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带来光明,给人以温暖。
——肖楚女
沙漠中的行者,最需要的是什么?对,是水。但在取得别人为你留下的水后,别忘了还有更多人也需要它。
有一个人在沙漠行走了两天,途中遇到风沙。一阵狂沙吹过之后,他已认不得正确的方向。当他快撑不住时,突然,他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了屋内。这是一间不通风的小屋子,里面堆了一些枯朽的木材。他几近绝望地走到后院,却意外地发现了一架抽水机。上面还有一张字条写着:“引水。但是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他急忙拔开瓶塞,发现瓶子里果然装满了水。但是,他的内心却开始交战。如果自私点,只要将瓶子里的喝掉,他就不会渴死,就能活着走出这间屋子;如果照纸条说的做,把瓶子里仅有的水倒入抽水机内,万一水抽不出来,他就会渴死在这地方了……到底要不要冒险?
最后,他决定把瓶子里仅有的水,全部灌入那架看起来破旧不堪的抽水机。然后用颤抖的双手汲水——水真的大量涌了出来!
他喝足水后,又把瓶子装满水,用软木塞封好,然后在原来那张纸条后面,加了他自己的留言:相信我,真的有用,在取得之前,要先学会付出。
谁都会有行程中口渴的时候,谁都会有旅行中迷失方向的时候,人都是需要别人帮助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别人帮助我们之后,学会帮助其他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接力棒只有这样传递下去,整个社会才能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集体。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更加美好,更有意义。
随着人生的成长,孩子就是接过大人手中接力棒的传承者,每一个儿童都应以助人为荣,因为助人会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
现在许多年轻的父母都抱怨自己的孩子懒得很,一丁点儿小事,怎么也不肯帮大人的忙。其实,这中间的原因在于我们平常的教育不得法,正确解决办法应该是让孩子积极参与生活。
其实不论是原始社会还是近代社会,孩子总是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只是这种参与有积极与被动之分。在积极参与家庭生活的过程中,孩子会从中找到归属感,并从帮助父母的过程中获得被人需要的成就感。而且,随着儿童逐渐长大成熟以及各种能力的发展,他们会日益发现帮助他人可以得到满足感。
家庭中的劳动也能锻炼孩子自主动手能力和感恩的心态。幼儿专家一般认为,孩子真正开始做家事的年龄是2岁,大多数四五岁的孩子就已经能帮家里干许多活了。当然大多数工作对小孩来说还太艰巨,因此,要想让孩子积极地参与生活,可以从教他清扫地板上的灰尘这类简单的事开始。
劳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家务活动中可以充分体现其活动的天性,而且,他对此怀着强烈的兴趣,所以我们应早点花心思去教他动手做点家务,以免将来抱怨“喊不动他”。然而,教孩子做家务,安排他如何帮忙,却是一件需要年轻妈妈们花费心思的工作。因为很多事情你会觉得自己动手省时省力得多,所以凡事都想自己代劳。这样,你又怎么能指望他体会到你照顾家庭的辛苦呢?
当小孩做完一件事后,不管这件事本身的大小,你都应该对此表示高兴,让小孩知道你很肯定他的工作,但在肯定时忌用物质刺激,尽可能多采用鼓励性的话语。
现在,许多妈妈在工作之余还要兼做家务。因此,让孩子积极参与生活,对于配合维持一个整齐、干净的家,就显得格外重要。这里不仅是让小孩懂得收拾自己的东西,更主要的是要作出安排,制造机会,让孩子参与家务。这不但可让孩子体会并分担父母的辛劳,还能让孩子学到许多做事的方法,从中培养体贴、负责、感恩的心,父母亦可以省许多力气,少操许多心,使家庭的气氛和谐、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