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章 发展教育;打击豪强

  发展教育

  汉景帝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及发展已达到相当的程度,所以统治阶级上自景帝,下至郡县吏官都逐渐重视文教事业的发展。当时在教育领域中最突出的就是“文翁兴学”。

  文翁,名党,字仲翁,庐江郡舒(今安徽庐江县西)人,年轻时勤奋好学,通晓《春秋》,以郡县吏被察举(即郡国守相经过考察后向朝廷推荐)。公元前141年,文翁出任蜀郡太守。当时蜀郡地区的经济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文化教育仍较落后,保留了很多陋俗。文翁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让蜀地的经济、文化同步发展。

  文翁把发展教育作为他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文翁从蜀郡和下属各县中选出张叔等一批反应快、有才干的年轻小吏,亲加训诲,并送到京城长安,跟随太常博士学习,或在其他部门学习律令。文翁很关心这批青年,常派人去看望。他还千方百计缩减蜀郡衙门的开支,省下一些费用,买上一些蜀地的土特产送给博士,以感谢他们对蜀郡子弟的教育。几年后,这批青年学成回到家乡,文翁都给他们郡中比较高的职位,并依次将他们推荐给朝廷。

  为培养更多的人才,文翁又在郡城内设立官学,招收各地优秀子弟入学。这样,文翁就在全国第一个创办起地方官学。学校的校舍主要是用石头建造而成,称为“石室”,亦称“玉室”。学校的教师主要由从长安学习回来的人担任,教学水平很高。

  为了让学生们安心学习,文翁免除了他们应服的徭役。除要求学生认真攻读法律政令和儒家经书外,文翁要学生们分头到衙门见习,协助处理政事,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实际办事能力。文翁每次到各属县去巡视,都要带上那些明经学、有德行的学生跟随,让他们协助传发政令。这一切,使得县邑吏民羡慕不已。学生学习结业,成绩优秀的分派到郡或县里做小吏,差一点也能被推举为“孝弟力田”。家长们见孩子有地位有出路,个个引以为荣。从此,蜀地风气大变,很多人都争送自己的子弟入学。有的富裕人家,甚至愿意出钱送孩子上学。蜀官学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文翁的提倡,蜀郡的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学习气氛日益浓厚,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准与齐鲁之学齐名,以至前往蜀地求学的人,多得不亚于文化发达的地区。

  文翁兴学的成就,不仅培养了一批吏才,如张叔在汉武帝时被征为博士,官至侍中、扬州刺史,而且推动了邻近属县的兴学,如“巴汉亦立文学”。蜀地此后出现司马相如、扬雄等知名饱学之士,这与文翁兴学造成的社会风气亦不无关系。

  文翁首创了郡国官学,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成就得到后人的肯定。景帝嘉奖文翁兴学,“令天下郡国皆立文学”。到了武帝时期,武帝刘彻也对文翁的办学模式大为赞赏,并在全国予以推广,即下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文翁兴学,实为中国历史上地方政府设立学校之始。如果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老师,那么,文翁绝对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学校校长。

  打击豪强

  汉景帝一面弘扬文教礼仪,一面又打击豪强。为了保证上令下达,景帝果断地采取了多项措施,重要的有两项:

  第一是在修建阳陵时,效法高祖迁徙豪强以实关中的做法,把部分豪强迁至阳陵邑,使他们宗族亲党相互分离,削弱他们的势力,以达到强干弱枝的目的。

  第二是任用酷吏,如郅都、宁成、周阳等,严厉镇压那些横行郡国、作奸犯科者,收到了杀一儆百的功效,使那些不法豪强、官僚、外戚等人人股栗、个个惴恐,其不法行为大大收敛,这便局部地调整了阶级关系,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景帝时最著名的酷吏就要属被誉为“战兢之将,国之爪牙”的郅都了。

  郅都是西汉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人,为官忠于职守、公正清廉,对内不畏强暴,敢于捶扑豪强权贵;对外积极抵御外侮,使匈奴闻名丧胆。

  汉文帝时,郅都踏入仕途,初任郎官,为文帝侍从。汉景帝继位,郅都被晋为中郎将。郅都性格耿直,“敢直谏”,也能抛开情面,“面折大臣于朝”,很快便得到汉景帝的重视。

  郅都成名,是从镇压豪强开始的。汉初,汉政府倡行“无为而治”,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胀,有的居然横行地方,蔑视官府,不守国法。如济南郡的闲氏家族,仗着宗族户多人众,称霸地方,屡与官府作难,地方官循于常法“莫能制”。于是,汉景帝拜郅都为济南太守。郅都针对不法豪强目无国法、肆行无忌的特点,采取了以暴制暴的酷烈手段。到任即捕杀闲氏首恶,推行严法,开西汉以严厉手段打击豪强之先河。济南郡首恶被诛,“余皆股栗”,不敢再与官府对抗。郅都在任一年多,号称难治的济南形势非常安定,“郡中不拾遗”。郅都雷厉风行地摧折济南豪强,影响极大,周围十几郡太守对他衷心敬服,视他如上司。

  汉景帝七年,郅都迁升为中尉,掌管京师治安,亲领北军。他执法不阿,从不趋炎附势,或视权臣脸色行事。当时统治者一意恢复国家的经济实力,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因而人民受的剥削较轻,安居乐业,极少有百姓触犯法律之事,犯法者多为皇亲国戚、功臣列侯。郅都行法不避权贵,凡犯法违禁者,不论何官何人,一律以法惩之。

  列侯宗室对郅都是又恨又慎,见他皆侧目而视,背后称他为“苍鹰”,喻指他执法异常凶猛。

  汉景帝原太子刘荣,因其母栗姬失宠被废为临江王。汉景帝中元二年,刘荣又因侵占宗庙地修建宫室犯罪,被传到中尉府受审。郅都责讯甚严,刘荣恐惧,请求给他刀笔,欲写信直接向景帝谢罪,郅都不许。窦太后堂侄魏其侯窦婴派人悄悄送给刘荣刀笔,刘荣向景帝写信谢罪后,在中尉府自杀。窦太后闻讯大怒,深恨郅都不肯宽容,责景帝将他免官还家。

  当时匈奴铁骑比年南侵,汉朝无得力边疆大吏,沿边数郡久不安宁。因此郅都还家不久,汉景帝又派专使到郅都家乡,拜郅都为雁门郡太守,命他抗击匈奴,并特许他不必按常规赴朝面谢,由家中直接取道赴任,“得以便宜从事”;一切事情,酌情裁定,先行后奏。匈奴人亲闻郅都节操威名,得知他就任雁门太守,惊恐万分。郅都才抵达雁门郡,匈奴骑兵便全军后撤,远离雁门。至郅都死,尚不敢靠近雁门郡。匈奴首领曾用木头刻成郅都之形,立为箭靶,令匈奴骑兵飞马试射,众骑兵因极其畏惧郅都,竟无一人能够射中。

  匈奴对郅都恨之入骨,乃遣人深入内地,四处散布不利于郅都的谣言,窦太后听到后,不加追究分辨,立即下令逮捕郅都。汉景帝心知郅都冤枉,说“郅都忠臣”,准备释放。窦太后不忘旧恨,坚决不许,在她的蛮横干涉下,郅都终于被杀。郅都死后不久,匈奴骑兵复侵入雁门。

  由于推行了上述措施,就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贫富悬殊的分化。这种状况,既为后来汉武帝实施“雄才大略”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给西汉中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