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协会
组织民国巧年(1926年)12月,景德镇市郊区农民协会成立。次年1月,浮梁县农民协会在里村成立。下辖东西南北4个区域分别成立农民协会,并成立自卫军。16年8月以后,农会组织逐渐消失。19年、浮梁县农民协会重新建立,并在里村、玉田埠、柳家湾、旧城、罗家桥分别成立5个区农民协会和农民赤卫军。同年,贴鱼山、荷塘、丽阳分别成立区农民协会和乡村农民协会和农民赤卫队,全区实现一片红。年底,因白色笼照、农民协会活动停止。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冬,区域农村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区、乡、村普遍成立农民协会。
活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反对封建剥削与压迫的斗争,此伏彼兴,未曾间断。1926年底,郊区建立农会开展打土豪斗争。在斗争中遭到土豪劣绅,国民党右派和投机分子的顽抗,竭力阻挠农会开展工作,制造事端、造成流血事件。1927年4月,中共景德镇地方组织派洪冲和区人姚象谦担任浮梁县农协常委,整顿农会组织,加强对农民运动的领导,并以有中共党员为骨干的龙塘山农会为基础,进一步发动和组织农民开展打土豪斗争。同时,着手建立乡村革命政权,作好“二五减租运动”的准备工作。8月以后,革命形势变化,农民运动转人低潮。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革命运动更加汹涌澎湃,一浪高一浪。1928年,郊区农民配合市内工人运动高潮,举行反对地主收回佃农耕地斗争获胜。1929年,里村、龙塘山等地农会捐粮食支援市内瓷业工人“打雄黄酒派头”罢工斗争,加强了工农联盟。1930年,里村农民斗争土豪马德山,实行土改分田活动波及浮梁县广大农村,进而全县范围掀起打土豪分田热潮。是年,鱼占鱼山、荷塘、丽阳建立区、乡苏维埃政权,村村成立农民赤卫队、先锋队、打土豪开仓分粮、烧地契、烧帐本、分田地的农民革命运动轰轰烈烈。同时,不下千名赤卫队、先锋队员出动帮助波阳皇岗农民攻打国民党政府。1934年,在赣东北特委领导下,辖地又以农民赤卫队员为主体组成郭璞峰、乐北、画眉尖3支游击队,坚持与国民党政府、地方武装力量和国民党正规军斗争,周旋3年之余,为红军北上抗日做出积极贡献,付出极大牺牲。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石岭等地农民相继开展拖缴捐税,抗拒抽丁的斗争,矛头直指国民党政府。
区域人民为抗击日军人侵,参加构筑国防工事及毁路抗敌。辖地虽未遭日军地面进攻,却受日军飞机狂轰滥炸之苦。据《江西省抗战损失总报告》记载,昌江区(鱼占鱼山、荷塘两地)直接财产损失0.762亿元,间接财产损失2.827亿元,合计3.589亿元;人员伤亡36人(鱼占鱼山、荷塘两地)其中死亡22人,轻伤6人,重伤8人。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冬,辖地农村各级农会组织开展反霸斗争。次年,全面开展“减租减息”运动。1950年至次年春,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在运动中,划阶级定成份,斗争地主恶霸,推翻族权神权,征粮购粮,配合公安机关剿匪反特,禁赌禁奸,修桥铺路,调解家庭纠纷,均由农会说了算,真正树立起贫雇农在农村的优势,农民当家做主。在合作化运动中,农会会员带头走互助合作化道路,积极发展生产,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贫下中农协会
1963一1965年,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市、县召开贫下中农代表大会,成立贫下中农委员会。会后,辖区各人民公社、垦殖场以大队(分场)为单位,先后成立贫下中农协会,作为农村开展“四清运动”的依靠力量。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各人民公社、垦殖场贫下中农协会派出“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贫宣队)进驻本社、场中、小学、医院、科研等单位。1977年11月8日,遵照中共中央的规定,进驻学校、医院、科研单位的“贫宣队”全部撤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会组织自然消失。
§§第六章 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