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的含义
时间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形式。时间对人来说,是一种最重要的宝贵资源。它是人们进行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人们可以利用它来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时间总是朝着由过去、现在到将来的不可逆转的方向不断流逝。它不可以储存,也无法由其他任何资源来代替。时间对整个物质世界而言,是无始无终的,具有无限性和不间断性。因此,要求人们重视它、珍惜它、节约它、利用它,对它进行科学管理和充分利用,合理分配和运筹工作与学习的时间。据调查,在影响成人学习的主要因素中,时间因素占63%,这说明成人学习时间的宝贵性。
二、学习时间的运筹原则
时间运筹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时间虽然给每个人每天都是24小时,公正无私、机会均等,但各人使用的结果却大不相同。因此,必须合理运筹学习时间,并遵循以下时间运筹原则:
(一)整体原则
它是指人们运筹学习时间时,应以时间整体为目标来安排每阶段或每部分活动的时间。所谓时间整体是一个较长时期的学习奋斗目标,否则每天活动就缺乏明确的目的性,而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整体原则就是要求把每一天看做是一个时间整体的一部分。将每一天的学习任务看做是学习时间整体中完成学习总任务的一部分,每天的学习时间安排要根据每周或每月的学习任务来安排,以此类推,从而使人们在完成了每一天的学习任务时,都能意识到每一天与每周、每月整体目标的联系,都能感受到每一天、每一周或每一月的重要。这样,才能自我激励,抓紧眼前的学习时间,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最佳原则
它是指在运筹学习时间时,要把最主要、最费脑筋的学习任务安排在最有效率的最佳的时区、时机和时间里。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学习效果。
所谓最佳时区,是指人生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的年龄段区。据统计,一般人以25~45岁为知觉、感觉、记忆发展的顶峰时期。这个年龄段,人的精力、体力、创造力都处在最佳时机,所以也称为黄金时区。
所谓最佳时机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内外因的不同组合而造就出最易取得成功的机会。我们必须注意把握住最佳时机,予以利用,切不可坐失良机。
所谓最佳时间,是指一年中的最佳季节和一天中的最佳时段。研究表明,春天是人的思维活动的最佳季节,其次为秋季,再次为冬季,而夏天则是智力活动效果最低的季节。所以我们要尽量把重要的学习或工作任务安排在最佳季节来完成。在一天中人的精力最旺盛、思维最活跃、记忆力最强、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段因人而异,一般以晚上和清晨为最佳时间段。根据各人在一天中最佳时间段的差异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晚睡型或称猫头鹰型,这种人约占33%。他们一到夜间,脑细胞即转入兴奋状态,这时学习效率最高,而且时间可延续到深夜。该种类型学习者的优点是可以占有一大段时间用于集中学习,受外界干扰少,学习工作效率高,但它对白天学习、工作以及身体健康等会有一定的影响。另一种是早起型或称百灵鸟型,约占17%。这种人以清晨和上午的学习效果最好。再一种是混合型,约占50%,这种人在全天中个别时间段的用脑效率、思维活动、记忆能力等起伏不大,但其中也有两个相对高峰期,一般为上午8~10点和下午3~6点。因此,每个人都应找准和把握好自己的最佳用脑时间,并善于利用它来学习新的知识、思考复杂的问题,办理、解决最重要的事情,使之充分发挥作用,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弹性原则
该原则是使艰苦的脑力劳动配合以适当的休息或其他轻松的活动,将不同性质和内容的学习变换进行,做到劳逸结合,松紧交替,艺术用脑,合理调剂,以健康的身心诱发思维灵感,达到既消除疲劳又提高效率。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劳逸结合法。即学习、工作与大脑休息相间隔进行,也称局部弹性。休息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安静休息,例如睡眠、欣赏音乐及其他相对静止的休息;另一种是运动休息,例如体育锻炼、散步及其他运动或娱乐活动等。在学习或工作中都应该合理安排这两种休息,使之劳逸结合,获得更多的有效学习工作时间。
2.交替进行法。即将不同性质或不同内容的课程交替用来学习,或对各种知识的学习进行有机组合,或阅读与计算、写作与听讲、讨论与思考变换进行,此法也称整体弹性法。它可以消除单一学习内容的单调乏味感,并有助于大脑的积极休息以减轻疲劳,使脑力活动保持旺盛状态,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工作的变化,便是休息。”居里夫人常把读书与做数学题变换进行,以减轻头脑的疲劳。还说:“我同时读几种书。因为专研究一种东西会使宝贵的头脑疲劳,它已经太辛苦了!”巴甫洛夫在研究工作时,经常以做实验来代替休息和调剂精神。
3.功能协同法。即在学习中同时发挥多种器官的功能,例如在学习中提倡口、心、手三到或读、思、写齐用的方法,这样会使大脑由于几个功能区协同工作而减轻疲劳。如果我们在阅读时,做笔记、加眉批甚至编歌诀,或在学外语时配合看图、看景、朗诵,则会既感到轻松,又能提高效率。但应当指出的是进行时间的弹性安排,应有主次、轻重、缓急之分,应因人因事而异,来合理分配各项活动的时间。比如,计划学习功课的时间,就应以学习为主,体育或其他活动只能为辅;又如安排某个时间复习某一学科课本上的内容,则看课外参考书籍的时间应尽量减少些。
(四)聚合原则
聚合原则是指聚集那些不起眼的零散小块时间用于学习或工作。人们常说的没有时间,是指没有整块足够多的时间,而零散或零星小块的时间则是大量的、经常的存在着。善于利用时间的秘诀就在于能够充分利用零散的小块时间,尤其是对成人学习来说,零散时间的利用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零散时间也称小块空闲时间,诸如每天吃饭前后。上课或上班前后以及乘车、乘船、排队、行走、等车、等人、做饭等闲暇时间,都存在着许许多多间隙的小块空闲时间。如果我们思想上能够重视、留心和注意这些时间,就可以从中挤出不少时间来用于学习,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对零散小块空闲时间的利用方式、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三种方法:
1.嵌入法。即在空白的零散时间里,加入学习的内容。比如,出差带书可在途中或办事前后空余时间阅读,参加会议可利用会期中的间隙时间看书或思考学习中的问题,每天上下班或上下课候车、坐车或吃饭排队等可挤出时间记英语单词、数学公式或阅读书中简短的内容等。这种嵌入式地利用零散时间学习,最好围绕一定的知识系统范围来进行,做到零时整用,积零成整,以使所学内容能相对地连续不断,前后联系,收到较好的效果。
2.并列法。即在完成某一任务的同时,安排某种学习内容。比如,在洗衣服或从事其他家务劳动的同时,又记外语单词或理化定理或思考学习中的某一问题等,做到“一心两用”。但应注意其中主要的“一用”必须是不太费神、比较轻松的习惯了的体力劳动。
3.压缩法。即对合理安排工作、休息、娱乐,使学习时间增加成片的时间。比如,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社会活动、频繁的应酬以及烦琐的事务,节制过多的娱乐活动,简化生活程序和家务劳动的安排,合并或集中办理同种类型的事情等等。我们应当记住鲁迅先生所说过的:“时间如同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想挤,总还是有的。关键在于有没有足够的愿望和力量。”
(五)效率原则
运筹学习时间的关键问题是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一天24小时对谁都是固定不变的,既不能增加,也无法减少。但对学习效率高的人,在24小时里可以完成一般人需要30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而对学习效率低的人,在24小时里可能只能完成一般人只需20小时甚至更少时间就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因此,我们要完成好学习任务,不但需要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还应讲究学习效果,提高时间有效利用的效率。如果时间利用的有效性很高,实际上就等于增加了许多学习时间,如果时间利用的有效性很低,实际上就等于减少了许多学习时间,做了许多无用功,浪费了宝贵时间。时间效率的原则就是通过提高时间的质量来赢得时间的数量。因此,我们应采取有效途径来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效率。如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应用快速阅读法、速成学习法,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和充沛的精力,学习时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以及做事养成敏捷的习惯等等。
(六)系统原则
该原则是统筹方法在时间运筹中的应用。它是将每天或某一时期要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或各种事情分门别类地列出来,然后分清主次、轻重、缓急、先后,有序地全面合理安排,即先做哪些,后做哪些,并事先预算完成每项学习任务或每件事情所需的时间,同时要弄清各项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为统筹方案的考虑提供情况。
三、增加学习时间和提高时间效率的措施
时间是人们创造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和条件。从客观上说,虽然时间具有无限性,但对每个具体的人来说却是很有限的,尤其是当今社会,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处在快节奏的高速运行中,更感到时间的可贵和不足。因此,我们必须珍惜每分、每秒,节约时间,科学使用,减少浪费,想方设法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利用实效,为学习挤出更多的有效时间。
(一)增强时间意识和时间观念
提高对时间利用的意义的认识,是管好、用好时间的基础。我们必须树立现代的时间观念,认识到:时间是宝贵的资源;世界上一切的竞争实质上都是时间的竞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生命;要养成守时的习惯,不守时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别人的时间,是对他人最大的不尊重。
(二)加强对时间的自我管理
对时间的自我管理是指人们对自己所拥有的时间进行预算、分配、计划、记录、统计、分析、检查以及诊断治疗等。每个人对自己所需要的各种活动的时间,特别是用于学习和工作的时间要进行预算,然后再按主次、缓急,有计划地合理分配自己各项活动所需的时间,从中分析、检查自己存在的浪费时间和效率低下的情况及其原因,同时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对自己时间的管理和利用率。
(三)用好零散的分散时间
要完成好学习任务,只靠大块或整段的时间显然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利用课余或业余的分散的小块时间,不抛弃零碎时间。特别是在职不脱产学习的成人学生,更要很好地利用分散的小块时间,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分散时间的试用多数属于主观能够安排妥当的,也有是客观上预料不到的,还有许多是不可避免的零散时间。这些零散时间积聚起来,也是相当可观的。如果说每天1小时,一年则也有365小时。对这些零散的不起眼的时间,应按前面所说的学习时间运筹的聚合原则,将它用于学习某些分散的或轻松的知识内容,或进行某些不需要什么条件的学习,并在日常活动的时间统筹安排上,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零散时间的产生和人为地把整段时间分割成零散时间。比如,明知按时去食堂吃饭要排长队就可以晚点去;明知电影的开映时间,就不必老早就入场闲等。再如,找人或约会,最好都事先约定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四)要控制时间,减少浪费
浪费时间是指没有做事或做了无意义的事情。人们在日常活动中,浪费时间的现象是很多的。例如无目的、无意义地乱想、学习时胡写乱画以及过多地看电影、看电视、聊天、下棋、跳舞、交际和长时间的睡眠等。要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就要了解自己浪费时间的情况并进行有效的节制,从而把这些浪费的时间想办法找回来并用在学习和工作上。控制时间,减少浪费,就是要记住“无价值地度过时间等于慢性自杀”这句名言。
(五)学习节约时间的技巧
一个有成效的时间管理者,不仅要会控制时间,避免时间浪费,还应该能够节约时间,科学合理地使用时间。我们应根据时间运筹的聚合原则和效率原则来经济而有效地利用时间。如果我们把零散的时间集中起来成为相对连续的时段,就可以提高这些零碎时间利用的有效性。又如有些相关的或相同性质的事情,如果我们集中起来办理,就能减少重复,节约时间。再如有些事情或学习可以使用先进便于捷的工具或方法来提高效率,例如使用手机联系、乘坐飞机出行、材料复印以及速记、速算等都是提高时间效率的有效途径。
(六)掌握并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要提高学习效果,掌握并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不容忽视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密切相关。古人说得好: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但应当指出,由于学习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世上还没有在学习方面的万能方法。他人适用的学习方法,只能借鉴,不可照搬,尤其是成人学习,因为每个人的年龄大小、文化程度、家庭背景、从事工作以及经验阅历等均不尽相同,就无法用一种统一的方法来学习。同样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对某人是否适用也会随时间、条件而发生变化。因此,重要的问题是要靠自己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在学习实践中总结探索、寻找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并在运用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使之更加科学有效。
(七)学习内容和形式要丰富多样并交替进行
调查表明,一个人长时间只学习某一种知识或某些难易相近、性质相同的课程,往往会感到单调和厌烦,并增加疲劳,使学习效果下降。如果多样的学习内容或采取多种的学习形式,或复杂的与简单的、艰深的与浅易的、抽象的与形象的几门功课交替进行学习,或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几种动作同时交替进行,例如听、看、写互相配合,则可减轻疲劳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八)要善于休息和注意劳逸结合
根据研究,在大脑疲劳的状态下,如果继续坚持学习,则其学习效率与所耗用的时间成反比,并且坚持的时间过长,会使大脑受到伤害,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在学习或工作过程中,应当注意劳逸结合,安排一定的休息和体育锻炼时间,坚持劳逸结合,保证有适当的睡眠时间,使之保持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身体,投入紧张、艰苦的学习之中,定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九)学习时间应安排在用脑的最佳时间
为提高学习效率,对每天学习时间的安排,应根据时间运筹的最佳原则,尽可能地把主要的课程内容或学习难度大、学习分量重的内容安排在自己精力最充沛、精神最饱满、思维最敏捷、时间最充裕的时段里学习,例如晚上、上午、清晨等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最佳的用脑时间,要珍惜,充分利用这些时间。
(十)调动内在的学习积极因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根据研究,同一个人如果专心致志、思想集中学习1小时的效果,能相当于他精力分散,心不在焉学习数小时的效果。要做到学习时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就必须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生理、心理、精神、智能等各种影响学习的主观因素,使它们处于最佳状态。学习条件是关系学习效果的外部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学习、工作的环境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很大。因此,我们要想提高学习效果,就应该尽量选择学习氛围好,环境比较安静、光照明亮,具有学习气氛的场所学习。如果学习条件不好,应设法努力改善学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