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学习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满足这些需要的基本途径是通过接受教育获取知识来实现的。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规律的认识成果,是人类社会经验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力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活动,是运用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的才能和技巧,通常包括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劳动能力、创造能力等等。能力不是直接从书本上获得的,而是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培养出来的。一般来说,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越多,越有利于能力的发展,但知识不等于能力。反过来,能力也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除了领会旧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能力强的人掌握知识就比较顺利。因此,我们认为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知识,而已形成的能力又反过来影响知识的掌握。成人的学习应当既掌握知识又提高能力。但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之下,知识和能力并不是完全协调一致的,高分低能的现象依然存在。
一、合理的知识结构
(一)知识结构概念
结构通常是指事物由什么构成和怎样构成的。知识结构是指个体具有的知识所组成的有层次、有序列的动态综合体。不同的知识结构,决定了这个结构的主体具有不同的功能。正如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人的外貌完全相同一样,任何两个人的知识也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这就是知识结构的差异性。但是无论个人的知识结构如何千差万别,总还是具有共同的特性。这些共性是:
1.核心层次性。每种知识结构都有核心部分及外围层,外围层又可分为若干层次。核心与外围各层间紧密相关,不可分割。一个人整体知识结构的功能主要取决于核心部分的功能。例如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其知识结构核心部分便是大学期间学到的中文知识;外围层可能是相关的中外文学知识,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中学教师修养等若干层次。其知识结构决定了他可以做一位中学语文教师。
2.整体相关性。当一个人掌握的知识丰富了,各种知识便会交融贯通,这就不仅仅具有某几种知识,而且可以从它们之间产生新的知识。当然只有知识数量上的优势,而没有相互的协调和配合也是难有所作为的。美国曾对1300多名在科学技术上有显著成就的科学家进行了为期5年的调查。结果发现他们的知识结构都具有综合化、整体相关的特征。这就使我们认识到,知识结构是各因素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紧密相关而构成的一个有活力的整体。
3.动态调节性。所有的知识结构都是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经过积累而逐步形成的。这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不仅有量的变化,其内涵也在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可以进行调节的。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工作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不断地主动进行调节,使自己具有适应性强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当然,这种调节必须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进行。
我们还必须注意到任何一种知识结构都具有方向性和时代性。所谓方向性,就是指知识结构的服务目标;所谓时代性,就是指在不同时代,对知识结构有不同的要求和导向。
(二)成人知识结构的特点
成人学习,通常泛指成人接受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学习者大都是中青年,所以在分析成人知识结构特点时,也主要指正在接受成人高等教育、中等教育或希望有机会接受成人高等教育、中等教育或继续教育的成年人。这些人一般都参加了中等教育的学习,另外,他们又有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这些成年人的知识结构有以下几个特点。
1.偏于经验性。由于成人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知识,这些知识往往带有经验性的色彩,有待于通过学习,补上理论这一课。
2.基础知识较差。由于离开学校时间过长,一些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多已荒疏,记忆模糊,理解不准。
3.零碎性。由于工作和生活所迫,成人往往忙忙碌碌,东拼西凑地学习了一些知识,但这些知识不完整、不深入,十分零碎。
4.狭窄性。成人学习者大多数已从事某项工作多年,对某一项工作的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但相关知识知道的不多,造成个体的知识面狭窄。
5.陈旧性。在职人员的学习,一般是缺什么、学什么。因此接触新知识、新科技的机会较少,知识带有一定的陈旧性,有待更新。
(三)合理的知识结构
通常我们对优化的认识是指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得到在该条件下来说最佳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到处可以碰到优化的问题。例如周长一定,找具有最大面积的土地的最优形状,答案是圆。
对于知识结构来说,同样存在着一个优化问题。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目标构筑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发挥所学知识的最大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掌握优化知识结构的方法,使之向最合理的方向发展。
一个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具有以下标志:
1.组成结构的各要素齐全,没有缺口或空白。
2.构成结构的各因素间的比例协调,没有畸形。
3.各因素间的联络畅通无阻,机能转换迅速而有效。
4.整体结构有利于扩展、延伸、开创新的知识,并能迅速达到既定目标。
5.在达到上述要求的基础上,各因素的量越大,则整个知识总水平就越高。
知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伴随人的生命进程的过程,随着主体所受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而不断发展。上述合理结构的含义,首先必须是全面地掌握知识,缺一不可。其次是构成某种知识的结构,各因素比例结构要恰当,要求人们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不是只强调某些方面的知识,比如只会数学而语文知识贫乏的人,其知识结构是不合理的。此外,若一个人各种知识因素量较大,则说明他知识水平高。知识水平整体较高的人,则有利于学习、扩展、延伸、开创新的知识。
想要使自己得到合理的知识结构,就必须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和控制能力,对结构中的各要素主动地进行调节。所谓自我控制,就是按照一定的认识目的和要求,对意识、心理、行为的自我约束、自我组织、自我协调、自我控制的能力。通过对各种因素的相互调节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效能的系统,消除或抑制消极因素,增加积极因素,使其稳定地趋向预定目标。
知识结构的调节依靠什么完成?一是反馈,二是预测。爱因斯坦在研究广义相对论时,深感自己没有学好数学,因而困难重重。在这一重要反馈信息面前,爱因斯坦下定决心,重新学习黎曼几何、张量分析。经过7年的学习,弥补了其知识结构中的不足,于1916年提出了震动物理学界的广义相对论。这种反馈调节是一种被动调节。若能在今天就意识到、预测到将来的工作会需要某种知识,并从现在起就开始有意识地去学习,这种调节就属于主动调节。知识基础扎实的人、调节能力较强的人,能较快适应工作,并能在较短时间内做出一定的成绩。而具有一定知识结构的人,如果不及时地进行充实和调节,其结构就会向解体的方向发展。因此必须不断吸收和掌握新知识,防止结构老化。总之,调节是必然的,谁早认识到调节的必要性,并掌握了调节的艺术,谁就掌握了成才的主动权。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在某一领域优势突出,工作得心应手,一旦换了新的岗位,原有的优势变成完成新岗位工作的障碍,严重的会直接影响工作,这就需要根据工作优化知识结构。
怎样进行知识结构优化呢?优化的方法有很多,如非智力因素优化,智力因素优化,博才取胜及互补优化等。这里我们只简单介绍非智力因素的优化。
美国心理学家对智力超常儿童进行追踪研究,发现成就与智力之间虽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完全相关的。相比之下,个性心理品质与成就之间关系更为密切。如心理学家对800名男性被试者中成就最大的20%与成就最小的20%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其明显的差别在于个性意志品质不同。成就最大的一组在谨慎、有进取心、自信、不屈不挠、完成任务的坚持性等方面,明显地高于成就最小的那一组。
因此,专家认为非智力因素对优化结构最重要的个性意志品质是勤奋和坚韧。坚韧包括持之以恒,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所以要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首先要有信心,通过不懈地努力学习,以坚韧的学习态度,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优化、日臻合理。如果我们用大树来比喻一个人的知识结构,那么,只要根深、杆粗、枝叶繁茂就是好的结构。根深,有利于吸收大地的营养,有牢固坚实的基础;粗壮的树杆刚直挺立,不畏风暴;枝叶繁茂有利于横向发展,占有空间,便于交往,伸展到邻近学科领域。成人学习就应根据自身的条件构筑自己的最佳知识结构。
二、多维能力的发展
从宏观上说,现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主要不在新知识、新科学技术的产生,而是劳动者对知识的应用程度,即应用科学技术知识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实际能力。例如英国有十三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而日本只有三位,可是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速度和产品竞争能力则远远超过英国,其主要原因是日本的劳动力素质高,应用科学技术知识的能力强。长期以来,我国成人学习受到传统学校教学思维观念的影响,忽视成人学习的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单纯强调传授知识,课程门类繁多,内容偏深,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致使大中专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差,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1987年国家《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已经明确把提高工作能力和生产技能作为培训的重点。成人学习是在实际需要的情况下进行的,成人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不是为了储备。成人学习应摆脱普通学校学生学习的模式,更多地设置应用型和技能型课程,以满足成人的多种不同需要。对成人学习而言,在某种意义上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有个更新的问题,能力则可以终身受用。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必须重视能力的培养。那么成人学习究竟应该培养哪些能力呢?
从不同角度,对能力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提出要培养能力的能容。从教学的角度,可以提出培养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等等。从心理学的角度,又有一般智能和特殊智能之分。一般智能又分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从学习的角度,除了要发展认识能力(即一般智能)外,还有技能与技巧。技能又分心智技能(如读、写、算等)和动作技能(如书写、体操、实验操作和生产劳动等动手能力)。而在实际活动中,许多能力常常是综合的,于是又有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由于成人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识活动过程,研究能力的角度也是多方面的。对于成人学习来说,根据目前的实际应该共同来发展成人学习者的哪些能力呢?我们认为可以根据成人的特点和实际的才智,主要培养成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需要的一些综合能力。即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一)培养自学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自身学习的需要。古今中外一切有所成就的人才,不论是否接受过正规学习,他们的学问主要都靠自学获得。没有自学能力的人,他的学问和才智的发展是有限的,只有那些具有良好自学能力的人,在才智发展的道路上,前途才是广阔的。爱迪生、安徒生、法拉第、高尔基、华罗庚等名人都只上过几年的学,最终靠自学攀上了科学和文学艺术的高峰。如果没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不会独立获取知识,不会更新自己的知识,那就只能永远跟着别人走,在人类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就落后得更快,更不用说拔尖、出众、成才了。
自学能力,一般是指独立地掌握书本知识和操作技术的能力,它应该包括以下四种基本能力:
1.阅读能力。要学会自己看书看图。不能只读一般的书报,还应包括阅读一些专业书籍,查阅常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的能力以及在理解所读材料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的能力。
2.提出问题并主动寻求解答的能力。
3.就某一问题或某一单元的学习材料进行学习总结的能力,包括分析、比较、整理、归纳别人的观点和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4.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支配时间的能力。
自学能力与一般能力相比,具有独立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它是一种复杂的多结构、多层次的能力。上述这些能力中,综合了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特别是分析、比较、综合、推理等思维能力,同时也综合了读、写、理解、表达等基本能力。抓住了自学能力的培养,可以把许许多多能力的培养综合地带动起来。
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在使成人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认识能力的基础上,激发非认识因素(如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等),通过一系列独立学习与指导的统一活动,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并在这一系列独立学习与指导的统一活动中,进一步促进知识、技能、认识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从而促进自学能力的巩固和发展。
(二)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的是人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运用已知的知识和规律,经过有条理的分析、比较、综合、推理和判断的过程,按照科学的思维方法,达到新的认识的能力。比如学生解答各种应用题,就是培养运用和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因为它是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是各种专门人才的联盟才智的具体表现。之所以重视这种能力,还因为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各国实力的竞争仍是劳动生产力的竞争,而经济实力的雄厚,越来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教育的竞争。要争取多出英才,就必须抓好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成人学习的特点之一是实用性,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成千上万的成人带着各种问题踏进了学校大门,希望通过学习对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发展和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一方面反映我国应用型人才短缺,另一方面说明以往培养人才过程中忽视了能力的发展和培养。
(三)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进程中,实际操作能力是不可忽视的另一重要能力。它是一个人取得工作上的成绩、事业上的成功、科学上的卓越贡献所必不可少的。实际操作能力即动手能力。它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智力要素。我们培养的应是手脑并用、心灵手巧的人。心灵容易使手巧,而手巧也可以促进心灵。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双手从事一些精细的、灵巧的动作时,就能把这些区域的活动激发起来。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关键是动手。动手可以把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习过程较容易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实验则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好办法。一般来说,没有科学实验,就没有科学理论的证明,就很难谈得上科学的发展。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杨振宁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下,宇宙不守恒的理论,就是经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等由实验验证之后才承认其理论的正确性。许多学者都对科学实验给予高度重视,和实验结下了“姻缘”,在实验中获得新的发现并有新创造。
对于广大成人来说,由于社会经验和年龄的缘故,动手能力与青少年相比,更具有优势,可以通过工作实践和教学实验来理解书本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离不开先进仪器、设备的研究、设计、调试和使用,原有设备的革新、改造、挖潜都伴随着动手操作来完成。因此,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