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恭俭
景帝在政治上的传统评价是“清静恭俭”:“清”是为政少事,“静”是安定百姓,“恭”是善待臣民,“俭”是节省裁用。景帝即位后,继承了父亲文帝的休养生息政策,执行黄老无为政治,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重农抑商,发展经济 景帝即位后,继续执行重农抑商这一既定国策。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因此,刘启多次下令郡国官员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
景帝允许居住在土壤贫瘠地方的农民迁徙到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从事垦殖,并“租长陵田”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同时,还多次颁诏,以法律手段打击那些擅用民力的官吏,从而保证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景帝曾两次下令禁止用谷物酿酒,还禁止内郡以粟喂马。
文景时期的社会渐趋稳定,物价日益低廉,据学者统计,在整个西汉时期,文景统治的近40年内,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米价下跌的幅度最大,这就为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轻徭薄赋,约法省禁 公元前156年,景帝即位伊始就颁布了诏令:“令田半租”,即收取文帝时十五税一之半,即三十税一。从此,这一新的田租税率成为西汉定制,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在降低田租的第二年,景帝又下令推迟男子开始服徭役的年龄三年,即由17岁推迟到20岁,缩短服役的时间。这一规定一直沿用至西汉昭帝时代。
文帝时,算赋已由西汉初年的每人每年120钱减到只收40钱。景帝时期也不时地对人头税进行减免。
景帝时期,对农民的剥削(赋役)、压迫(法律)较以前有所减轻。所谓约法省禁,就是法令要简约,刑网要宽疏。景帝在法律上实行轻刑慎罚的政策:
其一,继续减轻刑罚,景帝在位期间,曾数次大赦天下,并废除了一种分裂尸体的酷刑,将其改为弃市。在文帝时开始了对古代残酷的肉刑的刑制改革,将肉刑改成了笞刑,但打的次数很多,如劓刑改为笞300,应当断左脚的改为笞500.这本来是为了废除肉刑,但笞数太多又出现了经常打死人的现象,不符合原来体恤百姓的初衷。所以,景帝又逐渐减少了笞数,同时规定了刑具——竹板的长短、宽窄,竹节也要削平,中途也不准换人。这样使文帝开始的刑制改革终于完善了。
其二,强调用法谨慎,增强司法过程中的公平性。为了避免枉屈无辜,景帝三令五申,强调决狱务必先宽,即使不当,也不为过,要求判案时尽管依据律文治罪,但若罪犯不服,必须重新评议,一切都要体现宽厚仁慈。
其三,对特殊罪犯给予某些照顾。
任人唯贤,是非分明 景帝的善于用人是很出名的,为了治理京城的众多皇亲国戚和官僚贵族,景帝任命执法严厉的宁成做中尉。结果宁成到任不久就震慑住了胡作非为的权贵们。对于敢大胆进谏的程不识,景帝让他做太中大夫,负责评议朝政。
对于外戚的任用,景帝也能辨别是非,恰当使用。窦婴是景帝母亲窦太后的侄子,七国之乱时,景帝经过比较,觉得其他外戚比不过窦婴,就封窦婴为大将军,镇守荥阳配合平叛,窦婴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好几次让景帝封窦婴做丞相,景帝不顾母亲的埋怨,觉得窦婴不太稳重,所以一直没有答应。最后,还是让更合适的卫绾做了丞相。
景帝为人很宽厚仁慈,不记旧仇。张释之在景帝做太子时曾经阻止他的车入殿门,因为他在进宫门时没有下车,违反了法令。最后这事还让文帝母亲薄太后知道了,文帝不得不摘下帽子认错,承认自己教子不严。这使当时的景帝很没面子,但景帝并没有像很多昏君那样,一即位便报私仇,还是让张释之继续做廷尉。
兼容并蓄,百家争鸣 景帝奉行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学术上则对诸家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允许百家争鸣。景帝在崇尚道家的同时,也很注重儒家的教化作用。当时为儒家设立了不少博士官,《诗》、《书》、《春秋》等均立博士,景帝起用董仲舒和胡毋生为博士,这种活跃局面大大推动了儒家的教化和影响。
总之,经过文景两代约40年的努力,汉王朝国力迅速强盛,百姓的生活也有了较大的改善。非遇水旱大灾,百姓家家富裕丰足。郡县的仓库都堆满了粮食,官府财物充裕。首都国库中的钱成万上亿,堆久了连穿钱的绳都朽坏了,数也数不清。太仓中的陈粮一年压一年,堆不下便溢出库外,以致腐坏不可食用。汉初极匮乏的马,这时在普通街巷中也随处都是,原野上更是良马成群。一般的人骑马也讲究起来,只骑公马而耻于骑母马,骑母马去赴会将被人家赶出来。汉初那种国力困窘贫弱的局面早已毫无踪影。汉武帝正是凭借文景时期丰裕的物质储备经略边疆、齐政修文,干出了一番宏伟的事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寡恩忍杀
对于汉景帝之过,历史上的评价是“寡恩忍杀”,如对于为文景两代帝王献了无数良策,帮助两代帝王成就“文景之治”盛世,又与自己有着亦师亦友关系的晁错,景帝“及用袁盎一言,错即夷族,其寡恩忍杀复如此”。再如周亚夫一生战功赫赫,为国为民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只因反对景帝另立太子,竟然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削职下狱。一代名将,五天不吃东西,最终呕血冤死。这些都说明景帝“寡恩忍杀”,惯于过河拆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