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凡尔赛和约》与法西斯的兴起

  魏玛共和国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面对战败的残酷现实,与战胜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召开了和平会议。这一天既是1701年普鲁士王国宣告成立的纪念日,又是1871年普鲁士击败法国,在凡尔赛宫镜厅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的纪念日。参加和会的有27个国家(如加上英国的自治领,共32个国家)。但只有美、英、日、法、意是“享有整体利益的交战国”,可以出席和会的一切会议。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大会之外。最初会议由5大国的政府首脑和外长组成,因而也称“十人会议”,后来“十人会议”缩小为由英、美、法、意4国首脑组成的“四人会议”,而实际起决定作用的是由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组成的“三巨头”会议。对德和约问题是和会的中心议题。

在开幕词中,法国总统普恩加莱无情嘲弄战败国“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以“老虎”著称的法国总理克里149孟梭不仅要求德国承担巨额赔偿,而且要求肢解德国。克里孟梭坚决要求从德国版图上夺占莱茵河左岸地区,并把萨尔盆地并入法国,以莱茵河为界建立一个法国卵翼下的莱茵共和国;还企图建立一个独立的巴伐利亚共和国。劳合·乔治为了赢得战后选举,曾夸下海口:如果他重新当选,他们将“要绞死德国皇帝”,并“要敲骨吸髓似的把德国压得再也翻不过腰来”。但是,为保持在欧洲的霸主地位,维持欧洲的均势,劳合·乔治坚决反对法国的方案。威尔逊把主要精力放在国际联盟的建立上,为换取英、法对国联的支持和谅解,美国对于英、法在德国问题上的建议,常常采取妥协和折中的态度。

经过几个月的激烈争论和讨价还价,主要战胜国在需要共同对付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下,最后拟定了对德和约的初步条款。4月29日,以德国外交部长布罗克多夫—兰曹为首的德国代表团被召到巴黎。5月7日,在凡尔赛宫,和会主席克里孟梭傲慢而充满敌意地告诉布罗克多夫—兰曹:“清算的时刻来到了,你们向我们求和,我们乐意给予你们和平。”并强调只允许德国有两周时间考虑条约内容,有意见可书面提出,但不得进行口头辩论,而且无论如何必须签署。被激怒的兰曹利用随后发言的机会,坐在座位上反唇相讥:“我们愿意和你们共同完成崇高的使命,那就是迅速给世界带来永久的和平……我们看得出有人极端仇恨我们,甚至时至今日还以这种态度对待我们,我们已听到有人激烈地提出要求,让战胜者同我们这些被战胜者算总账,把我们当作罪人来惩罚”。“人们要求我们承认,我们是战争的惟一罪人,在我看来承认这个事实是一种欺骗”。

协约国“恩赐”给德国的和约的内容在德国传开后,德国群情激愤,坚决要求政府拒绝签署。艾伯特总统和谢德曼总理也向群众发表了反对和约条款的讲话。5月12日,谢德曼在演说中诅咒:“谁要是签署这样的和约,他的手就会烂掉!”。德国还举行了“国民哀悼周”表示抗议。

德国政府在认真研究了和约草案各条款后,指出草案在多处违反了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建议,要求德国应被允许加入国际联盟,取得对殖民地的委任统治权,在阿尔萨斯—洛林举行公民投票,把全面裁军作为解除德国武装的条件,成立“公开的委员会”调查战争责任问题。5月底,德国将这些要求以书面形式交给了和会。然而,和会将稍作修改的和约文本交给德国,并随之发出通牒,必须在5天内作出答复,否则,贡比涅的停战协定即告失效,并以恢复战争、继续封锁和使用武力占领德国相威胁,要求德国必须在6月23日接受和约条款。在德国政府内部,谢德曼、兰曹、兰兹贝格等人主张不接受和约,埃兹贝格和其他政府成员认为接受和约危害较小,并且其条件是可以设法避免的。6月20日,谢德曼、兰曹辞职,社会民主党人鲍尔和米勒分别出任总理和外长。面对协约国的武力威胁,兴登堡和格勒纳表示,德国不能对协约国的进攻组织有效的抵抗。6月22日,国民议会以237票同意、138票反对,通过了接受和约的决议,并授权政府无条件地签署和约。

6月28日,米勒代表德国政府在凡尔赛宫镜厅签署了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并声明德国接受和约是被迫的,不承认在道义上德国有遵守和约的责任。7月9日,国民议会批准了和约。1920年1月10日,《凡尔赛和约》正式生效。

《凡尔赛和约》共15部分,包括440个条款和一项议定书。条约的主要内容为:

第一:德国及其主要盟国应承担战争责任。

第二:重划德国疆界。西部:莫列斯纳、欧本和马尔梅迪划归比利时;阿尔萨斯—洛林重归法国;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其行政权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期满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内德国不得设防。南部:德国承认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德奥永不得合并,并将西里西亚南部的古尔琴地区划归捷克;东部:德国承认波兰独立。将上西里西亚一部分,波兹南和西普鲁士与东普鲁士的一部分归还波兰,上西里西亚其余部分及阿连斯坦和马里安维德尔通过投票解决。但泽及周围地区为国际联盟管辖下的“自由市”,其港口由波兰海关管理,波兰有权处理该市对外关系,保护自己的侨居公民,波兰人可自由进入该市;波兰有权控制但泽走廊。波罗的海沿岸的麦默尔由国联直接代管,1923年被立陶宛合并。北部:在德国与丹麦之间的石勒苏益格北部归于丹麦,南部归于德国,通过这样对德国疆界的划定,德国在欧陆丧失了13%的领土和10%的人口。

第三:瓜分德国殖民地。德国300万平方公里、1300万人口的全部殖民地,分别由英(包括英国自治领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法、日、比等主要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予以瓜分。

第四:限制德国军备。规定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仅用于维持国内秩序和边境巡逻,其中军官不得超过4000人;解散总参谋部及其类似组织;禁止生产和输入坦克、装甲车等重型武器;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德国应拆除莱茵河以东50公里内的工事,但南部和东部边界要塞工程应照现状予以保存,德军从所占领的各国撤回,但秘密附件规定在东线的德国占领军听候协约国特别部署再行调动。海军限定为战斗舰和轻巡洋舰各6艘,驱逐舰和鱼雷舰各12艘,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艇;海军兵员不得超过1.5万人,其中军官不得超过1500人;在德国港口以外的德国军舰一律交协约国销毁。德国不得拥有陆海军航空兵力。莱茵河以西领土由协约国分区实行军事占领,在德国切实履行和约的情况下,从和约生效之日起分5年、10年、15年后撤出,在此之后,对这一地区永远实现非军事化,并由德国负担占领军军事费用;莱茵河以东50公里宽区域为非军事区,德国不能在此驻军并进行军事演习。协约国设立专门委员会监督上述军事条款的实行。

第五:赔款与经济条款。和会未对赔款总额达成一致协议,仅规定由赔偿委员会于1921年5月1日前确定153总额;在此之前,德国应偿付与200亿金马克价值相等之物,并承担占领军的一切费用。经济条款规定德国关税不得高于他国,战胜国对德国输出入货物不受限制;德国境内几条主要河流为国际河流,基尔运河对外国商船和军舰开放。

《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列宁指出,“这是一个高利贷者的和约,刽子手的和约,屠夫的和约……这样的和约是闻所未闻的、掠夺性的和约”。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中,将《凡尔赛和约》称为“迦太基式的和平”,意即这是一个条件极为苛刻的和平。

《凡尔赛和约》加剧了德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使德国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民族国家一下子沦为备受协约国宰割的羔羊。《凡尔赛和约》中关于战争罪责、赔偿等条款,使德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和民族感情受到极大的伤害。德国军国主义者从未承认自己的失败,一心希望复仇。1919年3月25日,劳合·乔治在《枫丹白露备忘录》中忧心忡忡地写道:“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将它的军队裁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数量,将它的海军降到五等国家的水平。这一切终归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找到对战胜国进行复仇的手段。”和约墨汁未干,德国的复仇主义者就喊出了“打倒凡尔赛和约”的口号。在德国“没有一个人把凡尔赛和约或德国的新边界当成公正的或不可更改的东西而接受下来”,战后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在德国迅速蔓延。

《凡尔赛和约》加深了德国人民的痛苦,由于和约强迫德国支付巨额战争赔偿,逼迫德国将大批生产和生活必需品源源不断地运往战胜国,这就使因战争而濒临崩溃的德国经济雪上加霜,德国广大的中产阶级举步维艰,人民的生活十分贫苦。饱受外国列强和本国资本双重压迫的德国人民,对战胜国、对本国政府的不满日益滋长,这就为德国极右势力和极端民族主义者利用人民的民族情感和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兴风作浪,进行反民主制度、反魏玛共和国提供了口实。20年代,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的兴起正是《凡尔赛和约》等病毒在共和国羸弱身躯上诱发的癌瘤。

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出生在奥地利的莱茵河畔的布劳瑙小镇,其父是奥地利海关的一名小职员,在希特勒14岁时去世,1907年他的母亲也离开了人世。1908年希特勒来到维也纳,过着流浪的生活。1913年,他来到德国慕尼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德国军队中服役,当上了一名上等兵,并在战争中获得了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和一枚一级铁十字勋章。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慕尼黑,对德国的失败和接受和约痛心疾首,认为这是德意志民族的奇耻大辱,德国失败是背后中了卖国贼的暗箭,这些卖国贼就是参加“十一月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犹太人。从此,在他心中种下了对战胜国复仇、憎恶十一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的种子。1919年8月,希特勒在军队中当上了一名“政治教官”,并以其极端民族主义、反犹太主义的煽动性演说赢得了陆军军官们的喝彩。9月,希特勒参加了一个叫“德国工人党”的右翼政党,成为该党委员会的第7名委员,第55名党员。不久,他用狡猾手腕排挤了这个党的领导人,独揽大权。1920年3月,希特勒辞去军职,专门从事政治活动。

1920年4月1日,希特勒将德国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并把1920年2月24日宣布的德国工人党的“25条纲领”作为纳粹党的正式纲领。

“25条纲领”是一个极端民族主义的泛德意志纲领。第1条宣称要“联合德意志人成为一个大德意志帝国”。第2条要求“德意志民族应与其他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废除凡尔赛和约和圣日耳曼和约”。其他一些极端民族主义的条款还有:只有日耳曼血统的人才能成为德国公民,犹太人不得成为德意志国民,禁止非德意志人迁入德国,将1914年8月2日以后迁入德国的一切非德意志人驱逐出境等。

党纲中也写入了一些反对资本主义和主张社会改革的条款。如第8条至14条要求没收“不劳而获的收入”、“废除利息奴隶制”、“完全没收一切战时利润”、“将一切托拉斯收归国有”、“分配大企业利润”等。第16条要求:建立并维护一个健全的中产阶级,要求立即将大百货商店收归国有,廉价租赁给小工商业者。第17条规定:要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租”,“制止一切土地投机活动”。实际上,希特勒从来没有打算将这些条款兑现,他只是迫于战后德国蓬勃高涨的革命形势,为欺骗和招徕陷入困境的德国中下层人民,才将这些条款写入党纲。希特勒还标榜自己是中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因为这个阶级人数最多,受损失和打击最为严重。纳粹党的成员和追随者也主要是这个中产阶级中的小资产阶级群众。所以,当时德国人民称纳粹党为“小资产阶级政党”。

纳粹党的党旗由黑、白、红三色组成。红色是底心,圆心是白色,圆心中间的卍字为黑色。希特勒解释说:“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主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黑字卍“象征争取亚利安人胜利的斗争的使命。”

1920年12月19日纳粹党在国防军冯·埃普少将的资助下,收买了《民族观察家报》,作为纳粹党机关报,阿尔弗雷德·罗森贝格任主编。1921年纳粹党建立了自己的准军事组织——冲锋队。冲锋队队员身着醒目的褐色衬衫,佩卍臂章,又称为“褐衫队”,其成员大部分为退伍军人。冲锋队队员常常在大街上制造流血事件,迫害犹太人,屠杀革命群众,破坏其他政党集会。

纳粹党最初主要在巴伐利亚一些偏僻的小村庄或工厂、学校活动,用一支铜管乐队及鲜艳的旗帜招徕观众,进行游说,从1919年11月到1920年11月,纳粹党共举行了48次集会,希特勒在大多数集会上都发表了蛊惑人心的演说。纳粹党的影响不断扩大,1920年纳粹党有党员3000名,1922年发展到6000人,1923年猛增到30000人。纳粹党的目标是要推翻魏玛共和国,夺取全国政权。

1923年1月,法、比军队占领鲁尔,德国陷入了恶性通货膨胀的泥沼,国内外矛盾空前激化。希特勒认为夺取的时机已经到来,11月8日晚,他趁巴伐利亚邦长官冯·卡尔、驻军司令洛索夫和警察局长冯·赛塞尔在慕尼黑贝格勃劳凯啤酒馆集会之机,率领一批冲锋队队员闯入会场,用武力挟持三巨头,并宣布“民族革命”已经开始,他本人就是德国政府的首脑。希特勒还利用一战中曾担过陆军参谋长、后退役的鲁登道夫做说客,劝说三巨头与他一起向罪恶的渊薮柏林进军,“拯救德国人民”。但是,三巨头设法逃脱了希特勒的监禁,并发表声明,布置平乱计划,从而使希特勒认为唾手可得的胜利化为泡影。

啤酒馆暴动流产后,希特勒被判刑5年,但1年后即被假释出狱。在狱中,他口授了《我的奋斗》一书,在书中,希特勒宣泄了自己对民主、马克思主义和犹太人的刻骨仇恨,大肆进行战争叫嚣,宣称新帝国必将再一次沿着古代条顿人的道路进军,用德国的犁和德国的剑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获取每天的面包。他毫不讳言:“一个在种族被毒化的时代里致力于培养其最优秀的种族成分的国家,总有一天会成为全人类的君主。”

以希特勒为祸首的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构成了对魏玛共和国最致命的挑战。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