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伦勃朗:比名誉更重要的是自由

  伦勃朗出生在莱顿城的一个磨坊主的小康人家,他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在这样的家庭里,伦勃朗没有受到什么艺术的熏陶,但他还是表现出了一些聪明才智来。父亲觉得这个孩子将来可能会有出息,就在他14岁那年,把他送进当地的莱顿大学法律系,希望他长大后能成为一名法学家。然而,天性爱好绘画的伦勃朗对法律提不起半点儿兴趣来,只上了半年学就休学回家了,投身到当地画家扬·凡·斯瓦宁堡的门下学绘画。他父亲极力反对儿子学画画,认定如果儿子去学绘画,将来就得穷死,但面对已经铁了心的伦勃朗,他也无可奈何。

  17岁那年,伦勃朗只身前往阿姆斯特丹,进入崇尚意大利画风的画家拉斯特曼的画室工作,开始了他艰辛的绘画生涯。

  当时的欧洲还没有出现照相术,生活日渐富裕的阿姆斯特丹的商人们,为了炫耀自己,纷纷请画家为自己画肖像张挂起来,成为一种时尚。伦勃朗发现这是个可以改变贫困的行当,就将古典画技法从描绘宗教人物转向平民百姓,苦练肖像画。他花不起钱雇模特,就拿自己家人练手,父母、兄弟、姐妹让他画了个遍。

  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他摸索到了一套独特的技艺,他画中的许多人物似乎被他的画笔轻轻一抹,就变得栩栩如生。

  渐渐地,他在阿姆斯特丹有了一些名气,来找他画画的人越来越多。

  1632年,阿姆斯特丹外科医师协会委托伦勃朗给他们画一幅团体肖像。那个时候,团体肖像画上出现的所有的人物都并肩排列,画家要依次画出他们每个人的面貌、服饰,并在画上一一写明每个人的名字,上面的人物各自掏钱,平摊画家的酬金。伦勃朗不想走人家的老路,经过一番冥思苦想,他有了一个好主意。

  这一天,伦勃朗把画好的画用布蒙上,然后将医师协会的首领尼古拉·蒂尔普等八位先生全都请进自己的画室。他一言不发地上前揭开蒙在画上的布,那八位先生立刻被震住了。他们看到的是一幅全新的团体肖像:画面上的人物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他们围着蒂尔普,神情专注地聆听他讲解着被解剖的人体。画上每一医师的手中都拿着一张纸,他们的名字被画家别出心裁地写在这张纸上。

  这幅《蒂尔普医生的解剖课》使伦勃朗一鸣惊人,找他画肖像画的人纷至沓来,令他应接不暇,肖像画的价格也由他自己确定。伦勃朗干瘪的腰包很快就鼓起来了,年收入多达1.2万荷兰盾(相当2.5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很惊人的财富。

  1634年,28岁的伦勃朗应邀为画商威廉·布尔克的表妹莎斯基雅画像。伦勃朗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位名门闺秀,美丽动人的莎斯基雅也很喜欢这位年轻的画家。然而,他们的结合却遭到了莎斯基雅亲戚的反对。莎斯基雅的父亲曾经当过市长,去世后把一笔遗产留给了女儿。莎斯基雅的亲戚们之所以反对这门婚事,就是不想让伦勃朗拣便宜。后来几经周折,这对恋人终于走到一起,伦勃朗心花怒放,把莎斯基雅比作女神、花神,心中的太阳和天使。为了表现自己的喜悦心情,他还专门创作了《画家及其妻莎斯基雅》。

  这时的伦勃朗收入已经很可观了,再加上妻子的陪嫁,立刻成了画家中的大富翁。他买了漂亮的住宅,添置了珍贵的家具和价值不菲的古玩,阿姆斯特丹的达官贵人们成了他家的常客。

  1642年,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荷兰市区的一种保安武装,受商行雇佣)请伦勃朗为他们画一幅集体肖像画,准备张挂在射击手同业公会的房间里。画家没有按照订货者的要求,细致地画出每一个人的肖像,而是运用光线的明暗对比,使画面成为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整体:神色严峻的大尉正在向少尉布置任务,队员们有的扛旗,有的举枪,正准备出发去执行一项紧急任务。

  这幅题为《夜巡》的画本来是一幅富有战斗性的集体肖像画,但由于光线的变化过于强烈,每个人形象的清晰程度不同,有的人还被隐在暗影中,结果引起了轩然大波。巡警们七嘴八舌地质问伦勃朗:“为什么不把我们排成一行,让人人都得到同样的光度,而且有些人被画成侧面像?”“大家付的钱都是同样的,为什么画上的待遇不一样呢?”

  伦勃朗回答道:“我是一个艺术家,不是调查人口的!”

  伦勃朗的这个回答虽然很高明,却无法平息巡警们的愤怒。他们向伦勃朗索要画金,射击手公会还把伦勃朗告上法庭。一些别有用心的评论者写文章攻击伦勃朗的艺术创新,嘲笑他是“黑暗王子”。

  面对这些无端的指责,伦勃朗仍然执着地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不肯媚俗,不肯屈从于时尚的流行品位。他坚定地说:“比金钱更重要的是名誉,比名誉更重要的是自由。”但是,这场风波使伦勃朗蒙受了严重挫折,找他画肖像的人越来越少,他又不善理财,过去的积蓄很快就被他花光了,只得靠借债度日。

  1657年,无力还债的伦勃朗只得变卖家产,他失掉了住所,连画室里的全部藏画包括收藏别人的作品,都被卖掉。一无所有的伦勃朗迁居到阿姆斯特丹一间简陋的犹太人的房子里,依靠做搬运差使度日。

  1669年10月4日,穷困潦倒的伦勃朗悄然结束了他的苦痛人生,他除了一身债务外,身上还背负着很多世俗的骂名。教堂的执事嫌他的家人付不起丧葬费用,不愿意为他举行葬礼。最后还是他的生前好友垫付了佣金,他才被草草下葬。伦勃朗的丧葬费只有区区13个盾,相当于埋葬一个乞丐的花费,然而他给人类留下的文化遗产却价值连城。

  文化小常识

  紫金色的黑暗

  在伦勃朗最初画的肖像画中,以他的兄长的形象创作的油画《戴金盔的人》最为出色。伦勃朗运用光的明暗强烈对比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脸部,着力刻画人物的心理特征,使受光部分具有强烈的质感,画面的其余部分处理得十分暗淡。他的这种绘画风格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声誉,被欧洲美术史家称为“紫金色的黑暗”。

  艺术家逸闻

  全神贯注画速写

  1626年4月间,阿姆斯特丹市街头发生了一场骚乱。一些市民与一批宗教改革派信徒发生冲突,引发打斗。警卫队士兵闻讯赶来,驱散打斗者。然而,随着骚乱的升级,出现了流血冲突,一时间石头与棍棒乱飞,路过的市民、流浪街头的乞丐纷纷躲进店铺或墙角。就在这场街头混战中,有个青年却倚在一棵树下,全神贯注地画速写,似乎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身边正在发生斗殴,随时可能危及自己的生命。这个如此入神的年轻人,就是后来成为着名肖像画家的伦勃朗。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