方向,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加快陶瓷工业的发展;食品工业,坚持面向市场,建立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开发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建材工业,利用资源优势,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能力;机械、电子及其它工业,开发新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提高生产能力,加强横向联合,壮大企业实力。

  “九五”计划

  19%年1月编制的《昌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景远目标纲要》(草案),经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19%年3月8日通过。

  “九五”期间(19%一2000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到2000年社会总产值达到93400万元;财政收人达到3030万元;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森林覆盖率达到56%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控制在8%o;确保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生活质量和内容更加充实。

  “九五”期间社会发展目标:提高科技进步对增长的贡献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小学适龄儿童人学率达99%,初中适龄人口人学率达到95%,非文盲率达到99%,农村残疾儿童人学率达60%,城市达80%,全区基本普及幼儿教育;社会保障方面,初步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卫生事业方面,到“2000年,人人享有初步卫生保健”的目标。

  ((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经济发展,与昌九重要三角区的发展和市外向型经济的战略部署相衔接,依托城市,接受辐射,以城市近郊为重点,以206国道为纽带,进一步拓展生产布局,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品,用高新技术发展新兴产业,稳定陶瓷,建材工业,发展电子、机械、化工、食品工业;组建陶瓷、建筑、建材、化工、房地产等10个企业集团,开发前街、历尧、鱼山等10个工业小区;优化农业,抓好“菜蓝子”工程建设,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2010年景远目标纲要》的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加速科技进步,优先发展教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拓宽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增长速度

  昌江区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计划经济时代,大至经济总量,小至生产指标,均按指定性计划运行。转人市场经济以后,不再控制具体的生产项目,只对经济发展方向,重大发展项目和经济总量计划指导运行。

  “四五”期间(1971一1975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影响,工农业生产遭受损失。1974年,“批林批孔”,生产又受影响。1975年,批判派性,整顿生产秩序,生产得以恢复。

  “五五”期间(1976年一1980年),工农业生产从伏到起。1976年,开始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生产又受影响。同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浩劫,生产又有所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纠正“左”的错误,全面拨乱反正,生产发展快。

  “六五”期间(1981一1985年),贯彻执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工农业生产持续发展。1985年,实现社会总产值5202.4万元,超计划0.9%。其中农业总值1847.4万元,完成计划的60.96%;工业总产值2300,超计划的67.9%;服务收人1055万元,超计划的39.7%。粮豆总产量6267.2万斤,完成计划的95.7%;油脂总产量46.92万斤,完成计划的96.5%;生猪存栏30751头,完成计划的94.6%;水产品总产量260吨,完成计划的80%;鲜蛋总产量361吨,超计划的7.3%;家禽出笼15.07万羽,完成计划的68.9%;蔬菜总产量4800万斤,完成计划的83.8%;农村人口人均收人326元,城镇职工人均收人836元。

  “七五”期间(1986一1990年)11986一1988年,在“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和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的思想指导下,大批农业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乡镇企业得到较快发展。1989一1990年,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一时银根紧缩,市场疲软,生产过剩。5年间,工农业总产值、服务收人均实现超计划的好成绩。农业人口年平均收人由1986年的379元提高到774元,城镇职工人均收人由900元提高到1512元。

  “八五”期间(1991一1995年),1991年经济全面回升,市场销售由淡趋旺。1992年,邓小平南巡,中共十四大召开以后,改革步伐加快,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工业企业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内容的转机建制,国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5年间实现的社会总产值是“七五”间5年的6.67倍,农民人均收人比“七五”末增长127.7%,城镇职工增长73%。

  “九五”期间(1996一2000年),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部署,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人民生活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这期间,昌江区人民战胜了19%年和1998年的两次(有水文记载以来)特大洪水灾害,顺利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5年间,实现社会总产37.279亿元,超计划的0.26%,比“七五”、“八五”实现数增长比例分别为617.8%,7.6%。农民人均收人由1995年1763元提高到2457元,城镇职工人均收人由2168元提高到3985元。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