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很少有哪一位艺术家的童年能够像门德尔松那样幸福而愉快。他出生在德国汉堡的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里,祖父是着名的哲学家,被誉为“犹太的苏格拉底”。他的父亲是一位银行巨头,德国屈指可数的亿万大亨。他母亲是一位优秀的希腊语学者,会讲好几国语言,而且会绘画,钢琴弹得好,唱歌也非常出众。在这样优裕的环境中长大,难怪有人把门德尔松称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幸福的天才。
门德尔松的家庭在德国知识分子中很有名望,哲学家黑格尔、诗人海涅、作曲家韦柏等人都是他们家的座上客,门德尔松从小就和他们很熟悉。
为了把孩子们培养成材,门德尔松的父母花费了大量心血。门德尔松三岁时,就和七岁的姐姐芬妮一起跟随母亲上音乐课。开始时每次五分钟,等到孩子们能够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后,上课的时间逐渐延长。在母亲的指导和督促下,她的几个孩子都在音乐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门德尔松一家还特地迁移到巴黎居住,为的是让门德尔松和姐姐有机会接受杰出的钢琴教师比戈夫人的指导。在比戈夫人的指点下,门德尔松姐弟俩的钢琴技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后,他们全家又回到柏林,父母请来作曲家和钢琴家伯格给孩子们上钢琴课,请来作曲家和指挥家采尔特教他们作曲,还请来画家罗塞尔教他们绘画,又请来德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着名作家海塞的父亲,让他负责孩子的文化学习。有这么多名师做指导,再加上门德尔松和他姐姐非常勤奋,除了星期天外,每天都是早晨五点钟起床就开始一天的功课,各门功课都学得非常出色。
12岁那年,门德尔松幸运地被他的老师采尔特介绍给了已经73岁的大诗人歌德。年迈的歌德非常喜欢门德尔松这个天资聪颖的孩子,喜欢听他的演奏,看他的即兴创作。歌德曾经留小门德尔松住在自己的家里,每天早晨给他一个吻,下午再增加一个,待他十分亲切。小门德尔松对歌德老人更是尊敬和爱戴,他们成为了一对令人羡慕的忘年交,常常手拉着手去花园散步。在歌德身旁,小门德尔松觉得自己长大了;看着孩子,歌德也变成了一个“老小孩”。
歌德不仅喜欢门德尔松,还非常关心门德尔松的成长,他用自己的名望和威信,为门德尔松提供了各种帮助。为了使门德尔松的才华为更多人了解,他曾多次特地为门德尔松举办个人音乐会,每当乐曲结束时,他总是带头鼓掌。他为门德尔松精心编织的“保护网”,成为门德尔松在艺术道路上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在富裕的家庭背景和很多成名前辈的精心呵护下,门德尔松的成功之路可谓一帆风顺。九岁时,他就以钢琴家的身份登台演奏;17岁时就完成了他的成名之作《仲夏夜之梦》。1829年,年仅20岁的门德尔松指挥上演了被人们遗忘了长达百年的《马太受难乐》。这是德国作曲家巴赫的作品,被誉为“18世纪的音乐成就”的作品。它的复演,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了巴赫在整个西方音乐历史中本应占据的至高地位。
也是在门德尔松20岁那年,他第一次出国旅行,来到英国伦敦。他的演奏轰动一时,很多伦敦人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此后他多次访问过英国,受到了维多利亚女皇的热烈欢迎,还在白金汉宫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
女皇非常欣赏他写的《伊塔尔兹》,当场称赞说,单凭这一首曲子,就可以证明他是一个天才。
听了女王的表扬,门德尔松却变得面红耳赤,显得非常局促不安。原来,《伊塔尔兹》是门德尔松的姐姐芬妮写的。芬妮是一个很有天分的女作曲家,只是不像门德尔松那样有名。门德尔松的其他兄弟不赞成用女人的名字发表作品,于是就把芬妮的作品署上了门德尔松的名字,但是外人根本不知道这里的内情。
过了一会儿,门德尔松认真地对女皇说:“不,那是我姐姐芬妮的作品。”接着,他又向女皇解释了这件事情的原委。
和别的音乐家相比,门德尔松的经历太顺利了,从来不曾领略过饥饿和贫穷的滋味,这很可能是他的作品趋于保守的原因所在。有一次,他在一个朋友的带领下去见俄罗斯天才的作曲家格林卡。在大家的再三请求下,门德尔松当场演奏了他的一首轻快的小曲。人们听了,反应都很冷漠。事后,大家一致认为他的作品缺乏激情,缺乏刚健之气。
门德尔松在他人生的最后10年中,写了很多作品,过分的劳累损伤了他的身体健康。1847年5月,传来了姐姐芬妮突然去世的噩耗,门德尔松悲痛万分,一病不起。半年后,他逝世于莱比锡,年仅38岁。
文化小常识
门德尔松的无词歌
无词歌又称无言歌,它是门德尔松首创的一种小型器乐体裁,大部分由歌曲似的旋律及简单的伴奏所组成。无词歌的旋律不一定非得像歌曲一般,被限制在一定的音域之内,可以稍稍宽广一些。门德尔松一生中总共创作了49首无词歌,其中被冠以《春之歌》标题的无词歌最为着名,它具有流水般轻柔的浪漫旋律,十分巧妙地应用了装饰音,从而利用钢琴创下了前所未有的效果。它不仅可以用于钢琴独奏,还被改编成管弦乐曲以及小提琴和其他乐器的独奏曲而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