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使被占领国家和人民蒙受重大损失和痛苦,而且也给德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战后初期德国经济遭受彻底崩溃,到处是满目疮痍,一片废墟。放眼每一座城镇,几乎随处可见残垣断壁、砖瓦碎片,建筑物及居民住宅不是倒塌,就是严重毁坏,社会生活陷入一片混乱。
住房缺乏和生活必需品奇缺,成为威胁德国人民生存的主要问题。他们迫切要求的是食物、住宅和工作,希望早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对政治漠不关心。但是,这些要求在盟国占领初期是不可能马上实现的。一方面,德国经济遭受严重的破坏,还要赔偿战胜国的损失,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经济和发展生产;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最初对德国采取压迫和限制的政策,并不打算马上恢复德国经济,使德国人民生活好起来。早在1944年夏末,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就建议要使德国彻底非工业化和重新农业化。这一使德国工业倒退的缩减计划,主张全部拆毁冶金、化学和电子工业作为解决赔款问题。这一“一个强大的欧洲,一个虚弱的德国”的建议,在1944年9月15日魁北克会议上为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接受。因此,战后德国初期的破败混乱、穷困潦倒的悲惨景象,一直持续到1947年底。这时美国已从占领政策初期的惩治德国转到扶植德国。
德国在20世纪挑起和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两度把人类拖入了世界大战的旋涡。如何惩罚战败的德国,鉴于“一战”后制裁德国失败的教训,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战争还没有结束之前的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以及战争刚结束后的波茨坦会议上进行了认真地讨论。三大国首脑就旨在铲除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政治、经济原则和措施,以及德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分区占领德国等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
三大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参加的1945年2月4日至11日的雅尔塔会议上,只是确立了处置德国的一般性原则。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因丘吉尔在大选中失败,从7月28日起由艾德礼接替参加)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召开的会议上,讨论和通过了“管制初期关于处置德国的政治及经济原则”。波茨坦会议公报指出:“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将予根除,各盟国将一致同意,于现在和将来还采取其他必要的措施,使德国永远不再威胁邻邦或世界和平。”公报声明:“盟国无意消灭和奴役德国人民。盟国愿意给德国人民在民主及和平的基础上重建其生活的机会。”
关于赔偿战争损失问题,在波茨坦会议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一直到会议结束时才作出一致的决定。会议公报规定:“美国、英国以及有权获得赔偿的其他国家的赔偿要求,将从西部各占领区及相应的德国国外投资予以满足。”由于考虑到最能保证支付赔款的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和经济中心都在西部占领区,因此,苏联所提出的赔款要求,除“将以没收德国境内的苏占区内的资产及相应的德国国外投资予以满足”外,另从德国西部三个占领区中获得25%的工业设备作为赔偿,其中10%为无偿的拆除机器设备,15%为用与拆除的机器设备等同价值的食物、煤、钾碱、锌、木材、石油产品和其他物品进行交换。三国首脑一致同意法国参加赔偿委员会。
波茨坦会议决定根除普鲁士这一屡次充当德国侵略者向东扩张进攻的基地,东普鲁士为苏联和波兰瓜分。波兰获得包括西里西亚、格但斯克、东波米拉尼亚和东勃兰登堡在内的奥得—尼斯线以东的原德国领土。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暂时确定德、波边界线从施维明德稍微向西的波罗的海开始、沿奥得河和西尼斯河到捷克斯洛伐克边境为止,这一边界有待以后举行一次和平会议正式确定。这些规定使德国面积总共缩小了11.91万多平方公里。会议还决定把德国人从交给波兰的领土上强制迁出。
波茨坦会议还讨论了惩治法西斯战犯问题。会议的决定宣布,战争罪犯及参与策划或推行纳粹行径造成的暴行或战争罪行者,必须予以逮捕并交付军事法庭审判。
在占领和管制德国问题上,在波茨坦会议上三国首脑各自从本国利益出发,都放弃了在雅尔塔会议上同意分割德国的原则,一致同意共同占领和控制德国,决定先由三国军队对德国实行占领,并同意法国也参加对德国的占领。苏联占领德国东部地区、英国占领德国西北部地区、法国占领德国西部地区、美国占领德国西南部地区。柏林由四国派军队共同占领。
1945年6月5日,苏、美、英、法四国驻德占领军总司令朱可夫、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塔西厄等人组成的德国管制委员会在柏林宣告成立。同时,四国政府签署并公布《关于击败德国并在德国承担最高权力的宣言》,即《四国宣言》。四国军队总司令组成的盟国管制委员会,作为占领期间德国境内最高权力机构。管制委员会下设一个协调委员会,执行管制委员会的决议。1945年8月5日,四国发布第一份公告,正式向德国人民宣布盟国管制委员会的成立。
纳粹主义是封建专制主义、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思想之集大成,集中体现了德意志民族传统中阻碍社会进步的糟粕。德意志民族要新生,民主政治要得以确立和健全发展,就必须清除纳粹主义。四大盟国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德国制裁不成功的教训,决定严惩战争罪犯。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于1945年11月20日正式公开审判纳粹战犯,经过10个多月的审理,最后判处戈林等12名战犯绞刑,判处其他战犯无期徒刑或20—1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纽伦堡法庭对纳粹战犯的审判,使人类的正义声音终于战胜了邪恶。
除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外,盟国重在从政治、经济上对德国采取非纳粹化、非军国主义化、非工业化和民主化的“四D”计划改造措施,使德国真正从政治经济上脱胎换骨,造成一个在德国发展民主政治的局面,进而建立健全的民主政治和经济制度,使德国真正成为一个民主的、爱好和平的国家。非纳粹化就是打击和惩罚纳粹骨干分子,清除纳粹主义对德国人民在政治、经济生活和文化教育方面的影响。四大盟国在非纳粹化、非军国主义化问题上,除了粉碎纳粹组织和军国主义组织、惩办战犯外,在实现的具体目标问题上没有统一的要求,只是在总的处置原则精神下,各自根据自己的主张和利益采取各自的措施。因此,各占领区的非纳粹化和非军国主义化措施不一、宽严不等。盟国在非纳粹化的同时还采取了非工业化、非卡特尔化和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的措施,重在从社会经济基础上铲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赖以滋生的土壤。作为支付对苏联的赔偿,在西占区拆卸了一些军事工业和其他一些工业设备,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来的工业结构。
西方盟国起初的意图是使德国彻底非工业化,工业规模必须限制在大约相当于1938年德国工业生产和生活水平的一半,使德国沦为仅具有三、四等工业国的经济潜力。从1947年开始,盟国对德国政策发生了变化。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与苏联展开了“冷战”对峙,决心复兴西德。“1947年3月发表的美国前总统胡佛的报告,则标志着美国的占领政策从控制和惩罚向重建的转变”,报告认为,“重建德国经济不仅符合美国纳税人的利益,也符合全欧洲稳定的利益”。6月5日,美国又抛出了重建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又称“复兴欧洲计划”,德国西占区成为这一计划援助的重点。随后,美、英一起提出了美、英占领区“修正的工业限制计划”,从而标志着美国对德占领政策的决定性转变。为适应美国的全球战略,美、英放弃了使德国非工业化计划,决心复兴西德,因此非工业化没有真正完全得到实行。
如何看待战后德国的非纳粹化运动,尽管评说不一,但历史已经证明,非纳粹化运动对德国人民是一场教育运动,对德国是一场民主化改造运动。在纳粹统治下,德国的公共生活完全纳粹化,德国人民的思想受纳粹主义的毒害十分深重。从非纳粹化运动揭发出来的纳粹犯下的大量罪行中,大多数德国人受到极大震动,对民族的罪过怀有深深的负疚感,认为只有彻底清除纳粹主义,才能彻底洗刷民族的罪过,使德国获得新生。对纳粹主义的清除和打击,为德国的民主化改造创造了条件。
与非纳粹化相比,盟国更注意把德国人逐渐改造成“有民主思想和民主感情的人”,从而在政治上对德国进行民主化改造。对德国实行民主化改造,就是使德国人民接受民主思想,在德国建立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
西方占领当局在对德国人民进行西方民主教育和灌输的同时,以民主制的原则重建德国的政治生活,这是实行民主化改造措施的一个重要步骤。西占区从1945年就先后发布命令,准许在占领区成立政党组织,英、美占领区还准许超越州界成立全区性联合组织。为复兴西德经济,美占区军政府积极推动政党超越州界开展活动,积极推动合并西占区,积极推动西占区在政治经济上的联合。法占区直到1947年4月才同意全区成立政党和工会组织。与法占区不同,英占区大力鼓励政党活动。在战后初期,德国政坛上两位最具影响的人物库特·舒马赫和康拉德·阿登纳就是在英占区政党活动中显露出来的。库特·舒马赫等人从1945年5月起就开始了重建德国“社会民主党”(SPD)的工作,在1946年5月9日举行的有三个西占区和柏林代表参加的党代表大会上,一致选举舒马赫为德国社会民主党战后第一任主席。社会民主党主张“自由的社会主义”,认为“没有民主,没有认识的自由和批评的自由就没有社会主义”。它虽然主张“社会主义”,却不主张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民主党主张德国实行议会民主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政治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1945年12月,一些宗教团体和前中央党、保守党、自由党、人民党一些成员在巴特戈德斯贝格举行超越地区性会议,决定成立一个新的政党组织。鉴于魏玛共和国时期多党派给国家造成的分裂状态,为把各个教派和社会各阶层联合起来,该组织不称“党”,取名为“基督教民主联盟”(CDU)。巴伐利亚集团坚持自己的名称“基督教社会联盟”(CSU),并保持相对独立性。这两个党都是保守主义政党,从1947年开始组织工作联盟,自1949年起在联邦议会中组成党团同盟。1946年3月1日,阿登纳当选为英占区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1947年2月,各占领区基督教民主联盟在柯尼斯泰因成立了一个超越占领区界限的工作组,直至联邦共和国成立之后,才于1950年10月20日至22日在戈斯拉尔成立了以阿登纳为主席的全国性的基督教民主联盟政党。该组织从筹建开始就成为西方占领区的主要资产阶级政党,它号召“所有愿意重建家园的力量坚定地信赖德意志民族优秀品格,以不可动摇的决心把基督教思想与真正民主的崇高理想变作革新的基础”。1948年12月,各州和各占领区的老自由民主党和民族自由党联合成立了“自由民主党”(FDP),特奥多尔·豪斯当选为党的主席。该党是遵循德国的自由主义传统路线的资产阶级政党,强调实行私有制和自主性对经济的意义,其政治、经济主张同基督教民主联盟一致。共产党人也在西方占领区内恢复了党的组织,并试图像苏占区一样与社会民主党合并,但遭到西占区军政府的抵制,其活动受到限制。除此之外,还成立了极右性质的德意志党、巴伐利亚党等一些小党。西占区的非纳粹化和民主化措施实际上是朝着以在政治上主张实行议会民主的联邦制、经济上以财产私有制为基础的类似美、英模式的方向发展。
从1945年10月开始,苏占区准许建立反法西斯民主政党和群众团体,并通过这些政党和组织,宣传、组织群众,扩大民主基础。流亡苏联的皮克和乌布利希等德国共产党领导人回到了苏占区,重建共产党的组织。军政府批准了以德国共产党为核心的自由德国工会联合会、德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和自由德国青年联盟等群众团体。继德国共产党之后,社会民主党也恢复了活动。由于苏占区共产党的人数少于社会民主党,在苏占区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奥托·格罗提渥同意下,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于1946年4月21日至22日举行两党联合代表大会,合并成立德国统一社会党。威廉·皮克和奥托·格罗提渥当选为统一社会党主席。1945年6月底7月初,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反法西斯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和自由民主党也相继成立。
苏占区在恢复和重建政党组织的同时,逐步在该区建立各级行政机构和地方自治机构。苏占区划分为梅克伦堡、萨克森、图林根3个州和勃兰登堡、萨克森—安哈尔特2个省。1945年7月4日,军政府下令成立各州、地方自治机构,其成员由军政府指定任命。7月27日,设立了凌驾于州行政机构之上的中央行政机构。10月22日又颁布命令授权州、地方自治机构在不违犯盟国管制委员会和苏占区军政府命令的情况下,“在立法、司法和行政方面颁布具有正式效力的法律和命令”。从1946年9月开始,区、乡、州陆续举行民主选举。随后,东占区建立了各级议会和行政管理机构。11月27日,军政府宣布将地方权力移交给新选举产生的议会及政府,德国统一社会党成员在地方各级行政管理机构中逐渐占据了主要领导地位。
美国杜鲁门主义主张,“凡是有可能的地方,美国都要运用它的力量和经济援助来实现自由的民主选举”。西占区三国在1948年底以前先后举行了州一级选举,并建立各级行政领导机构。美国占领当局致力于在德国建立一个联邦制政体,比较早地举行了地方选举。1945年9月建立了州一级的机构,任命了各州政府首脑,各州总理每月开会一次,协调解决各州政府事务。1945年底任命了由各党代表组成的州咨询委员会。1946年1月20日和27日,美国在占领区内举行了第一次自由选举。1946年6月30日举行了州立宪会议的选举。在此选举基础上,1946年秋产生了州立法机构——州议会,11月至12月间成立了第一批由议会批准的州政府,各州政府在军政府的监督下具有行政权。英国也主张建立一个带统一性质的联邦制国家,在占领区内设立了一个由占领军司令控制的德国人领导的中央行政署。1945年9月以后,英国军政府任命了第一批乡镇代表会议。1946年秋,英占区成立了4个州,并任命了州议会。第一批地方选举于1946年9月、10月间进行。1947年4月20日举行第一届州议会选举。军政府把英占区视为一个统一管理的整体,因而英占区各州的权力是有限的。然而法国不一样。法国反对建立德国中央行政机构,希望德国今后由各享有主权的国家组成一个松散的联邦,因而在占领区内实行地方行政分权的政策,反对占领区各州试图建立共同机构的尝试,对德国人实行严格的管制,“德意志和德国”等字眼也被禁止使用。1946年9月至10月间,州政府才允许举行乡和县的选举,由选举产生的地方代表机构组成州议会。1947年5月18日,法占区才举行第一次州议会选举。年底,法占区成立州一级机构,建立的中央机构也只是实权很小的“辅助部门”。1948年4月,法占区各州总理才获准举行首次联席会议,在此之前不准任何超越州界的行政联合。
尽管非纳粹化和民主化在各占领区达到的目标不一样,实行措施及效果也不一样;美、英、法和苏联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不同,对民主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民主化的道路使东、西方占领区开始走上了不同道路;即使在西占区,各国占领当局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也有一些差异。但是,非纳粹化和民主化对德国仍是一场革命性改造,实际上是完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没有完成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对战后德国历史的进步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