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保专家张峰指出:“孩子出生以后4-6个月期间,是孩子味觉发育的关键期。所以家长不要过晚给孩子添加辅食,如果在这段期间家长能够注意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味道的食物,那么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今后孩子再出现挑食或偏食的几率就会很低。”
据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公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大概有40%~60%的儿童存在挑食、偏食等饮食不良问题。挑食、偏食在儿童不良饮食行为中最为常见,不仅容易造成孩子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身体发育迟缓,还会致使孩子普遍缺乏B族维生素。
很多父母都会非常关心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是否健康?那么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会有哪些危害?到底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呢?下面让我们来研究一下:
首先,容易导致B族维生素缺乏。
儿保专家金星明教授强调,儿童饮食不良会直接导致能量和微量元素缺乏,其中最常见的是B族维生素缺乏。B族维生素也被称为“能量维生素”,可以促进肠胃蠕动,不足时会引起食欲不振。从而加剧儿童的挑偏食,严重者甚至产生厌食行为。
“事实上,大米、面粉越精越白,所含B族维生素就越少。我们目前的膳食中最容易在烹调和加工过程中丢失的物质就是B族维生素,快餐中的维生素B族更少得可怜。”当小孩容易疲乏,懒于活动,相当部分原因就是体内缺乏B族维生素。
再者,导致身体发育迟缓,易患矮小症。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潘慧副教授说:“在我们门诊听到最多的,就是矮小症患儿的家长抱怨孩子不好好吃饭。经过我们对600余例因矮小而来就诊的孩子和家长进行调查,60%左右的孩子有挑食或偏食的倾向。”
总而言之,由于孩子长期挑食偏食对于他们的身体会有很多不利的影响。首先,会造成孩子体内营养素的摄入量不足,时间长了会造成营养失衡的问题,比如会使孩子缺乏维生素A、缺铁、缺锌、缺钙,缺碘、孩子就会出现贫血、“粗脖子病”、免疫功能低下,孩子容易经常生病等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孩子出现营养不良,造成身体发育迟缓,同时也会影响孩子智力的发育。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普遍挑食或偏食的坏毛病呢?
北京儿童医院的儿保专家张峰说:“形成孩子挑食偏食的习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家长过晚给孩子添加辅食。孩子味觉发育的关键期,是孩子出生以后4-6个月期间。如果在这段期间家长能够注意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味道的食物,那么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今后孩子再出现挑食或偏食的几率就会很低。”
“还有一个原因是孩子受父母饮食偏好的影响较大。研究发现,如果父母自己挑剔食物,或在孩子面前说这种食物不好吃,孩子会直接受影响;另外,父母不喜欢吃某种食物,家里往往就很少买这种食物,从而间接造成孩子的偏食。”
那么对于偏食或挑食的孩子,家长应如何纠正这种习惯呢?
对于已经养成这种偏食和挑食习惯的孩子,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来矫正,要通过一些科学的方式和技巧,而且这种方式应该是孩子能接受的。而不是说,孩子平时不吃这种东西,我今天就强迫他一定要吃。
3岁的洛克不爱吃青豆,晚餐时,爸爸下定决心要让他把那些圆圆的小东西吃下去。这是威严的父母与倔强的孩子之间的典型冲突,双方谁也不肯让步。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训斥、威胁、哄骗和不厌其烦地劝说,爸爸仍然没能达到目的。眼泪汪汪的洛克依然紧闭双唇坐在餐桌前,而他的前面正是“要命的青豆”。
爸爸靠着更严厉的威胁,终于设法让一勺豆子攻进了孩子嘴里。但是,洛克根本就不肯把它们咽下去。直到临睡时,妈妈把洛克放到床上,那些青豆却仍在孩子的小嘴中。第二天早晨,妈妈在洛克的床底下发现了一小坨糊状的豆子。
爸爸妈妈都很困惑,洛克为什么会那么倔强?
洛克的爸爸显然用错了方法,一个人吃饭时的胃口常会受到心情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年幼的孩子来说,饭桌是他们天然的战场,他们需要通过发脾气、使性子来显示自己自主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口中的命令就常常会变为对孩子的一种折磨,以至于他们以后看到同样的食物都会产生难受、不舒服,拒绝再吃的抗拒心理。
孩子不喜欢吃某种食物,是因为不喜欢那种食物的味道,比如很多孩子都不喜欢吃胡萝卜。有的孩子对于吃某种食物有恐惧心理,假如孩子吃鱼时被鱼刺卡到过,那么就会对鱼产生恐惧感。
如果碰到哪些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比如说孩子不愿意吃的蔬菜或水果,特别是蔬菜,我们可以把它做成带馅的包子、饺子或馅饼,一开始可以把这个量放得少一些,孩子吃的时候在口感上没有明显的感觉,慢慢可以把这个量变大,这样可以调动孩子对这个食物的兴趣。
爸爸妈妈在做饭的时候,同一种原料要经常更换做法,要尽量变换花样给孩子做可口的饭菜。尽量把食物做得色、香、味、形俱全。每天的食物尽量多样化,谷类、肉类、豆类和蔬菜水果应合理搭配,营养全面而丰富。
也可以用趣味名称来称呼食物,或者是做成各种形状,这能激发孩子对食品的兴趣。这尤其对那些对什么都感兴趣,就是对食物不感兴趣的孩子有效。因为当你把食物做成小白兔、小猴子的样子时,会让他感到这也是个玩具,进而产生兴趣。
还可以用做游戏的方法来吸引宝宝开口,比如,舀上一勺饭,一边慢慢将饭送到宝宝嘴边,一边说“火车来了,咦,山洞呢?”很多宝宝听到后,都会开心地把嘴张大,让“火车”开进去。
兮兮5岁,她的弟弟3岁,他们对菜花非常排斥。他们的爸爸妈妈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多费口舌,而是在餐桌上经常讲故事,“今天我们扮演小兔子,你们喜欢做什么样的兔子啊?弟弟愿意当小灰兔还是小黑兔?你们比比谁采的蘑菇多?小兔子应该吃蘑菇才会变成大兔子。”菜花就是“小兔子”的蘑菇。两只小兔子似乎忘了他们对菜花的厌恶,非常乐意吃菜花,有时还争抢起来。爸爸还做了个小陀螺,陀螺摇到那个碟子旁边,孩子们就要吃那个菜。游戏改变了餐桌上的气氛,孩子们高高兴兴,再也不挑食了。
美国的儿科营养博士布雷尔认为,与其关注小孩子不吃哪些东西,不如将注意力转移到他们喜欢吃哪些东西上。因此,你可以在提供新食物的同时,也提供一些他“挚爱”的食物。这样,多次建议后,孩子就可能会选择接受这种食物了。
要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矫正我们经常犯错的饮食误区,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接受“饭桌教育”:
1、首先,家长应该树立好榜样。如果父母自己挑剔食物,或在孩子面前说这种食物不好吃,孩子会直接受影响。
2、孩子味觉发育的关键期,是孩子出生以后4-6个月期间,家长应在这一期间不断给孩子添加新的辅食。宝宝4个月大时,就可以告别纯吃奶的时代,适当添加一些包括:米糊、鸡蛋黄、菜泥、菜粥等;7个月时,则可以开始吃一些肉类的食物了。
3、克服对新食物的恐惧需要早早入手,从4-6个月开始循序渐进,并保证一定的喂食次数。新食物添加通常要15次以上,但对独生子女来说还要更多,比如20次。
4、两岁以上的孩子应该养成“自食”的习惯,就是不需要家长喂,自己能够吃饭。家长不必担心孩子会没有吃饱,因为孩子是不会让自己饿肚子的,家长不应强迫进食。
5、平时要定时、定点(要在固定的地点)吃饭。树立严格的饮食习惯,不能过度溺爱。一旦在儿童时期形成了不良习惯,成人以后再想纠正就比较困难了。
6、家长不要威胁、哄骗孩子吃饭,等孩子饿了再让他吃。也不要硬逼着孩子吃他不喜欢的食物,要通过孩子能够接受的方法慢慢矫正。
7、我们不要在吃饭时看电视、讲故事,要在固定场所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进餐上。
8、不要不吃早餐,不要多吃洋快餐。尽量不要让孩子养成爱吃甜食、甜饮、零食、冷饮或一些不太容易消化的油炸食品。
对孩子有益的食物。
菠菜:含有大量的p胡萝卜素,也是维他命B6、叶酸、铁质和钾质的极佳来源。
花椰菜:富含B族维生素;
燕麦:麦片粥是很好的早餐;
西红柿:富含番茄红素;
瘦肉: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对发育中的孩子很重要;
酸奶:可以满足孩子们对钙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