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 年,史玉柱的巨人集团已经步入了一个辉煌的顶峰时期,并成为中国电脑行业的领军企业,作为巨人集团的总裁,当时的史玉柱被各种各样的光环和荣誉所包围,“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广东省十大优秀科技企业家”等殊荣纷纷戴在了年轻新贵史玉柱的头上,一时间,身材修长的史玉柱成了媒体狂热追捧的精神偶像。史玉柱从一个白手起家的无名小卒成长为大陆富豪排行第八,只用了短短五年的时间,这在商业历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张凯在巨人集团的上任可以说对巨人集团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史玉柱希望他能够在稳定企业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技术革新,张凯也不负众望,在这方面做了充足的工作,并使经历了人员流失的巨人重新步入了正轨。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举动就是张凯在上任后不久为巨人推出了一项新的技术项目——多媒体教育软件,史玉柱曾经把这个项目称为“中国教育界的一场革命”,这个评价无疑是史玉柱对这个项目最高的肯定和支持。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教育在市场上已经成了令人垂涎三尺的行业,直到今天,多媒体教育依然在尽情地赚取着十分可观的利润。对于任何一个项目来说,没有市场就没有一切。史玉柱为了全力进军多媒体教育领域,更是拿出当年研发汉卡的劲头,全力投入市场的推广工作。对于史玉柱来说,他看好多媒体教育软件就像看好当年的汉卡一样,因此,史玉柱毫不犹豫地为这个项目投入了1"000 多万元的研发经费。
1993 年到1995 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史玉柱对多媒体软件进行了封闭式的开发工程,为此,他专门把研发基地选在了教育水平相对先进的上海,并高薪聘请了上海重点高校的老师进行教材的编写工作,同时以上海学校的教学模式为样板进行了软件的程序编写。在市场推广方面,史玉柱更是不遗余力,拿出了近乎完美的计划。如果一切发展顺利的话,史玉柱就可以坐等丰厚的利润,让滚滚而来的财富流入巨人集团的荷包中。一个好的项目,再加上一个好的推广,这样的布局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天衣无缝,多媒体软件获取巨额的回报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多媒体教育软件的发展并没有史玉柱想象中那般顺利,史玉柱不但没有迎接到他想象中“教育革命”的风暴,还在多媒体教育中栽了一个很大的跟头,这次意想不到的遭遇甚至让史玉柱作出了退出电脑行业的决定。
为什么一个堪称完美的项目没有得到成功呢?原因是,当时的多媒体教育软件依靠的是中文之星的支持,而这种操作十分繁琐,缺乏相应的硬件载体,史玉柱那套看似完美无缺的软件根本无法适应当时的市场,苦心研发出来的软件却没有用武之地,毫无方向的史玉柱欲哭无泪。投资多媒体软件教育的项目失败后,史玉柱对电脑行业心灰意冷。因为在此之前,史玉柱还有一次失败的经历。
史玉柱是从电脑中获得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的,他深知技术对一个企业的推动作用,否则他也不会进行第二代汉卡的更新升级。后来,史玉柱还尝试进军手写电脑,这在当时是一项绝对先进的技术,因此,巨人的手写电脑虽然并没有在珠海进行销售,但作为全国的新兴城市,珠海的很多政府领导纷纷带着批条慕名前来购买手写电脑,但这样狂热的景象仅仅持续了两年的时间就销声匿迹了。
随着更为小巧的笔记本电脑和掌上电脑的问世,巨人的手写电脑市场很快就被蚕食和吞并了。1993 年的时候,巨人集团一台手写电脑的利润高达500 元左右,到了1995 年,其利润已经锐减到了50 元,这样的利润率不仅很难维持成本和日常开支,巨人还要提供繁杂的售后服务。手写电脑就这样在市场上转瞬即逝。
虽然投资手写电脑和多媒体教育软件都不属于战略上和技术上的失误,但当时的中国市场没有强大的硬件生产厂家,没有相应的硬件匹配,再好的软件也没有发挥作用的平台。这种缺乏长远目光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道路对一个满怀梦想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难以承受的痛苦,这种无奈让史玉柱欲哭无泪。明知缺乏硬件支持是软件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但以巨人当时的资金水平来说,根本没有开展硬件生产的实力,这是史玉柱无以言说的痛。
深受伤害的史玉柱明白,既然自己无法解决硬件方面的问题,与其在软件行业中泥足深陷,不停地栽跟头,还不如及时抽身而退,去寻找另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虽然不舍,但史玉柱还是异常坚决地退出了这个令他喜忧参半的IT 领域,卸下包袱的史玉柱开始了他人生中的另一段“征途”!